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CRP和外周血WBC计数、N%对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鉴别诊断价值,为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早期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9月蚌埠医学院一附院儿科确诊的141例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其中细菌性痢疾15例,大肠埃希菌肠炎21例,轮状病毒肠炎105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感染性腹泻急性期,细菌性痢疾组、大肠埃希菌肠炎组和轮状病毒肠炎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112.1 mg/L、13.7 mg/L和5.17 mg/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痢疾组和大肠埃希菌肠炎组WBC计数、N%均明显高于轮状病毒肠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细菌性痢疾组WBC计数、N%与大肠埃希菌肠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WBC计数和N%都是小儿感染性腹泻有意义的感染指标,其中以CRP最为敏感。因此,检测血CRP水平,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减少误诊,对临床合理使用及避免滥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CRP水平变化在感染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60例确诊为感染性肺炎的住院患者和同期门诊上呼吸道感染80例以及87例健康人分别进行CRP、白细胞总数和白细胞分类测定。结果门诊患者的CRP(73.3±3.6)mg/L显著低于我院患者(132±11.3)mg/L;住院患者治疗前为(132±11.3)mg/L,治疗后降低到(33.7±28.8)mg/L,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增高可作为诊断感染性肺炎时判断其愈后及疗效判定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3.
陈广斌  庞伟君  陆羡 《中国热带医学》2005,5(9):1895-1896,1894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体肠炎患儿血IL-18、CRP和IL-6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的32例细菌性肠炎患儿、30例病毒性肠炎患儿及体检正常的30例小儿的血IL-18、CRP、IL-6进行检测。结果细菌性肠炎组患儿血IL-18、CRP、IL-6分别为(200·19±29·53)ng/L、(31·41±13·65)mg/L、(297·13±51·42)ug/L。病毒性肠炎组患儿分别为(60·80±13·32)ng/L、(11·53±3·59)mg/L、(28·27±15·69)ug/L。对照组患儿分别为(54·47±11·62)ng/L、(8·45±1·92)mg/L、(17·30±4·72)ug/L。细菌性肠炎组IL-18、CRP、IL-6均升高(P<0·01),而病毒性肠炎组升高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IL-18、CRP、IL-6检测对鉴别小儿肠炎的病原体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细菌感染性腹泻、病毒感染性腹泻及非感染性腹泻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腹泻的150例小儿患者,根据病因分细菌感染性腹泻组、病毒感染性腹泻组和非感染性腹泻组,每组50例进行CRP测定.观察其浓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细菌感染性腹泻组入院CRP为(45±15)mg/L,病毒感染性腹泻组CRP为(6±3.5)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感染性腹泻组与非感染性腹泻组CRP(4±1.5)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细菌感染组CRP下降为(5±1.5)mg/L,和入院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l).结论血清CRP在感染性腹泻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程蓉  吴成 《安徽医学》2014,(5):613-615
目的探讨CD64及CRP在儿童感染性腹泻中的意义。方法收集96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细菌性腹泻组(40例),病毒性腹泻组(36例)及非感染性腹泻组(20例);细菌性腹泻组分为轻度腹泻组(27例)和重度腹泻组(1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的表达,免疫比浊法检测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治疗前细菌性腹泻组CD64和CR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腹泻组及非感染性腹泻组(P<0.01);重度细菌性腹泻组CD64较轻度组高(P<0.05);细菌性腹泻患儿治疗后,CD64及CRP表达水平下降(P<0.01);治疗前CD64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784,P<0.01)。结论联合检测CD64和CRP水平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及观察疗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4):63-65
