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体内有多种抗核抗体,其中测定抗核抗体(ANA)和抗ds-DNA最有意义,在血清中查到抗ds-DNA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抗SmD1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与疾病活动性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150例SLE患者和216例非SLE对照血清的抗SmD1抗体、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非SLE包括20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33例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53例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和健康体检者70例。分析抗SmD1抗体在SLE中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及其与疾病活动度和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抗SmD1抗体在150例SLE患者中的敏感度为66.00%,高于抗Sm抗体(36.00%,χ2=27.01,P=0.000)和抗ds-DNA抗体(51.33%,χ2=6.65,P=0.010),抗SmD1抗体、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的特异度分别为87.50%、98.15%和98.61%。抗SmD1抗体浓度与SLE患者颊部红斑、脱发等症状相关(P0.05),与肾脏受累、关节炎、口腔溃疡、浆膜炎、血液系统受累、神经系统受累、间质性肺炎、肺动脉高压等症状不相关(P0.05)。在抗ds-DNA抗体阴性的SLE中抗SmD1抗体阳性率为22.67%。结论抗SmD1抗体在SLE疾病诊断中敏感度显著高于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该抗体对SLE的诊断,特别是抗ds-DNA抗体阴性SLE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结缔组织病实验室检查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核抗体是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中存在的具有标志意义的抗体群.抗 ds-DNA 抗体往往存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抗 U1核糖核蛋白抗体与 SLE 患者的雷诺氏现象及手指红斑相关.约29%的 SLE 患者还存在抗心肌磷脂抗体。21%的硬皮病患者血清中能检出抗 SC1-70抗体。多发性肌炎(PM)伴肺纤维化的患者中抗J0-1抗体检出率较高。有少数 PM 患者中存在抗7SL RNA 抗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其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检测SLE组、疾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AnuA,将AnuA与疾病活动度(以SLEDAI评分)、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AnuA在SLE中的阳性率高于作为SLE诊断标准中的抗ds-DNA抗体及抗Sm抗体,而抗ds-DNA抗体及抗Sm抗体阴性患者的AnuA阳性率仍可达到32.2%和57.4%。结论AnuA对SLE诊断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且与病情活动呈正相关,可作为诊断和反映SLE病情活动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的水平及其与临床相关资料相关性。方法比较SLE组82例与正常组68例、活动性指数(SLEDAI)≥6与SLEDAI<6组、狼疮性肾炎(LN)组与非LN组间的IRF4水平差异,分析IRF4水平与SLE患者的炎性相关指标,包括SLEDAI、C-反应蛋白(CRP)、血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实验室指标包括ANA滴度、抗ds-DNA、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的相关性。结果 SLEDAI≥6的SLE患者的IRF4水平显著低于SLEDAI<6的患者(t=2.793,P<0.01);IRF4水平与SLEDAI、CRP、ESR、WBC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抗ds-DNA增加的SLE患者IRF4水平显著低于抗ds-DNA未增加患者(t=3.443,P<0.01);抗SSA抗体阳性患者的IRF4水平显著高于阴性患者(t=2.012,P=0.039)。结论 IRF4与老年患者SLE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且其水平与SLEDAI、抗ds-DNA增加与否、抗SSA抗体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原因不明,累及全身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患者血清中具有以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1].约一半的SLE患者可出现肺部改变,临床出现肺部症状的患者约为4%~5%,肺部受累可发生在SLE病程中的任何阶段,病变累及部位包括气管、胸膜、肺实质、肺血管和呼吸肌,见表1.SLE患者肺部受累的诊断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SLE诊断明确,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修订的分类标准[2].该分类诊断标准依据包括颧部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关节炎、浆膜炎、肾脏病变、神经系统病变、血液系统病变、抗核抗体阳性、免疫学异常(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磷脂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7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并对其中的46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作专门分析.