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由具有特定功能的配体(IGF-Ⅰ和IGF-Ⅱ)、受体(IR)和结合蛋白(IGFBP)组成,在个体生长和细胞分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正常生理活动中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现已发现,许多疾病如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症、骨质疏松等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密切相关.本文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1976年由Rinderknecth及Humbel首次从人血清中分离得到。本文结合最近文献对IGF-Ⅰ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类受体(IGF-Ⅰ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1年所收治的5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胃癌组织中IGF-ⅠR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IGF-ⅠR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结论 IGF-ⅠR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联系密切,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赖婷  陆安伟  刘艳  徐春佳  仝铁 《贵州医药》2009,33(10):882-884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IGF-Ⅰ和IGF-Ⅱ)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腺肌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子宫腺肌病患者IGF-Ⅰ和IGF-Ⅱ在在位、异位内膜各30例及正常子宫内膜24例中的表达。结果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IGF-Ⅰ表达水平高于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P〈0.01)。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上未见IGF-Ⅱ表达,但正常子宫内膜IGF-Ⅱ表达高于在位内膜(P〈0.05)。结论IGF-Ⅰ在异位子宫内膜中的变化可能在子宫腺肌病发病过程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用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制备炎症模型即条件培养基(CM),未加LPS诱导组为对照组即非条件培养基(nCM)。体外培养VSMC分为5组,分别予nCM、CM、CM+IGF-1 60 ng/ml、CM+IGF-190 ng/ml、CM+IGF-1 120 ng/ml干预,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吸光度(A)值,以A值反应各组VSMC的数量。结果巨噬细胞RAW264.7在LPS 0 ng/ml、10 ng/ml、100 ng/ml、1μg/ml、10μg/ml浓度刺激下各组上清液中IL-6的浓度分别是(6.75±0.12)pg/ml、(7.82±1.53)pg/ml、(44.09±1.58)pg/ml、(155.71±23.93)pg/ml、(436.59±3.1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SMC在5组不同干预下各组A值分别是(0.53±0.07)、(0.26±0.06)、(0.30±0.10)、(0.62±0.09)、(0.5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1型巨噬细胞可抑制VSMC增殖,但IGF-1可拮抗M1型巨噬细胞对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本实验中IGF-1促进VSMC增殖的最适浓度为90 ng/ml。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宫内发育迟缓(IUGR)儿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该院及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确诊的宫内发育迟缓儿(92例)和同期正常出生体重儿(AGA)(32例)脐血IGF-1和IGFBP-3的水平。结果IUGR组IGF-1为(29.2±26.5)μg/L,IGFBP-3为(1364.7±703.5)μg/L,对照组分别为(61.1±56.4)μg/L、(2344.7±1573.3)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GF-1和IGFBP-3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孕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1)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方法 94例孕产妇分别为胎儿生长受限儿(FGR)孕妇21例,正常妊娠孕妇48例和巨大儿孕妇25例。新生儿出生后的体格参数由专人测量其出生体质量、出生身长、头围等数据。分娩前抽取孕妇空腹血,胎儿娩出后即抽脐血,IGF-1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 FGR组新生儿出生质量、身长和头围均明显小于正常组,巨大儿组新生儿出生质量、身长和头围均明显大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脐血FGR组IGF-1水平均低于血清水平,孕妇血清及脐血IGF-1水平低于正常组,巨大儿组孕妇脐血IGF-1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F-1水平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孕妇脐血IGF-1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呈正相关(r=0.672,P<0.05)。与新生儿身长和头围无明显相关性。孕妇血清IGF-1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FGR可以通过孕妇血清IGF-1降低来初步判断,巨大儿要以脐血IGF-1水平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在不同程度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两者在实验组及对照组中的表达。结果IGF-1阳性表达在各组间有相应增加趋势,并且线性趋势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461,P〈0.05),IGF-1R在正常和癌两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和6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87,P〉0.05);过度表达率分别为0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1,P〈0.05)。结论IGF-1/IR表达与子宫内膜病变有关,可作为子宫内膜癌的一个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蛋白-3(IGFBP-3)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60例不同程度HIE新生儿生后72h、28d血清IGF-I和IGFBP-3水平。选取同期、同龄3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进行上述检测,并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结果①HIE组患儿急性期(生后72h)血清IGF-I和IGFBP-3水平下降,恢复期(生后28d)有所回升;上述两项指标水平均随病情加重而呈下降趋势。急性期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恢复期:轻度组水平接近正常;血清IGF-Ⅰ水平中度组与轻度组、重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清IGFBP-3水平中度组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重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IE患儿血清IGF-Ⅰ、IGFBP-3水平均下降,且病情越重,下降越明显,恢复期有所回升,但仍低于正常,提示IGF-1、IGFBP-3对临床评价HIE危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hIGF-Ⅰ)基因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质粒对兔关节软骨细胞的有效转染和表达.