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气的盛衰、肾精的盈亏与机体衰老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肾虚是衰老的主因,肾虚衰老说应是中医衰老学说的核心。而脏腑虚弱衰老说、脾胃虚弱衰老说、虚实夹杂衰老说及精血耗竭衰老说等其它衰老学说所涉及到的致衰因子均始于肾虚并终于肾虚,这些学说应居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2.
中医理论对于衰老的论述有衰老的表现,包括形态衰老的征象、内脏衰老的征象以及功能衰老的征象;衰老的机理方面主要有先天遗传说、后天调摄说、主虚说三端,其中主虚说方面认为肾虚是衰老的主因、精血耗竭衰老说、脾虚衰老说、精气神虚衰说、津液不足衰老说、五脏虚损学说、血瘀促衰说.中医理论对于抗衰老的也有着临床指导意义,通过辨证施治,灵活运用,就可以达到延衰抗老的目的 .  相似文献   

3.
中药抗衰老机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体衰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关衰老的机理研究有多种学说,如代谢废物积累说、免疫功能衰退说、基因程序说、基因错误表达说、体细胞突变说、功能损耗说、衰老中枢说和自由基说。自由基学说的特点在于它与其他学说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受到众多实验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痰瘀与衰老相关性的理论研究集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衰老是人类生理过程的必然趋势。祖国医学在探讨衰老的原因和机制方面内容丰富;历代医家提出了各种学说,如阴阳失调学说、元气不足说、脏腑虚衰学说、精气神亏耗说、气虚血瘀说等。  相似文献   

5.
衰老是人类无法避免的自然规律.中医界对衰老原因、发生发展机理以及衰老的各种表现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气虚血瘀说、阴阳失调说、脏腑虚损说等等,其中脏腑虚损学说影响较大.近年对肝、脾、肾等脏的衰老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而笔者认为,虽然肝、肾起着主导作用,但是胃衰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中医衰老基本机理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对健康长寿的期望日益提高,对衰老的理论认识也日趋成熟,并提出了各种学说,如阴阳说、元气不足说、脏腑虚衰说、气虚血瘀说等.笔者通过研习文献,结合临床体会提出衰老的基本机理,以期对防治衰老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衰老学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到今,人们对衰老的原因有不同的理解,提出了许多的假说和设想。现代医学的衰老学说通常可归纳为两大类:遗传论和环境论。近代诸多衰老学说如生物钟学说,体细胞突变学说,免疫学说,脑的衰老中心学说等都可以概括在这两大类之中。  相似文献   

8.
何源  王露露  张晶 《中成药》2022,(2):528-531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峻,探究多糖抗衰老作用机制已经成为了当下研究的重点.关于衰老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主要包括自由基学说、基因衰老学说、细胞凋亡学说、糖基化衰老学说、免疫学说、线粒体学说等.本文对多糖抗衰老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进一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寻求长寿是人类科学的重大命题 ,征服衰老则是古往今来人们探索不止的生命课程 ,如果找到衰老的原因 ,征服衰老就将成为现实。那为什么长寿问题这么难以征服 ,原因还是因为没弄清楚衰老的根本原因和左右衰老的主要机制。对此笔者试进行一点理论上的探索。1 衰老原因的引发目前 ,国内外研究衰老的学说有几百种 ,但其中较令人注目的学说也有十几种之多。如自由基学说 ,中毒学说 ,营养缺乏、内环境紊乱交联学说 ,内分泌功能失调、代谢失衡、细胞分裂受阻和遗传学说暨心理生理学说等。这些衰老原因的学说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但从本…  相似文献   