结果 显示,SLE与LN组血清GH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两组活动期GH水平均明显高于静止期(P均<0.05);SLE与LN患者血清GH水平均与抗ds-DNA抗体水平呈正相关(r=0.745、0.711,P均<0.05).认为GH在SLE和LN发病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可将GH作为判断SLE和LN病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放免分析(RIA)法测定抗ds-D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用RI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SLE活动期、缓解期患者及对照者血清中抗ds-DNA、ANA的水平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SLE活动期RIA法测定的抗ds-DNA水平较对照者显著增高(P<0.01),其阳性率为94%,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ds-DNA、ANA阳性率分别为62%、98%;在SLE缓解期三者阳性率分别为35.6%、30%、94%.结论 放免法测定抗ds-DNA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对SLE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抗ds-DNA抗体与全血细胞计数相关参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SLE患者6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研究对象。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ds-DNA抗体,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全血细胞计数,分析抗ds-DNA抗体与全血细胞计数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抗ds-DNA抗体阳性低滴度组和阴性组比较,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计数降低;抗ds-DNA抗体阳性高滴度组比低滴度组大血小板比率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明显增加;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在抗ds-DNA抗体阴性组和阳性低滴度组之间,阳性低滴度组和高滴度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全血细胞分析是监测SLE患者病情发展的简单实用检查,尤其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能全程反映SLE患者病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侯巍  惠艳 《地方病通报》2005,20(2):98-99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SLE患者的ANCA检测结果; ANCA与SLE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关系; SLE患者病情活动组与非活动组ANCA阳性率的比较.结果 IIF法检测ANCA在SLE中的阳性率是61.5 %,ANCA阳性组中有血管炎皮损(67.5 %)及浆膜炎(55.0 %)者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同时ANC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在24 h尿蛋白大于0.5 g/L,血红蛋白低于90 g/L,抗ds-DNA抗体阳性,低补体血症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ANCA可能是判断SLE病情复发与缓解的一个有用指标,推测ANCA与活动性狼疮肾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与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检测42例SLE患者及3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并与自身抗体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3(C3)、补体4(C4)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LE组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SLE组患者ANA高滴度亚组及低滴度亚组之间,抗Sm抗体阳性与阴性之间,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ds-DNA抗体阳性组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抗ds-DNA抗体阴性组(P0.05);SLE组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与IgG、SLEDAI评分呈明显负相关,与C3呈明显正相关,而健康对照组25羟基维生素D3与各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SLE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明显下降,与抗ds-DNA抗体和疾病活动程度密切相关。检测25羟基维生素D3对SLE诊疗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狼疮性肾炎(LN)患者外周血腺垂体激素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17例女性SLE患者及30例女性健康体检者血清泌乳素(PRL)和生长激素(GH)水平,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抗ds-DNA抗体水平,并对其中的76例LN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女性SLE、LN患者的血清PRL和GH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活动期组高于静止期组(P均〈0.01)。SLE患者PRL、GH与抗ds-DNA抗体、SLEDAI评分均呈正相关,LN患者PRL、GH与抗ds-DNA抗体均呈正相关,SLE、LN患者血清PRL与GH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 PRL与GH可能相互作用,共同参与SLE、LN发病。  相似文献   

13.