目的 探讨婴幼儿便血性腹泻采用降钙素原(PCT)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本院检测的76例便血性腹泻患儿,将其按照不同病原体行有效分组,分为细菌性腹泻组(n=24)、病毒性腹泻组(n=25)及非感染性腹泻组(n=27),检测三组患儿的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比较实验室阳性检查率。结果 采用PCT及CRP水平检测三组患者情况可知,细菌性腹泻组患者PCT及CRP水平较病毒性腹泻组、非感染性腹泻组显著提升,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病毒性腹泻组、非感染性腹泻组PCT、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细菌性腹泻组采用PCT水平检测,阳性检出率为83.33%,采用CRP水平检测,检出率为79.17%,检出率显著高于病毒性腹泻组、非感染性腹泻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病毒性腹泻组、非感染性腹泻组采用PCT及CRP水平阳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婴幼儿便血性腹泻检测中采用PCT及CRP水平进行检测,可显著提升细菌性感染腹泻阳性检出率,PCT及CRP水平均可作为小儿腹泻诊断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计数(WBC)在血液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血液疾病患者180例,根据患者血液培养结果分为血液疾病感染组140例[细菌感染58例(革兰阴性菌感染32例,革兰阳性菌感染26例),真菌感染42例,病毒感染40例],血液疾病非感染组40例。另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RP、PCT、WBC的水平。结果血液疾病感染性组CRP(12.98±2.25)g/L、PCT(7.68±1.02)μg/L、WBC(19.98±3.02)×10~9/L水平高于血液疾病非感染性组[(7.85±1.12)g/L、(0.18±0.06)μg/L、(12.56±2.11)×10~9/L]及对照组[(2.21±0.08)g/L、(0.14±0.02)μg/L、(7.25±0.98)×10~9/L],而血液疾病非感染性组CRP、WB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分别为(14.97±2.78)μg/L、(15.96±2.56)g/L,显著高于真菌感染者(2.82±0.45)μg/L、(10.98±2.75)g/L及病毒感染者(2.22±0.36)μg/L、(10.75±2.32)g/L(P<0.05),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者与病毒感染组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感染者PCT水平(16.21±2.63)g/L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者(13.41±2.78)g/L(P<0.05),革兰阴性菌感染者CRP、WBC分别为(16.57±3.26)g/L、(20.48±2.26)×10~9/L,革兰阳性菌感染者CRP、WBC分别为(15.21±4.36)g/L、(20.60±2.19)×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PCT、WBC在鉴别血液感染及非感染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中血清PCT对细菌性感染及非细菌性感染具有很好的鉴别价值,尤其在革兰阴性菌感染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袁丽  刘芳  邬开朗  李一荣 《海南医学》2016,(18):2932-2933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在体内外对C反应蛋白(CRP)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HCV感染患者标本106例和健康体检者标本110例,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CRP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CV感染的Huh7.5.1细胞及其对照细胞中CRP mRNA的表达。结果 HCV感染患者血清CRP水平为(8.62±5.56) mg/L,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的(1.35±0.71) mg/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HCV感染的Huh7.5.1细胞中CRP m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细胞高,其CRP/β-actin灰度比值分别为0.31和1.5。结论 HCV感染能够上调肝细胞CRP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32例感染性腹泻患儿应用免疫比浊法及电极法、速率法,测定血清CRP及血生化,同时测定53例健康对照组CRP。结果:82例病毒性肠炎组及50例细菌性肠炎组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毒性肠炎组与细菌性肠炎组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3例重型腹泻组与59例轻型腹泻组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感染性腹泻患儿CRP不能作为鉴别病毒或细菌感染的指标,但可作为评价病情严重与否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0.
