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小柴胡汤治疗血证经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宗杰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3,20(2):45-46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 ,为后世和方之祖 ,用途甚广。服后有使“上焦得通 ,津液得下 ,胃气因和 ,身戢然汗出而解”的功效。唐容川在《血证论》中论述血证的治疗认为 ,血证因其出血太多 ,既伤阴血 ,又伤津液 ,故仲景告诫 :“亡血家 ,不可发汗。”至于吐法 ,亦在所禁 ,而“和法则是血证治疗的第一良法。表则和其肺气 ,里则和其肝气 ,而尤照顾脾胃之气。或补阴以和阳 ,或损阳以和阴 ,或逐淤以和血 ,或泻水以和气 ,或补泻兼施 ,或寒热互用。”小柴胡汤和解枢机 ,通表达里 ,通津液 ,和胃气 ,实乃和法之代表剂。用… 相似文献
5.
6.
7.
8.
邢翼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3,(4)
家父邢鹂江为江苏省名老中医,生前勤于临床,经验丰富。本文就其血证的分证治法方药,简介如下: 1 肺虚火旺肺阴虚常表现为津液不足,若体虚久病肺阴积损,或他脏病变影响,或外邪犯肺化热生火,或过汗香燥误治,或病后失调,都能耗损肺之阴液,导致肺虚火旺、损伤血络、迫血外溢。临床主要表现为咯血、咳 相似文献
9.
王行宽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1989,9(2):70-70
王九峰,清·乾隆年间名医,“为人治病,决死生多验”,“疗病平脉之候,其效若神”。笔者近览王硕如编次的《九峰医案》,对其血证善从肝肾论治的见解颇受启迪,现摘录2例,略作析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11.
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对40例眼底血证的患者进行疗效观察,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收治40例,其中男性21例,25只眼;女性19例,22只眼;右眼31例,左眼16例;年龄21岁~70岁;病程3天~2个月;视力光感~0.6。 相似文献
12.
1 疏泄失常肝不藏血1.1 疏泄太过案一功能性子宫出血病员陈某某,女,35岁,部队家属。初诊日期:1972年5月27日自述阴道出血3天。量多色红,动则尤甚,经西医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用维生素K、仙鹤草素等止血药无效。经中药补肾固冲亦未见好转,乃请笔者会诊。诊得两手脉弦大而数,自述阴部及两胁胀甚,卧床不敢擅动,动则血下如注。询其 相似文献
13.
崩漏、经间期出血是妇科临床最常见的血证。湖南中医药大学尤昭玲教授指出,出血期应以止血为首要任务,临床常用四草汤(鹿衔草、马鞭草、旱莲草、仙鹤草各15~20g),随证加减,止血理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刘毅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4)
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血证的经验李辅仁学术继承人刘毅(北京医院100730)关键词妇科血证;活血化瘀;病因病机1血瘀病理与妇科血证的关系瘀血学说始于《内经》,发展于仲景,并创立10多个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方剂。《血证论》中唐容川对出血证强调侧重祛瘀在于活血... 相似文献
15.
16.
中西医治疗血证发展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西医关于上消化道出血、咯血的研究,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实践.无论是在临床方面,还是在实验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概述如下:1.病因研究血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往往由一定的诱因引起。马氏统计了438例患者.由劳倦引起者242例,占55.25%;受凉引起者18例.占4.11%;饮食不当引起者85例,占19.41%;饮酒引起者37例,占8.11%;清志刺激引起者16例,占3.65%;其他(外感、外伤)240例,占9.13%[1]。近年来有人进行了专题研究。如杨洪涌运用电子计算机对本病患者693例(次)常见诱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张聿青治疗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 以《张聿青医案》第六卷中吐血、衄血、蓄血、便血、溲血篇中所有病案作为研究资料,提取病案中的处方分频次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0中,在程序中完成中药名的规范并按照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所要求的格式进行编辑、校正,再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中“数据分析”“方剂分析”等模块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 张聿青治疗血证用药在归经上以肝肺两经居多,脾经次之,药味以甘味居多,苦味次之。功效上以补虚类居多,清热类、止血类次之。结论 张聿青治疗血证多重视气火之逆,以平肝降肺,降火与降气为治疗大法,同时在药物使用上多使用炙、炒或炭用增加收血之功,并多次在初期及急性期使用鲜药以救血证之急。 相似文献
18.
凡血液不循常道 ,或上溢于口鼻诸窍 ,下出于二阴 ,渗出于肌表者 ,统称为血证。血证是指非创伤性原因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病证。血系水谷精微变化而成 ,其生化于脾 ,藏于肝 ,统于心 ,运行于经脉之中 ,循环不息 ,营养全身之皮肉筋骨、四肢百骸、脏腑。如果阴阳有所偏胜 ,劳力所伤 ,则经脉中的血液溢于外 ,阳络脉伤则血外溢 ,阴络脉伤则血内溢。血证的范围很广 ,包括许多急、慢性疾病引起的出血 ,危重病证中常见衄血、咳血、便血、尿血等亦属本证的范畴。1 临床表现 ①外感六淫 ,感受六淫之邪 ,使脉络受伤而引起出血。风、热、燥等外邪犯肺 ,… 相似文献
19.
谈谈对蓄血证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海涛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14(3):4-5
近阅李安超同志《“太阳蓄血证”部位之我见》(见河南中医药学刊1997年第12卷第1期第7页,以下简称李文)一文,受到不少启发。但也有一些不同意见,特别是对于蓄血证部位和蓄血证小便利与不利这两个问题。因此也想谈谈本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不当之处,希望得...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