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讨了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造影前护理、造影时护理及造影后护理。  相似文献   

2.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是眼科临床诊治眼病的常用检查技术,基本原理是将某一种能够发出荧光的物质,如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被检者静脉内.循环至跟底血管中,受蓝光的激发而产生黄绿色荧光,利用配有特殊滤光片的眼底照相机,观察并及时拍摄眼底循环的动态过程。FFA能反映出活体跟视网膜大血管至毛细血管水平的生理、病理情况,有助于眼底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光凝治疗预测视力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牵牛花综合症的眼底表现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方法收集云南省红十字会医院诊治的牵牛花综合症13例患者,进行眼底照相及FFA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眼底特征性表现为,眼底可见增大的视乳头呈漏斗形凹陷,其被环形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灶包围.视乳头中央为白色簇状白色胶质样组织.视网膜血管自视乳头凹陷边缘呈放射状发出,其数量增加,动静脉难辨.FFA特征为:漏斗状凹陷中心的白色组织遮蔽荧光或弱荧光,其外为环形强荧光,最外圈为透见荧光,一般少见荧光渗漏.结论眼底检查、FFA检查结合患者病史可明确诊断牵牛花综合症.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造影前护理、造影时护理及造影后护理.  相似文献   

5.
大部分眼底病如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病变和黄斑病等通过眼底检查基本上都能得到诊断。但眼底镜下看到的是静止的、表面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简称FFA)能更加直接清晰地观察眼底病变,了解是否存在无灌注区、新生血管及色素上皮等情况,对确诊眼底病,动态地观察病情,决定选择何种治疗方案及治疗疗效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注射荧光素钠及全程护理是确保整个摄影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56例,其中男性308例,女性258例,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为 10岁,平均年龄( ± s)45.…  相似文献   

6.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对眼底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先行1%荧光素钠过敏试验,20min无反应后。再静脉注射20%荧光素钠3ml,行FFA检查。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理、心理反应。结果FFA捡查前给予充分心理指导,减轻了患者心理恐慌,观察20min后,方可让患者离去。结论在进行FFA诊治过程中。护理工作的配合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眼科临床常用检查技术,特别是对眼底病的诊断和治疗选择起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国外眼底照相机的引进,以及国际医学科技交流,许多医疗单位先后开展了这项技术。但在应用这一技术过程中各家都报道了一些副作用。现将我院1998年到1999年,200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副作用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00例,其中男103例,女97例。发生副作用者11例,占总数55%。表现为一过性恶心5例,恶心呕吐者3例,眩晕2例,腹痛1例,晕厥1例。200例病人中,既往有明确的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等药物过敏史者15例。本组11例副作…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毅  毋海燕 《中原医刊》2005,32(1):16-16
目的 探讨眼底荧光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指导治疗方面的作用。方法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结果 Ⅰ-Ⅱ期药物治疗,Ⅲ-Ⅳ期用氩离子激光进行光凝治疗,Ⅴ-Ⅵ期进行玻璃体切割术。结论 眼底荧光造影有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及评定光凝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荧光素钠眼底造影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128例检查患者采取精心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无1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充分的检查前准备和精心护理可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护理.方法 对189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患者,在造影前、中、后进行全程护理,并对造影剂的副作用进行观察及处理.结果 本组患者在正确护理配合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均成功,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荧光素纳眼底血管造影术(FFA)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术(ICGA)的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0年1月—2019年1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过敏试验结果阴性并行FFA和ICGA检查的31475例患者.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检查项目、性别、年龄、眼部疾病种类、是...  相似文献   

12.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反差适度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反差适度的显影参数。方法:对20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测试分析。结果:无赤光像反差为0.87时影像连缘效应,视觉清晰度最佳,灰雾为第二位。结论:0.87可做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反差适度的参数,依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性要求,同时兼顾其它显影参数间的相互影响是界定其反差适度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12 0例 型糖尿病患者 2 4 0眼进行检眼镜与 FFA检查 ,分析两种检查在 DR诊断及分期中的差异。结果:检眼镜下正常眼底的 78眼中 ,FFA发现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DR) 2 4眼 ,占 30 .77% ;检眼镜下所见 NDR139眼中 ,2 7眼 (19.4 2 % )经 FFA证实检眼镜对其病变程度估计不足。 结论 :FFA是早期诊断 DR的较好方法 ,能准确对 DR进行诊断及分期  相似文献   

