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趋化因子MCP-1、MIP-1α在EAE小鼠脊髓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的关系。方法: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_(35-55)多肽加福氏完全佐剂皮下注射免疫C57BL/6小鼠建立EAE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EAE小鼠发病后第0天(初期)、第7天(高峰期)及第30天(恢复期)脊髓中MCP-1、MIP-1α的表达的变化,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判断MCP-1、MIP-1α的细胞来源。结果: MCP-1、MIP-1α在EAE小鼠发病初期脊髓中有少量表达,发病高峰期表达增高,而恢复期无表达,MCP-1主要由星形胶质细胞产生,MIP-1α主要由小胶质细胞产生;对照组小鼠脊髓中则没有MCP-1、MIP-1α表达。结论:趋化因子MCP-1、MIP-1α在EAE小鼠CNS不同胶质细胞中表达,是EAE发病早期募集免疫反应细胞向CNS浸润的重要致炎性因子。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硬化 (MS)患者小胶质细胞的激活被认为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 (CNS)脱髓鞘的重要因素 ,其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化学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及某些游离基 ;并且具有抗原递呈细胞(APC)功能 ,参与破坏血脑屏障 (BBB) ,最后吞噬、破坏髓鞘和少枝突胶质细胞。本文对小胶质细胞在MS及其动物模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EAE)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是一种衰老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已有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参与的神经炎症反应可能是PD发病的关键因素,但衰老小胶质细胞对PD发病及疾病进展的潜在影响尚未阐明。本文总结了衰老小胶质细胞在形态和功能方面的变化,并指出这些变化产生的促炎作用,分析了PD相关危险因素对小胶质细胞的衰老损害,初步探讨衰老小胶质细胞介导免疫失衡机制在PD的疾病过程中发挥的致病作用,并对靶向衰老小胶质细胞的潜在治疗手段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胶质细胞活化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同种脑脊髓匀浆诱导EAE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免疫组织荧光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对EAE不同病期炎性脱髓鞘病灶的反应,采用免疫组化法、ELISA法观察脑组织及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EAE发病前小胶质细胞即开始激活并持续至高峰期,形态学上表现为从正常的细小分枝状逐渐演变为高度分枝状、阿米巴状。免疫组化染色显示TNF-α阳性细胞多为小胶质细胞。EAE大鼠发病前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TNF-α阳性细胞数及外周血TNF-α水平已升高并持续至高峰期。结论小胶质细胞活化伴随EAE发病的整个过程。活化后的小胶质细胞可能通过合成和释放多种炎症介导物及细胞因子如TNF-α,进一步扩大炎症反应,进而促使髓鞘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外周和中枢一氧化氮 (NO)在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EAE)中的动态变化 ,探讨EAE大鼠发病的相关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和硝酸还原酶法 ,观察豚鼠全脊髓匀浆诱导的Wistar大鼠EAE的过程中 ,脊髓内表达iNOS胶质细胞与外周NO代谢物NO 2 和NO 3的变化。 结果  对照组脊髓内未发现表达iNOS阳性细胞 ,表达iNOS的CNS胶质细胞可能是小胶质细胞 ,而且它的变化与EAE大鼠的病情一致 ,评分 2分和 3分EAE大鼠脊髓表达iNOS的小胶质细胞比评分 1分大鼠明显增多 (P <0 .0 1) ,恢复期EAE大鼠表达iNOS的小胶质细胞明显减少 (P <0 .0 1)。EAE大鼠外周血清NO值随症状程度加重而升高 ,但在EAE恢复期时仍保持较高水平。未发病大鼠血清NO值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小胶质细胞产生的NO可能在急性期EAE大鼠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活化的小胶质细胞 (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 EAE)大鼠脊髓中的变化 ,探讨 EAE大鼠发病相关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豚鼠全脊髓匀浆诱导的 Wistar大鼠 EAE过程中脊髓内表达 MHC 、MHC 类抗原的小胶质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脊髓内未发现表达 MHC抗原细胞 ,实验组脊髓内表达 MHC 抗原细胞与表达 MHC 抗原细胞的分布和形态一致 ,小胶质细胞变化与 EAE大鼠的病程一致。动物临床症状评分 2分和 3分 EAE大鼠脊髓表达 MHC抗原的小胶质细胞比评分 1分大鼠明显增高 ( P <0 .0 1 ) ,恢复期 EAE大鼠表达 MHC抗原的小胶质细胞明显减少 ( P <0 .0 1 )。结论 活化小胶质细胞与 EAE大鼠的病情相关 ,提示其可能通过表达 MHC抗原在 EAE大鼠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作用  相似文献   

7.
