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AC133抗原在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是否表达.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线栓法模型,将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正常组,(2)假手术组,(3)动物模型组,分别取缺血再灌注2、3、4、7 d作为观察点,每个观察点6只大鼠,共36只大鼠,根据神经功能评分纳入实验,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组织AC133抗原表达.结果大脑缺血再灌注后4 d AC133蛋白在大脑半球梗死区周围的部分中、小血管内皮细胞胞浆染色阳性,而再灌注后2、3、7 d无阳性表达.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4 d脑梗死边缘区域部分血管内皮细胞AC133抗原表达阳性.AC133抗原可能参与大脑局灶缺血后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再灌注期caspase—9 mRNA及Apaf—1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再灌注期caspase-9 mRNA及Apaf-1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再灌注模型,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caspase-9 mRNA及Apf-1 mRNA的表达.结果缺血2 h后再灌注,缺血皮质中caspase-9 mRNA的表达在再灌注后24h达高峰,48h仍保持高水平,而Apaf-1 muRNA的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后再灌注48h内caspase-9 mRNA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3.
大鼠短暂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后calpain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calpain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子机制,为治疗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Belayev改良的La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MCA)缺血/再灌注模型,TTC染色观察梗死灶的形成,分别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鼠脑中calpain mRNA与活性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2h再灌注24h,TTC染色见明显的梗死灶形成,正常脑组织、假手术组及:MCAO缺血对侧脑中有少量的calpain mRNA表达,但活性蛋白几无表达;缺血脑组织calpain mRNA表达及蛋白质活化均显著增加,呈双峰式,MCA缺血2h增加,再灌注4h减少,至24h更明显增高,而48h又有所下降。结论:Calpain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过程,尤其在迟发性神经元死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外研究发现自体和异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增加脑梗死周围区域的血管数量[1]。但在脑梗死后,机体自身内皮干细胞是否参与梗死周围区域的新血管形成尚无报道。AC133(又称CD133)是新发现的造血干祖细胞糖蛋白抗原,在已分化的内皮细胞上不表达,在内皮前体细胞表达[2],AC133蛋白和基因是否在大脑缺血脑组织表达以及局部缺血后AC133是否参与血管内皮功能等问题尚无文献提及。本研究将初探大鼠局灶脑缺血后脑组织中AC133抗原和AC133mRNA的表达。1资料1.1动物分组及模型制备:雄性SD大鼠42只,体重250~350g,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假… 相似文献
5.
6.
鼠脑急性局灶性缺血早期磁共振波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波谱 (MRS)能真正无损伤地测定活体组织在不同状态下各种代谢物的相对或绝对浓度以及动力学特性。我们采用自体血栓栓塞及线栓栓塞右侧大脑中动脉模型 ,研究急性缺血后MRS以氮 乙酰天门冬氨酸 (NAA)、胆碱 (Cho)及乳酸 (Lac)为代表的各种代谢物的变化 ,了解缺血后神经活动分子水平的影像学信息。材料与方法 :健康SD大鼠 9只 ,体重 2 5 0~ 2 80g ,雌雄不限 ,随机分为两组 :A组 (4只 ) :自体血栓栓塞 1h组 ;B组 (5只 ) :线栓栓塞 1h组。A组模型制作参考毛春等自体血栓制作方法 ,B组模型采用Nagasawa方… 相似文献
7.
局灶缺血诱导大鼠脑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局灶脑缺血边缘区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取线栓法建立局灶脑缺血模型,根据缺血时间分为1h、3h、12h、24h组,RT-PCR法检测HGF的表达及其动态变化。结果:缺血1h脑缺血边缘区即有HGF的表达,且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逐渐增强,24h尤为明显。结论:HGF在局灶脑缺血诱导的高表达可能在脑缺血损伤组织的保护及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1994年MacManus等[1]首先报告大鼠全脑缺血后存在神经元凋亡。近10年来,关于脑缺血后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已知脑缺血后可有多种基因被诱导表达,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产物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凋亡的调控。天 相似文献
9.
甘草总黄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害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甘草总黄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害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我们拟采用线栓法建立的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缺血再灌注模型。并用3种不同剂量的甘草总黄酮灌服后,测定缺血2h再灌注24h时血清和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合酶(NOS)活性。结果 发现甘草总黄酮能促进大鼠MCA,缺血再灌注24h后神经功能恢复,甘草总黄酮能明显降低血清,脑组织中的MDA,NO含量,提高体内SOD的活性。结论 提示中药甘草总黄酮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鼠脑局灶缺血/再灌注对循环CD34+造血干/祖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者们发现人和动物的循环血液中存在一群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祖细胞,CD34抗体标记阳性。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分化成内皮细胞,参与新血管形成。所以学者们又将这一部分细胞称为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在体内缺血或体外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循环的内皮前体细胞(EPCs)能够定向迁移到缺血或损伤部位,参 相似文献
11.
