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以Al.Chaer内脏高敏感理论为基础,探讨一种建立大鼠肠易激综合征模型的新方法。方法:SD成年雄性4周龄大鼠50只,每天给予直肠内球囊扩张刺激,3周后对其进行直肠扩张,评估其腹部收缩反射(AWR)阈值,并测定大鼠腹壁肌电活动,验证其敏感性。结果:与成年期无刺激对照组(C组)和成年期直肠内球囊非扩张性刺激组(B组)相比,直肠扩张时,成年期直肠内球囊扩张刺激组大鼠(A组)拱起背部和抬起腹部时的容量阈P<0.05、P<0.05、P<0.05;与C组相比,分别为P<0.01、P<0.05和P<0.05)。结论:成年SD大鼠的直肠内球囊扩张刺激可以引起内脏敏感性增高,其所引起的应激可导致肠动力紊乱,引起肠易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动物麻醉机在腹外斜肌放电测量中的应用,为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内脏痛敏的评价提供一种更为客观、有效的方法.方法 对新生期SD大鼠给予结直肠扩张刺激,建立成年大鼠IBS模型.分别在清醒和浅麻醉状态下测量腹外斜肌对结直肠扩张的放电反应来评价大鼠内脏痛觉的敏感性.结果 在清醒和浅麻醉两种状态下,IBS模型组大鼠...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直肠注射醋酸致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中TNF-αmRNA表达的变化的研究,探讨内脏敏感性与TNF-α mRNA的表达的关系。方法:取8~21天的SD大鼠,试验组每天直肠注射0.6%的冰醋酸0.3~0.5ml,对照组给予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出生后第7周进行直肠扩张,评估腹部回缩反射(AWR)得分,并取降结肠组织行HE染色、提取RNA,以β-actin为管家基因进行Real-TimePCR,对TNF—αmRNA进行相对定量,了解TNF-αmRNA在两组大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鼠在各容量直肠扩张时,AWR评分升高,有显著性差异,TNF-αmRNA显著性升高。结论:新生期直肠醋酸刺激可以引起成年后的大鼠内脏敏感性升高,成年后大鼠降结肠病理学检查无明显炎症,符合IBS的特征。其降结肠组织中TNF-αmRNA的表达增多,而内脏敏感性的升高可能与TNF-αmRNA的表达增多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10只,应用化学刺激方法建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后,分别给予鞘内注射CRF或预先腹腔注射CRF-1受体拮抗剂CP-154526后再鞘内注射CRF,对照组则注射生理盐水;实验后所有大鼠给予直肠内球囊扩张,检测球囊扩张引起腹部收缩反射的最小容量阈值及球囊不同容量扩张时腹部收缩反射的次数,以评价鞘内注射CRF对肠道敏感性的影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分析脊髓后角即刻早基因(c-fos)表达.结果 直肠内球囊扩张时,鞘内注射CRF组引起腹部收缩的最小容量阈值为(0.62±0.10)ml,高于其他2组[分别为(0.52±0.09)ml、(0.56±0.08)ml;F=3.25;P<0.05].直肠球囊扩张体积1.0 ml时鞘内注射CRF组腹部收缩反射次数为(9.10±1.97)次,明显低于其他2组[分别为(14.4±1.71)次、(15.6±2.32)次;F=29.4;P<0.01];体积1.5 ml、2.0 ml高容量扩张时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鞘内注射CRF组腰骶段脊髓后角c-fos阳性神经元细胞相对切面面积及OD值均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1).结论 鞘内注射CRF能够降低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内脏高敏感性,并减少其腰骶段脊髓后角c-f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大鼠新生期结直肠刺激和新生期母婴分离两种模型的造模效果,评价适用于慢性内脏痛研究的模型.方法 雄性新生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结直肠刺激(CI)组、母婴分离(MS)组和对照组.CI组于出生第8~14天每天进行结直肠刺激,MS组于出生第2~21天进行母婴分离,对照组不予处理.大鼠成年后以腹壁回撤反射(AWR)评分、痛阈测定、腹外斜肌放电(EMG)幅度等指标评价其内脏痛觉敏化程度.结果 CI组、MS组的AWR评分、EMG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痛阈测定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模型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新生期结直肠刺激和新生期母婴分离两种造模方法都可引起成年大鼠的内脏痛觉敏化,造模效果基本无异,均适用于慢性内脏痛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生期母婴分离导致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对P物质与其受体NK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4只新生期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母婴分离组(在出生后第2~21天,每天将新生大鼠与哺乳期母鼠分离3h)和对照组(不给予上述处理)。成年后(出生后60d)两组大鼠均给予结直肠球囊扩张(CRD),用行为学观察和腹部回缩反射(AWR)评分来评估内脏痛反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腰骶段脊髓背角P物质及其受体NK1的表达量,并进行远端结肠常规组织学检测。