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 参考文献认为:下颌切牙及尖牙的根尖位于下颌舌骨线以上;下颌磨牙的根尖位于下颌舌骨线以下,因此,当下颌牙根尖感染且穿破舌侧骨板时,前者可侵及舌下间隙,后者可导致颌下间隙感染。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认为上述解剖描述并不完全合乎实际情况,为此,对下颌牙根尖与下颌舌骨线的位置关系进行了观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下颌神经管的横向、纵向位置及直径大小.[方法]取18个半侧下颌尸体,将下颌后区垂直分为4个组,即下颌体后区和下颌第2磨牙之间(第1组)、下颌第2磨牙和下颌第1磨牙之间(第2组)、下颌第1磨牙和下颌第2前磨牙之间(第3组)及下颌第2前磨牙和下颌第1前磨牙之间(第4组),测量下颌神经管直径、颊侧骨板到下颌神经管的水平距离、舌侧骨板到下颌神经管的水平距离、牙槽嵴顶到下颌神经管上缘的垂直距离及下颌神经管下缘到下颌骨下缘的垂直距离.[结果]从磨牙区到前磨牙区下颌神经管直径逐渐变小,颊侧骨板到下颌神经管的水平距离从第2磨牙到第1前磨牙依次减小,牙槽嵴顶到下颌神经管上缘距离从后到前逐渐增大,下颌神经管下缘到下颌骨下缘距离每组均为10mm左右.[结论]下颌神经管的解剖结构可能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30例成人头颈矢状断标本上对下颌舌骨神经和舌神经进行的解剖观测发现:下颌舌骨神经自下牙槽神经分支的高度、毗邻及该两神经在下颌孔处的水平距离,均有明显的变异;并发现舌神经在舌侧沟内有交通支与下颌舌骨神经相连。观察了150例下颌骨颏后副孔分布的情况。结果提示下颌舌骨神经的这些变异可能是下颌切牙阻滞不全的解部学原因。  相似文献   

4.
对30例成人头颈矢状断标本和100例下颌骨标本进行了解剖和观测。发现翼颌间隙的空间大小和下牙槽神经、下颌舌骨神经、舌神经的毗邻关系以及下颌孔的位置都有明显的变动范围。这些变动与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成败有密切关系。提出进针点的部位可在下颌第三磨牙(牙合)面颊缘延长线上方0.5~1.0cm相对的颊粘模处,针刺方向与水平正中线的角度为43.7度,进针深度为22.6mm。认为常规的下牙槽神经阻滞有时会出现切牙麻醉不全,这可能与下颌舌骨神经的高位分支或舌神经与下颌舌骨神经有交通支有关。  相似文献   

5.
例1,男,6岁,右下颌包块伴左下第2乳磨牙牙周反复出血1个月余入院。3岁时曾因左颏下外伤行清创缝合术。检查:颌面不对称,右颏下皮肤见一长约2.0cm手术疤痕。左下颌骨体及角部膨出,无压痛,左下第2乳磨牙Ⅲ度松动,牙龈稍红肿,探之易出血。X线表现(图1):左下第2乳磨牙至第1磨牙间有一囊性改变区。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5 6岁。因镶牙而就诊。口腔检查 :上颌牙除外全部缺失 ,牙槽嵴形态基本正常 ;下颌为无牙合 ,前牙区牙槽嵴正常 ,两侧双尖牙区、磨牙区牙槽嵴可见颊舌向垂直吸收 ,呈高约 8mm、厚约 2~ 3mm的刀刃状 ,粘膜下组织较薄 ,触之有轻度压痛。这种牙槽嵴较少见 ,承受合力小 ,义齿修复后易出现压痛 ,甚至不能咀嚼食物。该患者曾制作过 2副义齿 ,均不能使用而废弃。2 处理在下颌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下颌牙槽嵴整形术 ,术中去除两侧部分刃状骨板及软组织 ,术后约 2 0d行义齿修复。取模时舌侧尽量伸展至口底和舌侧翼缘区后缘 ,以增…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一具中年男性尸体上发现双侧舌神经部分纤维迷走的变异。查阅有关书籍及国内有关三叉神经的文献,未见报导,现描述如下(图1): 舌神经本于在出卵圆孔后约1厘米的范围内以1—4根与下齿槽神经陆续分开,其后的行程如一般教科书所述。舌神经迷走纤维与下齿槽神经发出的下颌舌骨肌神经合干,于卵圆孔以下24毫米处由下齿槽神经后缘分出,继沿下颌支与翼内肌之间、下齿槽神经后方下降至下颌角深面。此段上份难以分离,下  相似文献   

