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静 《黑龙江医药》2010,23(4):577-578
近期将要公布的医改方案修改稿中,新增加了“探索公立医院门诊药房改制为零售药店等医药分开的有效途径”的内容。也就是说门诊药房有望改制成零售药店,病人可拿处方到社会零售药店买药。笔者作为在基层多年的药学工作者,在此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张志勇  王瑜  代国友 《中国药师》2003,6(8):503-504
医院门诊药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是国务院关于医疗卫生政策改革的内容之一[1] ,并于 2 0 0 2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试点工作[2 ] 。该项改革有利于规范医疗行为 ,促进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和收入结构的调整 ,降低药品价格 ,减轻患者用药负担 ,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提供良好的药学服务 ,加快药品的分类管理 ,促进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由于医院门诊药房一直以来只为在医院门诊就医的患者服务 ,不接受患者直接购药及其它医疗机构的处方 ,其经营品种、服务方式与医疗紧密相连。门诊药房改为零售企业后 ,为保证医院门诊病人的诊断和治疗用药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3.
由医院投资将门诊药房改为社会零售药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渝 《中国药业》2002,11(8):14-15
将医院的门诊药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切断医院与药品经营的直接经济利益关系,是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当然,这项改革的推行,尚有一些重要的问题有待解决,如:其一,如此改革后医院失去的经济利益如何补偿的问题。其二是缺乏医院门诊药房改成零售药店的具体办法和配套的管理监督措施。因此,我们现在迫切需要进一步探索撤销门诊药房、建立医院零售药店的具体办法,以及与医院建立零售药店配套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理顺医院与药店的各种利益关系。笔者认为,如果医院以投资者身份来改门诊药房为零售药店,从而名正言顺地通过利润分成获得投资回报,就可以消除医院的顾虑,积极推进这项改革。一、具备投资开办零售药店条件的医院可视其财力或独资开办、或与其他单位合资开办药品零售企业。为了保证医院不与零售药店经营业务发生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医院零售药店必须是独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把医院门诊药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独立核算、照章纳税。这是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的一种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郑林 《中国药房》2011,(4):316-317
目的:探讨我国医院药房与社会零售药店药品价格差异的合理性。方法:从我国目前药品行业总体利润水平、我国药品现行流通模式、医院与社会零售药店在药品的药学服务质量体系水平和药品结构上存在的客观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医院药房流通环节多、药学服务质量高、药品配备结构等是影响医院药房药品价格高于社会零售药店药品价格的重要因素。结论:我国医院药房与零售药店药品价格差异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医院门诊药房改革之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文健 《齐鲁药事》2005,24(2):98-99
长期以来,在关乎芸芸众生生命健康的医疗卫生体系中,医院是当然的主角,由于历史及体制的原因,医院一直在政府的呵护下享受着垄断经营的特权,消费用药的80%以上经由医院这一环节到达消费者手中。但随着国家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医药分家”的试点和深化,社会零售药店的强身健体,跑马圈地,医院药房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日趋加大。  相似文献   

7.
张国柱 《中国药事》2007,21(3):169-170
我院是一家“二甲”医院,目前拥有400余张床位,日均门诊量五百余人次,门诊常用药品近千种。在医疗体制改革中,自2001年初开始将门诊药房交给一家药品商业企业托管。药房的所有权不变、职工的人事关系不变、门诊药房的职能不变,日常业务实行以医院管理为主的双重管理。所有药品除特殊管理药品外全由受托企业按需配送,该企业承担托管人员的一切工资、福利待遇,并与医院按商定比例分享药品利润,医院的实际经济效益提高。从4年多的托管实践看,这种模式可作为医药分业之路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8.
窦红 《临床医药实践》2005,14(8):635-637
随着人们医院药学服务意识的提高,社会药店逐步增加,医院门诊药房受到强烈冲击,是否将医院门诊药房分离出去,究竟利弊如何?分析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医药市场越来越趋于规范化。近年来,各级药品监督部门相继成立,大批零售药店的建立为医院药房增添了新的竞争对手,医院药房的生存与发展成为医院药学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笔者就医院药房与零售  相似文献   

