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慢性全身性血管疾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主要涉及心脑血管.以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为代表.两者统称为缺血性心血管病,虽然是累及不同区域血管.但病理改变却为同一性的。其病理基础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导致的血栓栓塞,可产生致残和致死的后果。表1示血管事件链。  相似文献   

2.
巫顺秀  陈小君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332-3335
缺血性脑卒中(CVD),占所有脑卒中的87%.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房颤等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因素被发现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微白蛋白尿是其中的一个.临床研究显示,微白蛋白尿与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都有密切的联系[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异同,为进一步的研究和预防控制心脑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德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09年11月至2012年12月急性心肌梗死82例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部病例均详细记录病史,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颈动脉狭窄、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缺血性脑卒中家族史等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影响化德县社区老年人群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抽样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基本信息、卫生行为、既往主要疾病史,并调查脑卒中相关影响因素。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X^2检验及t检验。结果脑卒中影响因素按照危险度大小排列在男性依次为:高胆固醇、高血压、吸烟、肥胖、糖尿病、周围动脉硬化,其中高血压、冠心病、吸烟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女性危险因素依次为: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肥胖、周围动脉硬化、高胆固醇,其中冠心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本次调查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肌梗死、TIA病史、周围动脉硬化、肥胖、吸烟.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血管堵塞引起大脑缺血为主要原因和病理变化的所谓缺血性脑卒中或脑梗死;另一种是以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的所谓出血性脑卒中或脑溢血。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脑卒中在治疗上也截然不同,据此,我们应用血液流变学的检测方法对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脑卒中患的血液黏度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并指导临床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脑卒中和冠心病占我国总住院人数的58%,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人150万,由此所造成的残疾人口达350万。北京安贞医院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主持的监测结果显示:1984-1999年北京地区脑卒中患病率平均增长4%。由此推算,到2020年。每年至少增加100万由脑卒中造成的残疾人口。无论对家庭和社会,这都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1984-1997年,男性冠心病平均每年增加2.1%.  相似文献   

7.
王文  马丽媛 《药品评价》2008,5(8):342-346
2型糖尿病增加大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在西方人群中,糖尿病人群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性约增加了3倍。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性增加幅度相似。亚太队列研究表明脑卒中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使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自近两年收治的5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通过曲面重建、多层面重建、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内窥视镜等多种方式重建及观察血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管造影对照。结果56例患者血管病变检出率为94.6%。结论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中具有显著价值,能够对解剖细节、主动脉夹层等进行全面显示,在疾病的诊断、手术方案的确立及术后评估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也是导致中老年人死亡、致残的主要原因.资料显示,我国卒中发病率居世界前列,约250/10万人,是冠心病的5倍.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于2010年1月21日颁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10)和《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  相似文献   

10.
张曦  陈安强 《贵州医药》2010,34(1):32-34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最常见、最主要的病因。文献报道,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DSA证实约80%存在颅内或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若及早诊断颅内外血管病变,适时实施内膜切除术或介入治疗,可显著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或脑卒中的再发。目前认为DSA是诊断颅内外血管狭窄的金标准。本文总结了我院2004-05—2009—081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以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饮酒、卒中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部位多在基底节区。及时采用溶栓、抗血小板、抗凝、扩血管和脑保护剂的治疗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结论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饮酒、卒中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预防这些危险因素并采用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可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和颅内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1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进展组(40例)和非进展组(10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头部MRI、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头部CTA。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和颅内血管狭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28.16%,进展组患者脑血管狭窄率为70.00%,明显高于非进展组44.11%,二者之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尤其是中、重度血管狭窄患者,其发生率约为90.00%;颅内血管狭窄的部位也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其中最常见于颈内动脉狭窄,其次为大脑中动脉狭窄,二者约占总发生率的77.50%。结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颅内血管狭窄密切相关,随血管狭窄程度逐渐加重,其发生率逐渐增大,尤其是大血管中、重度狭窄者,更容易发展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70例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有明确病因者60例,其中动脉硬化或动脉粥样硬化最多,有44例,其次为心源性脑梗死11例。和同期中老年患者比较,本组病情恢复快,愈后好,死亡率低。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是动脉硬化与心源性栓塞,高血压、高血脂症、吸烟、酗酒等是重要危险因素。青年人应合理饮食,劳逸结合,改正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4.
TCD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研究颅内外血管狭窄的数目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证实了颅内外血管狭窄数目对脑卒中的发病及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薛东 《家庭医药》2004,(5):46-46
脑卒中,是因脑部的血管意外发生“堵塞”或“破裂”,使脑部部分组织缺血而发生的一种疾病。引发脑卒中的原因很多,80%以上是因动脉内有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导致远端血管堵塞,使堵塞血管下游脑组织缺血引起。  相似文献   

16.
动脉粥样硬化是可致残致死的全身性疾病,它导致的严重後果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缺血性肾病和间歇跛行。它是全球性疾病,不仅是现今发达国家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头号杀手,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7.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在6h之内出现新的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头颅CT未见出血和新发梗死,采取尿激酶100-15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100ml,30min-2h滴完,观察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2005年1月-2008年12月对3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了静脉溶栓,并发脑出血1例,占2.5%;上消化道出血2例,占5%;另外完全缓解者30例,占77%;未恢复4例,占10%;病情加重2例,占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敏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1):27-28,30
目的研究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危险因素、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以46岁以上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185例青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男性显著高于女性,有明确病因者152例(82.2%),其中动脉粥样硬化43.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9.7%,心源性栓塞11.4%,炎症性血管病10.8%,先天性脑血管畸形2.2%。病因不清者33例(17.8%)。高脂血症、吸烟、高血压是主要危险因素。脑血管成像70.9%的患者存在血管狭窄,以颅内动脉为主。病变部位主要在脑叶。与46岁以上患者组比较,治疗后痊愈比例显著增高,而死亡率明显为低。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男性优势明显,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最多见,高脂血症、吸烟、高血压是主要危险因素。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中山市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分型的亚型分布,为脑卒中预防、治疗方法的选择、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CISS分型对中山市人民医院133例出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病因及发病机制分型.结果 中山市人民医院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占62.4%,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是主要病因,与其他病因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发病机制中载体动脉阻塞穿支动脉占50.6%,为主要发病机制,与其他发病机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动脉粥样硬化依然是最主要的病因,其次为穿支动脉疾病,心源性并不少见.以载体动脉阻塞穿支动脉为主要的发病机制.高血压、吸烟、高血脂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需重视加强高血压病管理及注意筛查糖尿病.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壁增厚,血管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造成脑部血流减少或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神经细胞坏死,出现对应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除采取改善循环、改善脑部的缺血缺氧外,对脑组织神经功能修复也很重要。中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已广泛用于临床。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主要功用为活血化瘀,通脉舒络,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部血液供应,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脑供氧量,并可清除损伤脑细胞的自由基,抑制细胞凋亡,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最终保护神经功能。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与不同药物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