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我科于1988~1991年应用丙种球蛋白辅助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39例ITP患儿入院时血小板计数均在50×10~9/L以下,具有典型ITP骨髓象,其中急性型37例,复发型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4.7岁),其中中度6例(血小板≤50×10~9/L~25×10~9/L),重度7例(血小板<25×10~9/L~10  相似文献   

2.
本组病例年龄在1~14岁,凡白细胞计数<5.0×10~9/L;中性粒细胞≤1.5×10~9/L时为诊断标准。290例中,男157例,女133例。年龄1~5岁127例,5~10岁98例,10~14岁65例。290例患儿均有明确病因,其中上感165例,风疹56例,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各16例,白血病化疗后6例,再障、缺铁性贫血各4例,支气管炎4例,脾亢3例,肠炎、败血症、乙型肝炎、胃肠炎各2例,泌尿系感染、伤寒、肺结核、过敏性紫癜、风心病、支气管哮喘各1例。外周血肉细胞计数<5.0×10~9/L219例,占75.5%;<4.0×10~9/L36例,占12.4%;<3.0×10~9/L33例,占11.4%;<2.0×10~9/L2例,占0.7%。分类计数中绝大多数患儿中性粒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和减少。  相似文献   

3.
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是一种血小板减少伴骨髓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而其他成份无改变的后天获得性病变,我们遇到3例,现报告如下。3例AATP均经周围血和2次以上骨髓检查,并排除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再障(CAA)及白前综合征。3例均为男性,年龄3~7岁,病程1/2~1a余,均有皮肤紫癜,鼻衄2例,Hb(80~100)g/L,网织红0.012~0.015,WBC8.5×10~9/L~9.8×10~9/L,血小板45×10~9/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生存5a以上者10例,报告如下。男7例,女3例。~7岁8例,~12岁2例,最小者3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_1型8例,其中高危者1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_2、M_3b各1例。白细胞(3.0~10.0)×10~9/L 9例,另1例为159.16×10~9/L。血红蛋白(30~100)g/L,血小板(40~62)×10~9/L。末梢血中见到幼稚细胞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我科1992年6月~9月门诊处理的良性粒细胞减少症(BSN)20例,并探讨本症的发生机制及抗生素选择。采用Williams 4版《血液学》标准:1月~10岁,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ANC)<1.5×10~9/L;>10岁ANC<1.8×10~9/L,凡合并肾功不全、继发性败血症、血细胞三系降低、淋巴细胞减少、休克、骨髓增生不良者除外。20例中男8例,女12例,<10岁者14例,其  相似文献   

6.
例1,,男,生后4h出现全身皮肤出血点,其母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d,经常有鼻衄、齿龈出血及皮肤淤斑,血小板波动在50×10~9/L~80×10~9/L。产前1d测血小板计数为50×10~9/L。体检:全身皮肤可见针尖大小较密集出血点,有淤斑,肝脾肋下未扪及。红细胞7.4×10~(12)/L,血红蛋白220g/L,白细胞32×10~9/L,中性粒细胞0.88,淋巴细胞0.12,血小板计数30×10~9/L。出血时间3min,凝血时间6min。给予输新鲜血小板、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次日因颅内出血死亡。  相似文献   

7.
笔者自1984年至1991年以健脾益肾凉血为主治疗40例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疗效尚满意。40例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9个月~12岁,病程4个月至3a。40例均经骨髓穿刺确诊,并符合1986年全国小儿血液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标准血小板50×10~9~70×10~9/L 9例,25×10~9~49×10~9/L 19例,<25×10~9/L 12例,出血时间均超过5min。治疗组40例服中药前均用强的松治疗,但疗效欠佳,在用中药后强的松撤减,基本方剂为炙黄芪15g,龙眼肉、元参、山药、太子参、生地各10g,黄柏6g,阳胶(化)6g,旱莲草、女贞子各12g,  相似文献   

8.
男,7岁半。因反复出现皮疹和瘙痒4年,颈部淋巴结肿大2年入院。体检:体温37.5℃。全身皮肤散在黄豆粒大小丘疹,不红,有者破溃、结痂及色素沉着,以四肢仲侧多见。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少至3个,多至5个,大小(1×1)~(2×3)cm,无压痛,弹性硬,彼此有粘连但与基底部不粘连。左颈前淋巴结周围软组织肿胀。双肺呼吸音粗,心脏正常。肝肋下3cm。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41.6×10~9/L,嗜酸粒细胞95%,中性粒细胞3%,淋巴细胞2%。嗜酸粒细胞计数(1.13~40.6)×10~9/L,红细胞5.01×10~(12)/L,血红蛋白为150g/L。血沉18~44mmH_2O/h,结核菌素1:2000阴性。血IgG6.65g/L,IgA0.78g/L,IgM  相似文献   

9.
例1,女,3岁,以间断发热、消瘦11个月,脾大7个月入院。当地有癫皮狗。体检T38.4℃,重度贫血貌,肤色较黑,肝肋下5cm,剑下4cm,脾脏Ⅰ线16cm,Ⅱ线5cm,Ⅲ线3cm,余正常。Hb55g/L,RBC2.62×10~(12)/L,WBC1.5×10~9/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O/L,血清白蛋白23g/L,球蛋白44g/L,GPT正常。入院后骨髓片发现利杜氏小体,按黑热病治疗痊愈。  相似文献   

