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比较9例慢性正己烷中毒病例用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前后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和日常生活能力总评分以及神经肌电图结果的差异.结果 神经系统评分于治疗后1个月即开始改善,2个月后有明显改善(P<0.05).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的诱发电位幅值、远端潜伏期、传导速度3项指标经NGF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诱发电位幅值改善更为明显;而开始改善的时间不一,但大多在治疗6个月左右.治疗剂量减少后重度中毒患者诱发电位幅值、远端潜伏期以及传导速度在观察末期依然有改善,改善程度不一.结论 NGF能改善神经系统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是治疗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很有潜力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3.
通过介绍28例正己烷中毒导致周围神经病的病例,结合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从职业病临床的角度,对正己烷中毒患者的临床改变、肌电图特点、正己烷的毒作用及致病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对正己烷中毒患者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 9例正己烷中毒患者(病例组)经mNGF治疗1、6及12个月后,分别检测血清内源性NGF水平,并与正常对照人群(对照组)比较.结果 病例组3次检测血清内源性NGF水平均低于检出限值(30 ng/L),检出率为0%,对照组血清内源性NGF检出率为35.7%.mNGF治疗1年后,病例组周围神经异常表现均有显著改善.结论 正己烷中毒患者血清内源性NGF水平较低;mNGF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周围神经异常表现;血清内源性NGF水平恢复晚于神经行为异常的恢复,恢复到正常水平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一起与既往案例存在不同之处的隐匿性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事故,探讨引起该事故的各种原因和预防控制措施,以期对其他正己烷中毒事故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职业健康检查、事故现场调查、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统计、职业病专家诊断等方法,对事故进行详细调查.结果 职业健康检查过程中,通过工人口述、内科常规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通过神经-肌电图检查发现肯定的神经损害,不同于之前的正己烷中毒.结论 神经肌电图应列为正己烷职业健康检查的必检项目. 相似文献
6.
19例正己烷中毒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着重介绍了一组正己烷中毒导致的周围神经病病例,结合临床资料、劳动卫生学调查,从职业病临床的角度,对该组患者的中毒原因、发病特点、正己烷的毒作用及致病机理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671例慢性正己烷中毒临床病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慢性正己烷中毒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要点,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电子检索数据库及本院近10年间病史资料,收集慢性正己烷中毒病例,筛选后提取数据,然后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0.45%病例的工作场所空气检测正己烷浓度超过国家容许值,86.7%劳动者无任何个人防护措施。慢性正己烷中毒是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四肢远端为重的双侧对称性感觉异常或运动障碍,及神经肌电图出现神经源性损害等改变。其发病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减少存在一定联系。目前治疗无特效解毒剂,主要针对周围神经损害,采用促进神经修复、再生和功能恢复的药物。结论 (1)正己烷中毒的临床特征是周围神经病,神经肌电图检查是判断周围神经损害的重要手段;(2)中毒患者血清NGF水平降低,补充外源性NGF有助于周围神经损害的改善;(3)治疗要点目前为综合疗法,以病因治疗为主。(4)经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9.
总结分析11例吸入较高浓度正己烷挥发物10~12个月后引起周围神经病的中毒患者,其发病过程符合慢性正己烷中毒的临床特征,经综合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本观察提示,该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报道1例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对其表现和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的改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正己烷中毒与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异常的关系。方法对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进行常规内科、神经系统检查以及神经肌电图检查;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NGF水平,并与正常对照人群比较。结果正己烷中毒患者(12例)血清NGF水平均低于检出限(30pgml);对照人群(61例)血清NGF有9例低于检出限,其余检出者血清NGF水平为(350.59±159.86)pgml。对照组人群中血清NGF的检出率(85%,5261)明显高于正己烷中毒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1)。结论正己烷中毒可能导致患者血清NGF水平降低;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发生与内源性NGF减少之间可能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种人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探讨接触时间对正己烷接触人群NGF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接触正己烷工龄分组。设计引物、探针,检测对照组和接触正己烷各组之间的NGF mRNA水平。结果利用该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工龄<2年组、2~6年组、>6年组以及对照组的NGF mRNA以10为底的对数分别为(8.88±0.08)、(8.68±0.08)、(8.53±0.11)和(8.90±0.07)copies/L。2~6年组和>6年组的NGF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各组内男女之间NGF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己烷的毒性对于NGF mRNA的表达有明显的时间依赖关系,随着接触时间加长,NGF的表达逐渐减弱;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强,完全符合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3.
铅中毒对小鼠颌下腺神经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铅中毒对小鼠颌下腺的毒性作用及对神经生长因子基因(N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实验性铅中毒模型,通过光镜与电镜观察颌下腺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应用地高辛标记的人NGFDNA探针,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定量分析铅对小鼠颌下腺NGF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实验性铅中毒小鼠体重下降,血铅浓度升高,颌下腺铅含量增加。光镜和电镜结果呈现铅中毒小鼠颌下腺腺叶萎缩,纤维增生,腺间质血管扩张,腺间隙增加。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图像分析结果表明,铅中毒小鼠颌下腺纹状管和颗粒曲管直径减小。原位杂交的结果显示,铅中毒小鼠颌下腺颗粒曲管和纹状管的杂交信号显著减弱,颌下腺组织中NGFmRNA表达减少。结论铅对小鼠颌下腺具有毒性作用,影响颌下腺NGF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报道并讨论2例慢性正己烷中毒后周围神经损害迁延不愈的病例,提高对中毒后周围神经损害的认识水平。 方法 收集病例资料,分析其特点,查阅相关文献。 结果 2例病例周围神经损害迁延不愈,且以自主神经和感觉神经损害为主,要考虑发生或合并了少见的周围神经疾病,如自主神经和感觉神经节病变。 结论 对于正己烷中毒后周围神经损害迁延不愈的病例,应考虑合并其他周围神经疾病的可能;正己烷中毒是否会导致自主神经和感觉神经节病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职业性听力损伤(occupational noise-induced heating injury)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长期接触噪声、听阚明显下降的132名工人随机设立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组和对照组。NGF组采用基础治疗+NGF治疗。NGF治疗:冻干粉针NGF2000AU加1ml注射用水稀释,取翳风、完骨二穴,双耳隔日交替注射,28d为一疗程;基础治疗:5%GS+ATP+CoA+VitC,静脉注射,28d为一疗程,1次/d。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结果NGF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9.7%、24.2%,NGF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接触噪声的时间越短疗效越好,其中3年以下、3.8年、8年以上的总有效率分别是100%、67.8%、4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年龄越小疗效越好,19.29岁、30—39岁、40岁以上总有效率分别是85.2%、62.5%、5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听力损伤程度越轻,疗效越好,其中高频听损与语频损伤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GF治疗职业性听力损伤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着重介绍16例正己烷中毒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改变,经积极治疗,肌电图全部恢复正常,但部分患者的运动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仍有损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