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DSA与B超诊断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与B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优势。方法对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DSA检查以及B超观察及对比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的情况,分析影像结果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DSA检出颅外颈动脉病变者69例(检出率86.67%),受累动脉132支,颈动脉狭窄伴斑块75支,颅内动脉狭窄32支,其他颅外动脉狭窄25支,颈动脉狭窄高于非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不同受累动脉的狭窄程度分布:狭窄1级52支,2级41支,3级26支,4级13支。B超检出颈动脉狭窄(斑块)61例(检出率76.7%),CCA16例,BIF35例,ICA20例,管腔确定为管腔狭窄23例,管腔明显狭窄30例,血管完全闭塞8例。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利用DSA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比B超具有检查广泛性、确切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及DS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12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患者组,75例未发生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经颈部血管彩超及DSA检查。结果二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例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及椎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为81%,对照组仅有13%。颈动脉斑块最常见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动脉颅内段,椎动脉以起始段多见,其次为基底动脉分布,多以病灶同侧多见,易形成血管狭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病存在关联性:联合颈部血管彩超与DSA能早期准确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了解斑块的狭窄率,对预防或治疗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崔平  曾阴  邵玉中 《淮海医药》2022,(6):593-596
目的:比较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DSA及CTA检查,并以DSA检查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记录CTA与DSA检查诊断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结果,并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CTA检查诊断颈动脉狭窄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108例脑梗死患者的216条颈动脉中,DSA检查共检出狭窄血管109条,正常血管107条,CTA检查共检出狭窄血管107条,正常血管109条,2种检查结果完全一致的颈动脉有177条,诊断符合率为81.94%;CTA诊断颈动脉正常组、重度狭窄组与DSA诊断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0.815、0.736),诊断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闭塞组与DSA诊断结果具有中高度一致性(Kappa值=0.669、0.634、0.694);CTA检查结果显示108例患者共发现159处斑块,其中硬斑块31例,软斑块55例,混合斑块73例。DSA检查仅见血管腔狭窄情况,无法反映斑块的形状和成分。结论:CTA在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中也具有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研究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与颅内外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颈动脉系统TIA患者58例行DSA全脑血管造影,观察患者颅内外供血动脉有无狭窄及其狭窄部位和程度。结果58例中有49例(84.48%)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血管病变(共113处),30例(51.72%)存在2处以上血管病变,11例(18.97%)为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14例(24.14%)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24例(41.38%)表现为颅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颅内动脉狭窄72处,颅外动脉狭窄41处,颅外动脉狭窄明显多于颅内动脉,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大脑中动脉及颈动脉。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多见于短时程(发作持续时间大于1h)TIA。结论颈动脉系统TIA患者大多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短时程发作TIA常伴有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对于颈动脉系统TIA患者,尤其是短时程发作TIA患者应尽早行颅内外血管检查以指导下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5.
马俊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2):3387-3388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和DSA检查.结果:DSA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18例,颈椎动脉狭窄35例.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斑块35例,动脉狭窄16例.结论: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率较低,对颅外段斑块的检出高,适用于对发生脑梗死的高危人群常规应用了解斑块性质及动脉硬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再行DSA检查详细了解颈动脉狭窄程度,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观察81例糖尿病(病程5—10年)并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特点.为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62例脑梗死患者行DSA检查,分为糖尿病组fDM组181例.非糖尿病组(NDM组)81例,观察两组患者动脉狭窄发生率、动脉狭窄病变分布、动脉狭窄的程度。