出血性脑卒中(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ICH)是脑卒中致死率最高的类型,目前临床对其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小胶质细胞是ICH后第一个产生免疫应答的中枢神经系统细胞。ICH急性期脑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可被诱导为经典的M1型(促炎作用)或补充替代的M2型(抗炎作用),其中,M1型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修复,M2型通过分泌抗炎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来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同时,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以及T淋巴细胞生理病理上具有紧密联系,其M1型和M2型极化与其他神经细胞产生不同的交互作用,这些均在ICH的病理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ICH后小胶质细胞和其他神经细胞的相互作用的关键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脱髓鞘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CD4+T细胞异常活化及多种细胞参与的炎性反应瀑布为主要机制之一。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为研究MS公认的动物模型。实验研究证实,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s)在EAE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p38 MAPK在EAE小鼠免疫致炎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实验室研究和临床治疗MS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慢性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CD4+T淋巴细胞介导的对自身髓鞘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为其可能的发病机制。目前公认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为研究MS的动物模型。目前关于MS的治疗尚缺乏有效方法,近年研究发现多种信号通路在MS/EAE中发挥调控作用,通过研究MS/EAE中的相关信号通路及相关通路靶点药物的干预效果,将对MS的治疗起到启示性作用。本文就有关MS/EAE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为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发病机制至今不明。近年研究表明,异常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炎症机制介导的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可在α突触共核蛋白、环境毒素、老龄化等因素的刺激下,以及内源性CD200-CD200R抑制信号减弱或缺失的情况下发生异常激活,通过分泌大量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等)活化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环氧合酶2、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2等介导神经元损伤。抑制小胶质细胞异常激活从而有效抑制免疫炎性损伤,可能是帕金森病治疗的有效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的动物模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发病初期血脑屏障(BBB)的变化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Wistar大鼠EAE动物模型,取发病初期未出现临床症状的EAE大鼠,取脊髓组织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伊文思兰在BBB中的通透性,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G)的沉积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分布。探讨发病初期BBB的变化。结果:CM观察发现,未发病的EAE大鼠沿脊膜下有桔红色荧光分布,同样,EAE大鼠脊髓切片可见有IgG渗出,表现为神经纤维网和神经胶质细胞胞浆呈棕褐色染色,MMP9,-2在脊膜和血管内皮细胞内呈阳性表达,而对照组均呈阴性表达。结论:BBB在EAE发病初期已经受损,MMPs是BBB破坏的重要因素,有降解血管基底膜的作用,可促使炎细胞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2.
正微小RNA(micro RNA,miRNA)作为一种重要的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负性调节因子,调控主要的神经胶质细胞如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发病的作用。利用miRNA,尤其是神经胶质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miRNA来研究MS的发病机制,必将为该病的药物研发和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miRNA对MS中神经胶质细胞的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一、MS和MicroRNA  相似文献   

13.