10.
中医理论对于衰老的论述有衰老的表现,包括形态衰老的征象、内脏衰老的征象以及功能衰老的征象;衰老的机理方面主要有先天遗传说、后天调摄说、主虚说三端,其中主虚说方面认为肾虚是衰老的主因,精血耗竭衰老说,脾虚衰老说,精气神虚衰说,津液不足衰老说,五脑 虚插损学说,血瘀促衰说。中医理论对于抗衰老的也有着临床指导意义,通过辨证施治,灵活运用,就可以达到延衰抗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衰老是生物体全身各组织、器官的退行性变化,是许多病理、生理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但迄今为止人类衰老之迷尚未完全揭开。抗衰老药物是一类改善人类体质,提高生命效率,并能使生命在遗传特性所决定的限度内延长寿限的药物。 在进行抗衰老的药理学研究时,通常需要依据某一公认的衰老学说造成最接近临床衰老症状的动物模型,以用于抗衰老药物的筛选和研究。于此,笔者拟将国内外不同学科领域散在文献中有关衰老的动物模型与一些主要的衰老学说联系起来作一论述。 一、中医延年学说指导下设计的动物模型 祖国医学关于衰老的学说包括“阴阳失调说”、“脏腑虚衰说”等。鉴于“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故“补肾”和“补脾”已成为现今抗衰老研究的主流。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人的衰老是必然的,但是完全可以延缓的.那么,如何延缓人的衰老呢?首先,必须弄清人的衰老的真正原因,然后对因下药.引起人的衰老的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古今中外,众说纷纭:有的学说讲是人体磨损;有的学说讲是生活节奏加快,代谢率高;有的学说讲是氧化自由基损害;有的学说讲是与生俱来的遗传基因控制……中国古代养生学家认为,人的衰老是由“肾衰老”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从先天学说与遗传角度研究衰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衰老是人类正常生命活动的自然规律,欲寻求人类健康长寿途径,必须对衰老理论有一个清楚完整的了解[1].衰老是内源性生理衰老和外源性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源性衰老是根本,环境因素在内源性衰老的基础上起加速或延缓作用[2].我国传统中医药对衰老的本质及延缓衰老的研究已有悠久的历史,先天说是解释衰老的众多学说之一,它认为衰老进程和寿命长短取决于父母的遗传基础,衰老和遗传有密切关系.现从先天说研究衰老的角度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机体的衰老,人体各器官(包括皮肤)的结构和功能均会发生相应改变,包括其临床表现及分子结构,皮肤衰老表现为多种特征,其宏观表现为表皮、真皮厚度变薄,皮肤出现干燥、粗糙、光泽减退、弹性减少、皮肤内部含水量及血流量减少、汗腺皮脂腺分泌减少等;同时在微观角度中人们对皮肤衰老机制提出了许多学说,包括衰老基因学说、自由基学说、线粒体学说、细胞凋亡学说及端粒学说。中医关于衰老的认识主要有血瘀学说、肝郁学说、脾虚学说、肾虚学说、痰浊学说及多因素相兼学说。但人们对于皮肤衰老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且对皮肤衰老所建立的研究模型尚不统一。为此,我们有必要更深入的整理与讨论关于皮肤衰老的机制及研究模型,从而为如何延缓人体皮肤衰老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就近年来皮肤衰老的生物学特征以及近10年研究人员使用的衰老研究模型进行综述,以期对皮肤衰老的原理、学说及研究模型能够有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5.
肾虚衰老与自由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红 《辽宁中医杂志》1996,23(8):346-347
肾虚衰老与自由基魏红辽宁中医学院附院(沈阳110032衰老是生物体或一部分趋向自然死亡的时相,是许多生理病理过程综合作用而导致的各种衰退过程的总称。衰老的机理有多种学说,如遗传学说、免疫学说、中毒学说、自由基学说等。衰老的自由基学说由Harman19...  相似文献   

16.
衰老是机体在发育成熟后,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它是一种复杂的生命现象。目前其发生机制说法不一,有中毒学说、内分泌学说、大脑伤害学说、蛋白质变性学说、遗传学说、程序衰老学说及免疫学说等多种。现已证明,人体和动物的衰老与免疫防御功能的健全状态有密切关系。免疫系统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适度调节,可以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17.
目前延缓衰老方法的研究多重于“补”而藐于“下”。本文通过对历代医家有关“下法”的回顾及对当今衰老的共性:“三废”易积、诸窍易闭、气火易元、痰血易阻的分析;结合有关衰老的自由基学说、中毒学说、免疫学说……及现代医学对“下法”认识总结,证明其具有祛病延年之功。提出了“下法”当之无愧的为延缓衰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衰老的研究,医学生物学界提出了很多理论,如程序衰老学说,体细胞突变学说,错误成灾学说,免疫衰老学说,神经内分泌学说,交联学说和自由基损伤学说等,每种学说都有一定的实验依据,各自从不同角度解释了衰老现象[1]。但近些年来,由于自由基对核酸和生物膜的损伤机制及其作用的进  相似文献   

19.
从肾藏精探索衰老的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衰老是机体在老化时功能下降和紊乱的综合表现。当前衰老的学说有神经内分泌学说,免疫学说,自由基学说,遗传程序学说,交联学说,生物膜损伤学说,微量元素学说等。但尚未有一种学说能够全面阐明衰老的机理。为解开衰老之谜,向祖国医学宝库去发掘、开拓,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从肾藏精探索衰老的进程就是这方面的尝试。《黄帝内经》在两千多年前就讨论了人的寿夭问题与人的生命活动规律。藏象学说强调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  相似文献   

20.
中医衰老学说研究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强调在中医衰老学说研究过程中,要明确衰老原因与衰老机制的相互区别,要把握衰老与老年病的相互关系。衰老学说应揭示衰老的原因、机制和结果等方面的内容。肾虚衰老说是中医学关于人类衰老原因、机制和结果等方面的较为完善的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