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Murry及Currie等分别发现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与热休克反应(heat shock response,HSR)具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以来.有关心肌内源性保护作用的研究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调动心肌内源性保护机制的主要研究措施已从经典的IPC拓展到温度预适应、药物预适应、远隔部位预适应、缺血后适应、运动预适应等领域.  相似文献   

2.
李春杰  曹洪欣  余柏林 《人民军医》2003,46(11):675-677
198 6年 ,Murry[1] 首次提出缺血预适应 (is chemicpreconditioning ,IP)的概念 ,即反复短暂的缺血发作可以使心肌在后续的持续性缺血中得到保护 ,从而减少心肌梗死面积。这一概念的提出 ,为缺血心肌的保护及其机制探讨开辟了崭新的领域。作者就其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内源性活性物质的释放1 1 腺苷 研究表明 ,在家兔缺血预适应实验中 ,如果预先用非选择性腺苷受体阻断剂 8 对苯磺酸基茶碱 (8 P Sulfophenyltheophylline ,SPT)、PD155、PD199后 ,发现缺血预适应的保护心肌作用消失。在30min缺血的前 5min ,冠脉注入腺苷、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评价腺苷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L/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Langendorff装置建立离体兔心脏I/R模型,18只离体灌注兔心脏随机分成I/R组6只、腺苷预适应+I/R组(AD)6只、缺血预适应+I/R组(IPC)6只.用含99Tcm-MIBI(55.5 MBq)的Krebs-Henseleit(KH)液灌注40 min,测定99Tcm-MIBI摄取相和洗脱相心肌的放射性变化.观察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变化、心肌细胞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的变化、心肌梗死面积,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受损程度.采用SPSS 11.5软件和Excel软件对数据进一行分析.结果 AD和IPC组MIBI摄取率和滞留分数明显高于I/R组(t=2.614~7.730,P均<0.05).而AD和IPC组摄取率和滞留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14~2.227,P均>0.05).左心室功能恢复、心肌CK和LDH漏出量、心肌梗死面积、电镜分析结果均表明,AD和IPC组心肌受损程度较I/R组轻.心肌99Tcm-MIBI放射性与心肌冠状动脉血流量呈明显正相关(r=0.793,P<0.001);而与梗死心肌/缺血心肌质量百分比呈明显负相关(r=-0.86,P<0.0001).结论 腺苷预适应与缺血预适应对I/R心肌具有相似的心脏保护效应.心肌99Tcm-MIBI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心肌活力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评价心肌腺苷预适应及其机制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余洋 《人民军医》1998,41(12):719-720
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是指反复短暂的缺血使心肌产生快速适应,对随后较长时间的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Murry等〔1〕首先在狗心脏中发现,随后在多种动物模型中都发现这种现象。IP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包括缩小缺血心肌梗死范围(MIS)、促进心肌收缩功能的恢复和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等。IP的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可能与心肌内源性物质及其内在的信息传递途径有关。Yellon等〔2〕首先报告,反复主动脉钳夹对随后持续缺血的人心肌有保护作用,提示人类心肌也存在IP现象。1 人类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1.1 离体心肌细胞和肌…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对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缺血预适应(IPC)在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中的影响.方法 取糖尿病SD大鼠及非糖尿病SD大鼠各30只,分为非糖尿病对照组(A组)、非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B组)、非糖尿病IPC组(C组)、糖尿病对照组(D组)、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E组)、糖尿病IPC组(F组),每组10只.