小胶质细胞与帕金森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帕金森病是常见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中脑黑质多巴胺(DA)神经元变性坏死和患者脑内出现Lewy小体为主要病理特点。神经元缺失的同时伴胶质细胞反应,尤其是小胶质细胞激活,近年来诸多证据显示小胶质细胞激活可以介导活性氧产物,致炎性细胞因子、一氧化氮等相关产物的神经毒性作用,干预小胶质细胞激活有助于阻止PD进程。本文综述小胶质细胞在PD中的神经破坏作用以及目前药物干预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MOG35-55诱发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建立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OG35-55)多肽诱发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模型。方法应用MOG35-55多肽加福氏完全佐剂皮下注射免疫C57BL/6小鼠,观察其临床症状及病理改变。结果EAE组发病率100%,发病时间为免疫后(16.1±3.9)d,呈慢性单相病程;HE染色见EAE组大脑、小脑、脑干及脊髓组织中大量单个核细胞浸润,血管周围形成炎细胞袖套,白质区明显;Luxolfastblue染色见EAE组脊髓白质脱髓鞘改变;雌、雄小鼠在发病率、发病时间、发病程度及病理改变上均无明显差别。结论本研究以MOG35-55多肽为抗原成功诱发EAE模型,该模型发病率高,病理接近多发性硬化(MS),是研究MS的极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多病程Wistar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建立wistar大鼠多病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病理学研究,探讨不同发病类型EAE的基本病理改变如炎细胞浸润、脱髓鞘和轴索损伤等方面的差别,为多发性硬化(MS)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豚鼠全脊髓匀浆(GPSCH)为抗原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的动物模型,进行常规HE染色、Weil髓鞘染色和改良的Bielschowsky,并行GFA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不同发病类型EAE的病理政变。结果:根据病理和临床表现可将Wistar大鼠EAE模型分为5种发病形式:急性型、缓解-复发型、持续进展型、良性型和隐匿型。光镜下可见不同发病时期的EAE的病理改变有所不同,急性型EAE炎症浸润明显,尤脱髓鞘改变,缓解-复发型和持续进展型EAE髓鞘脱失和轴索损伤更明显,且有陈旧病灶周围的星型胶质细胞增生,而新发病灶无此表现,良性型EAE则改变接近正常。结论:首次建立了Wistar大鼠多病程EAE,且病理证实不同类型EAE的炎细胞分布、髓鞘脱失及轴索损伤等基本病理改变是不同的,它具有人类MS的许多发病特点,其中多病程的发病形式和主要病理特点与MS极其相似,是理想的MS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常见的类型,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神经炎性反应被 认为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理机制。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常驻免疫细胞,在启动先天和适应 性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性反应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现就小胶质细胞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豚鼠发病前、后脑内神经元、胶质细胞及其细胞间缝隙连接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采用髓鞘碱性蛋白经豚鼠足底注射制作EAE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试验组(n=18)和对照组(n=6),采用抗Cx43和Cx32免疫电镜双标记的免疫组化方法观察EAE豚鼠脑白质内神经元、胶质细胞及其细胞之间连接部位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胶质细胞之间和/或神经元之间形成大量的缝隙连接和半通道,同时除存在髓鞘破坏外神经元亦受到损伤.结论 (1)在EAE发展过程中,不仅存在髓鞘改变而且还存在轴索和突触的改变;(2)缝隙连接的增多提示EAE发生后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间信息交流可能加强,缝隙连接很可能在神经元和髓鞘损伤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癫痫是神经元突发、异常、过度、同步放电引发的一种发作性脑功能障碍。癫痫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研究发现神经炎症、氧化应激、免疫失调、神经元凋亡、自噬等因素,在癫痫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效应细胞,参与将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神经元凋亡、免疫调节等。本文就小胶质细胞在癫痫中的作用进行综述。1小胶质细胞的概述1.1小胶质细胞的类型与功能小胶质细胞外形和蛋白表达存在差异,不同条件激活的类型和功能状态也有差异[1]。小胶质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体积较小,呈梭状,有树枝状分支;激活后,细胞体积变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的小胶质细胞Iba1、IL-1β和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多肽35-55(MOG 35-55)免疫诱导C57BL/6雌性小鼠制备EAE小鼠模型。将3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BMMSCs移植组、EAE组和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脑和脊髓的Iba1(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L-1β和IL-10的表达。结果 BMMSCs移植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要轻于EAE组,BMMSCs移植组脑和脊髓的Iba1和IL-1β表达水平低于EAE组(P0.05),而BMMSCs移植组脑和脊髓的IL-10表达水平高于EAE组(P0.05)。结论 BMMSCs能改善EAE小鼠的症状,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抑制了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抑制炎症因子IL-1β及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核心症状是认知功能障碍。大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被激活,进而诱导神经炎症反应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关键。既往部分研究认为,小胶质细胞在病理状态下主要发挥促炎作用,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小胶质细胞极化后的不同表型可发挥不同的作用,提示小胶质细胞极化在VD机制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作为诱导小胶质细胞从促炎的M1表型极化到抗炎的M2表型的重要调节因子,已被证明与学习认知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本文着重对小胶质细胞极化在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及IL-4在小胶质细胞极化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