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行造口旁疝修补术的方法、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11月至2006年4月对6例造口旁疝进行腹腔镜补片疝修补术.结果 6例均在腹腔镜下行腹腔粘连松解和补片固定,顺利完成造口旁疝修补手术.手术时间65~130 min,平均90 min .术后住院6~9 d,平均7 d.术后疼痛达3个月以上者有2例;浆液肿2,经穿刺抽液和加压包扎后治愈.无手术死亡,无造口感染和肠瘘发生.随访7~26个月,平均13个月,未见造口旁疝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行腹腔内粘连松解、采用腔内缝合器固定补片来修补造口旁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肠造口旁疝修补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9年8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2例结肠造口旁疝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均修补成功,手术时间80~150 min,平均110 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3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 d.术后出现炎性肠梗阻1例...  相似文献   

3.
结肠造口旁疝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肠造口旁疝发生的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80年至1999年收治的34例结肠造口术后出现结肠造口旁疝患的临床资料。结果 220例结肠造口术后出现结肠造口旁疝16例,占7.3%,其中5例合并肠梗阻;另有18例为外院术后发生的结肠造口旁疝。临床表现为结肠造口周围肿块或结肠造口处渐有肠管脱出,均经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结肠造口旁疝是结肠造口术后的并发症,与手术方式不当有关,为避免疝嵌顿发生,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开放式肠造口旁疝的手术修补方法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2002年6月至2007年6月30例肠造口旁疝患者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复发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原位腹腔内造口疝修补术和移位造口疝修补术各有1例复发.移位造口疝修补术后有1例皮下积液.原位腹膜前造口疝修补术有2例伤口愈合不良.未发生肠坏死及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原位腹腔内和腹膜前造口疝修补术后住院时间10~14 d,移位造口疝修补术后住院时间18~21 d.结论 肠造口旁疝修补术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5.
造口旁疝的防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造口旁疝是指与造口有关的腹壁切口疝,由各种原因使小肠或结肠经造口侧方脱出所致,多发生于术后两年内。其发生率占全部病例的10%左右犤1犦,仅次于造口脱垂。根据造口肠段的不同分为结肠和回肠造口,其中结肠造口旁疝发生率为5%~10%,回肠造口旁疝发生率为3%~10%犤2犦。根据造口目的不同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肠造口,暂时性肠造口多在术后1年内闭合,造口旁疝的发生率较低;永久性肠造口随着时间的延长,其造口旁疝的发生率有所增加,有人报道永久性肠造口术后造口旁疝的发生率为36%~48%犤3犦。对于典型切口疝的手术治疗,文献有详尽的描述,而对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采用Onlay法原位修补造口旁疝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6年2月至2012年4月应用聚丙烯补片经原中线切口入路采用Onlay法原位修补造口旁疝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43~ 80岁,平均(49±8)岁.疝病史1~17年,平均(12±3)年.其中复发性造口旁疝6例.疝环直径4~9 cm,平均(5.0±2.0) cm.结果 45例均顺利完成Onlay手术.手术时间96~148 min,平均(109±23) min.术后12h至3d拔除胃管,平均(2.0±2.0)d;术后4~9d拔除引流管,平均(6.0±2.0)d.术后住院时间9 ~16d,平均(11-±3)d.术后42例切口Ⅰ期愈合;发生浆液肿7例,经穿刺并局部加压后消失.术后41例获随访,随访时间8~48个月,平均(38±8)个月.患者无术区慢性疼痛、腹壁异物感、术区局部膨出等并发症发生.4例分别于术后3、4、4.5个月及7个月复发,经保守治疗及再次手术治愈. 结论 应用补片经原切口入路采用Onlay法原位修补造口旁疝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造口旁疝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造口旁疝发生的原因和非手术治疗措施。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05年5月采用非手术治疗的36例造口旁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治疗1个月、6个月的效果。结果36例造口旁疝患者使用造口腹带后,28例(77.78%)患者能坚持使用造口腹带,5例(13.89%)因造口旁肿块大于15cm和3例(8.33%)因造口旁疝伴有脱垂,不能坚持使用腹带。使用造口腹带能减轻造口周围不适症状,缩小腹部肿块,改善体形变化,减少造口袋渗漏。结论造口旁疝非手术治疗时,长期佩戴造口腹带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造口旁疝是与造口相关的腹壁切口疝,由各种原因使小肠或结肠经造口侧方脱出所致,是肠造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5%~10%,仅次于造15脱垂。造口旁疝多伴有局部坠胀不适感,突出的肿物影响造口袋的安放,也会给患者的穿衣和美观带来诸多不便。造口旁疝不会自愈,手术是唯一的治愈方法。提高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技术对提高造口旁疝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极为重要。我科于2003年1月至2007年10月采用开放式无张力造口旁疝修补术实施手术17例,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腹腔镜下造口旁疝修补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口旁疝是各种腹部造口手术后常见的后期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在术后2年内高达1.8%~48.0%[1],绝大部分造口旁疝病人会出现皮肤刺激、局部钝痛等症状,同时由于疝囊及其内容物不断增大,不仅会影响到造口装置的密封性,甚至可引起肠梗阻、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从而大大降低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并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开放式肠造口旁疝的手术修补方法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30例肠造口旁疝病人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复发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原位腹腔内无张力造口旁疝修补术和移位造口旁疝修补术各有1例复发。移位造口旁疝修补术后有1例皮下积液。原位腹膜前无张力造口旁疝修补术有2例伤口愈合不良。未发生肠坏死及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原位腹腔内和腹膜前无张力造口旁疝修补术后住院时间10~14d,移位造口旁疝修补术后住院时间18~21d。结论 肠造口旁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手术后结肠造口旁疝的预防方法。方法对123例直肠癌患者结肠造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腹直肌旁造口74例,经腹直肌造口49例。结果 74例经腹直肌旁造口患者中,有14例(18.9%)发生造口旁疝;49例经腹直肌造口患者中,有2例(4.1%)发生造口旁疝;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减少术后结肠造口旁疝的发生,Miles手术应尽量选择经腹直肌乙状结肠造口。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造口旁疝是指病人接受造口手术后,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腹腔内组织和器官突出于结肠、空肠或尿道等造口周围的人造通道中所形成的肿物。是各种造口手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造口手术的10%-25%.在Miles和Hartmann手术中发病率更是高达30%~50%。术后一旦发生造口旁疝往往会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及病人自身的疏忽,使得疝囊及其内容物不断增大。从而直接影响到造口装置的密封性;同时绝大部分病人都会出现皮肤刺激、局部胀痛及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降低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70岁.1988年因直肠炎性狭窄行乙状结肠左下腹壁造口术,1995年因造口旁疝行原位修补术.术后3年因造口旁再次出现包块并逐渐增大,排便困难收入院.查体: 左下腹壁见人工肛门,其周围疝块为25 cm×20 cm×10 cm大,以外侧及下方为主,皮下见肠型及蠕动波,平卧时疝内容物不能全部回纳.手术方法: 手术切口选距人工肛门外侧8 cm,从外上向内下斜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即入疝囊内,内容物为小肠,约1.2 m长,多处与皮下粘连,锐性剥离松解粘连,还纳小肠.  相似文献   