我院1977年3月~1985年3月收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42例,临床诊断狼疮肾炎 (LN) 33例(78%);其中18例用马疫锥虫间接免疫荧光试验(TE-IF)联合测定血清抗双链DNA抗体 (ds-DNA)和抗核抗体(ANA),现将资料分析如下.一、诊断标准 (1)全部病例符合美国风湿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神经相关性自身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患者血清或脑脊液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其在NPSL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以成神经瘤细胞株(SK-N-SH)、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251)以及C57BL/10小鼠的大脑及脊髓切片为底物检测121例SLE患者、34例疾病对照组和34名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及24例NPSLE患者和22例疾病对照组的脑脊液中抗神经元细胞抗体、抗神经胶质细胞抗体、抗脑抗体及抗脊髓抗体.结果 SLE患者血清中抗神经元细胞抗体、抗脑抗体及抗脊髓抗体的阳性率(17.4%、25.6%和29.8%)明显高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在SLE诊断中的特异性分别为98.5%、95.6%和100%;抗神经元细胞抗体、抗脑抗体及抗脊髓抗体均与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积分呈正相关,并与NPSLE患者的癫痫发作、头痛、急性意识障碍以及情绪失调、焦虑等症状的发生有关;NPSLE患者血清的抗神经元细胞抗体、抗脑抗体和抗脊髓抗体的阳性率(27.8%、38.9%和61.1%)明显高于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SEE患者(P<0.05或P<0.01);NPSLE患者的脑脊液中抗脑抗体、抗脊髓抗体的阳性率均为29.2%,与疾病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NPSLE诊断中的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5.5%.结论 抗神经元细胞抗体、抗脑抗体及抗脊髓抗体对SLE诊断的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偏低;3种抗体均与SLE疾病活动性相关;血清中抗神经元细胞抗体、抗脑抗体及抗脊髓抗体是NPSLE诊断的较特异性抗体,抗脊髓抗体可能是诊断NPSLE较敏感的指标之一;脑脊液中的抗脑抗体、抗脊髓抗体对NPSLE的诊断更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小剂量环磷酰胺(CTX)与血浆置换(plasm exchange,PE)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SLE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小剂量CTX+PE治疗,对照组行大剂量CTX冲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发热)和活动性指标(抗ds-DNA抗体、ANA、Scr、24 h尿蛋白、血沉、补体C3)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率高且快,活动性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浆置换可较快地控制重症SLE活动,联合应用小剂量环磷酰胺,提高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降低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维生素D缺乏现象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0例SLE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ELISA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ds-DNA抗体滴度、补体C3、补体C4、尿蛋白定量、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的相关性.结果 (1)SLE患者血清25-(OH)D水平[36.8(23.4,53.2)nmol/L]较健康志愿者[58.8(51.1,65.3) nmol/L]明显降低(P<0.01);(2)SLE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53.3%,严重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15.0%,健康志愿者中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23.3%,严重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SLE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SLEDAI(r=-0.35,P<0.05)及抗ds-DNA抗体滴度(r=-0.42,P<0.05)呈负相关,与补体C3(r=0.25,P<0.05)、补体C4(r=0.28,P<0.05)呈正相关,与尿蛋白定量、血清IgG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SLE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现象普遍存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疾病活动性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促血小板生成因子(TPO)和抗TPO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方法于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纳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SLE伴血小板减少患者50例和SLE血小板正常患者43例,同期选择基线资料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7人。采用ELISA法测定受检者血清TPO水平和抗TPO抗体滴度,评估TPO在SLE患者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同时评估受检者血清TPO水平和抗TPO抗体滴度与血小板计数变化的关系。采用MMT法测定抗TPO抗体对体外培养的巨核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SLE血小板正常组和SLE伴血小板减少组受检者血清TPO质量浓度分别为(63. 7±20. 6)、(98. 5±28. 7)和(80. 0±24. 