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超急性期(AMI)心电图(ECG)往往不典型,易导致漏诊、误诊。本院1985~1996年收治38例,死亡2例(占5.3%),现将38例AMI ECG分析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38例中男30例,女8例,男女之比为3.75:1,年龄34~80岁,平均年龄54岁。表现胸痛、胸闷者占32例,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的占4例,头痛、牙痛及咽部憋胀的各占1例。其中伴高血压者12例,脑梗塞者2例,糖尿病者3例,高脂血症者18例。梗塞部位:前壁10例,前间壁14例,下壁9例,下壁 右室3例,下壁 正后壁2例。发病后首次 相似文献
2.
右室梗塞心电图表现包括:V_3 R~V_6、R_1~V_5导联ST段抬高,STv_2下降/STavf抬高比值缩小;V_3 R和V_4R导联呈QS或 QR型;二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等。 ST段异常:V_4R导联(探查电极置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ST段抬高≥1mm,反映右室心肌损害>25%、或损害达到右室游离壁外侧缘.诊断右室梗塞敏感性70%,特异性100%.这类患者中,心力哀竭、低血压和尿少人数较多.Braat等等发现,当V_3~V_6 R导联ST段均抬高≥1mm时,诊断右室梗塞敏感性93%,预测准确度93%.急性下壁梗塞时,V_4R导联ST段抬高 1mm判断 相似文献
3.
酷似室扑的超急性期心肌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8岁。因劳动时突然心悸、胸闷、呼吸停止、晕厥急诊入院。入病房时阵发性抽搐、神志不清,血压测不到。心电图(附图上)Ⅱ、Ⅲ导联出现室性紊乱心律、心室停搏。当即胸外按压,电复律,静注肾上腺素、呼吸兴奋剂和利多卡因,5min后呼吸心跳恢复,HR150次/min,BP11/6 kPa(80/45mmHg),神志仍不清,血电解质检查正常(钾4.19mmol/L)。此时心电图(附图小)示Ⅱ、Ⅲ、aVF导联QRS-T融合无法区别,无等电位线,呈正弦样波,频率150次/min,似室扑,V_(1、2)分别呈rS型及RS型,ST段压低,T直立,aVR呈qr型,ST段压低,T波低平,均未见P波。但仔细观察Ⅱ、Ⅲ、aVF导联,在正弦样波波谷有小正相P波,P-R间期0.12s,分析为下壁超急性期心肌梗塞,ST段抬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AMI)时急性期心电图呈暂时性改善为一罕见的心电现象,我们遇到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4岁。因突然发作性胸骨后闷痛伴大汗1h,于1988年6月26日21:00入院,BP:130/70 mmHg。心率:65次/min,心音低钝,律齐,无病理性杂音。心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不典型心电图表现是急性心肌梗塞漏诊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数不典型心电图改变的心肌梗塞病人,其梗塞范围较小,深度较浅,呈小范围的心内膜下心肌梗塞。有人报道,这种心肌梗塞病死率比具有典型心电图表现的心肌梗塞病例高出二倍以上,其主要原因为漏诊或误诊,病人得不到及时而严格的休息和治疗。因此,提高对心肌梗塞不典型心电图改变的认识,对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史小丽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2):1438-1438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超急性期的心电图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ST段抬高型急肌梗死患者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例患者中,下壁心肌梗死1例,下壁和前壁心肌梗死3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例。ST段抬高均呈巨R型。结论临床上心肌缺血或坏死区周围传导阻滞是巨R型ST段抬高的发生机制外,与心肌梗死的超急性损伤期,舒张期心室的极化状态也有相关性,在周围健康组织与损伤组织电位差表现较为显著,易有折返情况发生,进而引发恶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7.
8.
9.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21例急性正后壁心肌梗塞(SPAMI)心电图,提出 V_1、V_2导联出现高 R 波、ST 段压低、T 波直立高耸,且排除了引起 V_1、V_2导联 R 波增高的其它原因,要高度怀疑 SPAMI 可能。加作 V_7、V_8、V_9后背导联,可发现心梗典型改变,且伴 QRS 波群及 ST-T 动态演变。SPAMI 常与下壁、右室壁梗塞并存,它对整个梗塞面积的估计和预后判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院近几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例中,有9例心电图表现符合超急性期(下称超急期)心肌梗塞图形,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 9例均为男性,梗塞部位8例为前间壁,一例为下壁、前侧壁、真后壁。治愈7例,死亡2例。首次心电图记录离发病时间0.5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为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超急性期压力反射敏感性(BRS)的动态变化规律,制备了SD大鼠AMI模型,观察以AMIO~4h的BRS变化及其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关系,发现AMI30分钟时即有BRS钝化现象,以1h时最为明显。BRS钝化与BP及心脏功能无关。 相似文献
14.
15.
潘生丁试验时出现窦性静止、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AVB)、Ⅲ°AVB、短暂性房速、双峰型T波、房早后第一个窦性T波倒置。 相似文献
16.
窦性激动起源及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统称为窦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心律不齐等,是临床最多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临床上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多不困难,但少数表现复杂,且有临床病理意义者,容易与其它心电图表现混淆,造成分析困难或判断失误。对这些表现特殊的窦性心律失常进行分析和讨论,可减少误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74岁。近期心绞痛发作。1998年7月24日心电图示明显心肌缺血。7月31日午夜后心前区剧痛发作3次持续近1h。当天午前11:09心电图出现下壁导联q波增宽,右心前导联r波几乎消失。午后12:49出现QRS时限增宽,下壁导联Q波,V_1~V_4呈QS型,ST-T伪性改善。7月31日下午17:03出现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伴心电轴显著右偏,下壁及整个心前导联都有大Q波且ST段呈明显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起搏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起搏器功能也不断增加和日益完善。从单腔起搏发展为双腔、三腔甚至四腔的多功能生理性起搏。感知功能也发展为感知体内生理、生化、神经活动以及正常和异常的各种心电活动,起搏模式能自动转换,起搏参数能自动调整、自动终止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acemaker mediated tachycardia,PMT)、抗心动过速等功能。由于增加了许多附加功能,使得起搏心电图变得越来越复杂。故需充分了解起搏器的一些特殊功能,以正确判断起搏器功能是否良好。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的分型和特殊心电图表现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是一种最常见的复杂快速心律失常。且由于其多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中,心室率快而不规整易致血流动力学障碍,使原有病情加重;同时由于心房肌处于颤动状态,易并发血栓和栓塞,增加死亡率,故心房颤动属非良性心律失常,应积极治疗。为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现就心房颤动的分型、解剖、生理因素和特殊心电图表现作简要概述。 一、心房颤动的分型及其有关解剖、生理因素 1.分型 为指导治疗和帮助病因分析,心房颤动常依持续时间、心室率快慢、f波粗细和发作特点作如下分型。 (1)依据发作持续时间可分为阵发型和持续型(慢性)。 阵发型:指发作持续时间<1个月者(亦有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AMI)自超急性期向充分发展期演变中,偶可出现异常心电图暂时正常化现象。此现象称为超急性期心电图的伪性改善,国内报告甚少。兹报告一例于下。临床和心电图资料患者男性,63岁。高血压病廿年,反复发作性心前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