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hepatic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FNH患者及肝细胞癌患者各30例,均接受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肝细胞癌与FNH大小及分布情况,比较肝细胞癌与FNH的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特征。结果 1 FNH位于肝包膜下16例(53.33%),显著高于肝细胞癌(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肝细胞癌平扫表现为等或略低密度,内部可显示低密度囊变坏死区及高密度出血。FNH平扫表现为等或略低密度,其中心显示星芒状低密度区。肝细胞癌及FNH呈快进快出强化,FNH中心星芒状瘢痕区域于延迟期强化。与肝细胞癌比较,FNH存在中心瘢痕的比例更高,伴有门静脉癌栓及肝硬化的比例更低,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FNH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王宝玲  周连新 《肝脏》2016,(1):21-23
目的探讨MRI、CT单独或联合应用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或肝活组织检查确诊为肝细胞癌患者49例,CT扫描后1周行MRI扫描,分析CT、MRI单独或联合使用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以及对不同瘤径大小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49例肝细胞癌患者共有73个病灶;在小于1cm的肝细胞癌中CT、MRI单独或联合应用的灵敏度分别为46%、70%及94%,CT联合MRI扫描,MRI扫描均高于CT单独扫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19),CT联合MRI扫描高于MRI扫描(P值为0.023)。在1~3 cm肝细胞癌中,CT扫描灵敏度(87.09%)与CT联合MRI扫描(9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扫描组在诊断准确率方面高于CT扫描组、MRI扫描组(P值分别为0.015、0.027);CT+MRI扫描组AUC相对于CT扫描组、MRI扫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9、0.021)。结论 CT联合MRI扫描在诊断肝细胞癌方面其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均高于CT、MRI单独扫描。  相似文献   

3.
多期CT增强扫描对肝癌和肝血管瘤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癌、肝胆管细胞癌和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鉴别诊断是腹部CT检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运用多期CT增强扫描,能较好地做出鉴别诊断。现就其鉴别诊断总结如下,以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的CT影像,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常规子宫平扫,发现肿块后行5mm或3mm薄层扫描,并均做增强扫描。结果 本组54例中,子宫增大38例,占73.7%,独立肿块25例,占46.3%,肿块附着于子宫体者29例,占53.7%,肿块内出现钙化影9例,占9.4%。所有肿块均能强化。结论 子宫腔增大;宫体上出现实性肿块,其边缘清楚,并可出现钙化;增强扫描时均能强化是CT诊断子宫肌瘤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典型肝癌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典型肝癌的CT特征,提高不典型肝细胞肝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肝细胞癌完整的手术病理资料和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病例的CT平扫表现为:(1)边缘"晕环"征;(2)囊壁局限性增厚和/或囊壁结节征.增强扫描:(1)动脉期囊壁和/或囊壁结节征早期强化征;(2)门静脉期"晕环"的晚期强化征.所有病例均无典型肝细胞性肝癌的CT特征.结论 上述征象为不典型肝癌的特征性CT表现,为不典型肝细胞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脏微小血管瘤超声与CT诊断结果的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200例肝脏微小血管瘤患者,均经超声诊断确实,对其应用CT平扫、CT增强三期扫描检查,分析CT诊断结果是否和超声诊断保持一致性。结果超声诊断肝200例血管瘤患者中,经CT平扫呈现阴性者72例,经CT增强三期检查显示为阴性患者36例。结论与超声检查比较,肝脏微小血管瘤应用CT检查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CT扫描前应让患者了解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肝脏》2017,(1)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多期扫描对于诊断肝细胞癌(HCC)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67例肝细胞癌患者进行CT平扫和动态多期扫描,对比结果。结果经过多期扫描,58例患者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的检出率都大幅高于CT平扫的检出率。结论通过螺旋CT动态多期扫描,可以得到肝脏在3个时期,即动脉期、延迟期、门静脉期的影像学资料,多期扫描可以大幅提高肝细胞癌的检出率及对病灶定位的准确率,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钟喨 《胃肠病学》2004,9(3):170-171
CT是胰腺疾病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具有密度分辨率高和可重复检查的优点。CT平扫可观察胰腺形态改变、钙化情况和新鲜出血,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主要用于胰腺炎和胰腺肿瘤的鉴别诊断。动脉期胰周动脉明显强化;胰腺期胰腺实质明显强化.胰腺与少血供肿瘤间的密度差最大.有利于小胰癌的检出:门静脉期胰周静脉和肝脏实质强化最为显著,有利于显示肿瘤的静脉累及和检出肝脏少血供转移病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螺旋CT、能谱CT和MRI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比较。方法 选取47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螺旋CT、能谱CT和MRI诊断,比较不同扫描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47例患者经三种扫描方法检查,发现能谱CT诊断的真阳性患者36例(76.59%),常规CT为30例(63.83%),MRI为34例(72.34%),三种方法诊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例胆管细胞癌患者中,MRI诊断7例,能谱CT和螺旋CT检查均为4例;能谱CT扫描和MRI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2.3%和89.2%,均优于常规CT(76.6%,P<0.05),能谱CT诊断的准确率为72.5%,MRI为69.7%,常规CT为50.0%(P<0.05);此外,能谱CT扫描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常规CT或MRI(t=7.69,t=9.03,P<0.05);在小于1 cm的肝癌中,常规CT、能谱CT和MRI扫描的灵敏度分别为53.13%,90.63%和90.63%, MRI扫描和能谱CT均高于常规CT扫描(P<0.05)。结论 能谱CT扫描和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方面,其灵敏度和准确率均优于螺旋CT扫描,在诊断小肝癌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MRI在诊断胆管细胞癌方面优于能谱CT或螺旋CT扫描。  相似文献   

10.