8) pg/ml,SLE血小板正常组患者血清TPO水平明显高于SLE伴血小板减少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03、0. 002)。正常对照组、SLE血小板正常组和SLE伴血小板减少组血清抗TPO抗体滴度分别为0. 476±0. 165、0. 679±0. 300和0. 763±0. 348,SLE血小板正常组和SLE伴血小板减少组患者抗TPO抗体滴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0. 007)。SLE伴血小板减少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与血清抗TPO抗体滴度呈明显负相关(r=-0. 268,P=0. 048),与血清TPO水平无线性相关(r=0. 133,P=0. 393)。SLE伴血小板减少组和SLE血小板正常组受检者血清抗TPO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 0%(16/50)和25. 6%(11/43),SLE伴血小板减少组与SLE血小板正常组患者血清抗TPO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462,P=0. 497)。MTT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抗TPO抗体滴度增加,TPO诱导的巨核细胞的增生活力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1)。结论 SLE患者血清可检测出抗TPO抗体,在TPO分泌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抗TPO抗体通过抑制巨核细胞增生而在SLE伴发血小板减少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重组B细胞刺激因子(rhBlys)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增殖和分泌功能的影响. 方法 分离22例SLE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细胞,分为3组:rhBlys 加抗IgM抗体组、抗IgM抗体组和培养基组.培养72 h收集B细胞及培养上清.MTT法检测B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gG、IgM和抗ds-DNA抗体浓度. 结果 ①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在rhBlys与抗IgM抗体的协同作用下,增殖显著增强(0.36±0.15对比0.21±0.05,P<0.01),强于单用抗IgM抗体组(0.36±0.15对比0.24±0.08,P<0.05);②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在rhBlys与抗IgM抗体的协同作用下,IgG、IgM和抗ds-DNA抗体分泌显著增强,强于培养基组(1 207.04±200.84对比801.16±116.22,P<0.01;375.11±78.20对比208.15±47.96,P<0.01;159.27±42.65对比102.21±32.54,P<0.01);也强于单用抗IgM抗体组(1 207.04±200.84对比926.54±134.64,P<0.05;375.11±78.20对比236.50±53.72,P<0.05;159.27±42.65对比114.16±33.25,P<0.05);③SLE患者B细胞的增殖和培养上清IgG、IgM和抗ds-DNA抗体的分泌均高于健康对照者. 结论 本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Blys是B细胞强共刺激剂,Blys与抗IgM抗体对B细胞的增殖和分泌功能有协同增强的作用.SLE患者与健康对照相比可能存在B细胞数量上的异常或本身免疫耐受的缺陷.这为干预Blys在SLE患者B细胞增殖和分泌功能中的作用,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血清C1q抗体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以及狼疮肾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92例SLE患者C1q抗体水平。并与其他SLE活动性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LE患者C1q抗体阳性率为67.4%。活动性狼疮组的C1q抗体阳性率及C1q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性狼疮组(P〈0.001)。活动性狼疮肾炎组C1q抗体阳性率(P〈0.05)和C1q抗体水平(P〈0.01)显著高于非活动性狼疮肾炎组。联合抗dsDNA抗体检测,没有1例活动性狼疮肾炎患者的C1q抗体和抗dsDNA抗体同时阴性。结论血清C1q抗体与狼疮活动以及活动性狼疮肾炎关系密切,C1q抗体的检测有助于活动性狼疮的诊断,联合抗dsDNA抗体的检测是活动性狼疮肾炎的特异性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初探血清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改良酶联免疫双抗夹心(ELISA)法,对48例SLE患者血清中的抗GM1-IgM/IgG抗体和抗GQ1b-IgM/IgG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同时检测10例类风湿关节炎(RA)、5例干燥综合征(SS)、1例混和性结缔组织病(MCTD)、1例多发性肌炎(PM)及97名健康对照(HC)的血清样品.对其中5例SLE患者随访3个月,比较前后血清抗体水平.48例SLE患者包括7例神经精神性SLE(NPSLE)与41例非神经精神性SLE(non-NPSLE)患者.以健康对照组99%参考值上限作为阳性界值,进行Fisher确切概率法x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nett t检验.结果 首先确立了中国人血清抗GMI-IgM/IgG抗体与抗GQ1b-IgM/IgG抗体的阳性界值,取99%参考值上限,分别为0.411、0.408、0.481和0.441.SLE患者血清抗GM1-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33±0.09与0.27±0.05,P<0.05),而血清抗GM1-IgM抗体、抗GQ1b-IgM抗体、抗GQ1b-IgG抗体水平在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我们所建立的阳性界值,SLE患者血清抗GM1抗体阳性率为19%(抗GM1-IgM抗体为4%,抗GM1-IgG抗体为15%).血清抗GM1-IgM/IgG抗体、抗GQ1b-IgM/IgG抗体水平与SLE患者是否伴发神经精神性表现、抗dsDNA-IgG抗体阳性与否及治疗3个月前后SLE疾病活动指数均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循环中存在对神经节苷脂GM1的免疫应答,并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血清抗GM1抗体和抗GQ1b抗体水平和SLE临床特征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