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目的:探讨常用解毒类中成药组方规律。方法:以收集解毒类中成药处方为基础,运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算法,挖掘处方中各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关系。结果:在解毒类中成药处方中,高频次药物有甘草、冰片、金银花、黄芩、连翘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连翘、金银花""连翘、黄芩"等;置信度大于等于0.75的关联规则包括"人工麝香-冰片""珍珠-冰片""牛黄-冰片";并挖掘出40个核心组合以及20首新处方。结论:处方用药中除常见的清热解毒类中药外,还包括具有凉血祛瘀、醒神开窍类中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常用健脾类中成药组方规律。方法:收录《新编国家中成药》中的健脾类中成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茯苓、白术、甘草、党参、陈皮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白术、茯苓”“甘草、茯苓”“甘草、白术”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陈皮->白扁豆”“陈皮->半夏”等。结论:处方用药中除常见的健脾类中药外,尚包括具有健脾作用的部分理气药、消食药及其他类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常用止咳类中成药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新编国家中成药》中的止咳类药品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开展研究,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律。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甘草、桔梗、苦杏仁、麻黄、陈皮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甘草、桔梗”“甘草、苦杏仁”“甘草、陈皮”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陈皮、桑白皮”“陈皮、瓜蒌仁”等,新处方包括“苦杏仁、麦冬、瓜蒌仁、知母、生地黄”等。结论止咳药类中成药处方药物多具有疏散解表、清热燥湿、宣肺化痰、滋阴补气等功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常用安神类中成药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新编国家中成药》中的安神类药品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开展研究,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茯苓、甘草、当归、麦冬、朱砂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当归、茯苓""茯苓、炒酸枣仁""甘草、茯苓"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牛黄、朱砂""酸枣仁、茯苓"等,新处方包括"茯苓、炒酸枣仁、熟地黄、五味子、丹参、麦冬、生地黄"等。结论:安神类中成药处方药物多具有养血定志,补气滋阴和重镇安神之功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用补气类中成药组方规律。方法:收录《新编国家中成药》中的补气类中成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黄芪、当归、熟地黄、茯苓、白术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当归、黄芪""熟地黄、当归""白芍、当归"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川芎、熟地黄-当归""白芍、熟地黄-当归"等。结论:处方用药中除常见的补气类中药外,尚包括具有养阴、生津、补血作用的部分补益药及其他类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挖掘分析中医治疗重症流感样病例的用药规律,为临证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收集重症流感样病例的医案,分析其处方的中药频数、药物组合、关联规则,总结用药规律。结果 高频用药为甘草、杏仁、连翘、黄芩等,2味药的高频药物组为杏仁-甘草、黄芩-甘草、连翘-杏仁、麻黄-甘草等,3味药的高频药物组为麻黄-杏仁-甘草、金银花-连翘-甘草、石膏-麻黄-杏仁、石膏-杏仁-甘草等。互相关联的药物主要构成5组:①桔梗、甘草、五味子、生姜、细辛、麻黄、石膏;②忍冬藤、海浮石、桑叶、赤芍;③桂枝、前胡、麻黄、陈皮、半夏、桔梗、薄荷、茯苓;④橘红(陈皮)、桔梗、赤芍、半夏、连翘、桂枝、紫苏、甘草、荆芥;⑤前胡、旋复花、半夏、厚朴、杏仁、葶苈子。结论 重症流感样病例用药主要有清热类、止咳化痰类、解表类;关联的药物组以解表、通络、清热、化痰(饮)治法常见,通过数据挖掘可以得出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9,(10)
目的对治疗咳嗽中成药进行挖掘和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治疗咳嗽中成药的名称、处方、剂型、功能、主治,录入Microsoft Excel数据库及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借助软件中一般统计法、文本挖掘、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筛选分析。结果 166种中成药共有16种剂型,以丸剂、片剂、颗粒剂、合剂等为主,包含252味中药,使用频次较高为甘草(51.81%)、桔梗(38.55%)、杏仁(31.93%)、黄芩(21.68%)等,治疗证型较多为风热犯肺证(27.88%)、痰热壅肺证(23.45%)、风寒袭肺证(14.16%)等,常用核心配伍包括"甘草+桔梗""甘草+杏仁""陈皮+甘草"等,挖掘得出新方组合"荆芥+连翘+薄荷+黄芩+板蓝根+金银花""陈皮+半夏+甘草+杏仁+麻黄+石膏"等6首。结论治疗咳嗽的中成药核心为降气、化痰、止咳,佐以散寒、清热、补益肺肾。本研究可为临床辩证使用相关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治疗感冒的中成药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 药典》(2020 年版) 中筛选出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 功效类别、性味归经、用药规律、新方组合挖掘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得到中成药处方130 首,涉及中药 250 味,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有甘草、桔梗、黄芩、连翘、金银花等;主要以清热药、解表药、化痰药为 主;药性多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以肺经为主,然后依次为胃经、脾经等。常用药 对有“甘草-桔梗”“陈皮-甘草”“黄芩-连翘”“连翘-桔梗”“金银花-连翘”等;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提 取出2 种不同的核心组合各6 组,并挖掘出潜在新方6 首。结论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 版)中治疗感冒的中成药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出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多用于风热感冒,其核心药物为甘草、桔 梗、黄芩、连翘,以清热、解表、化痰为主要治则,兼以理气、平肝息风、补虚等进行配伍,临床可用银翘 散、杏苏散等经典名方加减辨证治疗感冒。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治疗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中成药复方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治疗流感的中成药复方信息,应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数据进行频次统计、药物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69个治疗流感的中成药复方,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为金银花、连翘、甘草、黄芩、板蓝根、薄荷等,药物功效以清热、解表为主,药...  相似文献   

10.
