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后,颈总动脉至颈内、颈外动脉的分叉处容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性狭窄,从而导致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等.我院1998年6月-2003年12月对16例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颅外阻塞性脑缺血的患者施行颈动脉硬化斑块及内膜剥脱手术,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提出主要外科技术及手术指征。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患者30例,且根据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DSA)、CT血管造影(CTA)等检查可确诊为脑卒中。对所有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绝大多数病例均采用全麻,几乎所有病例均采用转流管维持脑部供血,剥离颈动脉斑块。结果:随访6~24个月,3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脑缺血症状有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内均未出现死亡及脑卒中事件,并且在术后1年的随访中均未出现脑卒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为减少脑梗塞危险设计的一种手术措施。处于脑缺血发作高危组的部分患者,年龄往往在75岁以上,每年的发病率几乎为2%。由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所以,对施行颈动脉血管重建术犹豫不定。本文报告77例75岁以上患者施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灼结果。方法作者共施行了470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其中75岁以下者(年轻组)393例,75岁以上者(老年组)77例。老年组中,男性43例,女性32例,其中2例施行了双侧颈动脉剥脱术。平均随访25±3个月(30天~60个月)。结果手术适应症:最常见的是颈动脉区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侧支循环:年轻组238例患者和老年组54例患者,在阻断颈动脉时,用脑电图准确估价侧支循环。根据这些变化,施行选择性旁路术。老年组中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颅外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用来解除颅外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卒中已有50余年的历史,被认为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本文就CEA手术适应证及与手术相关的几个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相关临床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的临床疗效并讨论与之相关的几个有争议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07年10月间,72例因颈动脉狭窄而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72例患者手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的63例中,61例患者术前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期内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例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疗效满意;4例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手术后2例颈动脉血流再通。部分患者选择性应用术中转流技术,效果良好。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硬化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中可选择性应用转流技术;对合并冠心病的颈动脉狭窄,主张同期联合手术;部分颈动脉完全闭塞者仍有手术重建血流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正>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在美国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在此期间进行了大量CEA的随机对照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几组循证医学试验,如NASCET,ACAS、ACST等试验,充分证明了EA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中的有效性。由于美国建立了完整的CEA规范、标准及准入等科学体系,CEA已在美国发展成为一项预防颈动脉狭窄导致脑卒中的金标准手术。每年有十几万人接受CEA,而其中的大部分患者都是通过定期的筛查,而提前实施CEA的。美围针对1997~2001年5年所开展的14095例CEA  相似文献   

7.
8.
正颈动脉狭窄是由颈动脉的粥样斑块导致的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由于其可以导致脑部栓塞,一旦发病,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打击,甚至对脑部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所以,对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应当及时。我院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共收治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狭窄手术患者172例。其中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的患者75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或者发生破裂时,会堵塞血管管腔,影响血流通过.颈动脉是动脉粥样斑块的好发部位,血流受限严重将会导致中风发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通过外科方法将堵塞在颈动脉内的斑块取出,使血流通过得以通畅,从而预防中风.本文阐述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发展过程、循证之路、风险和并发症等,有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并在中国不断推广这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冠心病并发颈动脉狭窄同期手术治疗的经验,并对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发颈动脉狭窄11例中,7例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然后在心脏跳动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3例先行CEA,然后在体外循环(CPB)下行CABG,其中1例同期二尖瓣成形术,1例在CPR下先行CEA,然后再行CABG.结果术后30d内死亡2例,余9例术后10d内出院,随诊5个月~1年无死亡,复查未发现持续和短暂神经系统症状,无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再发生.