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为骨重建动态平衡被破坏,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功能失衡,导致骨代谢失衡,骨吸收加快,骨形成减少,最终造成骨吸收远大于骨形成,净骨量丢失。骨质疏松的形成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二者在体内的动态平衡密切相关,其中破骨细胞主要介导骨吸收,在骨骼的形成和骨密度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骨细胞则是特殊的骨形成细胞,能合成骨基质,调节机体的骨矿化,参与骨重塑等活动。  相似文献   

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指妇女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内分泌失调,引起雌激素水平下降,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降钙素分泌不足,从而导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的代谢性疾病。骨重建过程的主要功能细胞是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二者经由多种信号通路影响着对方的分化、聚集和功能活动。雌激素作为免疫细胞和骨细胞的共同交叉机制,通过经典激素受体途径,调节T细胞的活化和免疫因子的产生表达,影响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通过雌激素受体途径,调节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参与骨形成与骨吸收的调控。雌激素对骨重建方向的影响,既有正性调节作用,又有负性调节作用。因此,雌激素通过直接调节机制和旁分泌机制,影响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活性和功能,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吸收-骨形成耦联失衡的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从骨形成-骨吸收与骨量的关系、雌激素调控骨形成-骨吸收耦联的机制以及雌二醇调控骨代谢的作用机制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从GH-IGFs轴探讨“肾主骨”的病理生理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常骨组织的代谢 ,包括由成骨细胞调节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调节的骨吸收 (即骨形成—吸收偶联〈Coupling〉)及其之间的平衡 (骨重建平衡 ,Bone Remodeling Balance)。这一偶联负责骨组织的更新 ,以维持其解剖及结构的完整性。青少年期 ,成骨作用大于破骨作用 ,骨骼才能因此而生长发育 ;成人阶段 ,与成骨破骨作用保持动态平衡 ;老年阶段 ,破骨作用大于成骨作用 ,骨的吸收超过了形成。骨的吸收超过形成的结果 ,就是造成了骨的丢失 ,这是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OP)等老年性疾病的发病基本病理机制 [1 ] 。骨的重建由包括激素(如生长激素 ,…  相似文献   

4.
房雷  张奕华  查晓明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22):1681-1684
 目的揭示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探讨NO供体型药物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可能应用前景。,方法综述国内外近期的相关研究成果,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NO是骨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适宜浓度的NO是维持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性所必需的,相对高浓度的NO则主要表现为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诱导破骨细胞凋亡。因此,向骨组织中引入一定量的外源性NO使之选择性地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可以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常骨组织的代谢,包括由成骨细胞调节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调节的骨吸收(即骨形成—吸收偶联(Coupling)及其之间的平衡(骨重建平衡,Bone Rernodeling Balance)。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骨重建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质疏松症日益成为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一般认为,骨代谢是维持骨组织不断更新,保持生命活力的基本过程,这一过程是依靠骨重建(bone remodeling)完成的。骨质疏松骨质丢失的潜在机理是骨重建过程的失调。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许多细胞功能,协调陈旧骨的吸收和新骨的形成,其中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与旁分泌和细胞粘附的方式在骨重建中起重要作用。 1 骨质疏松骨重建的概念 骨重建主要是由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参与的、发生于骨表面的、由破骨细胞激活和骨吸收开始以及与之相偶联的成骨细胞激活和骨形成而终结…  相似文献   

7.
β转化生长因子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骨的代谢过程中 ,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和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是一对偶联 ,当这对偶联失去平衡 ,骨吸收增高而骨形成减少时 ,机体骨骼的骨量下降 ,则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目前的研究表明 ,在这个过程中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调节 ,其中β转化生长因子 ( TGF-β)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调节因子之一。多年来的研究证实 ,β转化生长因子 ( TGF-β)是一族具有多种功能的蛋白多肽 ,是体内存在的一种极其广泛的调节物质 ,广泛存在于动物正常组织细胞以及转化细胞中 ,以骨组织和血小板中的含量最为丰富 ,在骨形成和骨重建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相似文献   