小儿急性腹泻时血清CRP和ESR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RP(C-反应蛋白)和ESR(血沉)检测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2例感染性腹泻疾病患儿血清,据大便细菌培养结果和轮状病毒Ag检测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58例)和病毒感染组(54例),并采用免疫比浊法和全自动血沉法测定血清中的CRP和ESR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CR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P<0.01);CRP水平和ESR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CRP水平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CRP可以作为一种反映细菌性感染的明显指标,其敏感性优于ESR,对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有助于小儿急性腹泻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脓毒症早期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中的意义.方法 以收治的48例脓毒症和32例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比浊测量法检测血清中CRP含量,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发光法定量分析血清中PCT 含量.结果 一般脓毒症患者与非感染性SIRS患者相比,血清PCT [(3.02±2.58)μg/L vs (0.85±0.63) μg/L,P<0.01]和CRP [(45.23±15.12)mg/L vs (32.25±9.32) mg/L,P<0.05]水平升高.严重脓毒症患者与一般脓毒症患者相比,血清PCT [(7.12±2.34) μg/L vs (3.02±2.58)μg/L,P<0.01]和CRP [(78.16±14.02) mg/L vs (45.23±15.12)mg/L,P<0.01]水平显著升高.诊断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PCT为0.802±0.054,CRP为0.726±0.0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鉴别脓毒症和非感染性SIRS方面PCT优于CRP,在评估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方面,两者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体肠炎患儿血PCT、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已经确诊的30例病毒性肠炎患儿、32例细菌性肠炎患儿的血CRP(C反应蛋白)和PCT(血降钙素原)。结果:将CRP10mg/L、PCT0.5Lg/L作为阳性阈值,病毒组的CRP、PCT阳性率分别为40.0%、20.0%,细菌组的CRP、PCT阳性率分别为84.4%、87.5%。细菌组明显高于病毒组(P值0.01)。CRP诊断细菌性肠炎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都明显小于PCT。结论:血PCT、CRP检测对鉴别小儿肠炎的病原体有重要临床意义,而PCT检测较CRP诊断细菌性肠炎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探讨脑梗塞患者FG、LP(a)以及CRP水平变化以及病情状况分布。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2—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50例脑梗塞患者,选取5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并且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FG、LP(a)以及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梗塞面积和梗塞病情患者的FG、LP(a)以及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FG以及LP(a)水平表达分别为(14.56±2.36)mg/L、(8.78±1.32)g/L、(332.79±21.49)mg/L;对照组分别为(3.56±0.66) mg/L、(4.21±0.78)g/L、(136.45±14.68)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脑梗塞患者的血清CRP、FG和LP(a)水平表达分别为(21.56±3.16)mg/L、(15.65±2.71)g/L、(398.12±25.41)mg/L高于中型(15.69±3.12) mg/L、(8.45±2.10)g/L、(337.98±31.02)mg/L和轻型患者(7.23±1.20)mg/L、(5.62±1.24)g/L、(275.56±10.20)m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梗塞患者的血清CRP、FG和LP(a)水平表达分别为(19.21±3.15)mg/L、(15.78±3.12)g/L、(392.87±14.68)mg/L高于小梗塞(13.26±2.34)mg/L、(9.56±1.26)g/L、(335.46±4.75)mg/L和腔隙脑梗塞患者(6.23±1.20)mg/L、(4.56±0.63)g/L、(269.45±12.25)m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FG和LP(a)水平与脑梗塞患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体肠炎患儿血PCT、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的32例细菌性肠炎患儿、30例病毒性肠炎患儿的血PCT、CRP进行检测。结果:以PCT>0.5μg/L、CRP>10mg/L为阳性阈值,细菌组的PCT、CRP阳性率分别为87.5%、84.4%,病毒组的PCT、CRP阳性率分别为20.0%、40.0%,细菌组较病毒组高(P<0.01)。CRP诊断细菌性肠炎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较PCT小。结论:血PCT、CRP检测对鉴别小儿肠炎的病原体有重要临床意义,而PCT检测较CRP诊断细菌性肠炎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2011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134例首次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体检者血清CRP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治疗前CRP、D-二聚体分别为(12.10±3.45)mg/L、(1.64±0.47)mg/L;治疗后分别为(2.18±0.67)mg/L、(0.44±0.31)mg/L.对照组CRP、D-二聚体分别为(1.46±0.46)mg/L、(0.32±0.23)mg/L.