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 HBs Ag阳性占据人口的十分之一之强 ,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 [1 ]。乙肝很容易发展为慢性和肝硬化等产生不良的后果 ,少数病例可以发展成为原发性肝癌 [2 ]。目前为止 ,乙肝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预防乙肝的感染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而预防工作除了对一般人群的预防外 ,还需要对尚未出生和出生不久的婴儿的预防。故首先需要了解该地区母婴垂直传播的情况 ,遂结合平时工作对日照及周边地区的乙型肝炎在母婴中的垂直传播情况进行了调查 ,以期对该地区的预防工作提供建议。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对婚前体检及育龄…  相似文献   

2.
钱燕华  汪华 《职业与健康》2005,21(10):1526-1527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B)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传染病,易于慢性化、重症化.据WHO估计,全球有20多亿人感染乙肝病毒(HBV),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为3.5亿,每年约有100万慢性乙肝患者死亡.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地区,HBsAg携带率为10%~15% .母婴传播是HBV最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研究表明,HBsAg、HBeAg双阳性产妇分娩的新生儿HBV感染率为80%~95% ,其中有25%可能死于肝硬化和肝癌 ,因此探讨乙肝母婴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102例HBeAg和HBsAg阳性孕产妇纳入研究,60例妊娠28周前检测出HBeAg和HBsAg阳性的孕产妇为研究组,42例临产前入院HBeAg和HBsAg检测阳性的孕产妇为对照组。研究组从妊娠28周开始一次性肌注HBIG200U,每间隔4周肌注1次,共3次。对照组未进行HBIG注射。胎儿娩出后立即收集脐静脉血进行HBeAg和HBV—DNA检测。结果:研究组60例新生儿中,有5例HBeAg阳性,阳性率为8.3%;7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11.7%,7例新生儿HBV—DNA病毒平均拷贝数(6.6×10^2 copies/m1)明显低于母亲(7.4×10^2 copies/ml),P〈0.05。对照组42例新生儿中,有30例HBeAg阳性,阳性率为71.4%;33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78.6%,33例新生儿HBV—DNA病毒平均拷贝数(7.0×10^2copies/m1)与母亲相似(7.2×10^2copies/m1)。研究组新生儿病毒平均拷贝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从孕28周开始给予HBIG注射阻断HBV母婴传播是一种有效方法,临床上应对HBeAg阴性但HBV—DNA阳性的孕产妇给予HBIG注射以阻断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4.
白种人中由 HBsAg 携带者母亲导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垂直传播很为少见,但确实也存在。几年前在美国曾报告过胎儿在妊娠后期及产后初期感染乙型肝炎而成为携带者。关于白人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报告  相似文献   

5.
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调查研究罗庆洪,陈志强,廖洪林,何敏,刘玉霞,刘家壁,沙庆洪广州市白云区是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高发区,调查对象的居住区乙肝普查儿童HBSAg阳性率波动在34.5~41.6%。实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的根本措施。为了解乙...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白云区是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高发区,调查对象的居住区乙肝普查儿童HBsAg阳牲率波动在34.5~41.6%。实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的根本措施。为了解乙肝高发区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于1992年开展此项回顾性调查.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l3sAg)阳性的孕妇对所分娩的新生儿的影响,我们对21例HBsAg阳性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受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为1995年1月~1996年8月在我院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21例。孕产妇年龄为20~30岁;孕期37~42周;均为城(镇)居民,其中知识分子和机关干部3人、个体户5人,家庭妇女(包括待业人员)5人,工人8人.新生儿中男性6人,女性15人;产时体重2.7~4.0kg。分娩方式为阴道内分娩13人,剖腹产8人。1.2新生儿出生后30分钟内送我科监护室与母亲隔离…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乙肝病毒(HB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出生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对HBV感染母亲孕期管理、产时阻断、新生儿出生后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婴儿进行乙肝疫苗的全程免疫,到7~12月龄釆静脉血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结果 74例母亲肝功能异常者10例,正常64例。通过上述方法实施母婴阻断,所生儿童阻断成功73例(其中产生保护性抗体51例),HB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中感染HBV1例。结论通过正确规范实施乙肝母婴垂直传播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HBV母婴传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刘慧芳  董雨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8):1051-1052
目的:探讨孕晚期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 IG)对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杭州市拱墅区近郊农村乙肝病毒携带家庭高发人群进行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情况调研。阻断组:18例HBsAg(+)孕晚期(7、8、9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 IG)400 IU/月肌注。非阻断组:20例HBsAg(+)孕妇自然孕产。生后两组婴儿均按正规乙肝疫苗接种。1岁后做肝功、乙肝抗体检测、对比调研。结果:阻断组:阻断乙肝病毒垂直传播成功率83.9%,失败率16.1%。非阻断组:阻断乙肝病毒垂直传播成功率42.9%,失败率51.8%。阻断组与非阻断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肝病毒携带者孕晚期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母婴垂直传播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妊娠对母婴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对1 232例孕妇在初次产前检查(产检) 时检查乙肝两对半, 对其中HBsAg阳性者留脐带血检查乙肝两对半; 将其中产前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注射的孕妇单独列组, 与未接受治疗的进行比较。结果: HBsAg阳性孕妇的妊高征、产后出血、切口感染、宫内感染、HBV感染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均较阴性者高, 差异有显著性; 孕妇注射HBIG后, 新生儿HBV感染率降低, 差异显著。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妊娠对母婴健康有一定影响, 选择产前注射HBIG是阻断HBV宫内感染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系对80名HBsAg阳性孕妇的婴儿进行HBV感染的调查和随访资料。80份脐血HBsAg均阴性。有36名婴儿于生后40~205天(平均115.9天)呈HBsAg阳性(45%)。母血HBsAg阳性者对婴儿的传播率最高(75%),HBsAg阴性者传播率较低(23.08%)。抗HBe阳性者未见HBsAg阳转。资料提示传播途径以分娩时感染为主,但作者曾见1名胎儿于足月临产前死亡,病理检查显示肝组织有急性病毒性肝炎变化,故宫内感染的可能性尚难排除。母婴传播的预防,除须防止分娩过程中的胎盘创伤及母血污染新生儿破损的皮肤粘膜外,尤应强调对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新生儿进行特异预防。婴儿吞咽羊水、乳汁和唾液是否可引起婴儿感染,尚需细致观察,积累更多的资料来说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及不同的喂养方式和生产方式对乙肝母婴阻断的影响。方法在北京市望京地区选择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出生,母亲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儿童,采用个案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的方法,比较应用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及不同喂养方式和生产方式对乙肝母婴阻断的影响。结果仅接种乙肝疫苗与乙肝疫苗联合接种乙肝球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母乳喂养方式与人工喂养,对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对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疗效是显著的,而与选择不同的喂养方式和生产方式对乙肝母婴阻断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关于乙肝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持续时间和是否需要加强 ,仍然是目前血源乙肝疫苗及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免疫过程中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现将我们对 1992年 1月至 1994年 1月出生的新生儿免疫接种后 7年持续观察其免疫效果的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观察对象 对 1992年 1月至 1994年 1月在我院分娩、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 12 8例 ,随机分为 2组 ,按 0、1、6月程序即出生后 2 4h时内 ,出生 1个月 ,出生 6个月各注射 1次 ,甲组接种血源乙肝疫苗 30 μg× 3次 ,乙组接种基因重组乙肝疫苗 15 μg× 3次 ,并多次采血对其效果进行测试。1.2 …  相似文献   