结果引起母婴分离组大鼠内脏痛反应的CRD压力阈值[(19.22±9.26)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24.89±10.9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60和80mmHg压力扩张下,母婴分离组的AW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CRD后母婴分离组腰骶段脊髓背角P物质及其受体NK1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母婴分离组和对照组大鼠在CRD前后结肠均未见组织损伤或炎症。结论新生期母婴分离能成功建立IBS大鼠模型,成年后在内脏刺激时产生过强的内脏痛反应和神经元活化反应,P物质及其受体NK1可能不参与其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频耳电针在降低内脏高敏感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耳针1组、耳针2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通过母婴分离加醋酸灌肠建立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耳针1组与耳针2组接受2 Hz电针刺激30 min/d,10 d.通过腹外斜肌肌电(EMG)测定直肠扩张下大鼠内脏疼痛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新生期母婴分离对大鼠成年后结直肠扩张后结肠中5-羟色胺(5-HT)阳性细胞数目的影响,探索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神经机理.[方法]雄性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母婴分离组:出生后第2~21天给予每天母婴分离3 h;对照组:出生后第2~21天不给予任何处理.成年后给予结直肠扩张,取远端结肠进行5-HT免疫组化检测并定量分析.[结果]基础水平时,母婴分离组结肠粘膜5-HT阳性细胞数目和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别(288.1±26.8vs286.9±87.4,P=0.966);结直肠扩张后,母婴分离组5-HT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增加,对照组没有改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别(386.8±38.0vs291.0±62.4,P=0.001).[结论]新生期母婴分离使成年大鼠结直肠扩张时结肠粘膜5-HT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增加,提示早期负性生活事件可增强成年后对内脏伤害性刺激的神经反应,这可能在IBS结肠运动和感觉异常的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法对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母婴分离方法制作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加味逍遥丸高、中、低剂量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空白组,正常对照组,雌雄各半;观察各组结肠球囊扩张(CRD)时腹部回缩反射(AWR)并评分。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脊髓背角神经元c-fos、结肠5-HT3R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CRF含量。结果母婴分离法可使大鼠的内脏敏感性增高,雌鼠内脏敏感性更容易升高,直肠球囊扩张容量阈值明显减低(P<0.05)。加味逍遥丸组治疗前容量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容量阈值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下丘脑及血清CRF随着药物剂量的逐渐增加,含量逐渐减少,其中,高中剂量组,中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c-fos、结肠5-HT3R的表达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且有随剂量增加变化越明显的趋势(P<0.05)。结论新生期母婴分离法可使大鼠内脏敏感性增高,加味逍遥丸可降低大鼠的内脏敏感性,且有随剂量增加改善越明显的趋势,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减少下丘脑及外周CRF的分泌及释放以及抑制脊髓c-fos、结肠5-HT3R的表达,从而抑制脑肠轴兴奋,降低内脏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肠吉泰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高敏感大鼠结肠黏膜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0只新生期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得舒特组、肠吉泰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各10只,用醋酸刺激法建立IBS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并予以相应药物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直肠球囊扩张法测定其内脏敏感性,ELISA法测定结肠黏膜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