脑梗死组治疗前血清CRP和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治疗后血清CRP和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治疗后血清CRP和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血清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病情及疗效判断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患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云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70例作为肺炎组,另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各组受试对象肘静脉血5 mL,分别检测血浆D-D、Fib及CRP水平。结果肺炎组D-D、Fib、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61±18)mg/L比(105±8)mg/L,(5.41±0.63)g/L比(3.24±0.23)g/L,(84.3±7.1)mg/L比(4.3±0.4)mg/L,P<0.05]。混合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肺炎患者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感染、细菌感染患者Fib、CRP显著高于真菌感染患者[(6.4±0.4)g/L、(5.3±0.4)g/L比(4.6±0.3)g/L,(97.5±8.5)mg/L、(83.8±6.9)mg/L比(72.2±6.1)mg/L],混合感染患者Fib、CRP显著高于细菌感染患者(P<0.05)。高危、中危肺炎患者D-D、Fib、CRP显著高于低危患者[(642±21)mg/L、(579±18)mg/L比(436±14)mg/L;(6.7±0.7)g/L、(5.3±0.5)g/L比(4.1±0.3)g/L;(93.9±7.8)mg/L、(88.5±6.9)mg/L比(65.9±5.4)mg/L],高危患者D-D、Fib、CRP显著高于中危患者(P<0.05)。≥80岁年龄肺炎患者D-D、Fib、CRP显著高于63~79岁年龄组[(648±19)mg/L比(484±15)mg/L,(6.1±0.6)g/L比(4.8±0.5)g/L,(89.9±8.4)mg/L比(79.3±6.7)mg/L,P<0.05]。结论老年肺炎患者体内存在的炎症反应会诱导血液高凝和纤溶亢进,从而导致血浆凝血指标发生变化;D-D、Fib、CRP可以作为老年肺炎诊断和病情评估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医学杂志》2016,(5):617-6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的测定及临床价值。方法:将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根据有无感染分为感染者组(66例)和非感染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COPD急性发作期感染组降钙素原为1.13±0.67ng/L,CRP为90.40±18.20mg/L,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稳定期感染组降钙素原为0.53±0.36ng/L,CRP为25.32±8.13mg/L,与非感染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检测降钙素原、CRP水平,对判断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及指导抗生素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AECOPD)与症状缓解期血清和晨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的变化及C-反应蛋白与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比较其急性加重期与症状缓解期(治疗前后)血清和晨痰CRP水平的变化,测定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和一秒率(FEV1/FVC);同时选择25例健康者进行CRP水平和肺功能的测定。结果: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CRP为(5.48±1.44)mg/L,晨痰CRP为(9.32±2.83)mg/L,与缓解期血清和晨痰CRP含量分别为[(3.03±0.58)mg/L和(5.41±0.86)mg/L]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OPD患者肺功能FEV1变化与血、晨痰CRP浓度变化呈负相关(分别为r=-0.596和r=-0.719,均P<0.001);患者肺功能FEV1/FVC变化与血、晨痰CRP浓度变化呈负相关(分别为r=-0.625和r=-0.592,均P<0.05)。结论:COPD患者CRP在急性加重期可以显著增高,故可以作为急性期感染的敏感指标,也可对COPD感染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亦可在一定程度上对COPD严重程度的分级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戴征  李晓娟 《医学综述》2014,20(17):3247-3248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与HI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6例HI患者组和同期随机抽取的40例非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组进行血清CRP测定;健康对照组系40例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对三组受试者血清CRP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非出血性脑梗死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3.33±1.87)mg/L vs(1.68±0.5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组CRP显著高于非出血性脑梗死组[(29.65±1.23)mg/L vs(21.02±1.5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患者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非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人群,据此血清CRP可作为预测HI的发生指标,及时降低血清CRP可能有助于减少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在急性心肌梗塞(AMl)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20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和80例正常人血液中的CRP和肌钙蛋白I(cTnI).结果 AMI组血清CRP 为69±24m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8±2.3mg/L,P<0.001.结论 血清CRP 测定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比cTnI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