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将30%辣根过氧化酶(HRP)溶液注入大鼠食管腹段近贲门处外膜下,切片用四甲基联苯胺(TMB)法成色,结果如下:标记细胞主要分布于双侧结状神经节,双侧的脊神经节(主要在T9~L3)、双侧的胸交感节(T9~L1)和腹腔节,在延髓的标记细胞见于疑核全长内,主要分布于疑核咀侧端。在闩平面以下的迷走神经背核内也见有少数梭形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2.
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是指体内散在分布,与交感或副交感神经有联系的嗜铬或非嗜铬神经上皮样细胞团.是一类起源于神经鞘细胞的肿瘤,主要分布于头颈、纵膈、肾上腺及腹膜后等有副神经节聚集的部位,临床上较为少见.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arotid body paraganglioma,CBP)是最常见的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约占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60%,占头颈部肿瘤的0.03%[1,2].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多为缓慢生长的良性肿瘤,恶性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临床较为罕见.  相似文献   

3.
大鼠胃经下肢3个穴位皮下传入神经在脊神经节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邓云平  梅斌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6,25(3):195-198,202,T251
用霍乱霉素B亚单位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及荧光双标(核黄、快蓝)示踪方法,观察了大鼠足阳明胃经上3个相距较近穴位:伏兔(ST32)、足三里(ST36)和正巨虚(ST39)皮下感觉传入神经在脊神经节的节段性分布。结果:①同一穴区的皮下感觉神经可来自几个不同节段的脊神经节。标记细胞数量呈正态分布。标记的脊神经节细胞主要为中、小型。伏兔穴与T11 ̄L6脊神经节有关,其中L2、L3标记细胞最多  相似文献   

4.
应用运动负荷201Tl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24例冠心病人55个心肌节段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前后的变化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显示,PT-CA前完全再分布心肌节段,术后恢复明显好于部分再分布和无再分布节段(P<0.05);22%无再分布节段术后显示有核素分布;冠状动脉狭窄≤75%支配区心肌节段术后积分明显减少,而≥76%者减少不明显。本显像方法可从病变心肌定位、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存活状态等方面对PTCA前后进行综合评价,为PTCA选择、术后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阐明灭螺剂的作用机制,用Karnorvsky-Root法(1964)经改良的EL-Badawi(1967)法研究了湖北钉螺脑神经节中胆碱酯酶(ChE)分布以及经五氯酚钠处理后酶活性的改变。研究结果证实ChE主要分布于纤维鞘和神经纤维网,神经细胞仅显示低活性。经0.02g/L五氯酚钠浸杀后,钉螺脑神经节中ChE活性明显降低,随作用时间的延长,酶活性逐渐丧失。推测钉螺中枢神经系统的ChE可能是灭螺剂五氯酚钠的作用靶。  相似文献   

6.
用大鼠人工眼高压模型,比较观察眼高压所致缺血视网膜(IR)与缺血/再灌流视网膜(IRR)中坏死视网膜节细胞的数量(密度)差异及坏死节细胞在IRR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IRR中的坏死节细胞远比IR中的为多(P<0.01);IRR4象限中坏死节细胞密度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椎动脉壁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与颈部交感神经节的对应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①目的 观察椎动脉壁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后纤维与颈部交感神经节的对应关系,为颈部交感神经节阻滞缓解椎动脉缺血提供依据。②方法 家兔20只分为4组,于推动脉壁的不同部位分别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取颈部交感神经节切片染色。③结果 颈上神经节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有少量直接分布至椎动脉的上段;颈中神经节发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主要分布在椎动脉中的中段,其交佤颈下神经节共同分布于椎动脉下段;星状神经节发出的交感神经可分布于整个椎动脉壁,但以分布于椎动脉的中、下段为主。④结论 整个椎动脉(颅外段)壁上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分布具有相对节段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观察围产期心肌病(perfusion of 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治疗前与治疗后左室形态大小及左室各壁心肌血流灌注的变化。方法:27例 PPCM患者,女性,年龄19~38岁。对其行控制心力衰竭及防止心室重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月[(29.41±2.95) d]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其中11例患者进行了6月[(6.31±0.84)月]随访复查。将左室分为17节段进行评分,采用半定量分析方法评价治疗前、后左室大小,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范围及左室各节段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早期与治疗前心肌灌注显像相比,23例患者(85%)左心室缩小,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范围缩小(P=0.001),心肌各节段(除前间壁基底段及后间壁基底段外)评分增加(Pmax=0.024);治疗后半年与治疗后早期比较,其中7例患者(64%)左心室大小恢复正常,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范围进一步缩小(P=0.009),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节段评分进一步增加(Pmax=0.048)。结论:99mTc-MIBI SPE MPI心肌灌注显像可用于评价PPCM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惠娟 《中国医疗前沿》2012,(24):57+2-57,2
目的通过64排螺旋CT冠脉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与钙化斑块的分布、形态及病变管腔狭窄程度进行分析,探讨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76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64排冠脉CTA原始图像及后处理重建图像(多维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对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及钙化斑块病变分布节段、狭窄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159支血管,176个斑块节段,其中非钙化斑块31处(17.6%),钙化斑块82处(51.5%),混合斑块39处(22.1%)。结论在冠心病人中非钙化斑块总数低于钙化斑块,但非钙化斑块病变节段的阻塞性狭窄比率高于钙化斑块阻塞性狭窄比率。  相似文献   

