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PACC)的CT及MRI影像表现旨在提高术前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确诊的11例PACC病人的CT(5例)或MRI(6例)影像资料,分析其特征性表现。 结果 实验室检查3例甲胎蛋白(AFP)升高,4例糖类抗原19-9(CA19-9)升高。CT和MRI影像上,11例均为单发,8例为实性,3例为囊实性;6例病灶位于胰头部,5例位于胰体尾;病灶平均最大径为(5.69±3.53) cm。增强扫描后,病灶多呈不均匀渐进式强化(CT 4例,MRI 5例),少数表现为延迟期强化程度略减低(CT和MRI各1例)。10例病灶与正常胰腺组织进行了比较,动脉期强化程度均低于胰腺组织,延迟期强化程度可降低(CT 上3例,MRI 上1例)或升高(CT上 1例,MRI上 5例)。PACC病灶外常见包膜(8/11例);病灶内多见囊变坏死(8/11例),少数可见钙化(1/11例)。病灶可伴有胆管、胰管同时扩张,或仅见胰管扩张,也可伴胰腺实质萎缩;可侵犯肠系膜上动静脉、脾动静脉,少数可累及十二指肠、邻近胃壁及肾上腺。部分病人伴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结论 PACC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及MRI对该病的术前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眼眶的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10例行CT动态增强扫描:12例行MRI平扫,8例行MRI动态增强扫描。结果:CT增强后21例显示不同程度的片状强化,10例CT动态增强扫描,8例(80%)显示“渐进性强化”征象。8例行MRI动态增强扫描,7例(87.5%)显示“渐进性强化”征象。结论:CT和MRI能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作出准确诊断,其“渐进性强化”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3.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及MRI征象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分析13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CT及MRI表现,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经CT检查,其中6例做过MRI检查,仅1例只做MRI检查。平扫后行增强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5例做了延迟期扫描。MRI检查行SE 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和快速多层面干扰梯度回波(FMPSPGR)序列横断面动态多期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11个病灶为低密度,1个为略高密度。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强化表现,8个病灶见到中心血管影。门脉期8个病灶有持续强化,有6个病灶见到中心血管影。MR T1WI上5个病灶为混杂信号,T2WI上所有病灶均为高信号,但信号强度各不相同。MR增强动脉期6个病灶有强化,1个病灶强化不明显。门脉期4个病灶有持续强化,3个为低信号。MR增强扫描中也有4个病灶显示中心血管影。结论 CT和MRI检查均可显示AML的特征,特别是病灶中脂肪成分和血管影高度提示AML的诊断。MR SE序列加脂肪抑制显示脂肪成分比CT更加敏感。CT和MR动态增强多期扫描可充分反映AML的强化特征,有助于提高AML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王恩成  徐莲  孙晓光  韩源   《放射学实践》2011,26(12):1323-1325
目的:评价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单独SPECT难于确诊良恶性的骨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SPECT骨扫描难于确诊的对53例肿瘤患者的84个病灶行局部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所有患者转移灶确诊以临床病理、MRI、CT、骨扫描复查或PET/CT检查为依据.结果:①SPECT显像无法确诊的84个病灶,经S...  相似文献   

5.
