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hen CC  Shen ZL  Ji SY  Liu ZH  Hu YL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8):600-603
目的 对 10 7例择期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 (CHD组 ,5 3例 )、风湿性心脏病 (RHD组 ,4 0例 )及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 (CAD组 ,14例 )围手术期心肌酶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与比较 ,探讨病种是否会影响心肌酶的释放与恢复。 方法 术前 1d ,术后 1、3、5、8d晨分别取静脉血 ,测定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磷酸肌酸激酶及同功酶 (CK ,CK MB)、乳酸脱氢酶及同功酶 1(LDH ,LDH 1)的含量。 结果  3组患者术前 5种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 ,术后 1d分别升高到术前的 2~ 15倍 (P <0 0 5 ) ;术后 3d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术后 8d时除了RHD及CAD组的LDH和LDH 1仍明显高于术前 ,其他酶的含量均已恢复到正常水平。主动脉阻断时间 (CCT)与心肌酶的释放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将 3组中CCT大于 6 0min的患者进行比较 ,3组的CCT无差别 (P >0 0 5 ) ;术后 1d时CK MB、CK及AST释放量CHD组较其他两组多 (P <0 0 5 ) ;这 3种酶分别在术后的 3、5、8d 3组同时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LDH和LDH 1的释放在术后 1~ 8d均以RHD组较其他两组为高 (P <0 0 5 )。结论 择期手术的CHD、RHD和CAD患者术前心肌酶的释放在正常水平。术后心肌酶释放的高峰时间及心肌酶的恢复次序是一致的。CCT大于 6 0min患者 ,术后 1d时CK MB、CK及AST释放量C  相似文献   

2.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围术期电解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心肌细胞内、外钾、镁离子进行研究,旨在掌握电解质与心肌保护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调整电解质的平衡,减少心肌损伤和心律失常。方法选择27例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heartdisease,RHD)患者和8例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heartdisease,CHD)患者分为RHD组和CHD组,在围术期测定血液、心肌细胞内和尿中钾、镁离子的含量以及血浆醛固酮水平。结果RHD组心肌钾、镁含量术前低于CHD组,尿排钾、镁的高峰在术后24小时内。醛固酮水平RHD组中二尖瓣病变患者术前就高于正常,术后24小时达高峰。结论维持围术期钾、镁离子的平衡,可明显减少心律失常和心肌损伤的发生;现行的术前补钾量和时间不足,在加强补钾的同时,应配合补充镁;术后24小时内,也应补充钾和镁制剂  相似文献   

3.
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规律,为临床围术期处理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于体外循环(CPB)前、CPB结束及术后10小时、24小时、3天、6天等6个时点测定35例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外周血清细胞间黏会分子(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的浓度。结果:ICAM-1和VCAM-1在CPB结束后表达明显增高(P<0.05),并持续维持较高水平。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CPB心瓣膜置换术后ICAM-1、VCAM-1表达上调,参与并介导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临床上有必要在围术斯进行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风湿性心脏病与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肌酶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风湿性心脏病 (RHD组 )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AHD组 )患者围术期心肌酶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与比较 ,探讨病种是否会影响心肌酶的释放与恢复。 方法 手术前 1天、术后 1天、3天、5天和 8天晨分别取静脉血 ,测定两组患者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 (AST)、肌酸激酶 (CK)及其同工酶 MB(CK- MB)、乳酸脱氢酶 (L 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1(L DH- 1)。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 5种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 ,术后 1天分别升高到术前的 2~ 13倍(P<0 .0 5 ) ,术后 3天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到术后 8天除了两组的 L DH和 L DH- 1仍明显高于术前外 ,其它酶的释放量均已恢复到正常水平 ;术后心肌酶的释放量以 RHD组的患者为高 (P<0 .0 5 )。 结论 择期手术的 RHD和 CAHD患者术前心肌酶的释放量在正常水平。术后心肌酶释放的高峰时间及心肌酶的恢复次序是一致的 ,术后 RHD组患者心肌酶的释放量较 CAHD组患者高。判断术后心肌损伤的恢复应以 L DH和 L DH- 1的恢复为标准。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急性肺出血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围术期急性肺出血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2000年1月至2008年3月我中心共收治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合并急性肺出血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1~1460d(373±477d),体重2.9~15.0kg(6.73±3.63kg)。患者均在气体静脉全身麻醉下经胸骨正中入路行根治手术;发生急性肺出血后,应用左心减压、高频振荡通气(HFO)、气雾吸入伊洛前列素等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结果12例急性肺出血患者中,抢救成功8例,共死亡4例;1例急性肺出血发生于术前,8例急性肺出血发生于体外循环结束后,3例发生于术后监护阶段;生存的8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1.5年,胸部X线片示:肺部体征良好,无明显渗出等表现。