韩雪凤  井桂银  葛尚 《肝脏》2023,(10):1199-1203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联合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血管瘤(HHE)与肝细胞癌(H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2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42例HHE患者(共51个病灶)与60例HCC患者(共65个病灶)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比较HHE与HCC患者病灶CT平扫影像学资料,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MRI、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及二者联合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MRI、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及二者联合对HEE与HCC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MRI检测结果:42例HHE患者检测出46个病灶,病灶检出率为90.20%,60例HCC患者检测出60个病灶,病灶检出率为92.31%。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检测结果:42例HHE患者检测出41个病灶,病灶检出率为80.39%,60例HCC患者检测出54个病灶,病灶检出率为83.08%。HCC患者病灶圆形、边界模糊、单发病灶高于HHE患者病灶(P<0.05),HHE与HCC患者病灶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肝脏》2016,(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选取45例FNH患者及45例肝细胞癌(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比较FNH和HCC的大小、分布情况、CT平扫及增强的扫描特征。结果位于肝包膜下的FNH的比例高于HCC(P0.05);CT平扫显示,FNH密度略低,中心部表现为星芒状低密度区,HCC密度略低,内部呈现低密度囊变坏死和高密度出血。FNH及HCC均为快进快出强化,FNH在延迟期的中心星芒状瘢痕区域得到强化;FNH的中心瘢痕比例高于HCC(P0.05),而门静脉癌栓和肝硬化的比例低于HCC(P0.05)。结论 64层螺旋CT能清晰地显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影像学特征,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cT、病理及临床资料。结果常规体检发现6例,上呼吸道感染就诊发现3例,术前常规发现3例,肺癌手术发现1例,痰中带血就诊发现1例。CT典型表现为肺内单发软组织肿块或结节影,呈圆形或类椭圆形,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平扫CT值(23±4)Hu,增强后动脉期(93±11)Hu,静脉期(112±15)Hu,增强扫描呈持续性强化为其特点。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少见,女性好发,临床无特殊症状,CT平扫结合双期增强扫描有助于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肉瘤样肝细胞癌的临床与CT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类肝脏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肉瘤样肝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CT特征性表现.结果:8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0岁,均出现上腹部胀痛,其中6例(6/8)出现发热,但血常规提示WBC计数正常,HBsAg均为阳性,血清甲胎球蛋白2例正常,余6例平均约123 g/L,肝功能均为Child-Pugh A级.7例无肝硬化基础.8例肉瘤样肝细胞癌均为巨块型,直径约5-10cm,以单发、团块状、囊实性病变为主,多无肝硬化背景(7/8例).6例CT平扫表现为囊实性低密度影,其内见条状分隔影(2例)及散在分布的条状、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4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余2例CT平扫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影,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3例可见门静脉癌栓.结论:肉瘤样肝细胞癌的临床与CT特征具有肝细胞癌及肉瘤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CT与MRI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胰腺癌所起的作用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临床表现疑似胰腺癌患者47例,患者行CT和MRI增强扫描,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对比其特征性影像学。结果其中27例增强CT显示其中20例为胰腺癌患者,其中2例与手术病理,临床随访结果不一致,诊断符合率92.6%。在患者中,其中增强CT上显示癌病灶中1cm的病灶33个,1cm的5个,手术病理证实1cm的病灶35个,1cm的3个,CT诊断5.26%与实际有误。另外20例行MRI增强扫描检查,其中17例诊断为胰腺癌,其中1例与手术病理,临床随访结果不一致,诊断符合率95%。癌病灶中1cm的病灶36个,1cm的2个,手术病理证实1cm的病灶35个,1cm的3个,MR诊断2.63%与实际有误。结论目前影像学手段是诊断胰腺癌非常有效的方式,无论是CT还是MRI都有较高的可信度,但在原发性胰腺癌的诊断中,MRI较CT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鞍区占位性病变的CT特征性表现,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行常规横断CT平扫及增强扫描,必要时行冠状扫描.结果 25例鞍区占位性病变中垂体腺腺瘤10例、颅咽管瘤5例、脑膜瘤2例、动脉瘤5例、鞍上池囊肿2例、结核瘤1例.结论 CT检查是基层医院检出鞍区占位性病变并进行有效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对鉴别良恶性肺结节的价值。