杜芳  李澄  杜先懋 《放射学实践》2007,22(7):734-736
目的:探讨MRI对膝关节自发性软骨下骨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31个膝关节)膝关节自发性软骨下骨坏死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行X平片和MRI检查,其中8个膝关节同时进行CT检查.结果:X线平片显示无病灶膝关节28个,病灶膝关节3个,显示率9.7%.CT扫描8个膝关节中,显示6个病变膝关节,显示率75%.MRI检查出所有膝关节病灶,检出率100%.结论:MRI是膝关节自发性软骨下骨坏死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发现骨坏死的敏感性极高,有助于临床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M RI与C 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方法选取218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的CT检查和MRI检查,比较分析CT检查和MRI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和成像功能中的临床价值。结果218例患者C T检查总检出率为56.88%,M RI检查总检出率为95.87%,两组比较分析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795,P =0.008);24h以内组共有患者85例,患者 CT 检查检出率为37.65%,MRI检查检出率为94.12%,两组比较分析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357, P =0.006);24~72 h组共有患者70例,患者C T检查检出率为48.57%,MRI检查检出率为97.14%,两组比较分析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15,P =0.026);>72h共有患者63例,患者CT检查和MRI检查检出率两组比较分析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提示梗死24h以内组和24~72h组MRI脑梗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的检出率,而7h组患者CT和MRI检出梗死率无明显差异。患者MRI检查脑梗死病灶数量明显高于CT 检查( P <0.01);患者 MRI检查脑梗死微小病灶的能力明显强于CT 检查( P <0.05)。结论 M RI比C T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中具备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7.
肾盂癌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各种影像检查对肾盂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影像检查并得到病理证实的肾盂癌19例进行分析,比较各种检查方法对肾盂癌的检出率.结果 静脉肾盂造影(IVP)显示肾盂、肾盏内不规则充盈缺损,肾盏积水.CT平扫见肾盂、肾盏内软组织肿块;当肿瘤侵犯肾实质时,显示肾盂及肾实质内软组织肿块,病灶密度不均匀,内有液化坏死.增强扫描病灶呈轻中度强化.19例患者中,术前IVP检查12例,9例IVP显示病灶,B超检查16例,10例显示病灶,CT扫描19例,18例显示病灶,MRI检查3例,3例显示病灶.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肾盂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IVP和CT是诊断肾盂癌的首选方法,B超可作为普查手段.当肿瘤侵犯肾实质或有远处转移时,CT和MRI明显优于IVP.  相似文献   

8.
周围型肺错构瘤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错构瘤的影像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周围型肺错构瘤的影像表现。胸片检查12例,CT扫描16例(其中6例同时有胸片)。结果 所有病例均为单发,右肺13例,左肺9例。全部错构瘤病灶均为边缘清楚、无毛刺或卫星病灶的肺内肿块,浅分叶5例,平片显示钙化3例,CT扫描脂肪成分和钙化的显示分别为8例和6例(其中2例呈典型的爆米花样钙化)。7例行CT增强扫描均无明显强化。结论 爆米花样钙化及脂肪密度是周围型肺错构瘤的特征性影像表现,薄层CT扫描尤其是HRCT检查能提高肺错构瘤的诊断准确率,增强CT扫描对错构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MRI、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SNN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38例行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检查,7例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同时行MRI和CT检查。结果:病灶位于肝右叶39例(39/47,83.0%),肝左叶8例(8/47,17.0%);分布于肝实质边缘42例(42/47,89.4%),肝脏深部5例(5/47,10.6%);病灶最大径≤2.5cm者25例(25/47,53.2%)、>2.5cm者22例(22/47,46.8%);形态不规则29例(29/47,61.7%),呈圆形或椭圆形18例(18/47,38.3%)。MRI示所有病灶于T1WI上呈低信号-等信号,32例病灶T2WI上呈等信号-稍高信号、8例呈稍低信号。CT平扫示所有病灶内部呈稍低-低密度影,1例病灶边缘可见环形钙化。