方法 将hIGF-Ⅰ基因构建在pcDNA 3.1质粒上,经FuGENE 6介导转入兔关节软骨细胞;设未转hIGF-Ⅰ基因软骨细胞作对照.转染后第3天用RT-PCR技术检测hIGF-Ⅰ、Ⅱ型胶原和聚合素在mRNA水平的表达,用细胞爬片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测定hIGF-Ⅰ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RT-PCR显示hIGF-Ⅰ在转染组中琼脂糖电泳318 bp处见到相应的目的 条带,而对照组未出现目的 条带;Ⅱ型胶原和聚合素在转染和对照组中以β-actin为参照半定量检测分别增加到1.3倍和1.4倍(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转染组细胞爬片有hIGF-Ⅰ表达的棕黄色颗粒,对照组胞浆中未见棕黄色颗粒,转染组胞浆中出现大量的Ⅱ型胶原棕黄色颗粒.Western blot显示转染组细胞在7.6 KDa标记处有hIGF-Ⅰ的蛋白条带出现对照组则没有.结论 FuGENE 6介导的重组hIGF-Ⅰ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质粒可有效转染兔关节软骨细胞,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有效表达hIGF-Ⅰ及Ⅱ型胶原,表达的hIGF-Ⅰ能在mRNA水平上增加Ⅱ型胶原和聚合素的合成,保持软骨细胞表型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及其CagA基因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进而探讨Hp增加胃癌发生危险性的机制。方法 研究对象为119例慢性胃炎患者,其中Hp阳性68例,Hp阴性51例。应用ki-67免疫组化技术评价胃幽门窦上皮细胞增生,用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胃上皮细胞凋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Hp的CagA基因。结果 Hp阳性患者的增殖指数(LI)和凋亡指数(AI)显著高于H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房》2014,(33):3096-3099
目的:探讨沉默Bmi-1基因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H1963增殖与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沉默Bmi-1基因,以100 nmol/L特异性Bmi-1的siRNA转染H1963细胞为试验组,以未转染细胞为空白对照组,以转染阴性序列Neg-siRNA细胞为阴性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iRNA对Bmi-1的基因沉默效果;经MTT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侵袭试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周期分布及侵袭能力,再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抑癌基因P16、P14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细胞中Bmi-1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主要表现为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S和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5);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细胞中N-cadherin、Vimentin、MMP-2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5),而P16、P14、E-cadherin、TIMP-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沉默Bmi-1基因可通过阻滞细胞G1/S期转化及影响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来显著抑制H1963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3.
FUDR保留灌肠对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氟脲嘧啶脱氧核苷(FUDR)、5-氟尿密啶(5-FU)保留灌肠对直肠癌增殖细胞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直肠癌患者 80例,随机分成 FUDR组(30例)、5—FU组(30例)、对照组(20例),术前每晚分别灌入 FUDR(500mg)、5-FU(500mg)、生理盐水各20ml,行保留灌肠,连续 7天。第 1天、第 8天钳取癌灶粘膜送检,行PCN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FUDR组与 5—FU组治疗后其 PCNA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且 FUDR组治疗后其 PCNA阳性细胞数减少较 5—FU组更为明显,而生理盐水对照组 PCNA变化无意义。结论:FUDR H 5—FU保留灌肠均可抑制直肠癌细胞增殖,且同一浓度的 FUDR作用较 5-FU更显著,故FUDR保留灌肠应作为直肠癌术前常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壳聚糖/igf-1基因(CS/igf-1)复合物对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MSC)分化及增殖的影响。方法:自大鼠股骨及胫骨组织中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以含有人igf-1基因cDNA的哺乳动物表达载体pTRacer-igf-1与壳聚糖制备成CS/igf-1复合物加入细胞培养基中进行干预;另设空白细胞组、CS/空质粒干预组及单纯CS干预组作为对照。3H-TdR掺入法、甲苯胺兰染色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及成软骨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细胞相比,壳聚糖可使所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表现出明显的成软骨活性。igf-1基因的参与则可显著促进细胞的增殖。结论:CS/igf-1复合物可促进对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并向成软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体外实验探讨褪黑激素对大鼠泌乳素瘤 MMQ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经浓度为 5×10 -9~ 5× 10 -5mol/L 的褪黑激素处理的大鼠泌乳素瘤 MMQ细胞的周期。结果显示 5× 10 -6mol/L、5× 10 -5mol/L组与对照组比较 ,进入 G1 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加 ,进入 S期的明显减少 ,说明褪黑激素对 MMQ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食管癌survivin基因和Ki- 6 7增殖基因之间的关系 ,证实此两种基因可作为食管癌早期诊断的指标基因。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 -P法 )检测了 6 1例食管癌组织、12例癌旁组织和 12例正常食管组织中Survivin、Ki- 6 7的表达率 ,分析Survivin和Ki- 6 7在食管癌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之间有何差异 ,探讨两种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食管癌患者survivin基因和Ki - 6 7的阳性表达水平分别为79.2 6 % (4 8/ 6 1)和 6 9.6 4 % (4 3/ 6 1) ,明显高于对照组 (食管正常组织 ) (P <0 .0 1)。两者间表达成显著正相关 (r=0 .4 2 ,P <0 .0 1)。结论 不同性质食管组织中survivin和Ki- 6 7的表达水平不同 ,两者之间表达明显相关 ,可以作为食管癌临床诊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7.
