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新红 《中医药学刊》2006,24(2):330-332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是引起心脑血管病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是指人体内脂肪代谢异常,使血中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和(或)脂蛋白(PLA)增高,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或)载脂蛋白A(APO-A)降低。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30例SLE病人(SLE组)及30名健康女性(对照组)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并对其血清中总胆红素(TB)、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等与SLE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SLE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肥胖,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且SLE组中有斑块组这些危险因素的水平比无斑块组明显增高。结论:SLE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显著增高,而肥胖、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则是可以反映SLE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高脂血症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大量临床调查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最主要病理基础。随着中国人饮食结构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的血浆脂质成分及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也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动脉粥样硬化(AS)缺血性脑卒中(CIS)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模型组(40只),后者制备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然后再被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假手术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持续缺血0.5h、6h、12h、24h组,上述各组大鼠均为8只。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变化。结果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持续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NF-κB表达有明显升高(P〈0.05),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持续缺血组与假手术组比NF-κB表达也有明显升高(P〈0.05),并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了,其中NF-κB在持续缺血6h组达到高峰。结论 NF-κB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出现缺血性脑卒中后引起的脑损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茶多酚防治鹌鹑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高脂饲料诱发鹌鹑动脉粥样硬化,观察了茶多酚对鹌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多酚能抑制鹌鹑血清总固醇(TC)、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以及肝系数(LI)的升高,减轻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这些作用随茶多酚剂量的增大而增强,提示茶多酚具有良好的调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蓣调脂汤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肝组织B类清道夫受体(SRB1)/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法尼醇X受体(FXR)信号通路的作用,明确其调控血脂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抽取8只为正常组,其余32只成功建立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双蓣调脂汤低、高剂量组(7.8,15.6 g·kg-1),辛伐他汀组(4 mg·kg-1),每组8只,连续给药8周。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肝脏TC,游离胆固醇(FC)和总胆汁酸(TBA)的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中SRB1,CYP7A1,FXR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CYP7A1和FXR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C,TG,FC含量明显升高,TBA含量明显减少,肝脏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SRB1,CYP7A1,FXR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TC,TG,FC含量降低,TBA含量升高,肝脏脂肪变性明显改善,SRB1,CYP7A1,FXR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双蓣调脂汤高剂量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双蓣调脂汤低剂量组(P<0.05),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蓣调脂汤通过上调SRB1/CYP7A1/FXR信号通路的表达,促进肝脏胆固醇逆转运(RCT)与胆汁酸合成,从而降低高胆固醇大鼠的血脂水平,改善肝脏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虫草头孢菌粉(TP)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血脂、抗氧化系统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通过喂饲高脂饲料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虫草组,同时连续给予虫草头孢菌粉或空白溶媒12周,测定兔血浆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并观察主动脉病理学形态改变。结果:虫草头孢菌粉可有效减少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同时降低高脂血症兔血浆TG、TC、LDL-C含量(P〈0.01),增加HDL-C含量(P〈0.01)和SOD、GSH-PX活力,降低NO和CRP含量(P〈0.01)。结论:虫草头孢菌粉可以通过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兔血脂水平、防止脂质过氧化及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从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载脂蛋白A1(APOA1)是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主要载脂蛋白,而其是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AS);载脂蛋白B(APOB)是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主要载脂蛋白,而其是致动脉粥样硬化因子。近年来,国内外已将定量测定APOA1、APOB作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判断预后的敏感指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水蛭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复制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水蛭在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中,逆转内皮功能障碍的作用,包括内皮细胞抗过氧化损伤、抗血栓形成,以及血管活性多肽的表达。结果表明:水蛭能明显降低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升高血浆前列腺素(PGI2)水平,降低血栓素A2(TXA2)水平,并可拮抗内皮素-mRNA(ET-mRNA)在主动脉内膜中内皮细胞(EC)、平滑肌细胞(SMC)、巨噬细胞的过表达。上述结果提示水蛭逆转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病人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245例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的脑梗死病人,按照颈动脉超声、MRA/CTA检查结果分为非脑动脉硬化组(52例)和脑动脉硬化组(193例)。使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ARMS PCR)技术测定ApoE基因多态性,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脑梗死病人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结果共检测到6种ApoE基因型(E2/2、E2/3、E2/4、E3/3、E3/4和E4/4),以E3/3基因型最多,两组基因频率分别为52.33%和53.84%;E3/4基因型频率分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得到影响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有年龄、高血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ApoE基因型以及吸烟史。ApoEε4携带者易发生脑动脉粥样硬化。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病人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E3/4可能是脑梗死病人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因子表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22):2664-2666
