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加工与传统方式加工苦参饮片的抗炎与解热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观察2种苦参饮片水提物的抗炎消肿作用;采用酵母致热大鼠模型,比较2种苦参饮片水提物的解热作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2种苦参饮片水提物均可降低小鼠耳肿胀度,但以一体化加工苦参饮片的抗炎消肿作用更为显著,各剂量组抑制率均40%。一体化加工苦参饮片3个剂量均能降低发热大鼠体温,且作用时间可持续4 h,解热作用优于传统加工的苦参饮片。一体化加工苦参饮片中槐果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及氧化苦参碱等5种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均高于传统方式加工的苦参饮片,其总量约为传统苦参饮片的1.3倍。结论:一体化加工与传统加工方式生产的苦参饮片在抗炎及解热等主要功效方面具有较好的相似性,而且一体化加工方式从源头规范了苦参的饮片生产,在确保饮片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了生产周期,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中药饮片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2.
苦参饮片产地加工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苦参饮片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测定不同干燥状态下苦参药用部位的含水量,并进行饮片的炮制加工,以《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对不同方法炮制加工的苦参饮片进行浸出物及有效成分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比较。结果:苦参药用部位含水量在45%~40%时,炮制加工的饮片中有效成分及浸出物的含量与传统饮片较接近,可作为饮片产地加工工艺参数。结论:产地加工方法不仅解决了苦参饮片炮制加工过程中软化时间过长的问题,而且节约了生产成本,保证了饮片质量的稳定,是一种适于饮片生产企业规模化、规范化生产的新型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测多评法测定苦参中5种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建立苦参中5种主要生物碱成分同时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建立5种生物碱一测多评测定方法,验证该方法在苦参含量测定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适应性.方法:以苦参中5个主要生物碱成分为指标,建立氧化苦参碱与槐果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考察了相对校正因子的重现性;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该5种生物碱的含量.结果:相对校正因子的重现性较好;21批苦参药材和饮片中5个生物碱的含量用一测多评法进行测定,其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以同步测定氧化苦参碱、槐果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的一测多评法控制苦参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是可行的、准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苦参高效液相含量及指纹图谱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产地苦参质量,为完善苦参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购31批不同产地的苦参,应用HPLC法对其所含的4种生物碱(槐定碱、苦参碱、槐果碱、氧化苦参碱)的含量进行测定,建立指纹图谱,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测定方法中槐定碱、苦参碱、槐果碱、氧化苦参碱的浓度分别在0.0093...  相似文献   

5.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的干燥根。苦参药效物质基础的深入研究使其质量标准的完善和提高成为可能。该研究采用硅胶GF254薄层板,三氯甲烷-甲醇-水-甲酸(4∶2∶1∶0.6)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以及不同的检视方法,建立了以苦参对照药材为对照的主要黄酮和生物碱共薄层的定性鉴别方法。修订【含量测定】分析方法,包括简化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更改氨基柱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并将该方法与《中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测定了32批苦参饮片中4种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表明32批样品全部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苦参饮片标准,不同样品中含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之和在1.08%~2.55%,氧化槐果碱和槐果碱之和在0.369%~0.860%,4种成分总量在1.67%~3.40%;统计学表明氧化苦参碱与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总量与氧化槐果碱+槐果碱总量分别呈显著性正相关。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相关方法测定了32批样品的水分和浸出物,12批样品中13种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结果表明所有测试样品水分和浸出物合格,未检出测定的13种农药。该研究为修订《中国药典》2020年版苦参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不同炮制方法对槟榔中槟榔总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家鉴 《中成药》1999,21(9):458-459
经对不批原药材采用不同炮制方法加工制成的槟榔饮片含量测定表明,按现行的传统方法浸润处理加工,使槟榔碱损失高达25%以上,采用冷压浸渍法可使槟榔碱保留率达90%以上,而将原药材直接打碎成颗粒饮片,更能使槟榔碱完全保留。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药行业内关于建立饮片商品等级的呼声不断,但争议较大。该文选择常用大宗根茎类药材的代表性品种——苦参为研究对象,针对饮片等级及其评价标准问题,从不同来源的同株药材不同部位制备相应饮片,通过系统的比较分析,对不同等级的苦参饮片进行溯源、验证和评价。结果表明,按照现有的苦参饮片等级及其标准来看,多年生野生药材多为一等品,3至4年栽培品多为二等品,少数侧根及生长年限较短或生境恶劣的野生品被纳入三等品。在明确不同等级饮片来源的基础上,选取典型的代表性样品,对其活性成分(包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N-甲基野靛碱、槐果碱)进行含量测定,发现所选典型样本的等级与药效成分群的含量成反比。为保证结论的普适性,对市售的不同等级苦参饮片的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验证了该结论——"现行苦参饮片商品等级与药效成分群含量倒挂"。该现象在根茎类药材的饮片商品等级制定中是普遍存在的,认为仅凭片型直径大小划分根茎类饮片等级的方法或标准是欠妥的。饮片等级是否需要划分以及如何划分等级不仅是一个多学科,特别是与临床疗效有机结合的问题,更是一个需要全面考量生产、流通等环节质量风险和质量保证的大问题,应该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8.
苦参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苦参药材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苦参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D)进行苦参药材指纹图谱的确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苦参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含量.结果:槐定碱呈现地区性差异,以山海关为分界线,东北地区(含内蒙古东北部)苦参药材不合槐定碱,黄河流域苦参药材含槐定碱.结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为共性成份,相对含量一致,且以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含量较高;确立了苦参药材指纹图谱;建立了苦参总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胜湿软膏的质量控制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晓光 《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2):735-737
胜湿软膏的质量控制及稳定性研究干晓光(哈尔滨松花江制药厂150056)胜湿软膏由苦参干浸膏、黄芩素、冰片、人工牛黄、儿茶、没药组成,用于治疗湿疹。为了控制药品质量,根据文献方法 ̄[1],对制剂中主药苦参的有效成分苦参总碱进行定量,采用经典恒温加速试验法,以苦参总碱变化为指标,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1实验部分1.1仪器与试药仪器分光光度计722型(山东高密分析仪器厂)。药品苦参碱标准品、氧化苦参碱标准品、黄芩....  相似文献   