方法 89例肺结节中,恶性63例(均为肺癌),良性26例。分别于注射100ml造影剂前及注射开始后的35s、2min及5min对病灶进行薄层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病灶的强化程度及强化特征,并进行CT-病理以对照研究。结果 肺癌的强化程度显著高于良性肺结节(P<0.02)。在强化特征方面27例肺癌出现高密度点条征;51例肺癌和4例良性结节强化不均匀;3例肺癌和4例良性结节强化均匀;5例结核球和1例炎性假瘤呈环状强化;12例结核球无强化。结论 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有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比较多排螺旋CT与MRI增强扫描原发性肝癌(PLC)肝内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的肝细胞癌(HCC)患者36例,分别行CT和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各自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比较两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36例HCC患者中,共检出病灶48个;检出<3 cm小肝癌14例,病灶16个,>3 cm巨块型肝癌9例,病灶32个;CT动脉期检出43个(89.6%)病灶,门脉期检出39个(81.3%)病灶,延迟期检出40个(83.3%)病灶,而MRI动脉期检出46个(95.8%)病灶,MRI门脉期检出率为52.1%,延迟期检出率为85.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x2=14.376,P<0.05);MRI扫描对PLC病灶包膜的显示优于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8个病灶中,经CT增强扫描确诊41个(85.4%),经MRI增强扫描确诊44个(91.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24,P>0.05)。结论 CT和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均能够充分显示PLC病灶的强化特征,其诊断效能难分伯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门静脉癌栓(TTPV)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观察门静脉癌栓在CT上的表现。结果36例TTPV患者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时均显示出门静脉内癌栓及相关的阳性征象,表现为门静脉扩张、门静脉腔内充盈缺损及"门静脉铸型",门静脉周围可见网状供血动脉。36例中,门静脉主干合并右支癌栓12例,门静脉主干合并左支癌栓8例,主干和左右支均有癌栓者9例,单纯右支癌栓4例,单纯左支癌栓3例。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是诊断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可以完整地提供门静脉癌栓的全部资料。  相似文献   

19.
《肝脏》2018,(10)
目的探讨双源多排螺旋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在肝脏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64例初诊为肝脏肿瘤的患者采用双源多排螺旋CT增强延时扫描,观察图像特征和诊断符合率。结果肝脏肿瘤发病率最高的是肝血管瘤、肝细胞癌、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等;肝血管瘤延迟期呈等密度影,呈"慢进慢出"特征;肝细胞癌延迟期呈低密度影,包膜呈高密度环状带影,呈"快进快出"特征;转移性肝癌延迟期边缘强化明显呈"牛眼征"特征。双源多排螺旋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与手术病理等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脏肿瘤采用双源多排螺旋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具有扫描速度快、辐射量低、图像质量高等特点,对肿瘤的检出率和定性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3.0T 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与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肝细胞癌的价值。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肝占位患者,分别行MRI和CT增强扫描检查,采用Kappa检验分析三名医师诊断评分之间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判断影像学检查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98例肝占位患者中,病理学检查诊断HCC 86例,再生结节10例,嗜酸性肉芽肿2例;在86例HCC患者中,存在97个病灶,其中32个病灶<1.0 cm;在32个<1.0 cm的HCC病灶中, MRI动态增强扫描发现31个(96.9%),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仅发现26个(81.3%,P<0.05),其余65个超过1.0 cm 的病灶均被两种扫描方法发现和诊断;ROC曲线分析发现,MRI动态增强扫描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HCC的AUC分别为0.962和0.824,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t=3.106,P<0.05),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HC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9.0%、91.0%和96.2%,显著优于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分别为93.8%、72.0%和85.3%,x2=19.587,P<0.05)。结论 3.0T 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更清晰地反映HCC病灶的细微形态特点和强化特征,对于诊断小HCC的价值优于CT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