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否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分析其与脑梗死其他传统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00例为病例组,选取9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测定2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病例组传统危险因素水平:血压、甘油三酯、空腹血糖、总胆固醇、脂蛋白(a)、尿酸,评价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同型半胱氨酸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脑梗死的传统危险因素中尿酸、脂蛋白(a)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r=0.201,0.106,P0.05)。年龄、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传统危险因素尿酸、脂蛋白(a)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对不同类型脑梗死中的影响。方法 2011-05—2012-05住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完成超声、影像学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的123例脑梗死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全部经头颅CT或MRI及MRA确诊为脑梗死。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对不同类型脑梗死的影响。结果脑梗死组123例患者,男72例(59.13%),女51例(40.87%),血浆同型半胱氨酸(22.54±13.57)mmol/L。有血管病的患者71例,Hcy(23.67±13.61)mmol/L;无血管病的患者52例,Hcy(18.04±6.86)mmol/L;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脑梗死Hcy(24.70±14.47)mmol/L;非进展性脑梗死Hcy(19.89±10.67)mmol/L,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其水平与有无血管病、是否进展性脑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周口市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他相关因素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用荧光衍生化后HPLC分离法检测103例脑梗死患者与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Hcy水平,同时记录多项相关生化指标和临床数据。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4·32±3·82)μmol/L ,与健康对照组(9·31±2·25)μmol/L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脑梗死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组与正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组的血脂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是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血脂的关系并不显著;在脑梗死治疗及二级预防方面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6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颈部血管超声及TCD检查结果,并与 66例完全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作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组糖尿病史和(或)高血糖、发病早期收缩压下降、颅内动脉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史、高血脂症、高纤维蛋白原、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病早期收缩压偏低、糖尿病史和(或)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颅内动脉狭窄与进展型脑梗死关系密切,应作为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脑梗死和高同型半胱氨酸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06-2016-03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3例为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3例作对照研究。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测定2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分析测定结果。结果观察组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7例(32.08%),对照组为8例(15.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24.2±2.8)μmol/L,对照组为(14.8±1.4)μmol/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脑梗死患者性别、年龄及高同型半胱氨酸因素为自变量,以脑梗死发生为因变量,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是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存在直接相关性,是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可通过加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对于预防脑梗死发生起到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09—2011-09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口服叶酸片,5mg/d;维生素B6,10mg/d。治疗12个月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观察治疗1a内脑梗死的再发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a内脑梗死再发率为16.2%,对照组为2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充维生素B6和叶酸有助于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但对急性脑梗死的再发情况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与血同型半胱氨酸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50例复发脑梗死患者和51例未复发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对2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复发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组颈动脉中重度硬化22例,未复发组6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颈动脉中重度硬化与脑梗死复发呈正相关。结论同型半胱氨酸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脑梗死复发密切相关,颈动脉中重度硬化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脑梗死复发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患者病例特点,为进一步对脑梗死的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9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组(Hhcy脑梗死组)60例及同型半胱氨酸正常脑梗死组(nHcy脑梗死组)30例,将其临床特点、血脂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hcy脑梗死组患者中男性、吸烟及饮酒者均多于nhcy脑梗死组,血浆Hcy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高于nhcy脑梗死组,并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cy水平与性别相关(r=0.257,P=0.015)。Hhcy脑梗死组病情进展患者比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比例、病灶多发者比例均高于nhcy脑梗死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面积无差别。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发病以男性多见,临床上病情容易进展,脑血管事件再发风险高,影像学上以多发梗死病灶多见。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对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面积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 方法选择自2006年9月至2006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0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牛磺酸治疗组和叶酸、维生素治疗组,相应的药物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查颈动脉彩超,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变化情况,采血分离血清,采用高压液相色谱分析仪及相应试剂盒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结果经治疗6个月后,叶酸、维生素组颈动脉IMT平均厚度减小0.372 mm,牛磺酸治疗组减小0.551 mm,两组在治疗前后颈动脉I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牛磺酸治疗组对颈动脉IMT的控制要优于叶酸、维生素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牛磺酸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9.832±7.750)μmol/Lvs(19.316±2.240)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牛磺酸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有效且优于叶酸、维生素,并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慢性脑缺血的相关性。方法测定203例慢性脑缺血患者和200例健康人的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慢性脑缺血组随机分为干预组(101例)和非干预组(102)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慢性脑缺血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干预组与非干预组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慢性脑缺血的危险因素,叶酸、甲钴胺能显著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伴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7月~2013年12月连续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1例,根据有无CMB将患者分为有CMB组(51例)和无CMB组(70例),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影像学特点是否存在差异,并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无CMB组比较,CMB组患者总胆固醇明显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是急性脑梗死患者C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CMB的发生与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 Hcy)水平的变化,观察同型半胱氨酸在脑梗死各亚型之间的差异及与其他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220例脑梗死患者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血浆Hcy水平,并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肌酐水平呈正相关,与性别、年龄、血脂水平、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及尿酸水平无显著相关性,与脑梗死的OSCP分型无关.结论 脑梗死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肌酐水平呈正相关,与脑梗死的传统危险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2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探讨血浆Hcy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2组Hcy、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IMT、收缩压(SBP)、舒张压(DBP)、FA、维生素B12(VitB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Hcy与FA、VitB12呈负相关,与IMT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显著相关,且导致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叶酸及维生素B12含量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主要是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且对比健康人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探讨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能否作为脑梗死诊断的指标。方法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于入院后的次日以及治疗病情稳定后的第7天清晨抽取血液,要求空腹抽取静脉血2mL。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同样清晨空腹取静脉血2mL。2组患者的样品采取平行操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治疗后对比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变化。结果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其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明显要高于正常健康体检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并且病情稳定后患者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有明显变化,治疗后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显著下降至(12.0±0.16)μmol/L,P<0.01。结论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脑梗死有相关性,检测患者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作为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观察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等速运动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对象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加用等速运动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2组均接受30次训练,观察2组训练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试验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等速运动训练能够有效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延缓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减少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打下较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分析我院神经内科3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进展性卒中组及非进展性卒中组,对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空腹及三餐后2h血糖、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颅内血管狭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进展组患者中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及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较非进展组多见(P<0.05),进展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较非进展组高(P<0.05),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患者入院时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未见显著差异(P>0.05),进展组患者颅内主要供血动脉狭窄较非进展组多见(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史、血糖水平、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颅内血管狭窄与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和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对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8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90例健康体检者作比较。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IMT最高,对比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进展性脑梗死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r=0.6183,r=0.5862,P<0.01)。结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越重,容易促使梗死进展加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45例,脑梗死患者45例,同期选取我院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明显(F=30.152,P0.0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脑梗死组(t=8.153,P0.05),高于对照组(t=6.294,P0.05);脑梗死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86.67%)明显高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68.89%),短暂性脑缺血组发作高于对照组(1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与脑梗死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均高于对照组(P0.05);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指标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存在相关性,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应警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我院2013-03—2015-03收治的1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按入院后病情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与对照组,统计2组一般资料,以单因素分析筛选观察指标,后作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统计进展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糖尿病史、颅内动脉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血糖及高纤维蛋白原为进展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史、颅内动脉狭窄、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及纤维蛋白原增高等因素是诱发脑梗死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对优化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 677T多态性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30例脑梗死患者和30例对照者的MTHFR基因C 677T多态性分布,同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3.33%、40%、6.67%;脑梗死组分别为50%、43.33%、6.67%,两组各基因型分布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3.33%、26.67%,脑梗死组分别为71.66%、28.34%,两组等位基因的分布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脑梗死组血清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脑梗死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