目的:以糖尿病大鼠为实验对象,研究单纯高血糖是否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炎症在糖尿病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用形态学方法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用组化方法研究在动脉粥样硬化局部的炎症介质表达。结果:(1)光镜下观察动脉壁可见第3个月时血管壁局限增厚,观察到泡沫细胞;第5个月时,已形成脂纹:(2)免疫组化显示,IL-6和TNF-α在糖尿病大鼠血管内膜、中膜层细胞的胞浆及细胞间质均有表达,IL-6阳性细胞在糖尿病成模后3月表达最多,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IL-6较TNF-α表达强,在动脉壁局限增厚区域,IL-6和TNF-α表达较其他部位多,以细胞间质着色为主;(3)糖尿病各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糖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各组血高敏c反应蛋白(hCRP)、白介素-6(IL-6)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在没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其他危险因素的情况下,单纯高血糖动物模型出现了明确的动脉粥样硬化的部分特征性表现,说明高血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另一重要原因;(2)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处有肯定的炎症介质的表达,炎症介质可能是糖尿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环节之一;(3)炎症表达以动脉壁局部表达为主,全身系统表达不明显,提示高血糖引起的炎症反应具有部位特异性,可能是由于血管内皮容易受到损伤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七有效组分Rx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碱性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喂高脂饲料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三七总皂苷(PNS)组、三七有效组分Rx高剂量组、三七有效组分Rx低剂量组、卡托普利组,并进行相应干预12周。观察各组主动脉形态学变化;检测各组血浆一氧化氮(NO)、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bFGF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均有减轻;血浆NO水平和SOD水平升高(P〈0.01),血浆LPO和bFGF表达降低(P〈0.01);Rx高剂量组与PNS组、Rx低剂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七有效组分Rx通过升高NO、提高SOD活性,增强抗脂质过氧化和抑制bFGF表达,起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专利及用药规律,为中医经验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关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专利,利用Excel 2010和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0)对申请专利年份、地区、药物及其类别、关联度进行系统处理,并对结果进行有效分析。结果:共收集到370个专利,涉及药物780味,累计引用3 809频次;频次排名前5位的药物类别为补虚药(683)、活血化瘀药(610)、清热药(221)、解表药(220)、利水渗湿药(169);使用频次(f)≥30的中药有23味,频次排名前5位的药物为丹参、山楂、黄芪、川芎、三七;药性以温热居多,5味主要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归肝、脾、心经居多;频次≥25的药物组合有21个,包含15味药物,所得新处方12个。结论:我国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状况十分严峻,但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中药的专利数量近几年有下降趋势,需要加强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重视。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中药专利进行系统分析,得到候选新方12个,为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斌霞  殷建峰  智瑜 《河南中医》2010,30(11):1066-1068
目的:观察血脉通2号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鹌鹑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造成鹌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用血脉通2号颗粒干预3月,观察各组鹌鹑的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和血栓素B2(TXB2)的变化和动态平衡关系。结果:血脉通2号颗粒可提高NO、PGI2和降低ET、TXB2的水平,调节NO/ET、PGI2/TXB2的比值。结论:血脉通2号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鹌鹑的血管内皮功能有调整作用,可能是血脉通2号颗粒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 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只,饲喂正常饲料,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16只,饲喂高胆固醇饲料以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12周后模型建成,将16只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每组各8只。药物组大鼠给予10 mg/(kg.d)阿托伐他汀进行灌胃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以蒸馏水灌胃,治疗共持续8周。测定治疗前后血清血脂、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心肌NF-κB的激活情况。结果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ox-LDL、TNF-α、hs-CRP水平,及心肌NF-κB的活化程度,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除具有调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抗氧化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内皮损伤和内皮功能障碍与其关系密切。研究表明,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目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众多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形成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运视,循环白细胞的聚集、黏附及跨越血管内皮细胞转移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些过程主要由一系列黏附分子介导和调控,其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1CAM-1)是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重要黏附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参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和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寻找其作用靶点。【方法】复制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放射性免疫方法检测血浆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内皮素(ET)浓度,观察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丹酚酸B能够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浆TXB2、ET浓度,增加6-keto-PGF1α浓度,丹参酮ⅡA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浆TXB2、6-ke-to-PGF1α、ET没有明显影响。【结论】丹参水溶性成分与脂溶性成分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作用靶点及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9.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10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模型对照组)、C组(辛伐他汀组)、D组(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E组(辛伐他汀+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每组各20只;A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4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及相应处理。观察4周后测定各组血脂、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P)数量和面积。结果与B组比较,C、D、E三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MDA等显著下降(P〈0.01),SOD含量升高(P〈0.01),CAP数量和面积显著减少(P〈0.01);E组疗效优于C、D两组(P〈0.05)。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通过降低血脂和增强抗氧化作用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血三七水煎液抗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连续喂养8周,制备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然后将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血脂康胶囊(0.12 g/kg)组,血三七水煎液低、中、高剂量(含生药5、10、15 g/kg)组,1次/d,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以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可以降低TC、TG、LDL-C、AI和TXB2水平,升高HDL-C、NO、6-keto-PGF1α水平,CRP、TNF-α、IL-6、IL-8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血三七水煎液可以抑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同时降低血脂水平,其作用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