结果DM组动脉狭窄发生率为80.2%,而NDM组动脉狭窄发生率为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动脉病变均以多支狭窄为主.DM组多支狭窄较NDM组多,且范围较广,DM组多支动脉狭窄率为75.3%,而NDM组占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颅内外狭窄并存例数DM组较NDM组多,DM组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率为49.3%,而NDM组占22.2%,差异有统计意义.DM组中重度动脉狭窄较常见(61.7%),而NDM组以轻度狭窄常见(32.1%),两组动脉狭窄程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脑动脉狭窄:(2)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动脉狭窄范围广泛、多发;(3)病程5—10年的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以中重度狭窄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患者血管病变在全脑血管造影术( DSA)的分布及伴随疾病情况,并观察并发症,以及DSA在ICVD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ICVD患者的DSA资料,按缺血类型分为脑梗死(CI)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所有患者经头颅3D-TOF和颈部血管彩超筛选,经DSA检查最后诊断。同时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伴随疾病情况。结果99例ICVD患者中,88例经DSA检查确诊存在血管病变。99例患者共存在252处病变,占前三位的为颈内动脉( ICA)、椎动脉( VA)以及大脑中动脉( MCA)。同时共存在121处分叉部病变,占前三位的为ICA、VA以及颈外动脉( ECA)。 TIA中伴随前三位疾病为高血压(HTN)、2型糖尿病(2DM)以及高脂血症和肾功能不全;CI中为HTN、2DM以及高脂血症。并发症共发生10例,最多的为血管迷走神经反射5例;严重的为TIA和CI各1例(出院时未造成任何神经功能缺损)。结论颈动脉系统血管病变在ICVD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尤其在血管分叉部易出现病变。在ICVD发病高危因素以HTN居多,其次为2-DM、高脂血症。 DSA手术严重并发症极少,能提供更全面血管信息,为进一步制定ICVD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此检查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陈瑜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8):2832-2833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t常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对139例DCG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血管病变27例,占19.4%;2支血管病变66例,占47.5%;3支血管病变46例,占33.1%;2-3支血管病变合计112例,占80.6%。结论:冠心病单支血管病变患者DCG正常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狭窄程度有关;2-3支血管病变与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有关。对有心前区不适的患者,应根据病史、心前区不适发作特点等作出初步判断,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9.
肖海 《河北医药》2011,33(18):2772-2773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对青年人脑梗死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0例45岁以下脑梗死患者先后用不同影像学方法检查。对照组30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测。试验组30例,行DSA检测。比较2组对血管病变的阳性检出率,并用DSA分析患者血管病变类型和部位。结果2组阳性检出率相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病变类型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部位以脑叶梗死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较为常见,早期行DSA对分析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病因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早期临床治愈率,应当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病因学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观察其异常情况。结果①56例(90%)患者颈动脉超声显示血管异常,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其中30例(48%)伴有多发斑块形成,26例(42%)伴有管腔狭窄(此56例患者中40例MRA有异常);②46例(74%)患者MRA示脑动脉狭窄。结论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动脉狭窄是急性脑梗死常见原因,因此常规对脑血管状况进行MRA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其病因和诊断能做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病变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安贞医院2010年1—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并确诊为冠心病住院患者329例,依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狭窄<50%组(272例)和颈动脉狭窄≥50%组(57例),统计分析2组患者血管病变及相关因素。结果①冠心病患者中颈动脉狭窄≥50%的患病率为17.3%(57/329),颈动脉狭窄≥70%的患病率为3.6%(12/329)。②合并颈动脉狭窄≥50%的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比例为66.7%(38/57),明显高于颈动脉狭窄<50%组[52.2%(142/272)](P<0.05)。③2组问年龄、BMI、脉压差、血脂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多支病变与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50%(r=0.01,P=0.046)、2型糖尿病(r=0.11,P=0.046)有相关性。结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与颈动脉狭窄≥50%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256层螺旋头颈部CT血管成像( CTA)与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CTA及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结果,分析二者对颈动脉颅外段血管狭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对斑块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CTA与颈部血管彩超诊断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符合率为73.5%(1138/1548),对轻、中度狭窄诊断有较低程度的一致性(κ值分别为0.01、0.05),对重度狭窄、闭塞诊断有较高程度的一致性(κ值分别为0.34、0.47)。 CTA对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中斑块检出率[11.3%(175/1548)比1.4%(29/1548)]明显优于颈部血管彩超[3.2%(50/1548)比0.3%(4/1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9,P<0.01;χ^2=19.14,P<0.01)。