三期增强扫描显示所有病灶内部无强化,周边有薄环状延迟强化,其中18例病灶内间隔有轻度强化。结论:SNN的MRI、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隐蔽部位肺癌漏误诊的原因。方法 本组经手术病理证实隐蔽部位肺癌10例,常规摄胸部正位像,有6例加摄侧位像;所有病例均经CT扫描检查,平扫6例,平扫加增扫4例,在病灶或肺门区加5mm薄扫。结果 本组病例常规X线检查发现原发病灶1例,胸腔积液3例;CT扫描显示病灶并明确诊断9例,未显示病灶1例。结论(1)CT对隐蔽部位肺癌定位准确、并有助于其定性、定量分析。(2)高千伏摄影有助于减少隐蔽部位肺癌的漏诊。(3)常规摄胸部正侧位像并结合CT扫描是提高隐蔽部位肺癌诊断水平的关键,必要时应结合纤支镜检和MRI。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本组46例,均经GE螺旋CT机胸部平扫及造影增强检查。其中26例又经下肢深静脉扫描。结果 46例中共275支血管发生栓塞,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对26例下肢肿胀者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46例均经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后19例复查CT,其中15例栓子完全消失,4例栓子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螺旋CT不仅是一种无创检出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尚可判断栓子来源指导溶栓方案,并可较准确判断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及MRI在鉴别肾脏囊性占位病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肾脏囊性占位病变的CT与MRI表现,并评价其对鉴别良恶性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151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囊性占位病变患者,包括多发囊肿125例,海绵状血管瘤16例及囊性肾癌10例,均经CT与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比较了CT与MRI对肾脏囊性占位病变的诊断能力。结果 151例中,CT诊断肾囊肿118例,血管瘤16例,以及囊性肾癌17例,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58.8%,95.0%及95.4%;MRI诊断肾囊肿122例,血管瘤16例,以及囊性肾癌13例,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6.9%,98.8%及98.0%。CT对肾良性病变低估7例,对恶性病变高估了7例,而MRI对肾良性病变低估3例,对恶性病变高估3例。结论 CT与MRI二者都能对血管瘤作出正确诊断,而在肾囊肿与囊性肾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MRI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3.
结核性脑膜炎的CT和MRI诊断及对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对比研究 CT、MRI扫描对结核性脑膜炎 (简称结脑 )的诊断价值。方法 :5 0例经临床确诊的结脑患者 ,CT平扫和增强扫描 5 0例 ,MRI扫描 31例 ,其中 2 0例作了增强扫描。结果 :CT和 MRI平扫的敏感度分别为 72 %和 77.3% ;增强扫描的敏感度分别为 88%和 90 % ,平扫加增强扫描 CT、MRI的敏感度分别为 90 %和 90 .3%。影像表现为 :脑池及脑膜异常 ,脑积水 ,结核瘤 ,脑梗塞 ,脑炎 ,脑膜钙化 ,血管神经异常。结论 :CT和 MRI扫描对显示结脑较为特征性的脑膜病变和结脑的继发病变都有很高的敏感度。 CT和 MRI增强扫描的敏感度高于各自平扫。 MRI显示病变波及范围和继发病变优于 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在传统软组织窗基础上加用肝组织窗对提高肝内病灶检出率的意义。方法接受腹部CT增强扫描的859例患者的895张顺序编号的CT片是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学医师评价的。所有的肝脏成像均采用两种窗技术进行,即起初软组织窗和随后肝组织窗。逐例记录了两种技术检出的病灶数与符合率。确定了利用肝组织窗有新增病灶的患者比例。对两种窗技术在检出病灶数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在859例中,205例(24%)患者在软组织窗和肝组织窗上有肝脏病灶,其中,40例(14.6%)患者随着肝组织窗的加用,检出的病灶数亦增多。这40例中的14例患者具有在软组织窗上看不见的新增病灶。两种窗技术的病灶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一的软组织窗不足以全部发现肝内病灶,因此,有些病灶容易漏诊,而肝组织窗的加用,可有效提高肝脏病灶的检出率与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对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磁共振成像(MRI)及CT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收集经临床追踪或手术病理证实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患者11例,11例全部有MRI平扫资料,其中8例有螺旋CT平扫加三维重建,分析其MRI及螺旋CT的影像特征.