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同期进行,同期手术减少了分期手术间歇期的风险.术中科学规范的外科操作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2000年8月-2004年12月,我们采用转流管保护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1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1 概述脑卒中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疾病之一,据大规模人群调查研究发现,由于颈动脉狭窄而导致的脑梗死占全部脑梗死事件的10%~20%。尽管针对超早期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利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给予其他试验性治疗是有效的,预防性治疗措施仍然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最好方法。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在年龄>65岁的人群中,7%~10%的男性及5%~7%的女性颈动脉狭窄会超过50%。对年龄>80岁的人来说,有10%的人颈动脉狭窄是超过50%的。治疗颈动脉狭窄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通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安贞医院外科综合监护行CEA手术患者92例,总结分析术后并发症患者的护理要点。结果:92例患者中7例(7.6%,7/9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高灌注综合征1例、脑卒中1例、伤口血肿2例及高血压3例;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后均好转或痊愈,无1例死亡。结论:CEA术后发症发生率为7.6%,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刘彦春  杨植  张立敏 《山东医药》2010,50(10):86-86
循证护理(EBN)是以解决临床护理问题为出发点,预先提出问题,寻找现有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护理实践的理论和方法。2004年10月-2009年9月,我院共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26例,在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中采用了EBN,效果良好。现将EBN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不断完善和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利用2021年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QMS)的数据,对全国各地区开展的共10 783例CEA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CEA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8±7.9)岁,男性占比82%,女性占比18%。85%患者通过门诊途径入院,14%患者通过急诊途径入院。92%手术在三级医院完成,8%手术在二级医院完成。东部地区手术量占全国的66%,中部地区占23%,西部地区占11%。CEA患者常见的合并症有高血压7 499例(70%)和糖尿病3 436例(32%)。中国CEA有关数据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应加大对术者和围术期管理团队的培训。此外,中国CEA整体规模尚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刘春晖  孙剑  毛更生 《山东医药》2012,52(32):51-54
目的 探讨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2年1月采用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3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36例患者术前均有临床症状,33例采用经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3例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术中应用药物诱导血压升高,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颈动脉斑块,所有患者未用转流管及人工补片.结果 手术完整切除斑块36例,术区局部血肿5例(未影响呼吸未做任何处理),术后脑出血0例、死亡0例,术后随访未见血管管腔明显狭窄,未再次发生斑块性狭窄.结论 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效果较好,远期症状性再狭窄未见发生,适合狭窄程度超过50%有症状的患者及狭窄程度在70%~99%的近6个月有短暂脑缺血发作或缺血发作的颈动脉狭窄患者.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一种预防及治疗因颈动脉严重狭窄而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外科方法,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最简单、最有效且经济的方法。本文就2003年5月-2006年12月我院施行的19例CEA围麻醉期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在我院神经外科行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7份病例,术前均经过颈动脉超声、颈部CTA、头颅磁共振检查明确提示颈内动脉狭窄,根据北美颈动脉内膜剥落试验(NASCET)计算出狭窄率均大于85%。术后1周复查颈动脉超声、颈部CTA;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临床功能评分(mRS)评估和随访。结果术后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颈动脉通畅,围手术期内没有脑卒中和并发症的发生,随访1个月、3个月,无1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经验。方法对196例患者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均为单侧。术中应用颈动脉转流管47例,阻断血流149例。术前均经颈动脉造影检查,选择颈内动脉狭窄〉70%者133例,〉95%者63例。71例患者并存冠状动脉病变,17例同台行冠状动脉搭桥。结果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满意191例,术后1周内出现脑出血3例,经开颅止血引流,痊愈1例,死亡2例。出现颈部切口内血肿12例,再手术清创止血获愈。随访6~60个月,获得随访166例,失访28例,死于其他疾病或灾祸38例,元脑缺血症状再发作128例。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的一种有效、安全术式。  相似文献   

20.
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预防因颈动脉硬化狭窄而引起的脑卒中已有40年的历史。术中选择性放置血管腔内转流管以避免术后脑卒中发生这一观点在国外已被普遍接受。在术前和术中采用各种手段对脑血流和功能进行监测以掌握放置转流管的指征,对降低术后脑并发症的发生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