0(IL-10)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内脏敏感性升高(P0.01);模型组结肠黏膜IL-1β、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1),IL-10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肠吉泰各组和得舒特组内脏高敏感性明显降低(P0.01),肠吉泰高剂量组大鼠结肠粘膜促炎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性明显降低(P0.05, P0.01),结肠黏膜抗炎细胞因子细胞IL-10升高(P0.01);得舒特组结肠黏膜IL-1β、TNF-α和IL-10的表达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高剂量的肠吉泰可以降低IBS大鼠的内脏高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调整结肠黏膜炎性细胞因子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冰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并观察溃疡胃窦自愈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方法 将70只受试大鼠按每组7只随机分为10组,具体为第4天4个观察组(分别是0.01 ml、0.05 ml、0.10 ml冰乙酸组和0.05 ml生理盐水组)和第7、10、14、21、28天各1个观察组及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依设计进行相应的处置,对实验大鼠进行外观表现观察、大体和光镜观察。结果 注入0.01 ml冰乙酸的大鼠无明显溃疡,注入0.05 ml冰乙酸者出现典型胃窦溃疡,注入0.10 ml冰乙酸组发生胃穿孔。不同时间组大鼠的外观、胃窦大体和光镜观察呈现相应的溃疡表现和溃疡逐渐愈合的表现。结论 大鼠胃窦前壁注入0.05 ml冰乙酸可制作典型的胃溃疡,溃疡胃窦粘膜于7~10 d后逐渐再生,14~28 d后逐步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熄风化湿方(XFHS)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内脏高敏感性及SCF-Kit系统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XFHS低、中、高剂量组。采用“母婴分离+乙酸灌肠”法建立IBS-D大鼠模型,XFHS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10.9、21.8、43.6 g/kg)的XFHS方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的蒸馏水灌胃,测定腹壁撤退反射评分(AWR),用Western blot和qPCR法测定结肠组织SCF、c-Kit蛋白和mRNA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AWR评分,SCF、c-Kit蛋白和mRNA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XFHS组大鼠AWR评分、SCF、c-Kit蛋白和mRNA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XFHS方可改善IBS-D大鼠的内脏高敏感性,可能与降低SCF-Kit系统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补骨脂-肉豆蔻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肠易激综合征( IBS)内脏高敏感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新生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母子分离结合乙酸灌肠法复制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于造模第6周起,给药组分别给予补骨脂-肉豆蔻醇水双提物、醇提物、水提物和匹维溴铵灌胃,1次/天,连续2周。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相关指标,并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大鼠结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CRF)和CRF1型受体蛋白表达。结果:补骨脂-肉豆蔻醇水双提物、醇提物、水提物均能够升高内脏高敏感性大鼠腹部回缩反射阈值( P<0.05~P<0.01),降低结肠CRF、CRF1型受体表达。结论:补骨脂-肉豆蔻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内脏高敏感性大鼠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以补骨脂-肉豆蔻醇提物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丹参提取物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形态学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参提取物丹参素、丹参酮Ⅱ—A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用5%乙酸经结肠灌注制备UC大鼠模型,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丹参素组、丹参酮Ⅱ—A组及二者混合组、SASP组各10只。正常组、模型组每天灌服生理盐水10ml/kg,用药组分别每天灌服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及其混合液和SASP各1次,每次2ml。3周后处死。测定肠溃疡发生数、充血指数、肠重量、肠重指数、组织形态学评分。结果中、西药物组形态学变化均与模型组有明显差异,而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丹参提取物可以显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治疗UC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Chen C  Ran ZH  Xiao SD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8):1284-1288