结论急性肺出血在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应明确病因,及早干预,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重症风湿性心脏病瓣膜关闭不全的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探讨重症风湿性心脏病瓣膜关闭不全的围术期处理和依据。方法:选择风湿性二尖瓣或(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5例(组1)、瓣膜狭窄17例(组2)和单纯先天性心脏病14例(组3)病人,观测手术前后收缩末期弹性模量(Ees)、前负荷充盈性搏功(PRSW)、心肌超微结构定量分析等指标。结果:Ees组1术后低于术前,;组2术后略低。PRSW组1术后明显低于术前,组2手术前、后差异不明显。组1术前前负荷增加,术后后负荷增加。心肌细胞胞密度(Ve%)、肌原纤维体密度(Vvmyo%)和线粒体体密度(Vvmit%)组1明显低于组2。左室射血分数(EF)组1术后明显低于术前,组2手术前、后相似。组1死亡1例。结论:瓣膜关闭不全型的风湿性心肌病理损害及心功能下降更为明显,心脏负荷及心肌作功反而增加。应加强容量控制和血管扩张药物使用,以术前减轻负荷、术后减轻后负荷为主,适量使用强心药物。  相似文献   

7.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血浆血管活性多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8月至1998年4月,我们对20例复杂先心病病儿围术期血浆血管紧张素II(AngII)、心钠素(ANP)、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进行动态观察,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临床资料 全组20例中男15例,女5例;年龄1.3~6岁,平均(3.37±1.68)岁;体重8.4~22kg,平均(13.26±4.25)kg。术前诊断为三尖瓣闭锁合并其他畸形9例,右室双出口合并其他畸形4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其他畸形2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其他畸形2例,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合并其…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38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38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的围术期护理措施为:术前积极控制肺部感染及心力衰竭,尽早手术,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及循环系统的护理,积极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强营养支持,预防呼吸机依赖,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防止感染的发生等。结果本组38例均存活。呼吸机支持(25±19)h,术后监护(3.5±1.5)d。随访1~24个月,38例心功能良好,无远期死亡。结论早期手术治疗,建立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正确防治肺动脉高压及危象,对伴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在婴儿期手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小儿先天生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动脉高压是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下同)最常见的合并症,是围术期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尽早手术修补缺损是彻底纠正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手段。但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心肌受累严重,心肌应激性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储备功能明显下降,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差。本文简要综述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诊断及围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0.
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Ⅰ(cTnI)的释放规律.方法 30例年龄≥60岁择期全麻手术患者,分别在术前、术中、术毕即刻、术后第1天和第2天测定心肌酶谱,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红蛋白(Myo)、α-羟丁氨酸转氨酶(α-HBDH)、线粒体谷草转氨酶(m-AST)和cTnI的值,同时监测HR、BP和ECG.结果 cTnI在非心脏手术围术期未发生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病例中无显著变化,而心肌酶谱则在术毕和术后第1天均有显著升高(P<0.05或P<0.01)或超出参考值上限.结论 心肌酶谱在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变化显著;cTnI受非心脏手术和麻醉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I(cTnI)的释放规律。方法30例年龄≥60岁择期全麻手术患者,分别在术前、术中、术毕即刻、术后第1天和第2天测定心肌酶谱,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红蛋白(Myo)、α-羟丁氨酸转氨酶(α-HBDH)、线粒体谷草转氨酶(m-AST)和cTnI的值,同时监测HR、BP和ECG。结果cTnI在非心脏手术围术期未发生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病例中无显著变化,而心肌酶谱则在术毕和术后第1天均有显著升高(P〈0.05或P〈0.01)或超出参考值上限。结论心肌酶谱在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变化显著;cTnI受非心脏手术和麻醉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处理张骏我院自1988年1月~1994年12月共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276例。其中,≥16岁成人先心病64例,现将其围手术期处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成人先心病包括房间隔缺损(ASD)32例,室间隔缺损(VSD)16例,...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严重肺动脉高压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28岁,发现先天性心脏病26年,反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近1年活动后感心慌、憋气。查胸片示:心影增大,肺血增多,肺门影增大。心脏彩超示: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前壁与室间隔上段缺损,右室流出道狭窄。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和右室流出道成型术。  相似文献   

14.