10.
江守国 《齐鲁药事》2006,25(7):396-396
近几年来,随着各类零售药店的相继开办,药品零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药品的零售价格已经达到了微利的程度,群众也确实感受到了低价药品带来的实惠。但是作为零售药店在药品经营过程中,目前最大的困惑是处方药的销售问题。2000年1月1日,已开始实施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从2000年4月1日起大输液、粉针剂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销售。这一规定,对零售药店的销售影响并不大;但从2004年7月1日起,零售药店抗菌药物必须凭医师处方销售的规定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陆续公布增加或转换的必须凭处方销售的品种,给零售药店…  相似文献   

11.
12.
湖南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提交了七件议案,涉及医改、食品监管体制、药品管理法和药品条码等多项内容。对于社区卫生体制改革对零售药店带来的冲击,谢子龙在提案中发出了药品零售行业的呼声。我们对该提案予以刊载(有删节),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3.
医院门诊药房社会化的可行性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文基  冯文周 《中国药房》2004,15(6):326-327
1 医院门诊药房社会化改革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1] 自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城镇职工的医疗开支全部由国家负担已成为历史,个人将承担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然而,过高的医疗支出已成为了民众沉重的负担,医、患矛盾日益突出.为了降低整体医疗开支,平抑药品虚高价格,减轻民众医疗负担,配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国家提出:加快进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改革,切实落实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措施,加快医院门诊药房改为独立核算、照章纳税的零售企业改革步伐,即医院门诊药房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医院药房由医院管理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机制。将医院药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符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更有利于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好事,因为: 一、将医院药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能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过快的医疗费用增长已成为广大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医院是药品的使用单位,是患者就诊配药的服务部门,医院药房的药品收入与医疗机构的直接经济利益关系脱钩,医院的经费不足由政府财政补助,改革当前的管理状况,能顺应民心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二、加快医院药…  相似文献   

15.
门诊药房不仅是医院的第一线工作阵地,而且是医院的一扇窗口,门诊药房在负责处方调配、药品发放的同时,也承担着树立医院形象的重任,正是这种双重责任的存在,在医院分级管理中,门诊药房的管理显得尤其重要。现结合我院实际,就我们在争创二级甲等医院期间所得的一点经验和成绩谈谈二级医院门诊药房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医院门诊药房是药剂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面对患者的服务平台,因此药房在负责调配处方,发药时,不但是医院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窗口,也是体现医院文明服务和科学管理水平的窗口。目前,医院药房药品管理由金额管理向数量、金额双重管理趋势,计算机软件的合理性对药品管理准确度将起到关键作用。要想使药品数量管理准确,软件公司要与医院各部门共同协作,对某些环节作适当调整,根据医院的不同情况设计行之有效的软件才能保证药品的数量、金额管理更加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李洪波 《中国药店》2014,(17):26-26
只有大公司才能玩得起医院药房托管,药店没有实力拿出上千万来为医院搞建设,而且医院药房托管的标准就是商业公司,药店一般没有资格参加。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市场进一步放开,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因素,抓住当前发展的机遇,适应医院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在应用“军字一号”系统基础上,我院率先在军内建成了医院信息系统(HIS)和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成为目前国内处于前列的数字化医院,并成功地通过了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  相似文献   

19.
潘晓琼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3):2062-2063
现就药品调配、发药交待等两个方面探讨门诊药房药师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医院门诊药房面对的新挑战,医院门诊药房的服务质量,不仅关系到病人的健康与生命,而且与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关。新时期医院门诊药房是规行医院管理网络中的重要部门,深化改革门诊药房的管理模式——从人力资源的优化,到工作职能转变,从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到新的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推广。以新方法、新思路、新模式,全新的姿态主动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