目的在乙酸诱导的大鼠结肠炎模型中,研究普伐他汀的治疗作用及其抗氧化损伤作用的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安慰剂组(20只)、普伐他汀治疗组(15只)、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组(15只)。正常组常规饲养,模型安慰剂组、普伐他汀治疗组、SASP治疗组8%乙酸造模后分别予以生理盐水2ml/d、普伐他汀1mg·kg-1·d-1、SASP0.25g·kg-1·d-1灌胃治疗7d,观察大鼠活动状态,进食量,体重,大便性状,大便出血情况,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判断疗效。第8天处死大鼠并进行结肠长度测量,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组织学评级,测定组织一氧化氮(NO)自由基、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与模型安慰剂组及SASP治疗组相比,普伐他汀治疗组DAI、结肠长度、CMDI、组织学评级均有显著改善(P<0.05),NO自由基、MDA含量显著下降,SOD含量显著提高(P<0.05)。结论普伐他汀可通过抑制氧化损伤减轻结肠炎症损伤,且疗效优于传统药物SASP。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沐舒坦对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生理盐水组(吸入生理盐水)、稀盐酸组(吸入稀盐酸)、稀盐酸吸入+沐舒坦低剂量处理组[吸入稀盐酸+沐舒坦(10mg·kg^-1·d^-1)]、稀盐酸吸入+沐舒坦中剂量处理组[吸入稀盐酸+沐舒坦(20mg·kg^-1·d^-1)]、稀盐酸吸入+沐舒坦高剂量处理组[吸入稀盐酸+沐舒坦(40mg·kg^-1·d^-1)]。稀盐酸吸入4-沐舒坦低、中、高剂量处理组分别予相应剂量沐舒坦行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及稀盐酸组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行尾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续3d。在第3天尾静脉注射沐舒坦或生理盐水30min后,生理盐水组以1.2ml·kg^-1生理盐水经气管注入,制作假盐酸吸入急性肺损伤模型作为对照;稀盐酸组、稀盐酸吸入+沐舒坦低、中、高剂量处理组则以1.2ml·kg“稀盐酸(pH=1.2)行气管内注入,制作盐酸吸入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建模6h后查动脉血气,测肺湿干重比(W/D),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测血清TNF-α、IL-10水平。结果:(1)光镜下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生理盐水组肺损伤最轻,稀盐酸组肺损伤最严重,稀盐酸吸入+沐舒坦低、中、高剂量处理组的肺损伤介于生理盐水组和稀盐酸组之间,且肺损伤程度与沐舒坦剂量呈负相关;(2)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稀盐酸组,稀盐酸吸入+沐舒坦低、中、高剂量处理组大鼠肺W/D值、血清TNF-α、IL-10水平明显增高(均P〈0.05),PaO2明显下降(均P〈0.05);PaCO2稀盐酸组明显增高(P〈0.05),稀盐酸吸入+沐舒坦低、中、高剂量处理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3)稀盐酸吸入+沐舒坦低、中、高剂量处理组与稀盐酸组相比,肺W/D值、PaC02、血清中TNF-α明显下降(均P〈0.05),PaO2、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虎杖煎剂对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虎杖煎剂高、中、低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及虎杖煎剂(0.8g/ml,0.4g/ml,0.2g/ml)。连续6d,每日1次。末次给药后,除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他大鼠皮下注射CCl4原液1次,复制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并取肝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不同剂量的虎杖煎剂均可明显降低CCl4致大鼠血清ALT和AST活性升高,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虎杖煎剂组大鼠肝组织变性、坏死的程度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明显减轻。结论虎杖煎剂对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和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TZ尾静脉不同给药方法和补造模时不同给药剂量致大鼠糖尿病成模状况的差异。