387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俊 《护理学杂志》2000,15(11):661-662
我院 1 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3月共治疗 3岁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 387例 ,围手术期护理如下。1 临床资料   387例中男 2 56例 ,女 1 31例 ,年龄 7d至 3岁。体重 3.7~ 1 8.0 kg。病种 :VSD(室间隔缺损 ) 2 31例 ,VSD PH(肺动脉高压 ) 1 9例 ,VSD PDA(动脉导管未闭 ) 8例 ,VSD 流出道狭窄 1 8例 ,ASD(房间隔缺损 ) 2 9例 ,ASD PDA 5例 ,PDA 2 9例 ,TOF(法洛氏四联症 ) 2 7例 ,TOF ASD2例 ,法洛氏三联症 4例 ,不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 7例 ,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 1例 ,TGA(大动脉转位 ) 4例 ,右室双出口 1例 ,完全型肺静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进一步规范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围手术期有效改善心肺功能,加强呼吸道管理,对患儿进行精心护理,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术中配合,密切的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做好相关疾病健康教育等,是保证手术安全、成功的关键,对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克芳 《护理学杂志》2002,17(8):566-568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围术期血糖(BS)变化规律,为围术期提供指导。方法 对30例CPB心内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别于手术前(麻醉前)、麻醉诱导后切皮前、体外不转机30min、复温后停机前和手术次日晨5个时点取桡动脉血测定BS。结果 麻醉后切皮前BS比手术前明显升高(P<0.01),转机30min时仍保持在切皮前水平(P>0.05)。随着CPB时间的延长,至停机前逐步上升达最高峰,与其它各时点相比,均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手术结束后BS开始下降,但至一次日晨仍保持在高于术前的水平(P<0.01)。结论 CPB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BS发生了明显变化,应加强围术期BS的监督护。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研究表明 ,外周血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含量降低 ,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脏直视手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中均可能起重要作用〔1,2〕。我们的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 ,瓣膜病围术期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水平与手术前、后心功能障碍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2 0例风湿性心瓣膜病病人中男 9例 ,女 11例。年龄 2 5~ 5 4岁 ,平均 (39 2± 8 2 )岁。体重 45~ 76kg,平均(5 8 5± 8 7)kg。心功能 (NYHA)II级 2例 ,III级 14例 ,IV级 4例。均除外合并甲状腺疾病、冠心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及服用影响甲状腺功能药物等。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注意事项、瓣膜选择。方法:总结1998年~2001年间对3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手术的经验,回顾性分析其围手术期处理的注意事项。结果:3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中,住院死亡1例,全组随访,术后一个月死亡1例,术后一年死亡1例,其余32例患者仍健在。术后心功能恢复到Ⅰ级者20例,恢复Ⅱ级者12例。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瓣膜病的瓣膜置换手术的手术适应证、术前严格准备、术中瓣膜的选择、术后严密监测、正确使用正性肌力药物、血清钾离子水平的调节以及术后抗凝药物量的调节都是直接影响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心脏病患者围术期的液体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病患者施行心脏或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合理的液体治疗是维持心血管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稳定的重要手段,但是实践过程的难度较高,常易发生血容量过多或不足而导致心血管功能、组织血流灌注或氧供需平衡的变化。因此,本文就心脏病患者围术期血容量变化的特点、液体治疗的监测、液体种类的选择以及如何合理实施围术期液体治疗进行讨论,为临床上心脏病患者实施液体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比较接受心内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围手术期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的含量和脑电图(EEG)的变化,探讨心内直视手术对不同疾病患者脑损伤的差异. 方法选择心内直视手术患者40例,按疾病种类不同分为两组,A组:室间隔缺损患者20例;B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0例.两组均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施行手术.所有患者均在术前、体外循环(CPB)开始后20分钟、CPB结束后1、24小时采集血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NSE和S-100b蛋白含量.结合患者术前与术后7天的EEG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脑组织损伤的程度.结果 CPB 20分钟A组血浆NSE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CPB后1小时达峰值,以后逐渐下降,至CPB后24小时接近术前水平(P>0.05);CPB20分钟B组患者血浆NSE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CPB后1小时明显高于术前,至CPB后24小时仍高于术前(P<0.01). CPB20分钟两组患者血浆S-100b蛋白均明显升高,持续至CPB后24小时仍高于术前水平(P<0.01);A组S-100b蛋白升高程度较B组明显.术后两组患者EEG的异常率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内直视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脑组织的损伤较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