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目的]探讨休闲娱乐康复对脑卒中病人焦虑、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康复科常规进行药物治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及理疗等康复措施,康复组另给予休闲娱乐康复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改良巴氏指数评分、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量表分别于入组时和治疗3个月时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康复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改良巴氏指数评分及生活质量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休闲娱乐康复能明显缓解脑卒中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生存质量及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楚平华  闫景新  魏贵明 《护理研究》2006,20(26):2381-2382
[目的]探讨休闲娱乐康复对脑卒中病人焦虑、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8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人按脑卒中康复常规进行药物治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及理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休闲娱乐康复治疗,疗程8周。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为评定工具。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进行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治疗后6周、8周两组HAMD、HAMA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末康复组显效率为79.41%,对照组为52.94%;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休闲娱乐康复能明显缓解脑卒中病人的负性情绪,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休闲娱乐康复对卒中后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休闲娱乐康复对脑卒中病人焦虑、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8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人按脑卒中康复常规进行药物治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及理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休闲娱乐康复治疗,疗程8周。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为评定工具。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进行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治疗后6周、8周两组MD、HAMA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末康复组显效率为79.41%,对照组为52.94%;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休闲娱乐康复能明显缓解脑卒中病人的负性情绪,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讲解-模拟-练习-沟通-支持(ESPCS)干预对脑卒中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4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ESPCS干预。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病人入院时、出院时、出院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MBI得分高于对照组,SAS和SD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PCS干预可有效提高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5.
蔡桂兰  董静  赵素梅 《护理研究》2013,27(13):1205-1207
[目的]探讨"5E"康复模式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病人1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及康复护理,试验组采用"5E"康复干预,内容包括鼓励、教育、运动、工作、评估,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在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3个月后评估两组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但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结论]"5E"康复模式的应用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焦虑和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6.
聂贝贝  徐艳华 《全科护理》2020,18(26):3504-3506
[目的]探讨家庭赋权方案对脑卒中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2月—2020年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85例脑卒中病人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基础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家庭赋权方案护理指导。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Barthel指数、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脑卒中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价两组病人的不良情绪、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预后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MoCA和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赋权方案能有效减轻脑卒中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行为,促进病人康复,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陈晓君  吴美芳  李倩云 《全科护理》2013,11(20):1828-1830
[目的]探讨认知与情感智能应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1 00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住院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程序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认知与情感智能干预的护理方法。对干预前后两组病人采用Zung’s焦虑(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等进行评定。[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病人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日常生活能力指数、生活质量指数和康复知识测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与情感智能干预可激发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主体内部的智力潜能,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农村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的模式及其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52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乡村医生的健康宣教和康复咨询,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医务人员的综合康复治疗及心理辅导,时间为3个月,治疗前后均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生活质量指数(QLI)、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MBI评分和QLI评分明显提高,SAS和SDS评分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MBI评分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BI评分和QLI评分明显提高,SDS和SAS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居家综合康复治疗及心理辅导对农村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焦虑和抑郁情绪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推广。  相似文献   

9.
心理社会干预对脑卒中病人康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秀 《护理研究》2009,23(31):2858-2859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干预配合药物治疗对脑卒中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社会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和WHO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对两组病人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干预治疗6个月后各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综合心理社会干预能有效减轻脑卒中病人的焦虑、抑郁心理,提高其生存质量,同时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连续护理6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病人的睡眠质量,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治疗对老年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0例脑卒中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病人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病人生命体征稳定3d~7d后进行康复护理治疗,采用Bobath和Rood技术训练。采用Brunnstrom分级评定、简式Fugl-Meyer(FMA)运动评分、改良的巴式指数(MBI)进行康复评价。[结果]Brunnstrom、FMA、MBI评分在治疗前两组病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1),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治疗可明显促进运动功能、ADL能力恢复,但干预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神经干刺激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予以一般的内科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取神经干刺激疗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FMA)下肢部分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F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2组FMA下肢部分评分、FBS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均P0.05),而观察组的各项指标的提高程度相对于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神经干刺激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有显著改善效果,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治疗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组模式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手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小组康复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常规上肢功能训练,小组康复组患者则辅以小组模式上肢功能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Carroll上肢功能实验(UEFT)评定患者上肢功能及手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测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 结果经8周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小组康复组UEFT评分[(75.7±11.0)分]、MBI评分[(81.2±11.8)分]、SAS评分[(33.0±6.6)分]及SDS评分[(40.4±7.8)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小组模式康复训练,能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对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亦具有显著疗效,该治疗模式值得在临床康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舒适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早期康复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82例,随机分为康复组(n=42)和对照组(n=40),康复组采用舒适护理加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早期神经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后4周对患者进行Barthel指数评定和Fegl-Meyer积分对比。结果 康复组在日常生活能力(P〈0.05)和运动功能(P〈0.01)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及早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并贯穿于环境、心理、生理、社会等多个方面,可最大程度地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结合自我效能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60 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1(n=20)、对照组2(n=20)和观察组(n=20)。三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2 另外增加活动分析法,观察组另外增加活动分析法和自我效能训练。三组均在治疗前和8 周后采用Fugl-Meyer 运动量表、Berg 平衡量表、Zung 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 焦虑自评量表(SAS)、改良Barthel 指数和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1 和对照组2(P<0.05)。结论综合康复结合自我效能训练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情绪,提高训练效果,从而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行家庭使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治疗慢性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探讨。方法:选择在社区康复机构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成年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在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2周时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后以及12周后随访,2组FMA-UE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2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mCIMT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宁夏第五人民医院康复中心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康复机器人组(n=49)及常规康复组(n=49)。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康复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进行Fugl-Ma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康复机器人组治疗后FMA-UE评分(47.49±7.84)分,常规康复组FMA-UE评分(33.29±9.53)分,康复机器人组治疗后MBI评分(52.49±9.45)分,常规康复组MBI评分(39.81±12.19)分,康复机器人组均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进一步实验分析发现,组间两两比较,康复机器人组肩关节前屈评分、肩关节外展评分、肩关节内旋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系统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45例,均按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治疗。训练组患者配合康复训练,包括急性期正确肢体摆放,恢复期控制肌痉挛及肢体功能训练、ADL训练等。分别于康复训练前和训练6周后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的ADL能力,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尊量表(self-esteemscale,SES)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和自尊水平。结果:经过6周治疗,训练组患者BI和SE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SAS和SDS评分明显下降(均P0.01);对照组仅BI评分有明显提高(P0.05)。2组间比较,训练组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配合康复训练可显著促进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和ADL能力提高,从而减轻或消除其焦虑及抑郁情绪,提高自尊水平,对全面康复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即心理干预、认知干预和行为干预.干预前、干预后对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心理状况进行评定,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2个月后两组病人的BI、FMA、HAMD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更好地促进急性脑卒中病人的肢体功能康复,改善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病人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