方法本实验通过尾静脉不同的给药方法(非盐水导入组、盐水导入组)以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以及未成模的大鼠给予不同剂量的STZ补造模(全量组、2/3全量组)。观察给药后大鼠成模情况、一般状况及检测各组成模后3d、4W、8W血糖值的变化。结果盐水导入方法可以大幅度降低STZ尾静脉注射造模时的死亡率(6.52%),并提高成模率(73.9%)。补造模时2/3剂量组死亡率降低(6.67%,P〈0.05)且成模后血糖各组间,各时间点无差异(P〉0.05)。结论盐水导入的尾静脉给药方法是注射链脲佐菌素致大鼠糖尿病模型的最佳途径,补造模时以2/3剂量为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在醋酸诱导的结肠高敏感模型大鼠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新生雄性乳大鼠20只,于出生第10~21天,模型组(n = 10)给予0.5%醋酸灌肠,建立慢性结肠高敏感模型,对照组(n = 10)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通过结直肠扩张(CRD)刺激,记录腹壁撤退反射(AWR) 评分和腹外斜肌肌电活动(EMG),评估内脏敏感性?ELISA法检测两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EGF和5-羟色胺(5-HT)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模型组与对照组结肠组织中5-HT转运体(SERT)表达,并分析两组大鼠结肠组织EGF水平与SERT蛋白表达间关系?体外细胞实验进一步探讨EGF对SERT表达的影响,大鼠肠上皮细胞(IEC-6细胞)给予不同浓度EGF(0?20?40?80 ng/ml)刺激24 h,检测SERT蛋白表达?结果:结肠高敏感组大鼠AWR评分及EMG幅值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 < 0.05),HE染色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检测显示两组大鼠结肠组织均无明显炎症表现,提示持续内脏高敏感形成?模型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血清EGF水平明显降低[(2.639 ± 0.107)ng/ml vs(4.066 + 0.573)ng/ml,P < 0.05],且结肠中EGF表达也明显减低[(3.244 ± 0.135)ng/100 mg vs(3.582 + 0.197)ng/100 mg,P < 0.05]?结肠组织中SERT蛋白表达量,模型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0.711 ± 0.219)vs(0.980 ± 0.239),P < 0.01]?模型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5-H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6.125 ± 0.534)ng/ml vs(3.540 ± 0.442)ng/ml,(5.527 ± 0.514)ng/100 mg vs(2.650 ± 0.495)ng/100 mg,P < 0.05]?结肠组织中EGF水平与SERT蛋白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r = 0.820,P < 0.001)?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予不同浓度EGF(20?40?80 ng/ml)刺激细胞,SERT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98 ± 0.091?1.725 ± 0.124?1.571 ± 0.088),与0 ng/ml(1.011 ± 0.012)比较,P < 0.05?结论:醋酸诱导结肠高敏感大鼠结肠组织中5-HT水平增高,结肠组织SERT蛋白表达下降,同时其血清及结肠组织中EGF水平下降,且结肠组织中SERT表达与EGF水平呈正相关?体外细胞实验EGF可呈浓度依赖上调IEC-6细胞SERT蛋白表达,提示EGF可能通过影响SERT的表达参与内脏高敏感性形成?  相似文献   

20.
灵草液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脑组织氧化还原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灵草液对 AD模型大鼠脑组织中氧化还原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 SD健康雄性大鼠 ,随机分成 7组 , 组为正常对照组 , 组为 AD模型组 , 组为 AD模型 +生理盐水组 , 组为 AD模型 +脑复康 0 .3g/kg治疗组 , 组为 AD模型 +低浓度灵草液治疗组 , 组为 AD模型 +中浓度灵草液治疗组 , 组为 AD模型 +高浓度灵草液治疗组。采用大鼠脑组织立体定位微量注射技术 ,用 IBO损毁大鼠双侧 nb M,建立 AD模型大鼠。手术后灵草液连续灌胃 2 0 d,每天 1次 ,每次 2 ml。灌胃期满后即将大鼠断头处死同时收集血液 ,分离血清 ,并立即在冰盘中开颅取脑做组织匀浆 ,取其上清液测定总抗氧化力 ( T- AOC)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活性和丙二醛 ( MDA)含量。结果 :用 IBO损毁大鼠双侧 nb M,建立的 AD模型大鼠脑组织 T- AOC含量、SOD活性明显下降 ,MDA含量显著增加。灵草液能显著地提高 AD模型大鼠脑组织 T- AOC、SOD活性 ,减少 MDA含量 ,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P<0 .0 5 )。结论 :灵草液能提高 AD模型大鼠的抗氧化能力 ,其抗氧化作用与 AD模型大鼠脑组织 T- AOC、SOD和 MDA的含量显著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