8.
补肾法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细胞、分子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在骨细胞及分子水平观察了补肾法防治骨质疏松作用环节。方法:以建立的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进行体外实验,采用MTT比色分析法及3H-胸腺嘧啶核苷渗入法测定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成骨细胞的凋亡;采用原位分子杂交研究TGF-β1、MMP-9 mRNA的表达。结果:补肾法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及分化;部分保护由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使成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增强;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降低破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的表达。结论:补肾法具有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双重药效作用,其机理部分是在mRNA水平上,通过对骨细胞内的TGF-β1、MMP-9等影响骨代谢的细胞因子及蛋白酶的调控而达到的。  相似文献   

9.
程婉  许兵  应航  吴飞飞  刘慧 《中医正骨》2012,24(2):65-68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代谢性疾病,成骨能力下降而骨吸收加快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学基础,因此,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改善成骨细胞功能和调节骨重建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抗骨质疏松中药具有提高性激素水平,调节钙磷代谢平衡,影响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活性,延缓性腺组织衰老的作用,治疗骨质疏松症前景广阔.本文从细胞分子生物学角度对单味和复方抗骨质疏松中药对成骨细胞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体骨组织包括细胞和细胞间物质。细胞又包括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它们共同完成吸收旧骨和生成新骨的过程 ,从而完成骨的生长代谢。成骨细胞常见于生长期的骨组织中 ,大都聚集在新形成的骨质表面 ,是由骨内膜和骨外膜深层的成骨性细胞分化而成的 ,其功能是促使骨骼形成、调节构成细胞外骨基质成分及骨基质的矿化 ,代表骨形成 ;破骨细胞常位于已钙化基质的骨表面 ,其功能是促进骨基质重吸收及其矿物质溶解和吸收 ,代表骨吸收。骨形成和骨吸收是一对偶联的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骨的生长则是通过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协调作用完成的。在…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是指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骨组织的显微结构异常,使骨的强度降低、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代谢性骨病。目前已经证实,成骨细胞在骨吸收刺激因子作用下,需要通过特定的信号转导通路将骨吸收信号传递给破骨细胞,以调节破骨细胞的生成及其功能[1]。骨保护素系统(Osteoprote-geri n,OPG)是近年来发现的在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信号传导通路,OPG的主要功能是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抑制成熟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并诱导其凋亡。Kwan[2]用鼠单克隆细胞测试OPG作用时,证实OPG在破骨细胞样细胞的骨吸收中起强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1]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在骨质疏松中,骨组织代谢平衡失调是其病理基础,主要表现为骨质吸收的增多、骨量减少,这就使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代谢处于负平衡,即破骨细胞的成熟分化多于成骨细胞的成熟分化。因此,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围绕调整骨代谢,纠正骨代谢平衡失调而进行。目前临床上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  相似文献   

13.
认为 ,骨质疏松主要由肾虚所致。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人们开始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细胞因子、跨膜信息传递等细胞分子水平上探讨补肾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的机理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补肾中药可以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多个靶腺轴的功能 ,促进肠钙吸收 ,调节体内微量元素的平衡 ,改善骨的内部结构。其机理主要是 :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影响细胞因子分泌、调节肌醇磷脂系统。从细胞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补肾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机理 ,不仅能为“肾主骨”理论提供客观化的理论依据 ,而且能更好地筛选出行之有效的方药 ,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补肾法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细胞、分子作用机理研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骨细胞及分子水平观察了补肾法防治骨质疏松作用环节。方法:以建立的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进行体外实验,采用MTT比色分析法及3H-胸腺嘧啶核苷渗入法测定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成骨细胞的凋亡;采用原位分子杂交研究了TGF-β1,MMP-9 mRNA的表达。结果:补肾法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及分化;部分保护由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使成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增强;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降低破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的表达。结论:补肾法具有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双重药效作用,其机理部分是在mRNA水平上,通过对骨细胞的TGF-β1,MMP-9等影响骨代谢的细胞因子及蛋白酶的调控而达到的。  相似文献   