10.
5例中,年龄4月、1岁、11岁各1例,2~3岁2例,男4例,女1例,发热,多饮、多尿及皮肤黄褐疹各3例,突眼3例,长期误诊为骨髓炎的大腿根部疼痛1例,5例头部均可扪及囊性包块及骨缺损,肝脾Ⅱ°肿大2例,Ⅲ°肿大1例。5例白细胞计数均>1×10~9/L,>2×10~9/L3例,Hb均<100g/L,其中<60g/L3例,1例周围血中检出9%的泡沫细胞。骨穿4例,2例为正常骨髓象,增生性贫血象及  相似文献   

11.
我科自1987年7月~1990年6月对住院病例用长春新碱和地塞米松双冲击治疗急性重症和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3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急性型11例,慢性型2例,男8例,女5例;年龄6个月~14岁,病程2周~2月,13例均有皮肤、粘膜淤斑淤点,部分伴有牙龈、鼻腔和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1例,肝肿大3例,脾肿大2例。血小板<25×10~9/L 7例,~50×10~9/L 4例,~80×10~9/2例,骨髓巨核细胞多数增多,血常规检查呈不同程度贫血。予长春新碱每次0.025mg/kg(不超过2mg),每周静注1次,  相似文献   

12.
我科门诊对253例风疹患儿进行系统观察。其中4例于一周时四肢皮肤出现针尖样出血点而收住院。入院后血小板计数均在(20~50)×10~9/L,第2周(60~70)×10~9/L,4周时上升至>100×10~9/L,8周后达>150×10~9/L。2例查骨髓象呈增生旺盛,产板巨核细胞减少,未成熟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多(全片62个);并查风疹抗体IgM、IgG均(+)。治疗  相似文献   

13.
我科血培养阳性败血症患儿147例中并发雅克什贫血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1岁12例,~3岁21例,~8岁3例。有喂养不当史32例,反复感染和/或感染病史超过3周者24例。Hb>90g/L5例,~60g/L23例,<60g/L8例。WBC(14~31)×10~9者31例,外周血见幼稚粒细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现将我科1981年~1990年收治的135例报告如下。男80例,女55例。年龄28天~14岁。发热78.9%,贫血91.7%,出血60%,肝和(或)脾肿大85.2%,淋巴结肿大71.9%。轻度贫血8.9%,中度25.2%,重度58.5%,极重度7.4%;白细胞≤25×10~9/L(65.2%),>25×10~9/L34.8%;血小板<100×10~9/L71.9%,≥100×10~9/L28.1%;ALL62.3%,ANAA37.7%,其中M_1 5例,M_2 9例,M_3 15  相似文献   

15.
近年我们共收治乙型肝炎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5~9岁。诊断依据:1.与肝炎同时或肝炎后2个月以内出现出血倾向。2.肝脏在右肋缘下1cm以上。3.血小板<100×10~9/L。4.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5.血小板减少前2个月以内无其他病毒感染史。发热9例,鼻衄10例,尿血7例,皮肤紫癜18例,肝大18例,血小板(10~70)×10~9/L,出血时  相似文献   

16.
我科16a来共收治小儿类白血病反应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6个月~14岁。起病9d~3a。病因包括肺炎9例,败血症8例,结核病7例,流脑6例,类风湿病4例,肾孟肾炎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原发性腹膜炎、每痢、寄生虫病各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传单各1例,原因不明1例。48例中肝脾均肿大者11例,单纯肝大7例,脾大4例,淋巴结肿大28例。48例中粒细胞型28例,淋巴细胞型9例,单核细胞型5例,嗜酸细胞型4例,浆细胞型2例。7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30.0~50.0)×10~9/L之间,4例<10.0×10~9/L,余均>50.0×10~9/L。47例核左移,33例见幼稚细胞,其中2例有原始细胞,29例示中毒性颗粒及空泡。  相似文献   

17.
重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S-ITP)是指血小板低于50×10~9/L,有明显出血症状和/或出血倾向者。我科自1988年试用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30例,按1986年杭州全国小儿血液病会议标准分类。急性型27型,慢性型3例。30例均有皮肤、粘膜淤点,淤斑,血小板20×10~9/L~50×10~9/L,  相似文献   

18.
患儿男性,5岁.发热、痉挛性咳嗽8天,全程血屎2天。既往健康,否认肾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85℃.脉搏124次,分,呼吸44次/分,血压13/9kPa。发育营养中等,皮肤无发绀、浮肿、皮疹及出血点。双肺部叩诊清音.可闻干湿罗音。心、肝、脾正常。辅助检查:血红蛋白102g/L,红细胞426×l^12,L,白细胞9.3×10^9/L,淋巴细胞0.61,中性粒细胞0.38,嗜酸性粒细胞60×10^6/L,血小板192×10^9/L,网织红细胞0.075,出、凝血时间正常,血沉35mm/h。肉眼血尿,蛋  相似文献   

19.
各种原因导致的外周血白细胞数目低于各年龄组正常低值谓白细胞缺乏症。一般认为儿童白细胞数于10~14岁<4.5×10~9/L,5~9岁<5.0×10~9/L,5岁以下<5.5×10~9/L即可诊断。本病由药物毒、副作用引起者日益增多,多数情况下白细胞减少为粒细胞减少的结果,所以,白细胞缺乏症主  相似文献   

20.
各种原因导致的外周血白细胞数目低于各年龄组正常低值谓白细胞缺乏症。一般认为儿童白细胞数于10~14岁<4.5×10~9/L,5~9岁<5.0×10~9/L,5岁以下<5.5×10~9/L即可诊断。本病由药物毒、副作用引起者日益增多,多数情况下白细胞减少为粒细胞减少的结果,所以,白细胞缺乏症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