14.
对59例HBsAg携带者母亲及其新生儿和44例HBsAg阴性母亲及其薪生儿作前瞻性研究以了解乙型肝炎对婴儿的感染。采血时间为分娩后0-1、3、6、12,18与30个月。用RPHA检测HBsAg。59例阳性母亲之婴儿中29例(49.15%)查出HBsAg。而44例阴性母亲之婴儿仅3例(6.82%)出现抗原(P<0.001),婴儿阳转的机率与其母亲之HBsAg滴度呈明显正相关(r=0.85, P<0.01). 13例HBeAg阳性母亲中12例之婴儿出现HBsAg,而46例e抗原阴性母亲之婴儿抗原阳转者仅17例(P< 0.01)。分娩后,HBsAg持续阳性的母亲的婴儿的抗原阳转率(64.7%)明显高于分娩后抗原转阴之母亲的婴儿(28%) (P<0.01)。  相似文献   

15.
1981~1983年,我们对96例 HBsAg阳性母亲和105例HBsAg阴性母亲及其婴儿进行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研究,发现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HBsAg年发生率为43.8%;阴性母亲的婴儿,HBsAg年发生率为1.0%。母亲HBeAg阳性者,其婴儿 HBsAg年发生率83.3%;母亲HBeAe阴性者,其婴儿HBsAg年发生率38.1%。推算母婴传播占当地人群HBsAg携带率的29.6%。  相似文献   

1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年发布的“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中,乙肝近十年发病数和发病率一直高居各类传染疾病前列,乙肝已经由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健康问题演变为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年发布的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中,乙肝在近十年发病数和发病率一直高居各类传染疾病前列,乙肝已经由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健康问题演变为社会问题。由于乙肝至今缺乏有效根治的措施,因此针对乙肝的防治措施一直是预防重于治疗。  相似文献   

18.
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母婴垂直感染状况,指导母乳喂养。方法检测378例乙肝病毒携带的孕妇及初生婴儿血液以及产妇乳汁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母亲HBsAg(+)、HBeAg(+)、抗-HBc(+)者婴儿感染HBV占8.97%(258/2875),母亲HBsAg(+)、抗-HBe(+)、抗-HBc(+)者婴儿感染HBV占1.17%(36/2875);母亲HBsAg(+)、抗-HBc(+)者婴儿感染HBV占0.35%(10/2875)。结论①“大三阳”、“小三阳”及HBsAg(+)、抗-HBc(+)产妇都有可能发生垂直传播,使婴儿感染HBV,对这部分孕产妇和婴儿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减少HBV在母婴之间的传播;②对HBVM全部阴性的孕妇应加强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丙型肝类病毒(Hepatitis Cvirus,HCV)总体感染率约为3.2%,而且HCV发病情况也旱逐年上升趋势.与埃及HCV流行株4a亚型不同的是,在我国HCV的主要流行株为1b亚型.卫生部从2009年开始设立专项基金用于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我国目前BCV母婴垂商传播的研究报告及流行病学资料还是空白,这是妇幼保健及肝病防治工作者的一项艰巨任务,该文将给研究及调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EIA和PCR方法对HCV感染孕妇的17名婴儿和3名引产胎儿进行了HCV母婴垂直传播研究。对17名婴儿随访1~2年。17名婴儿出生时IgG抗-HCV全部阳性,16名在半年内消失,仅1名HCVRNA持续阳性者生后12个月IgG抗-HCV仍然阳性。HCVRNA阳性孕妇的12名婴儿中2名检出HCVRNA,3例引产胎儿中1例检出HCVRNA。结果表明存在HCV母婴垂直传播,传播率为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