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0 毫秒
1.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内间断湿化法与持续湿化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湿化气道,对照组4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间断湿化气道。结果观察组痰痂的形成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痰痂的形成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来说,持续气道湿化法明显低于间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主要是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对于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28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滴注湿化液,以保证呼吸道分泌物容易咳出或被吸出。结果 28例气管切开患者通过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后,患者无任何不适,无1例痰痂和痰栓形成,无1例肺部并发症发生。结论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的方法,可有效降低气道内分泌物的粘稠度,有利于痰液排出,预防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李世春 《现代医药卫生》2013,(23):3644-3645
目的分析和总结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不佳的影响因素,探寻效果较好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9月进行气管切开手术的颅脑损伤患者20例.随机分为气道湿化不足组和气道湿化过度组,每组各10例,其中气道湿化不足组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例.分别行传统法(即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将药物滴入患者气道中,传统组)及雾化湿化处理(即采用生理盐水加入糜蛋白酶及庆大霉素配成雾化液行雾化处理,雾化组)。气道湿化过度组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例,分别行低渗盐水(0.45%氯化钠溶液)湿化及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湿化。观察各组患者在气道湿化不足和气道湿化过度两种情况下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气道湿化不足患者中.传统组发生痰痂1例、血痂2例、气管阻塞2例;雾化组并发痰痂1例、血痂2例。在气道湿化过度患者中.生理盐水组发生痰液黏稠1例,刺激性咳嗽1例,气道黏膜出血2例;低渗盐水组发生痰液黏稠2例,无刺激性咳嗽和气道黏膜出血者。低渗盐水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较生理盐水组低。结论采用传统方法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行气道湿化容易引起痰痂、血痂吸水后膨胀、阻塞气管等症状,在临床治疗中用药剂量很难控制。而采用雾化方法发生上述症状的患者较少:选择低渗盐水,进入支气管内不会蒸发太快,造成支气管水肿,有利于体内气体交换。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是救治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措施 ,气管切开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呼吸道梗阻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我们监护病房 (ICU )共行 84例气管切开术 ,其中 8例并发呼吸道梗阻 ,现将其发生原因及对策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4例患者 ,男性 66例 ,女性 18例 ,年龄 4~ 76岁 ,8例患者出现呼吸道梗阻 ,其中气道内套管阻塞 1例 ,气道套管脱出或旋转 2例 ,气道套囊滑脱 1例 ,气管外肿瘤压迫 3例 ,气道内大出血 1例。2 梗阻原因分析2 .1 气管内套管阻塞 :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可达 80 0~ 10 0 0 m L/d,若湿化不充分 ,易造成痰…  相似文献   

5.
李静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5):86-86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成为临床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气体的加温、湿化、过滤作用,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黏膜上形成痰痂,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群度的降低而升高。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环节坦。为减少并发症,2000年8月~2003年6月对104例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常规湿化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实验组为持续气道滴药,对照组为间断湿化,使用相同湿化药物,两组在肺部感染,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肺部感染、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较对照组有显著减少。结论持续气道滴药对气管切开术后湿化对肺部感染的控制、出血的预防、减少痰痂的形成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管理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4月我院气管切开手术患者21例,分析总结有关气道管理的5个方面,主要从气管套管的固定、气管套管的更换、气道湿化、正确吸痰和拔管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21例患者中,17例拔管出院,1例病情稳定后带管回家,1例带管转当地医院,1例长期带管住院,1例死亡。结论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有效的气道管理,是患者救治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气管切开患者采用两种不同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86例气管切开无使 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观察组49例,采用气管切开导管接人工鼻湿化;对照组37例,采用气管切开导管接面罩间断湿化,两组均配合沐舒坦液体间断气道冲洗.比较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护士吸痰次数、湿化效果.结 果 观察组刺激...  相似文献   

9.
刘新会  孙磊  杨秀娜 《河北医药》2013,(21):3281-3282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常用方法之一[1],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在患者吸气过程中上呼吸道黏膜丧失了加温、加湿及过滤等功能;加之反复的吸痰导致气道黏膜、纤毛等结构受损,出现气道失水,黏膜干燥,黏膜分泌物增多且痰液黏稠、结痂,痰液排出不畅,气道阻塞,继而增加了肺炎、肺不张的发生率,影响患者呼吸功能[2]。因而有效的气道湿化、充分的痰液引流等护理措施是降低气道切开术后肺炎发生率的重要措施。试验证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与气道湿化的程度呈反比关系[3]。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方法比较,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更有利于呼吸道黏膜的湿化、痰液的稀释以及气道的通畅引流等,从而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我院RCU和ICU对气管切开脱离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法管理气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的颅脑损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间断气道湿化,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协同氧气持续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形成痰痂、血氧饱和度下降、肺部感染分别为3、1、3、1、3例,对照组分别为12、6、10、8、13例,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20、4.04、4.81、6.41、8.52,均P<0.05).结论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微量注射泵协同氧气持续气道湿化法效果明显优于间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11.