结果 MRI表现:T2WI高信号或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T:WI低或稍低信号,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明显高信号.螺旋CT平扫:表现为皮质内囊状或不规则形、无膨胀性的骨质缺损区,外侧骨壳可完整或缺损,邻近骨质无骨膜反应,灶内为均匀软组织密度影,未见钙化灶.随访8个病灶无改变,7个病灶消失.结论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属常见良性病变,MRI及CT能进行准确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眼眶神经鞘瘤的CT和MRI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研究眼眶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19例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神经鞘瘤,其中15例行CT扫描,10例行MR扫描,对照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分析CT和MRI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8例位于肌锥内,8例位于肌锥外,3例位于眼眶和海绵窦,为颅眶沟通性神经鞘瘤;15例呈椭圆形,4例呈哑铃形。11例神经鞘瘤CT平扫呈等密度,密度均匀,9例行增强扫描均呈均匀强化;3例呈等密度,密度不均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股骨颈疝窝X线、CT及MRI影像表现与诊断误区。方法 5例由临床或手术证实为股骨颈疝窝患者均经CT扫描,3例又经X线平片检查,4例又经MRI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股骨颈疝患者中,CT误诊为骨腱鞘囊肿2例,X线平片误诊为缺血性骨坏死和骨样骨瘤各1例,MRI与CT、X线平片共同正确诊断股骨颈疝窝1例。5例疝窝均位于股骨颈前外侧1/4处,疝窝大小为0.6cm×0.8cm~1.4cm×2.0cm。X线平片示股骨颈区囊状低密度区,边缘清楚且围以硬化边。CT示股骨颈皮质下低密度区,有硬化边缘,其中2例伴发骨皮质细微断裂。4例经MRI检查的患者,其病变在T1WI呈低信号,在T2WI呈高信号,在脂肪抑制T2WI呈更高信号,其中2例病灶边缘围以低信号带。T2WI显示髋关节少量渗液2例。结论股骨颈疝窝具有特征性CT、MRI表现,X线平片、CT、MRI相互结合有助于股骨颈疝窝的确诊。  相似文献   

18.
病理性肾损伤的影像学诊断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病理性肾损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评价CT和MRI对病理性肾损伤及其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病理性肾损伤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全部经CT检查(7/9增强),5例经MRI检查(4/5增强)。结果:病理性肾损伤的病因中,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肾癌2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多发肾囊肿、神经源性膀胱炎伴肾积水、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伴肾积水各1例。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经临床既往病史证实。CT和MRI检查均清楚显示原发病变及损伤表现。结论:CT和MRI检查对病理性肾损伤的价值显著,但对病因的定性诊断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女性盆腔肿块(FPM)的CT与MRI表现,并比较CT与MRI对FPM的诊断能力。方法 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PM(25例恶性和25例良性)患者均经常规CT与MRI检查。29例又经CT增强扫描,35例又经MRI增强扫描。结果 CT正确诊断恶性FPM15例和良性FPM18例,诊断敏感性60%,特异性72%,准确率66%。MRI正确诊断恶性FPM21例和良性FPM22例,诊断敏感性80%,特异性88%,准确率84%。CT增强扫描能显示常规扫描看不到的征象,如卵巢癌壁结节强化和卵巢囊腺瘤的壁与间隔轻度强化等。MRI增强扫描有类似发现。CT对囊性肿块的诊断与MRI相似,对钙化斑的显示优于MRI,但对囊实性肿块结构细节的显示不如MRI。结论 CT与MRI的诊断具有各自的优势,总的说来,MRI优于CT,然而,二者结合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家族性结节性硬化病的影像学表现(附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的CT、MRI和超声表现特征。方法:搜集1个家系5例经临床证实的结节性硬化症,均行颅脑CT检查和肾脏超声检查,其中颅脑MRI检查1例,肾脏CT检查2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结节性硬化症常累及皮肤、脑、肾脏等器官,主要影像学特征为室管膜下多发性结节,突入脑室生长,结节大于10mm,出现脑积水,即可诊断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本组5例,2例合并肾脏错构瘤,2例合并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结论:CT、MRI和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结节性硬化症的大小、形态和延伸范围,多数能定性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