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中医七情与整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正常的精神刺激反应就简称七情 [1 ]。七情变化与脏腑气血功能活动有密切关系。正常的情志变化不一定致病 ,但是突然或剧烈的长期精神刺激使情绪反应过于强烈和持久 ,若加上人体肝的疏泄功能薄弱就会扰乱气血和脏腑的机能活动 ,导致阴阳失调而致病。由于它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故又称内伤七情。喜伤心 ,怒伤肝 ,思伤脾 ,忧伤肺 ,恐伤肾 ,七情伤及五脏与否决定于心 ,“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而肝主怒 ,肝失疏泄 ,气机逆乱 ,又是情志病变发病机制的关键 ,情志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 ,迅速恶化 ,如…  相似文献   

2.
试论“内伤七情”与情志护理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030012)王燕宁关键词护理,七情中医学把人的七种情志变化,即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之为七情。认为七情是人的正常精神状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又认为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  相似文献   

3.
二、以七情内伤细说情志病原由中医学说的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反映了人的不同精神状态。在正常情况下,轻微的情志变化一般不会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如大怒暴跳如雷,大喜乐极生悲,久郁忧思不解,惊恐伤害神志等,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和忍受程度,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常可诱发失眠、眩晕、头痛、心痛、胃痛等病症,甚至中风、  相似文献   

4.
情志致病论     
情志致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等7种情志变化达到一定强度,或持续很长时间,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承受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导致疾病。它是中医病因学中内伤致病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学理论认为,情志因素对疾病的发生起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邵海鸥 《河南中医》2014,(7):1367-1368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事物的不同情感反应。七情内伤的病机有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情志波动。七情内伤会导致月经病、带下病、不孕症、妊娠病、产后病等妇科疾病。情志的异常变化,影响病情发展和预后。本文通过对病机,治病特点的归纳分析,更加突出七情内伤在妇科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浅谈情志因素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认为情志因素与疾病发生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情志活动属于心理活动,从中医理论来说,则是五脏对外界事物一种能动反映.正常的精神活动,有益于脏腑功能活动及对疾病的防御,但是,当刺激超过机体所承受的阈值时,则可导致情志失常而引发疾病,即:情志失调直接累及脏腑而致病;情志失调可致气机紊乱而致病;七情内伤,则气机逆乱,津液运化失常而生痰、瘀.  相似文献   

7.
七情内伤致病因素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表现,叫做七情。是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一种生理反映。如果外界刺激超越了人体的正常情志活动范围,便会成为致病因素而发生疾病,称为七情内伤。  相似文献   

8.
七情致病病因分析及心理学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七情致病不同于六淫,六淫致病是从表入里,都从外感,故有“外感六淫”之称。而情志致病,病从内发,是内伤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故称“七情内伤”。其致病特点:一是直接伤及内脏,病由内生,故又称“内伤七情”:二是主要影响气机,使脏腑气血失调;三是情志波动,导致病情加剧和恶化。笔者尝试对七情致病心理学机制进行探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七情,具体是指怒、喜、思、忧、悲、恐、惊七种不同的情志,但中医学中的“七情”概念,却涵盖了人的全部情志活动,是包括情绪、情感在内的重要心理活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七情”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心身变化,这本来是人的正常心理生理现象,但七情变化太过,则又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0.
1《内经》创“七情内伤”理论,奠定了中医学“问情志”的基础情志,是人类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所做出的情绪方面的反应。中医学将人的情志活动概括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简称“七情”,而情志活动又是以五脏的精气作为物质基础,五脏生五志,因此情志活动又可概括为喜、怒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家素来重视心理与躯体(神与形)之间在健康和疾病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这种重视又集中在情志上,七情内伤理论概括了中医学对情志疾病病因病理的认识。其中七情致"郁"和七情致"虚"学说是中医对情志疾病病因病机的整体概括,体现了情志疾病虚实夹杂的基本特点,本文基于中医"形—气—神"体系提出七情致病的"虚气"病邪假说,从"留滞"创虚气新病因病机理论诠释七情致病的动态演变机理,以期丰富发展中医七情内伤理论并有效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七情”当有“证”可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医学“审证求国”,“证”、“因”相关理论,对过去的“七情辨证”体系存在的有“因”无“证”的状况提出质疑,论述了“七情”与“七情辨证”的关系和“七情辨证”存在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分析了“七情辨证”的“位、因、性”等主要辨证要素的特点,首次在中医辨证学研究中提出了建立完整的“七情辨证”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列出了23个临床常见证型。对中医“精神情志内伤”疾病的临床辨证论治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情志因素与人体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过激或刺激量过大或持续时间长,即能引起情志内伤而致病。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情志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作为临床医生在治身病的同时还要治心病,才能取得满意的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子慎 《陕西中医》1989,10(10):455-457
<正> 喜、怒、忧、思、悲、恐、惊谓之七情,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影响人体的生理,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致的疾病称为七情内伤或情志致病,对成人而言,七情做为主要致病原因之一,历代医家都很重视,并创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治疗方法,但就小儿尤其是婴  相似文献   

15.
王广洁 《河南中医》2007,27(12):9-10
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越来越多的疾病受到情志变化的影响。据分析,当今人类疾病有50%~80%与情志因素有关[1]在诊察疾病时应更多地考虑到心理和社会因素。早在《内经》就有情志致病的论述,如《素问·疏五过论》:“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将七情对内脏的影响概括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本为人之常性,正常的情志活动不会致病,但当情志活动过于剧烈和持久,超过五脏生理承受限度时,就会成为致病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情志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七情对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具有明显的双性特征,即良好的情绪会有助于促进和保持人体的健康;不良的情绪可以损害人体的健康。一旦情志活动过度.超出正常范围,在突然强烈、持久的情志刺激下,  相似文献   

18.
情志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张改花 《山西中医》2003,19(1):63-6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学亦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念。这种转变蕴含着中医以人为本、辨证施治的精髓。祖国医学很早以前就将七情 ,即 :喜、怒、忧、思、悲、恐、惊列为内伤致病因素 ,称内伤七情。在正常情况下 ,七情是正常生理表现。当某些特殊因素导致情志太过或不及时 ,就会损害脏腑气机 ,故有喜伤心 ,怒伤肝 ,思伤脾 ,悲伤肺 ,惊恐伤肾及喜则气缓 ,怒则气上 ,思则气结 ,惊则气下之说。实践证明 ,在临床护理中及时掌握病人情志变化 ,运用七情相互转变、相互制约的理论 ,采取以情胜情的护理措施是…  相似文献   

20.
医学认为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是受到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刺激,人们自然而然产生的情感行为的变化。是正常生理现象的反应。一旦情志活动太大太过或太久,就会影响到人体生理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