14.
报告12例钝挫伤性眼底病变的荧光血管造影及电生理检查结果。其中视网膜震荡伤5例,钝挫伤后视网膜脉络膜缺血、出血性改变6例,脉络膜裂伤1例。文中对造影表现及电生理结果进行了粗浅的分析,表明两种检查各有所长,在临床诊断中可起互相印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特殊类型葡萄膜炎患者的眼底图像特征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门诊行FFA检查并确诊为葡萄膜炎的患者36例51眼的眼底和FFA图像及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 36例51眼葡萄膜炎患者中,双眼发病的有15例30眼,单眼发病的有21眼.其中以Beheet's病最多,15例19眼;Vogt-小柳-原田病8例15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7例10眼;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葡萄膜炎6例7眼.多数患者FFA主要表现为:视盘荧光着染且在中后期可见荧光渗漏,黄斑囊样荧光积存,视网膜血管轻到中度荧光染色伴渗漏,视网膜深层平面片状荧光渗漏. 结论 不同病因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葡萄膜炎,其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表现有其共性,也有其各自的特征.通过FFA检查可确诊特殊类型的葡萄膜炎,而且会对其治疗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静女  陈玉梅 《现代医学》2013,(10):751-75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眼底荧光造影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按照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护理常规实施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认知和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不良反应发生程度和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不良反应发生程度和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认知和行为等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检查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背景]观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在正确评价眼眶壁骨折患者视功能情况、及时发现伴随的眼底病变并给予相应的治疗中的意义.[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以眶壁骨折修复手术为目的收治的154例眼眶壁骨折患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表现,154例154眼中视网膜震荡为36例,视网膜挫伤为10例,脉络膜破裂为1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为1例,陈旧性色素上皮病变为17例,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为2例,正常为87例.眼眶壁骨折住院患者中约30.7%的病例伴发不同程度的视网膜脉络膜损伤,13.0%的病例合并原有眼底疾病.[讨论]对眼眶壁骨折患者术前有必要常规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以便给予相应的联合治疗和判定视功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病理性近视眼底血管造影表现;病灶类型与视力的关系。方法:对病理性近视68例(97只眼)眼底彩色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其中43只眼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结果:单纯黄斑出血8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出血20只眼;黄斑区萎缩7只眼;Fuchs斑18只眼;黄斑裂孔2只眼;漆裂纹58只眼;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矫正视力低于0.05约占病理性近视29%,矫正视力低于0.3约占病理性近视47%。结论:病理性近视FFA和ICGA检查有助明确黄斑病变类型,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是引起盲目和低视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数字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的面积,为临床工作提供正常形态学数据及技术方法。方法:采用数字FFA检查37例无眼疾就诊者中的49只正常眼,研究对象均具有屈光间质清晰、中心凹无视网膜出血等视网膜疾病。使用APS-B图像分析系统计算FAZ面积等指标,比较年轻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以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Heidelberg共焦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仪(HRA)对48例CSC患者(96只眼)进行ICGA和FFA。结果 全部受检眼中,ICGA都可见造影早期脉络膜有因为动脉充盈延迟而表现的局限性暗荧光区,在造影中晚期,原充盈延迟区内的脉络膜可因通透性增强而有高荧光表现,或者因毛细血管小叶缺血而表现的斑片状低荧光;其相应部位的色素上皮(RPE)在FFA过程中则表现为渗漏或萎缩,此外,在7只眼中,可见脉络膜涡静脉分支扩张及渗漏。结论 脉络腊胸脉及毛细血管瘀血可能是导致FFA中RPE渗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