动物处死后建立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对照组采用全心灌流90min,余不做任何处理;缺血再灌注组采用心脏平衡灌流30min后,缺血30min,再复灌30min;IPC组采用心脏平衡灌流10min,经2次缺血5min再灌注5rnin后,缺血30min,再复灌30min.比较各组复灌30min后心排血量(CO)、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的恢复率,检测缺血前及复灌30rain后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的活性和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并计算心肌含水率.结果 与非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非糖尿病IPC组CK活性、MDA含量、心肌含水率均明显降低,SOD含量明显增加,CO、LVDP、 dp/dtmax、-dp/dtmax恢复率明显增加(P<0.05).而糖尿病IFC组与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上述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 糖尿病可抑制IPC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缓激肽对缺血预适应兔心肌延迟相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血预适应 (IP)的心肌保护作用分为早期相和延期相两个阶段。早期相保护作用于缺血预适应后即刻出现 ,1~ 3h逐渐消失 ;延迟相保护作用于缺血预适应后十几小时出现 ,2 4h达高峰 ,持续 72~ 96h。延迟相缺血预适应机制不明。目前认为蛋白激酶C(PKC)可能介导了延迟性心肌保护作用〔1〕。本文研究了缓激肽 (BK)———一种PKC激动剂〔2〕是否参与了IP的延迟性保护作用 ,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与模型 健康新西兰兔 40只 ,雌雄不限 ,体重 2 .5~ 3 .0kg。戊巴比妥钠 ( 3 0mg/kg)经耳缘静脉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及缺血预适应 (IPC)状态心肌磺脲类药物受体 (SUR)亚型SUR2的分布及表达特征。方法 建立大鼠心肌在体IPC模型及缺血再灌注模型 ,采用体外受体放射自显影技术检测正常对照、缺血再灌注及IPC时大鼠心肌中SUR2的定位与分布模式 ,并用图像分析仪对其表达密度作半定量分析。结果 ①与对照区相比 ,缺血再灌注缺血区相对透光度增高 ,其平均增高幅度为 (4 1.0± 9.3) % ;②IPC区与对照区相比相对透光度也增高 ,其平均增高幅度为 (17 1±2 3) % ;③IPC组相对透光度增高幅度小于缺血再灌注组 (χ2 =5 .2 73,P <0 .0 5 )。结论 缺血再灌注及IPC时SUR2表达密度均降低 ,但后者降低幅度小于前者  相似文献   

8.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运动预适应心肌保护效应相关研究结果,对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相关亚型在心肌保护效应中的表达变化及生物学作用进行综述。结果显示:目前PKC介导运动预适应心肌保护效应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亚型的生物学作用及多亚型的表达变化,对亚型间相互作用及潜在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相对缺乏。PKC广泛参与介导运动预适应诱导的内源性心肌保护效应,且主要涉及α、δ、ε三个亚型。δPKC的激活是发挥心肌保护效应的前提,但过度表达δPKC可致心肌损伤;αPKC、εPKC主要通过增加效应物质的表达,发挥心肌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9.
缺血预适应是指心肌短暂缺血对随后发生的持续严重缺血的保护作用,即限制心肌梗死范围、增加心肌收缩力及防止再灌注心律失常等.临床研究证实,心肌梗死前反复多次发作不稳定心绞痛可使缺血心肌处于预适应状态,并能减少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泵衰竭、心脏破裂的发生,降低死亡率.但缺血预适应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国内外研究较少.本文就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d的影响及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缺血预适应(IPC)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糖尿病SD大鼠及非糖尿病SD大鼠各30只,建立冠状动脉阻断的在体心肌I/R模型,各分为3组(n=10):假手术(Sham)组开胸后穿线做套环,但不收紧结扎线,持续155min,全程旷置作为基础水平对照;I/R组手术穿线平衡35min后,持续收紧结扎冠状动脉主干造成缺血30min,放松后行再灌注90min;IPC组手术穿线平衡35min后,缺血5min,再灌注5min,反复3次,而后重复I/R组操作。测定各组缺血前及实验结束后的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心肌梗死范围以及心肌葡萄糖摄取率。