刘新会  杨秀娜  孙磊  张传静 《河北医药》2014,(13):1978-1979
目的:观察脱离机械通气的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恒温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脱离机械通气的气管切开患者100例,随机选择50例为试验组,行持续恒温气道湿化,选择50例为对照组,行间断常温气道湿化,比较2组湿化良好率、湿化过度率和湿化不足率,同时比较2组气道各种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法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方法相比,湿化良好率(90%VS 72%)明显升高,湿化不足率(6%VS 24%)明显下降( 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持续恒温气道湿化组明显低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 P <0.05)。气管切开术后不良反应有如下几种:痰液阻塞、肺不张、肺部感染、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患者自觉不适感等。结论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法,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临床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痰液粘稠度Ⅲ度患者不同气道湿化方式对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气管切开术后痰液粘稠Ⅲ度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微量泵持续滴入气道湿化液,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气管内间歇滴入,湿化液均为O.45%氯化钠溶液。试验组36h内气道湿化量为16ml/h,36—48h逐渐过渡为12ml/h;对照组给予间歇气管内滴入,使用注射器每2小时向气管内滴入0.45%氯化钠溶液4~6ml/h。结果试验组气管切开后第3天吸痰次数、吸痰时、吸痰后3min、吸痰后5min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气管切开后72h肺炎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持续气道内滴药的湿化方法,对气道刺激性小,能减少吸痰次数及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探讨气道液体刺激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将9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均进行常规气道护理。试验1组用20 mL注射器将0.45%NaCl快速注入人工气道,试验2组用灭菌注射用水快速注入人工气道,进行气道灌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吸痰。(1)试验组患者排痰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2)试验组患者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3)3组的血气分析pH值、PaO2、SaO2及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气道适度的液体刺激能有效降低患者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及堵管的发生,优于单纯的吸痰和持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2种湿化方式对气管切开患者使用氧气罩吸氧所致肺部感染情况,以提高气道护理质量。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2例。对照组用无菌生理盐水液湿化,试验组用50%乙醇溶液湿化。比较2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及痰细菌培养、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情况。结果2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均满意。试验组痰细菌培养、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使用氧气罩吸氧采用50%乙醇溶液进行气道湿化,能减少肺部感染率和痰痂的形成,有利于提高气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气体的加温、湿化、过滤作用,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环节。为减少并发症,2001年2月~2004年3月对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常规湿化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患者床旁纤支镜吸痰灌洗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艳梅  欧雪群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1960-1960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床旁纤支镜吸痰灌洗术的护理配合,确保吸痰灌洗过程能顺利进行。方法:对27例气管切开患者的排痰困难、气道阻塞而导致的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在实施气道管理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配合用纤支镜从气管切开处行吸痰及肺灌洗术,从术前准备、术中监护和配合及术后观察等总结护理经验。结果:27例气管切开患者床旁纤支镜吸痰灌洗术均顺利进行,所有患者经吸痰灌洗术后,呼吸道痰液潴留、阻塞、肺不张、呼吸困难、SpO2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床旁纤支镜吸痰灌洗是解除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阻塞的一种简便易行且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红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3):204-20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5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给予严格、有效、细致的气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气管套管留置时间7~30d,并发肺部感染8例、导管阻塞5例、气道狭窄2例、脱管1例。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可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并发症,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微量输液泵在气管切开病人行气道湿化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所致痰痂是影响病人呼吸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实施常规气管切开护理基础上,采用微量输液泵准确、恒速.的将气道湿化液注入气道的方法控制了痰痂的形成,在258例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中,对166例患者实施特殊护理,只有1例形成了痰痂;其余92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则有55例形成了痰痂。用x2检验比较二者痰痂的形成率,结果p<0.01,说明了统计学意义显著。特殊护理会有效抑制痰痂的形成,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氨溴索湿化应用于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ICU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并结合雾化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同时给予氨溴索雾化吸入,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痰痂形成、肺部感染、气管黏膜充血及刺激性咳嗽的发生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痰液黏稠度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ICU气管切开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并结合氨溴索雾化吸入可以明显减轻对气道的刺激,改善患者痰液黏稠程度,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护理的要点。方法通过对5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给予严格、有效、细致的气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病房环境清洁,空气净化,定期开窗通风,严格限制探视和陪护。结果气管套管留置时间7—30d,并发肺部感染10例、导管阻塞6例、气道狭窄2例、脱管1例。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尽早采取气管切开支持呼吸、及时有效的吸痰及防治并发症等措施,能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