10.
以荧光金(FG)为顺行示踪剂,经大鼠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注射后72h,断头取松果腺(浅部)冰冻切片(片厚40μm)。应用抗血管活性肠多肽(VIP)血清及荧光抗血清作免疫荧光组化双重标记,Nikon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1)FG标记纤维广泛分布于松果腺浅部各区域,以被膜及血管周间隙更为明显。(2)VIP单标纤维也较丰富,占FG单标纤维的66%,也以被膜为多。(3)FG/VIP双标纤维却很少,仅占VIP单标纤维的7%。以上结果提示:松果腺内的神经纤维主要来自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但VIP纤维则主要来自于颈上交感神经节以外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
五氯酚钠对湖北钉螺脑神经节胆碱酯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阐明灭螺剂的作用机制,用Karnorvsky-Root法(1964)经改良的BL-Badawi(1967)法研究了湖北钉螺脑神经节中胆碱酯酶(ChE)分布以及经五氯酚钠处理后酶活性的改变。研究结果证实ChE主要分布于纤维鞘和神经纤维网,神经细胞仅显示仅低活性。经0.02g/L五氯酚钠浸杀后,钉螺脑神经节中ChE活性明显降低,随作用时间的延长,酶活性逐渐丧失。推测钉螺中枢神经系统的ChE可能是灭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观察了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神经肽Y(NPY)等神经肽在大鼠颌下腺内的分布和共存关系结果显示,颌下腺内有SP能、VIP能和NPY能神经支配,纤维呈串珠状或线状,主要走行于腺泡、导管和血管周围。颌下腺内副交感神经节细胞均呈SP、VIP和NPY免疫组化反应阳性。提示这些神经肽共存于神经节细胞内,可能参与调节颌下腺复杂的分泌活动和有效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扫病机制及卡托普利防治高血压视网膜的治疗机制。方法 应用光镜定量酶组织化学方法对正常京都在鼠(正常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高血压组)和卡托普利终身用药治疗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用药组)的视网膜组织的Ca^2+-ATP酶的分布和活性进行定量观察。结果 Ca^2+-ATP酶在正常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主要分布在杆锥细胞层内节,外核层和节细胞神经纤维层,上述三层Ca^2+-ATP酶活  相似文献   