实验性脑缺血及再灌注大鼠脑组织bFGF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2 h 后不同时间再灌注脑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程度。方法 采用线栓法栓堵一侧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缺血脑组织bFGF的表达进行观察。用统计学分析bFGF阳性细胞的数据。结果 正常脑组织中只有微量bFGF的表达;脑缺血2 h 后再灌注0.5 h 起,bFGF少量表达,为神经元表达;脑缺血2 h 后再灌注22 h,bFGF表达达到高峰,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均有表达。脑缺血2 h 后再灌注166 h,bFGF仍有持续表达。结论 bFGF参与缺血脑组织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Asp)对脑缺血/再灌注(CI/RP)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CI/RP模型,对CI/RP后大鼠进行肢体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分的48只大鼠入选。入选大鼠分为对照组、Asp小剂量组(20 mg.kg-1)、Asp中剂量组(80 mg.kg-1)和Asp大剂量组(320 mg.kg-1),于CI/RP术后每日腹腔注射Asp或溶媒,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2 h后处死,测定脑梗死体积和BDNF免疫组化检测。结果:CI/RP后24、48和72 h各Asp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神经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P<0.01),梗死灶体积显著减小(P<0.01),缺血区域BDNF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对BDNF表达的作用Asp大剂量组的作用并不优于Asp小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结论:Asp可以减少CI/RP大鼠的脑梗死体积;促进内源性BDNF的表达可能是其神经保护的机制之一,Asp对BDNF表达的作用并非随Asp剂量的加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4.
脑缺血和再灌注后脑组织内皮素-1基因表达及丹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脑缺血和再灌注后脑组织内皮素-1(ET-1)基因表达的变化以及丹参对它的影响,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和再灌注模型,并用地高辛精标记ET-1基因进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缺血组(缺血24h)和再灌注组(缺血1.5h再灌注24h)缺血侧皮层及尾壳核ET-1基因表达均显著高于健侧相应的脑区(P<0.01,P<0.05),经丹参治疗后缺血或再灌注鼠缺血侧皮层及尾壳核ET-1基因表达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NS)对照组(P<0.05,P<0.01),但仍比健侧脑区显著增高。本实验表明,缺血和再灌注均可诱导脑组织ET-1基因的异常表达,进一步加重缺血和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丹参对缺血诱导的ET-1基因表达有部分抑制作用,这可能是丹参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子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大鼠脑局部缺血后高血糖对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缺血后轻度高血糖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模型 ,随机分为 110 %葡萄糖溶液组。 2复方氯化钠溶液组。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应用图象分析仪测量梗塞面积、光镜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10 %葡萄糖溶液组与复方氯化钠溶液组的梗塞面积、病理变化、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缺血后轻度高血糖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Bcl-2的P53蛋白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制成HlBD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研究Bcl-2和P53蛋白在新生大鼠及缺氧缺血(HI)后脑中表达及与凋亡的关系。结果新生大鼠HIBD时凋亡与坏死并存,以凋亡为主。Bcl-2免疫蛋白在正常新生大鼠脑内广泛表达(+~++++);Hl后脑病变处Bcl-2免疫强度明显下降(-~+);P53蛋白在正常新生大鼠脑内基本无表达;HI后病变部位散在分布阳性凋亡细胞。结论Hl后Bcl-2免疫表达减弱,P53的免疫表达增强,提示Bcl-2可抑制凋亡,P53可能促进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拴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利用NADPH组化和Fos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技术研究NOS抑制剂L-NAM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皮层Fo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缺血60min再灌注3h后损伤侧脑组织皮质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较正常增多并深染,Fos蛋白表达增加,L-NAME(3mg/kg)治疗组脑皮质神经元Fos蛋白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减少,L-NAME(10mg/kg)治疗组脑皮质神经元Fos蛋白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同时也可见给予L-NAME后脑组织皮质内NOS阳性神经元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细胞着色、胞体突起均明显减少。结论c-fos基因表达也可能部分参与了NO的致神经细胞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基因表达的变化.以探讨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MCP-1蛋白表达、mRNA转录水平。结果 (1)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中存在表达MCP-1/NSE和MCP-1/GFAP双阳性细胞.提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是产生MCP-1的细胞来源之一。(2)各缺血再灌注组MCP-1 mRNA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再灌注1h MCP-1的mRNA转录即有升高.且随时间延长而进一步升高.24h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引起MCP-1表达上调.提示MCP-1可能参与了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