15.
补肾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理探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金  郑洪新 《中医药学刊》2002,20(2):161-162
认为,骨质疏松主要由肾虚所致,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使骨的脆弱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人们开始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细胞因子,跨膜信息传递等细胞分子水平上探讨补肾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的机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补肾中药可以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多个靶腺轴的功能,促进肠钙吸收,调节体内微量元素的平衡,改善骨的内部结构,其机理主要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影响细胞因子分泌,调节肌醇磷脂系统,从细胞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补肾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机理,不仅能为“肾主骨”理论提供客观化的理论论据,而且能更好地筛选出行之有效的方药,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是指绝经后妇女由于体内卵巢功能低下,雌激素水平低下,骨吸收与骨形成耦联过程失衡,破骨细胞性骨吸收超过成骨细胞性骨形成,导致净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骨脆性增加,进而易于发生骨折的代谢性骨疾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骨量降低、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导致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增高的全身性疾病[1].随着我国进入老年社会,绝经后OP(Ⅰ型)和老年性OP(Ⅱ型)己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社会问题.Ⅰ型主要是雌激素缺乏致骨丢失,Ⅱ型主要是增龄致细胞水平骨形成减少和肾脏1α-羟化酶活性下降,1,25(OH)2-D3(1,25-二羟维生素D3)生成减少,肠钙吸收减少继发PTH(甲状旁腺激素)增高而致骨盐丢失[2].在骨的代谢过程中,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和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是一对偶联,当这对偶联失去平衡,骨吸收增高而骨形成减少时,机体骨骼的骨量下降,则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3].对骨吸具有调节作用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的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合近年来TGW-β与骨质疏松关系的相关文献报道,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8.
骨代谢最重要的细胞包括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成骨细胞的作用是成骨 ,破骨细胞的作用是骨吸收。尽管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可以独自对骨代谢发挥作用 ,但越来越多的文献提示 ,这两种细胞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交互作用 ,而影响彼此的细胞功能。单独培养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与共培养的细胞相比 ,在细胞功能表达上有着明显不同。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进行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共培养的细胞学研究 ,建立了不同的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共培养模式。1 共培养的细胞接触方式分为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培养方式。直接接触就是把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直接混杂在一…  相似文献   

19.
自噬及自噬相关蛋白在骨代谢平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当前骨质疏松研究的重要方向。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信号通路是细胞自噬的经典信号通路,不仅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有间接调节作用,而且直接参与了成骨细胞矿化和破骨细胞褶皱缘形成。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casein kinase 2 interacting protein,CKIP)1可通过增强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的泛素连接酶活性抑制成骨,是重要的骨形成负调节因子,也可抑制PI3K/Akt/m TOR信号通路。但目前对CKIP-1与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参与细胞自噬的研究较少,且大多集中在肿瘤方面。对于CKIP-1基于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参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自噬的机制,目前仍存在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OP)是当今世界范围内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由于世界人口结构的加速变化,对OP的有效防治正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焦点和临床研究的热点。OP可受遗传、内分泌失调、营养缺乏、不良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病,由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与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的偶联平衡被打破致使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是目前公认的OP发病的主要病理机制。现代医学对OP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免疫学水平,研究发现相关细胞因子在OP的病理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调节破骨细胞对骨骼的吸收和成骨细胞对骨骼的形成,是调控OP发生和发展的重要转导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通过刺激破骨形成和抑制成骨细胞功能,在骨破坏中发挥关键作用,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骨形态发生蛋白,骨保护素等细胞因子可通过增强成骨细胞的分化功能、促进骨形成。目前临床多使用降钙素、雌激素及双磷酸盐等西药进行治疗OP,但长期服用患者的依从性差,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中医药治疗OP以其整体调节、价廉及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占据重要治疗作用,并且随着网络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研究的深入,发现中医药可通过干预多种细胞因子表达,进而调节骨稳态,发挥治疗OP的作用。该文阐述相关细胞因子在OP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中医药调控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成果,以期为OP的中医药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