8.
左下颌第四磨牙临床少见,现将我科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41岁,职工.因左下颌磨牙胀痛2天,于1981年9月17日就诊.追问病史,既往体键,否认有加德纳氏综合征.检查:左下颌第二磨牙颊及舌侧牙龈红肿,松软、充血、点彩消失,其余牙的牙周组织均正常.  相似文献   

9.
总义齿改良     
正确利用舌下区功能状态下的解剖特点,水平延伸下颌总义齿的舌测基托边缘。对15例下颌牙槽呢严重萎缩的患者作舌翼总义齿修复,取得了满意的固位效果.1材料和方法1.1材料蜡片、牙托粉等。1.2方法全口义齿完成戴牙后,在下颌总义齿舌测基托边缘用烫软的蜡计迅速加工出舌翼,趁软立即置入病人口门做好.赚润人作舌前伸(不超过唇红缘)、左七婴幼(不花过口角)、吞咽动作。如此反复排换项。取出义齿用热销片刀修整,软化后再重新铁入病人口内作风社必能修整,至病人能接受且增大团力为止。装盒;。成。2讨论丢下区是以下颌骨体为外界的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测量下颌神经管在下颌后牙区颌骨内的走行,为下颌后牙区种植术前评估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收集65例患者的下颌骨CBCT数据,测量后牙区下颌神经管距离四周骨壁的距离,并对比分析男女之间、左右侧之间的差异.结果 下颌神经管外缘至颊侧骨板的平均距离由前向后逐渐增大,在颏孔区处最小,在颏孔后18 mm处最大.下颌神经管内缘至舌侧骨板的平均距离由前向后逐渐减小,在颏孔区处最大,在颏孔后18 mm处最小.下颌神经管上缘至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由前向后逐渐减小,在颏孔区处最大,在颏孔后18 mm处最小.下颌神经管下缘至下颌骨下缘的平均距离由前向后先缩小,再增大,在颏孔后6 mm处最小,在颏孔后18 mm处最大.结果显示男女之间、左右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下颌神经管从前向后,在垂直向上先向下,在约第一磨牙近中部位再折返向上走行,在颊舌向上由颊侧向舌侧走行,对下颌后牙区种植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颌下腺切除术的可行性、手术安全性及美容效果。方法:经鼻插管全麻下,对13例需行颌下腺摘除的患者,从口内自第1双尖牙近中至第2磨牙远中舌侧口底黏膜入路,分离解剖出与颌下腺有关的神经和血管,完整摘除颌下腺。结果:13例患者颌下腺均顺利摘除,切口愈合良好,口内瘢痕小、隐蔽。经平均6个月观察,局部无感染,未出现大出血、面神经下颌缘支、舌神经和舌下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从口内入路摘除颌下腺,颌面部皮肤无手术瘢痕,有效避免了面神经下颌缘支的损伤,获得较理想的美容效果,可代替传统颌下区入路的颌下腺摘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临床上摸索口腔外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和颊神经阻滞麻醉点提供解剖基础。方法 使用解剖和模 拟穿刺和实验性穿刺等方法,在32侧成人头颅标本上观察翼颌间隙中3支神经的位置以及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  下牙槽神经和舌神经穿出翼外肌下头处关系密切,两者间距平均2mm左右,在该处的稍下方,两者间距平均也只有5 mm左右;颊神经从翼外肌上、下头的起点附近穿出,穿过翼颌间隙后,于下颌支前缘的深面穿出下颌支,没入颊肌。实验 发现,下牙槽神经和舌神经穿翼外肌下缘稍下方,颊神经穿下颌支前缘处,均处于耳垂 鼻翼最低点连线平面上。结论  解剖和模拟穿刺和实验性穿刺均发现在耳垂 鼻翼最低点连线平面上,从下颌支前缘进针,能比较准确地穿刺到达3支神 经干的附近,从该平面进针,可同时麻醉3条神经。  相似文献   