结论 CTA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血管狭窄及斑块方面明显优于颈部血管彩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建立非创伤性检查血管狭窄程度判别标准,为临床提供颈动脉斑块治疗的可靠依据。方法:对44例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MRI证实的,均行磁共振增强血管成像(CE-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血管狭窄程度并进行比较,同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4例脑梗死患者中发现颈动脉斑块32例,颈动脉不同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MRA和DSA对颈动脉斑块的检出,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判别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无创MRA对粥样硬化斑块致颈动脉狭窄的检测上已基本接近DSA,完全可替代有创的DSA技术,预测脑血管意外发生的风险,指导医生选择治疗方案,实现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为临床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40例的彩色多普勒资料,分析其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临床价值。结果 80支血管,其中单侧病变14例,双侧病变26例,共观察到有66支血管发生病变。其中中度狭窄10支,重度狭窄48支,闭塞8支。彩色多普勒结果:80支血管中,66支显示狭窄,彩色多普勒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于DSA相似,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用于颈动脉狭窄的检测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50例脑梗死患者和150例健康者做颈动脉超声检查,探测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87.3%)显著高于对照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18.0%);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患者占55.3%,而对照组颈动脉狭窄者仅占11.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有紧密联系,对高危人群早期做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对脑梗死病情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快速旋转造影在脑血管中应用。方法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对疑有脑血管病变的61例患者首先进行常规正、侧位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41例进行旋转DSA检查。结果经过快速旋转血管造影检查的41例患者(颅内动脉瘤3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6例,颈动脉海绵窦瘘2例)。病变血管的位置清晰可见,其中36例(87.9%)病变血管的供血和分支动脉能避开造影剂重叠。5例(12.1%)显示效果不好(颅内动脉瘤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2例,)。结论旋转DSA能够显示头颈部大多数病变血管的供血动脉和分支结构,是对常规DSA的重要补充,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查对老年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方法;7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脑造影证实,同时与心电图检查结果对照分折,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心电图检查阳性31例(44%),阴性40例(56%),而以左主干病变心电图检查阳性率最高(66.7%),依次为左前降支(60%)、右冠脉(56%)和左回旋支(42%),二级血管病变均为阴性。心电图阳性率3支血管病变为73%,双支血管病变为40%,而单支血管病变仅为24%。结论:老年冠心病心电图检查阳性率低,多支血管病变阳性率高于单支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快速旋转造影在脑血管中应用.方法 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对疑有脑血管病变的61例患者首先进行常规正、侧位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41例进行旋转DSA检查.结果 经过快速旋转血管造影检查的41例患者(颅内动脉瘤3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6例,颈动脉海绵窦瘘2例).病变血管的位置清晰可见,其中36例(87.9%)病变血管的供血和分支动脉能避开造影剂重叠.5例(12.1%)显示效果不好(颅内动脉瘤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2例,).结论 旋转DSA能够显示头颈部大多数病变血管的供血动脉和分支结构,是对常规DSA的重要补充,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颈动脉彩超检查的角度探索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24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对150例脑梗死病变患者与同等例数对照组(非脑梗死的一般就诊患者)患者进行左右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及粥样硬化斑块情况以及管腔狭窄程度等方面的检查。结果分叉处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概率最高的部位,对照组中仅有9例出现动脉硬化,且无1例出现血管变窄的情况,病变组颈动脉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患者CCA内经与PSV及EDV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出现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尽可能地通过实施早期彩超检查更有利于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做出有效观察,并可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性治疗方案提供直观依据,对预防并减少脑梗死疾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魏江涛  徐海燕  陈晓飞 《江西医药》2005,40(11):715-716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病变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用高频超声检查119例冠心病(局部心肌缺血,梗死组87例,广泛心肌缺血,梗死组32例)患者和38例年龄相当的非冠心病者(对照组)的颈动脉,测量血管的内-中膜厚度(IMT),对斑块分级。结果 冠心病组119例中112例有颈动脉病变,占94.11%;对照组38例中有颈动脉病变11例,占28.9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斑块分级:冠心病中部心肌缺血,梗死组与广泛心肌缺血,梗死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 颈动脉斑块病变与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且颈动脉斑块病变程度可预测冠心病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