10.
苦参碱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苦参是传统中药,系豆科槐属植物苦参(Sophora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中医认为苦参性寒味苦,具有清热利湿、退黄解毒和杀虫利尿等功效,其主要成分为生物碱和黄酮类。近年来已分离出不同的苦参碱型生物碱单体,合称苦参总碱,具有药理活性的5种主要成分为苦参碱、苦参素、槐定碱、果角碱、槐胺碱。其中苦参碱药理作用广泛,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苦参配方颗粒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并对指标性成分氧化苦参碱、苦参碱与氧化槐果碱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参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对10批苦参配方颗粒中氧化苦参碱、苦参碱与氧化槐果碱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10批苦参配方颗粒指纹图谱中共有峰15个,其中第7、8、11号色谱峰分别为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苦参碱,样品相似度均0.990;苦参碱含量为16.6~30.2mg/g,氧化苦参碱含量为50.1~79.7mg/g,氧化槐果碱含量为13.4~27.2mg/g。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苦参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并对3种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可有效控制其质量,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苦参的几种饮片加工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参为常用中药。有清热、燥湿、杀虫的功能,近年研究证明有抗心率失常、抗病原体、抗肿痛和升白细胞、利尿、平喘等多种生物活性。苦参中含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多种生物碱,是苦参的主要有效成分。苦参总碱的含量与炮制加工方法有关。由于各地炮制方法和工艺不同,炮制品中苦参总碱的含量亦有较大差异。本实验试图探讨不同切片加工方法对苦参中苦参总碱含量变化的影响。实验部分一、样品制备鲜苦参:系在山东莱阳八月份采集的野生苦参,去净茎枝泥土供用。经鉴定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根。样品1:鲜苦参直接切片,晒干。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苦参提取工艺的研究,寻找适合于提取苦参总碱的方法。[方法]对几种从苦参中提取生物碱的主要方法进行比较,选择树脂法为本次工艺研究的实验方法。[结果]苦参总碱的收率在4~7之间,平均值为5.87。氧化苦参碱的含量也在75%~80%之间,平均值为76.38%。[结论]用树脂法提取以氧化苦参碱为主的苦参总碱,提高了其产品的收率和含量。为企业大批量生产提供了有效数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制定参柏湿疹搽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搽剂中黄柏、苦参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搽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黄柏碱和小檗碱含量.结果:黄柏、苦参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苦参碱、氧化苦参碱、黄柏碱、小柏碱分别在17.6~176 μg.mL-1(R2=0.9995)、4.8~48 μ...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苦参注射液中的3种生物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方苦参注射液是由山西金晶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抗癌纯中药制剂,是由苦参、白土苓经加工提取浓缩而制成,其成分主要为苦参碱、槐定碱及氧化苦参碱。部颁标准[1] 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其中的生物碱总含量;苦参碱的测定方法文献报道的有薄层色谱扫描法[2 ] 、高效液相色谱法[3 ,4] 等,但未见有报道同时分离测定复方制剂中的这3种生物碱。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测定复方苦参注射液中的3种主要成分苦参碱,槐定碱及氧化苦参碱的高....  相似文献   

16.
利用正交设计探讨苦参炮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苦参主含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等成分。各文献记载的苦参饮片炮制工艺不尽相同。近几年来,有研究[臧开兰.中药通报1986;(8):27 董海.中药材1986;(4);36]提出由产地鲜药材直接切片晒干或干药材适当缩短浸泡时间,可减少其苦参总碱的损失。但据笔者了解,苦参药源多为药农采集后交售药材收购部  相似文献   

17.
HPLC法测定苦参总碱控释微丸中生物碱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苦参总碱控释微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苦参总碱控释微丸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结果:苦参碱线性范围为0.1~1.002mg/mL,加样回收率为103.3%;氧化苦参碱线性范围为0.1~0.996mg/mL,加样回收率为98.47%;精密度符合要求;所测3批控释微丸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平均为(38.66±1.20)mg/g、(68.12±1.62)mg/g。结论:HPLC法稳定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苦参中有效成分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的稳定性,并对苦参的减压水提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在混合对照品溶液及苦参饮片减压提取供试品中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单因素考察结合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苦参减压水提工艺条件。结果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单体混合溶液及苦参减压提取供试品在不同温度下含量变化微小。苦参提取过程中提取温度会影响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的总量和比值;苦参减压水提取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h,提取次数为3次,液料比为8:1。结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单体稳定性良好,但苦参饮片在提取过程中由于其它成分的影响,氧化苦参碱会向苦参碱转化。减压提取适合此类中药材的提取,苦参减压水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可为其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交法优选苦参切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苦参切制工艺,为中药饮片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方法:以浸泡时间、闷润时间、切片厚度和干燥温度作为考察因素,苦参碱、槐定碱、氧化苦参碱及饮片外观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苦参的最佳切制工艺。结果:优选的苦参最佳切制工艺为浸泡30min,闷润至透,切制厚度3mm,80℃干燥。结论:该法可作为苦参切制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苦参中苦参碱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苦参中苦参碱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提取液中苦参碱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将水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与结论苦参饮片水提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量为8倍药材量、浸泡时间为4 h和提取次数(2 h/次)为2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