13.
Akinosi下颌神经阻滞麻醉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Akinosi下颌神经阻滞麻醉术是一种闭口状态经口内注射同时麻醉下齿槽神经、舌神经和颊神经的方法。本文对120例需拔除下颌牙的病人施行本法,成功率为95%,麻醉显效均在5min以内,无一例发生回抽血阳性及并发症。本文提示该法具有成功率高,麻醉显效快,一针同时麻醉三条神经及闭口位进针的优点,尤其对张口受限及精神紧张的患者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不同角度后倾曲及不同加力方式下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的牙周膜应力分布和大小。方法将0.046cm(0.018英寸)澳丝上不同角度后倾曲对下颌第二磨牙的作用力分别加载于牙体相应部位,并分别采用颊侧单独加载和颊舌侧同时加载方式对下颌第二磨牙施加1.0、1.5和2.0N的近中牵引力,模拟牙齿在不同加力方式下近中移动时牙周膜初始应力的分布和大小。结果后倾曲作用下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时,应力集中区位于牙周膜颈缘。后倾曲为15°、20°和25°时,分别相应于颊舌侧同时加载1.0、1.5和2.0N的近中牵引力,牙周膜应力分布较颊侧单独加载均匀,但后倾曲为5°加载2.0N和后倾曲为30°加载1.0N的近中牵引力时,颊舌侧同时加载的应力分布并不比颊侧单独加载均匀。后倾曲为10°、15°、20°时,加载1.0N的近中牵引力牙周膜最大Von Mises应力接近理想牙移动的牙周膜最佳应力范围。结论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时应尽量选择低摩擦力矫治系统,临床治疗中应首先充分排齐整平;以0.046cm(0.018英寸)澳丝作为主弓丝时使用15°至20°弓丝后倾曲匹配接近1.0N的近中牵引力颊舌双侧加载进行加力,牙周膜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应力大小更接近于牙周膜最佳应力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应用颊侧镍钛丝拉簧加带环舌侧自制拉钩带Ⅱ类牵引调整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磨牙关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共30例,同一患者下颌左右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颊侧镍钛丝拉簧加带环舌侧自制拉钩带Ⅱ类牵引调整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磨牙关系,对照组采用颊侧镍钛丝拉簧带Ⅱ类牵引调整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磨牙关系.结果 实验组关闭间隙速度平均( 0.97±0.03 )mm/月,对照组平均(0.74±0.03 )mm/月(P<0.01);实验组磨牙位置调整较快、未发生磨牙舌侧倾斜、近中倾斜.结论 应用颊侧镍钛丝拉簧加带环舌侧自制拉钩带Ⅱ类牵引调整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磨牙关系,速度快,能较好地保持下颌磨牙正常位置,避免舌侧及近中倾斜,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调整磨牙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舌下腺组织瓣在舌侧缘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6例应用舌下腺组织瓣修复舌侧缘肿瘤等病灶切除后组织缺损临床资料,观察舌下腺组织瓣的愈合过程及修复效果。结果6例患者舌下腺组织瓣均愈合良好,术后1周舌下腺组织出现水肿,表面有伪膜覆盖,2周后水肿逐渐消退,伪膜逐渐消失,舌下腺表面避渐上皮化。术后2月复查,再生的黏膜光滑,与周围正常的黏膜无明显界限。结论舌下腺组织瓣对于舌侧缘缺损修复提供了一种便利、良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电测法在1:1的模拟模型上,施垂直向力于下颌双侧游离端可摘局部义齿,以观察基托及舌杆的应力分布。结果观察到不同牙位施力后其基托(均指颊舌侧)应力不同;不同卡环设计的义齿基托应力不同;不同位置(牙合)支托的义齿,其基托的应力也不相同。且得出舌杆的应力最大处是在杆的中央。为临床设计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疆不同民族青年下颌智齿萌出及阻生情况。 方法:分别测量汉、维吾尔、哈萨克、锡伯族共 190 7人一侧下颌体长度及第二磨牙后间隙的距离 ,并调查其下颌智齿阻生率。结果:不同民族青年下颌智齿阻生率不同 ,汉族青年第二磨牙后间隙的距离与各少数民族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汉族青年一侧下颌骨长度小于各少数民族一侧下颌骨长度。 结论 :下颌智齿萌出与下颌骨的长度有一定关系 ,特别与第二磨牙后间隙的距离密切相关 ;汉族青年下颌智齿阻生率明显高于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