14.
交感神经在兔椎动脉被膜节段性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旨在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逆行示踪技术对新西兰免进行实验,以明确交感神经纤维在椎动脉被膜上的分布规律,为临床颈性眩晕的分型提供实验依据,有助于对颈性眩晕的评估和治疗。方法选用20只新西兰兔,C2、C5左右侧各5只。将30%HRP5μl注于椎动脉外膜表面.48h后灌注处死,切取颈上神经节(SCG)、颈下神经节(ICG)(或星状神经节),TMB法成色反应,观察HRP标记细胞分市情况。结果实验侧同水平节段交感神经节发现以中、小细胞为主的HRP标记细胞。结论椎动脉被膜的交感神经分布具有节段性及同侧性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5.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系特发性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CD是一种原因未明、可累及全消化道的慢性易复发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理损害呈穿壁性、慢性非干酪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多呈节段性、非连续性分布,以末端回肠和近端结肠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6.
背景 腰椎管狭窄(LSS)是一种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病变,客观体征少,诊断困难。不少学者认为马尾神经沉降征(SedS)对LSS的诊断价值有限。有研究发现SedS更多出现在中央型椎管狭窄中,且出现率与狭窄程度呈正比。但目前未见就SedS在不同类型LSS及责任节段中的出现率进行的研究。目的 观察并分析SedS在不同类型LSS和责任节段中的分布情况,进一步探讨SedS对LSS的诊治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17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康复科、针灸推拿科住院的264例LSS患者的病历和影像学信息。经筛选纳入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SedS阳性节段,将其分为SedS阳性组(n=46)与SedS阴性组(n=12),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体质指数(BMI)、腰痛病程、下肢痛病程、手术治疗率。分析SedS在3种类型狭窄节段中的分布情况和责任节段的相符率;计算SedS诊断LSS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结果 58例患者共有133个狭窄节段,其中中央型椎管狭窄节段61个(45.9%),侧方型椎管狭窄节段34个(25.5%),混合型椎管狭窄节段38个(28.6%)。SedS在中央型、侧方型及混合型椎管狭窄节段中阳性率分别为91.8%(56/61)、41.2%(14/34)、97.4%(37/38);SedS在中央型、侧方型及混合型责任节段中阳性率分别为91.9%(34/37)、60.0%(6/10)、96.2%(25/26)。SedS诊断LSS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4,可重复性Kappa值为0.87。结论 SedS阳性LSS患者病程更长,在中央型和混合型椎管狭窄节段中阳性率和责任节段相符率均高于侧方型。SedS对中央型和混合型椎管狭窄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一致性、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内镜特征,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 IC好发于中老年人,60岁以上患者占69.2%,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82.1%,32/39),包括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等症状,病变多发生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多数患者预后良好,39例患者中5.1%(2/39)于住院期间死亡,1例患者于随访期间出现复发。结论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早期IC的主要方法,IC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8.
大鼠小肠壁切片和撕片标本,用酶组织化学法观察小肠壁层和肠肌丛内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的分布。结果发现,(1)小肠壁各层和肠肌丛内神经纤维十分丰富,神经纤维的分布密度从十二指肠向空肠到回肠有逐渐增高趋势。(2)肠肌丛中有大量酶阳性神经元胞体,密布于节(丛)和节间束内,有些细胞突起丛内和节间交织成网,有的突起末端膨大呈终扣样与邻近的细胞体呈突触样接触,小肠各段肠肌丛的节细胞酶活性和分布密度有明显差别;回  相似文献   

19.
家兔皮质脊髓束投射神经元的分布首都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高秀来,徐群渊,马国胜,陈亚亮,郎晓燕[解剖学报,1994,25(1):13~17]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分别注入家兔脊髓单侧颈、胸、腰等不同节段,以显示皮质脊髓束投射神经元的分布。结果表明,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认识不同注射途径下,药液在硬膜外腔的弥散、分布规律。方法:对34只日本大耳白兔,用60%Conray造影剂0.1、0.2ml、0.3ml、0.4ml、0.5ml、1ml、2ml,分别从兔腰硬膜外前、后腔注入,观察其在硬膜外的弥散和分布情况。结果:(1)注入0.2ml、0.3ml、0.4ml、0.5ml造影剂时,随造影剂量逐渐增大,硬膜外腔显示的前腔脊柱节段数、后腔脊柱节段数、总的脊柱节段数逐渐增加,在0.2ml和0.5ml时二者所显示的脊柱节段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2)注入相同剂量的造影剂量,前途途径显示的前腔节段数多于后腔途径(P<0.05),而后腔途径显示的后腔脊柱段节段数多于前腔途径(P<0.05)。(3)注0.2ml、0.3ml、0.4ml、0.5ml造影剂下,后腔注药组出现的造影剂“单侧分布”现象多于前腔注药组(P<0.05)。(4)0.2ml 造影剂下,前腔途径显示骶管的率少于前腔途径(P<0.05)。结论:从造影上、硬膜外腔的前腔、后腔、侧腔、并非完全隔开。从不同途径推注造影剂,显示的脊柱节段数不同,随注入药液量的增加而增加。前腔途径下,显示的前腔脊柱节段数前、总的脊柱节段脊柱节段数多于后腔途径;后腔途径下,显示的后腔脊柱节段 数多于前腔途径。后腔途径明显出现单侧分布现象,这可能是硬膜外麻醉、注药治疗单侧显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