结果非糖尿病大鼠中,I/R组和IPC组CK、LDH活性及MDA含量显著高于Sham组(P<0.01或P<0.05),且I/R组显著高于IPC组(P<0.05或P<0.01);I/R组及IPC组SOD活性显著低于Sham组(P<0.01),且I/R组显著低于IPC组(P<0.05);IPC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低于I/R组(P<0.05),而心肌葡萄糖摄取率显著高于I/R组(P<0.05)。在糖尿病大鼠中,IPC组与I/R组的上述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可抑制IPC对在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心肌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IPC)对体外循环(CPB)中心肌细胞膜流动性变化的影响,评价IPC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将75只健康家猫随机均分为3组:并行循环组(CPB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IPC组。应用自旋标记-电子自旋共振技术测定心肌细胞膜的区域流动性。结果 CPB组体外循环过程中心肌细胞膜区域流动性无明显变化,IR组主动脉阻断(ACC)期间细胞膜区域流动性明显降低且于再灌注期间进一步下降,IPC组ACC及再灌注期间细胞膜区域流动性虽较CPB组有所下降但明显高于珉组。结论 IPC能够通过维持心肌细胞膜脂质的流动性,对体外循环中的缺血再灌注心肌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适应是指机体减轻器官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内在保护机制。心肌缺血预适应指在长时间缺血前给予心肌数轮短暂的缺血 再灌注处理对心肌起到保护作用。后续研究发现缺血后适应、缺血期适应、远程缺血适应及药物模拟适应均可起到心肌保护作用。虽然临床上对于适应现象有着巨大的兴趣,但目前的临床应用仍然有限,主要的原因包括处理方案缺乏标准化、影响保护作用的因素较多。远程缺血适应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无创心肌保护方式之一,其推广应用有赖于进一步的设计合理、大样本及规范化的临床研究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缺血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时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预处理(IPC+IR)组,每组10只.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等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发生过程中,血液中CD18阳性的多形核白细胞(PMN)百分率,以及肺组织ICAM-1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测定肺组织湿/干重值(W/D);检测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观察肺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及缺血预适应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W/D及CD18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加,肺组织MPO活性增加,ICAM-1表达明显升高,预适应可以明显抑制这些变化,从而对肺起一定保护作用.结论 缺血预适应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与下调黏附分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心肌缺血预适应是目前已知心脏保护作用最为强大的、心脏固有的自我保护机制 ,阐明预适应机制是临床合理安全地利用预适应保护作用的前提。延迟相预适应机制目前主要有 NO(一氧化氮 )假说、自由基机制、保护性蛋白的作用和 ATP敏感性钾通道作用等。引入 3H-亮氨酸 ,利用液闪技术 ,已直接从因果关系上证实保护性蛋白在预适应保护中的作用。利用 SPECT可无损伤地在活体内显示预适应心肌特点 ,而 PET则可进行预适应心肌代谢改变与心功能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次或几次短暂的心肌缺血对随后发生的持续缺血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缺血预处理”(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C)。自1986年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缺血性预处理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以来,通过大量的动物试验证明,心脏本身具有强大的内源性保护能力,缺血性预处理是迄今发现的保护缺血心脏最强大的方式[1]。缺血预处理的方法 (1)采用闭塞冠脉的方法,闭塞冠脉5min,开放5min,可重复数次。(2)快速起搏方法:起搏心率500次/分,持续5min,间隔5min。(3)低氧性缓冲液灌注:一般为离体心脏,低氧缓冲液(PO2=30~40mmHg)灌注5min,间隔5min。(4)…  相似文献   

16.