15.
造口旁疝(parastomal hernia)是造口手术后最常见的延迟性并发症。这类造口手术主要是结肠造口术和回肠造口术。一般而言出现筋膜关闭不全时,则会出现造口旁疝。而该病实际的发病率,因其定义、随访时间以及诊断方式的不同而难以确定,一般报道的发病率为10%-50%[1-3]。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基于人工材料的手术修补。现存的术式多样,大体上分为开放式手术、腹腔镜以及“杂交”技术(hybrid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直肠癌术后发生乙状结肠造口旁沟疝患者的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临沂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诊断乙状结肠造口旁沟疝并行手术治疗的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 6例患者均将造口段乙状结肠系膜与左侧壁层腹壁连续缝合固定。手术耗时46~210min,手术出血量均不多,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未再出现乙状结肠造口旁沟疝。结论 乙状结肠造口旁沟疝是结肠造口术后的一种罕见并发症,应根据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尽早进行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并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行造口旁疝修补术的方法、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1月~2006年8月,对10例造口旁疝进行腹腔镜下补片修补术.结果:10例均在腹腔镜下行腹腔内粘连松解和补片固定,顺利完成造口旁疝修补手术.手术时间65~135 min,平均92 min.术后住院6~9 d,平均7 d.术后持续疼痛达3个月以上者3例,术后浆液肿2例,经穿刺抽液和加压包扎后治愈.无手术死亡、无造口感染和肠瘘发生.随访7~26个月(平均13个月),未见造口旁疝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行腹腔内粘连松解、采用腔内缝合器固定补片来修补造口旁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肠造口旁疝是指与肠造口有关的腹壁切口疝,由各种原因使小肠或结肠经造口侧方脱出所致,是肠造口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术后两年内,国内报道发病率为3%-10%左右忙0,国外报道为10%~36%,结肠造口旁疝的发生率5%~10%,回肠造口旁疝的发生率为3%-10%,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9.
造口旁疝是造口术后常见的晚期并发症,其发病情况与术后时间呈正相关,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其发病率从5%增加至50%,甚至有报道其发病率为100%.大部分病人对造口旁疝耐受性较好,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25%~30%的病人最终需手术治疗[7].  相似文献   

20.
造口旁疝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造口旁疝的诊断方法及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地分析1990-1997年行结肠造口术病例429例,随访时间5-12年。结果:11例发生造口旁疝,肠造口手术至出现造口旁疝时间中位数为30个月。7例行造口带治疗,4例行造口旁疝修补术。结论:造口旁疝的主要表现为造口旁肿物,如扪及造口旁缺损即可诊断。B超或CT检查有助于诊断。早期或症状轻微者经造口带治疗多可缓解症状。原位筋膜修补术加体网补片修补术是最佳手术方法,该术式成功的关键在于手术前严格 的肠道准备,术中注意无菌操作,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造口周围伤口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