胸苷激酶1(TK1)是DNA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作为细胞增殖动力学标志,其在正常细胞周期中的浓度变化与在肿瘤细胞周期中的浓度变化存在差异。研究表明,胸苷激酶1(TK1)与增殖病变进程、肿瘤分期、肿瘤预后因子等众多肿瘤信息存在相关性,因此血清胸苷激酶1检测在临床应用及体检应用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8.
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cause liver cell proliferation in additionto other pleiotropic effects such as peroxisome proliferationand induction of certain peroxisomal and cytosolic enzymes inliver. Since dexamethasone has been shown to inhibit mitogen-inducedliver cell hyperplasia, we examined whether dexamethasone inhibitsonly cell proliferation without affecting peroxisome proliferationinduced by 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such as ciprofibrate. Liversof rats fed a diet containing ciprofibrate (0.025%) with orwithout added dexamethasone (0.5 mg or 1 mg/kg diet) for 1 weekwere evaluated for hepatocyte proliferation and peroxisome proliferation.Dexamethasone administration resulted in abrogation of ciprofibrate-inducedcell proliferation as shown by bromodeoxyuridine (BrdU) labelingand mitoses counts. The hepatocyte proliferative index measuredafter administration of a single dose of BrdU was 18.31.1 and2.30.7% (p< 0.01) in ciprofibrate and ciprofibrate + dexamethasonetreated rats, respectively. With multiple injections of BrdU(daily injections for 7 days) the proliferative index was 225 10 and 183 2% (p<0.02), respectively, in these two groups.Interestingly, whereas the levels of peroxisome proliferator-inducedM, 80,000 polypeptide and catalase and peroxisomal bifunctionalenzyme, and the corresponding mRNAs and peroxisome volume densitywere unaffected.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dexamethasone selectivelyinhibits only cell proliferation without inhibiting the peroxisomeproliferation caused by ciprofibrate. This model should be usefulfor examining the role of cell proliferation versus oxidativestress in peroxisome proliferatorinduced hepatocarcinogenesi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正、反义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因对人卵巢癌细胞周期及增殖的影响。方法:将重组质粒正、反义TIMP-1表达载体体外转染到卵巢癌A2780细胞中,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并扩增培养,采用MTT细胞计数法检测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经15~20 dG418筛选得到稳定表达细胞株,重组质粒TIMP-1稳定转染正义(PTs)组A2780细胞的增殖可明显受到抑制,细胞周期明显改变,细胞从G1期到S期发生阻滞。而反义(PTas)组细胞与之相反。结论:提示体外转染TIMP-1基因可使A2780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并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可为临床基因治疗及相关基因药物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奥沙利铂保留灌肠对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奥沙利铂(L-OHP)和5-氟尿嘧啶(5-Fu)手术前保留灌肠对直肠癌增殖细胞抗原(17CNA)表达的影响,为直肠癌的灌肠化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0年10月~2003年8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70例,随机分成奥沙利铂组(30例)、5-FU组(30例)、对照组(10例),术前每晚分别灌入奥沙利铂(50mg)、5-Fu(500mg)、生理盐水各20ml,行保留灌肠,连续7天。分别于治疗前1天、第8天钳取癌灶粘膜送检,行PCN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奥沙利铂组与5-Fu组治疗后其PCNA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1),且奥沙利铂组治疗后其PCNA阳性细胞数减少较5-Fu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奥沙利铂及5-Fu保留灌肠均可抑制直肠癌细胞增殖,且奥沙利铂作用较5-Fu更显著,奥沙利铂手术前保留灌肠可作为直肠癌术前辅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