心肌缺血预适应是目前已知心脏保护作用最为强大的,心脏固的自我保护机制,阐明预适应机制是临床合理安全地利用预适应保护作用的前提,延迟相预适应机制目前主要有NO(一氧化氮)假说、自由基机制、保护性蛋白折作用和ATP敏感性钾通道作用等。引入^3H-亮氨酸,利用液闪技术,已直接从因果关系上证实保护性蛋白在预适应保护中的作用,利用SPECT可无损伤地在活体内显示预适应心肌特点,而PET则可进行预适应心肌代谢改变与心功能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运动预适应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早期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运动预适应(EP)对异丙肾上腺素(ISO)导致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运动预适应组(EP组)、异丙肾上腺素组(ISO组)、运动预适应+异丙肾上腺素组(EP+ISO组)。在EP模型的基础上,用大剂量ISO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模型,采用HE染色、HBFP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显示大鼠心肌缺血缺氧的改变,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大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l)的含量。结果:(1)与C组相比,EP组HE染色均匀,轮廓清晰,HBFP染色未见缺血缺氧改变;血清cTnl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C组相比,ISO组HE染色显示心肌细胞肿胀红染,细胞界限模糊,HBFP染色可见明显的缺血缺氧改变;血清cTnl升高显著(P<0.05)。(3)与ISO组相比,EP+ISO组心肌缺血缺氧改变较轻,缺血缺氧面积和平均光密度明显减少(P<0.05);血清cTnl明显降低(P<0.05),但仍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EP诱导机体产生了缺血预适应的保护效应,能够减轻ISO导致的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程度,对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评价缺血预适应心肌的可行性。方法 将离体灌注大鼠心脏随机分为正常组 (N)、缺血组 (IS)和缺血预适应组 (IP)。监测99Tcm MIBI摄取相和洗脱相心肌放射性变化 ,同时测定心肌乳酸脱氢酶 (LDH)和碱性磷酸酶 (ALP)渗漏 ,离体灌注结束测定单位质量心肌99Tcm MIBI滞留率 ,采用三苯硝基四唑蓝 (TTC)染色法判断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N、IS、IP组心肌99Tcm MIBI摄取率 (min-1)分别为 (388± 40 )、(186± 33)和 (32 5± 44 ) ;30min内心肌洗脱率分别为 (5 .13± 0 .88) %、(8.88± 0 .95 ) %和 (6 .6 7± 0 .87) % ;单位质量心肌99Tcm MIBI滞留率 (10 3·min-1)分别为 (344± 17)、(15 8± 2 3)和 (2 77± 5 0 ) ,IS和IP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IP组心肌梗死面积小于IS组 [分别为 (10 .7± 3.7) %和 (2 3 .8± 8.6 ) % ,P <0 .0 0 1],LDH渗漏量IP组低于IS组 [分别为 (6 4.6± 2 6 .0 )和 (10 1.8± 32 .0 )U/L ,P <0 .0 0 1],ALP渗漏量IP组亦低于IS组 [分别为 (14.4± 6 .0 )和 (2 4.5± 10 .0 )U/L ,P <0 .0 5 ]。结论 IP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减少细胞酶渗漏 ;心肌99Tcm MIBI的动力学参数可作为评价心肌缺血预适应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杜绍楠  关舒  刘志 《临床军医杂志》2016,(10):1062-1065
目的研究由缺血引起的脑血管疾病当中骨形态生成蛋白7(BMP-7)介导的脑缺血预处理(IPC)神经保护作用的细胞机制。方法采用原代皮层神经元建立神经元氧糖剥夺/复氧模型,用Western blot检测BMP-7及其下游信号的表达;用BMP抑制剂、Smad抑制剂及Smad 1 siRNA来研究BMP-7及其下游信号对氧糖剥夺预处理(OGDPC)中神经保护的作用。结果 OGDPC可诱导原代皮层神经元表达BMP-7,内源性和外源性的BMP-7都可以模拟OGDPC的神经保护作用。结论 Smad信号通路参与了OGDPC通过BMP-7发挥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心肌缺血性损伤若预先经短暂的缺血或轻度缺氧的重复预适应可触发或动员机体内的防护能力 ,从而对随后的严重缺氧或缺血损伤产生强大的防御和保护作用。前胡丙素是从中药白花前胡中提取的一种有效单体 ,具有钙拮抗剂作用 ,防止缺血及肥厚心肌细胞内钙水平升高。作者观察了预适应和前胡丙素对缺氧肥厚血管平滑肌胞内钙离子浓度及NO含量的影响 ,建立两肾—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分离培养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以fura-α/AM为钙指示剂。测得前胡丙素 (2 0mg·kg- 1·d- 1,术后第 9周起ig 9周 )治疗和缺氧预适应 (5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