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常用健脾类中成药组方规律。方法:收录《新编国家中成药》中的健脾类中成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茯苓、白术、甘草、党参、陈皮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白术、茯苓”“甘草、茯苓”“甘草、白术”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陈皮->白扁豆”“陈皮->半夏”等。结论:处方用药中除常见的健脾类中药外,尚包括具有健脾作用的部分理气药、消食药及其他类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常用止咳类中成药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新编国家中成药》中的止咳类药品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开展研究,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律。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甘草、桔梗、苦杏仁、麻黄、陈皮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甘草、桔梗”“甘草、苦杏仁”“甘草、陈皮”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陈皮、桑白皮”“陈皮、瓜蒌仁”等,新处方包括“苦杏仁、麦冬、瓜蒌仁、知母、生地黄”等。结论止咳药类中成药处方药物多具有疏散解表、清热燥湿、宣肺化痰、滋阴补气等功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常用补气类中成药组方规律。方法:收录《新编国家中成药》中的补气类中成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黄芪、当归、熟地黄、茯苓、白术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当归、黄芪""熟地黄、当归""白芍、当归"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川芎、熟地黄-当归""白芍、熟地黄-当归"等。结论:处方用药中除常见的补气类中药外,尚包括具有养阴、生津、补血作用的部分补益药及其他类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常用安神类中成药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新编国家中成药》中的安神类药品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开展研究,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茯苓、甘草、当归、麦冬、朱砂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当归、茯苓""茯苓、炒酸枣仁""甘草、茯苓"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牛黄、朱砂""酸枣仁、茯苓"等,新处方包括"茯苓、炒酸枣仁、熟地黄、五味子、丹参、麦冬、生地黄"等。结论:安神类中成药处方药物多具有养血定志,补气滋阴和重镇安神之功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用解毒类中成药组方规律。方法:以收集解毒类中成药处方为基础,运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算法,挖掘处方中各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关系。结果:在解毒类中成药处方中,高频次药物有甘草、冰片、金银花、黄芩、连翘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连翘、金银花连翘、黄芩等;置信度大于等于0.75的关联规则包括人工麝香-冰片珍珠-冰片牛黄-冰片;并挖掘出40个核心组合以及20首新处方。结论:处方用药中除常见的清热解毒类中药外,还包括具有凉血祛瘀、醒神开窍类中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Medcase V3.2数据记录挖掘系统分析中药治疗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组方规律。方法 搜索2009年至2019年期间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中治疗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文献中包含的口服中药处方,将数据输入Medcase V3.2数据记录挖掘系统,采用软件中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治疗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药物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处方规律、核心组方、潜在药对等。结果 筛选出的60首处方中共涉及119味中药,8个核心组合,并在核心组合的基础上演算出4条新组方。结论 通过Medcase V3.2数据记录挖掘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药治疗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处方用药规律,有助于为中医药治疗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辨证治疗、临床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挖掘中药成方制剂治疗胸痹的潜在用药规律。方法: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中药成方制剂用药规律,并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等方法挖掘中药成方制治疗胸痹的潜在药物组合及处方。结果:对筛选出的142种中药成方制剂进行分析,确定中药成方制剂对应的证候出现频次、单味药以及药物的使用频次和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并挖掘出6个核心组合和3首新方。结论:中药成方制剂治疗胸痹效果显见并有规律可循,辨证用药上多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开窍醒神、培元固本之品,应用灵活,方证对应,配伍严谨。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刺治疗癌痛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近10年PubMed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三大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并公开发表的关于针刺治疗癌痛的文章,收集处方中的穴位信息,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TCMISS V2.5)中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获取68篇文献,纳入73首腧穴组方,涉及117个穴位,主要归膀胱经、胃经、肝经、脾经。其中使用频次≥4的腧穴有40个,排在前3位分别是足三里65次,内关55次,太冲50次;使用频次≥19的常用腧穴组合68个,前3位腧穴组合分别是足三里-内关、太冲-足三里、足三里-三阴交;获取强关联腧穴组合规则103条;基于熵聚类算法获取候选新腧穴组合20个及新腧穴处方10首。结论:针刺治疗癌痛取穴经脉主要以膀胱经、胃经、肝经、脾经为主,其中以足三里、内关、太冲、合谷、三阴交、阿是穴为组方核心腧穴,以调脾胃、治血气为针刺治疗癌痛之大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软件分析肩周炎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近5年治疗肩周炎文献中的中药处方,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结果:对筛选出的124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2个核心组合。