“清透法”用药规律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求"清透法"下方药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选取古今医案及温病学教材中有清透作用的医案、方剂,用excel将其分别按治疗温病温热证方、治疗温病湿热证方建立数据库,运用计量学方法对其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药物类别上治温热方以清热药、解表药、补益药为主,治湿热方以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及芳香化湿药为主;药性以寒性药物占多数,其次为微寒药和平性药;药味以苦、甘、辛味药物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其他药味的药物;药物归经以肺经为主;治疗温热类温病的高频药物包括连翘、甘草、金银花、生地、玄参、石膏、麦冬、薄荷、牛蒡子、知母、芦根、丹皮、犀角、黄芩、桑叶、竹叶、豆豉;治疗湿热类温病的高频药物包括杏仁、连翘、藿香、滑石、半夏、薏苡仁、金银花、石膏、黄芩、蔻仁、知母、青蒿、通草、竹叶、茯苓皮、厚朴、桔梗、玄参、芦根.结论:清透法用药以性寒凉、味苦辛、质地轻、气芳香为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藏医隆滞布病(脑梗死)的用药规律,寻找其用药规范,为其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用药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接受治疗且满足纳入、排除标准的隆滞布病患者的病历资料中的用药情况,采用简单关联规则、序列关联等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分析病历中药物使用频次、高频药物组合及药物之间的序列关联规则、组合规律。结果:共筛选出高频组合9组,得出七十味珍珠丸、二十味沉香丸、如意珍宝丸、二十四味沉香丸、三十七味斑蝥丸为高频用药且相互间关联性强,挖掘出符合藏医给药原则的治疗隆滞布病常用药物组合为七十味珍珠丸(早晨)→如意珍宝丸或二十四味沉香丸(上午)→三十七味斑蝥丸(中午)→二十味沉香丸(晚上)。结论:前述常用组合的挖掘符合数据挖掘的科学性,用药理论能够为藏医药相关理论所解释,但仍需进一步临床实践研究的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软件分析强直性脊柱炎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近5年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文献中的中药处方,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结果:对筛选出的215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6个核心组合。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常用的药物以活血化瘀药、补血药、补阳药、补气药、祛风湿散寒药、发散风寒药、祛湿药为主,治法主要是活血化瘀、益气补阳补血、祛风湿散寒。药物四气的分布以温、平、凉为主,五味的分布以苦、甘、辛为主。药物归经的分布以肝、肾、脾为主。当归、杜仲、甘草、独活、牛膝、白芍、桑寄生、狗脊、续断、川芎、熟地黄是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常用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软件分析腰椎管狭窄症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近5年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文献中的中药处方,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结果:对筛选出的1 00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6个核心组合.结论:腰椎管狭窄症常用的药物以活血化瘀药、补血药、补阳药、祛风湿散寒药、补气药、发散风寒药、祛湿药为主,治法主要是活血祛瘀、益气补血、补阳、祛风湿散寒.药物四气的分布以温、平、凉为主,五味的分布以甘、辛、苦为主.药物归经的分布以肝、肾、脾为主.当归、川芎、独活、杜仲、地龙、黄芪、赤芍、牛膝、白芍、秦艽、甘草、红花、桃仁、桑寄生是临床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常用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名老中医辨治暑温的病机、证候分型演变和用药规律。方法:以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中447例暑温医案为数据源,先用Lantern3. 1. 2软件建立症状和药物的隐结构模型并进行诠释,再用SPSS Modeler 18. 0对症-症、药-药、药-症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最后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447例暑温医案频次≥10的症状54种、频次≥20的药物72味,常见症状有发热、汗出、咳嗽、胸闷、口干、口渴,常用药物有茯苓、半夏、苦杏仁、陈皮、连翘、通草;症状隐结构模型得到10个隐变量,含20个隐类,药物隐结构模型得到22个隐变量,含44个隐类,症-症关联有头痛、恶寒和发热,恶心、呕吐和胸闷,发热、欲饮和口渴,咳嗽和咯痰,神昏和谵语。药-药关联有党参和甘草,藿香、泽泻和茯苓,天花粉、石斛、生地和甘草。结论:采用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辨治暑温,暑温病位有肺、胃、心、脾,病理因素有气虚、阴虚、痰湿等,证型有气阴两虚、湿阻中焦、暑湿伤气等。老中医辨治暑温的常用核心药物有佩兰、茯苓泽泻、天花粉、砂仁、陈皮、白术,佩兰是化湿的基础药;核心方剂有银翘散、三仁汤、五加减正气散、沙参麦冬汤。  相似文献   

15.
赵中玮 《西部中医药》2012,25(10):28-30
从中草药药名入手,以药名中直接显示功用,暗喻功用,以古今传闻、医话故事来说明功用,从五色、五味、五行来揭示其功用6个方面,对中草药的命名与其功用的内在联系做了认真的分析,从中找出规律,为初学中医中药的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治疗冠心病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文献及CNKI中有关冠心病的方剂,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关联规则及LDA主题模型分别从药物关联性和方剂潜语义分析两个角度对冠心病方剂进行挖掘,分析冠心病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收集冠心病方剂356首,涉及中药318味,药物频次统计结果表明冠心病方剂中的药物以补气药、活血化瘀药和理气药为主。LDA主题模型共得到3个方剂主题,关联规则挖掘得到12个提升度较大的药对组合和药物关联规则。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以益气、活血化瘀为主,兼顾理气祛痰,注重标本兼治。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冠心病方剂组成,可以发现其组方规律,为临床冠心病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