结论:肩周炎常用的药物以补血药、补气药、发散风寒药、祛风湿散寒药、活血化瘀药为主,治法主要是益气补血、发散风寒、祛风湿散寒、活血化瘀。药物四气的分布以温、平、凉为主,五味的分布以辛、苦、甘为主。药物归经的分布以肝、脾、心、肾为主。川芎、白芍、黄芪、桑枝、秦艽、甘草、当归、桂枝、羌活、防风、细辛、姜黄是临床治疗肩周炎常用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探讨糖尿病的中药处方用药规律。方法:从文献中收集近10余年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进行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并以关联度分析结果为基础,依据相关度与惩罚度约束,进行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获得治疗糖尿病新处方;根据结果绘制出用药关联规则网络图、新方的核心组合药物网络图。上述操作基于TCMISS V1.1完成。结果:对筛选出的110个处方进行分析,明确了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规律,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6个核心组合和8首新处方。结论:基于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的数据挖掘手段,适合中医方剂用药规律的挖掘、分析和总结。以补益气阴为主并灵活配伍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同时根据不同证型考究药物的配伍组合对提高糖尿病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多数是由于病原菌感染引起,而稳定期大部分患者都存在病原菌定植与感染,且常常伴有咳嗽、黄脓痰等炎性症状。国内外指南主张急性加重期首选抗菌药物治疗,对于稳定期中急性加重≥3次的患者可考虑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但易造成抗菌药物耐药及其他副作用。中医治疗在急性期可提高临床疗效,在稳定期可缓解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加重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现代研究发现清热中药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本文通过检索关于清热中药体内外抑菌试验的文献,总结其抑菌作用,以及研究其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试验(包括稳定期与急性加重期)等,探讨如何提高其体内外抑菌作用研究的质量,尝试个体化的临床试验方法等,以期提高清热中药对支气管扩张症抑菌作用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中中医药常用药物的组方规律。方法以1991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CNKI、CHKD、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国内期刊发表的文献、硕博士毕业论文,以中药复方单用/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为主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且临床观察治疗有效的中药复方为研究对象,采用关联规则分析的方法对常用药物进行分析,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药常用药物的组方规律。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常用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发现,置信度高的中药药对组合为炙麻黄、射干;三药组合为炙麻黄、款冬花、法半夏;四药组合为炙麻黄、紫苏子、法半夏、杏仁;五药组合为炙麻黄、紫苏子、法半夏、杏仁、甘草;六药组合为炙麻黄、款冬花、紫苏子、法半夏、杏仁、甘草。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药治疗以祛邪为法,表里同治,或以宣肺、温肺化饮为主,或以宣肺、清热化痰为主,并辅以虫类药物以熄风解痉平喘。  相似文献   

13.
中成药所致药疹1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中成药所致药疹的特征及发生原因,为药疹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62例中成药所致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中成药所致药疹主要为轻型药疹[共161例,占99.4%];中药注射剂是诱发药疹的主要剂型[共87例,占53.7%];联合用药者见多[共106例,占65.4%];首次发生药疹确诊者少[共14例,占8,6%]。结论 提高中成药所致药疹的认识,慎用中药注射剂,减少联合用药,详细询问用药史,可以有效的预防药疹发生。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统计部分不合理处方,综合临床药学知识,分析中成药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对选用中成药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中成药错误使用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索常用于妇科的非处方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安全使用此类非处方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规定中成药范围包括:中药复方制剂、中西药复方制剂、中药提取物制剂。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检索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和CNKI中文数据库,收集用于妇科疾病的非处方中成药的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经上述数据库报道,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中成药2种,分别是花红片,逍遥丸。结论:虽然非处方药的特点是药效确定、相对安全、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低,但药物安全性不容忽视,也需要考虑其不良反应并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外治专利用药规律,为临床外治用药提供指导。方法: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作为数据信息来源,以中药和外治为主题词,搜索2010年9月1日至2018年9月1号专利文献,收集专利记载的外用方剂,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 2013、SPSS Modeler14.1、SPSS 19.0统计软件对纳入的专利进行年申请趋势、疾病种类、中药剂型的分析,并对专利中涉及的中药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专利180项,涉及疾病99种,前3种分别是痔疮、关节炎和白癜风;剂型23种,前3种分别是贴膏、洗剂和散剂;108项专利涉及的外治复方包含中药607味,607味中药的功效分类中,以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虚药最多;药性药味中,药味以辛、苦、甘最多,药性以温、寒、平最多;归经分类中,以肝、心、脾经最多。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为5种,因子分析提取8个公因子。结论:中药复方外治申请的专利中,以活血化瘀药为主,该结果与关联规则和因子分析结果一致;频率≥8次的44味中药内,有11个收录于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