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制备白头翁总皂苷结肠靶向微丸。方法:采用水溶液-搅拌法制备白头翁总皂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再以制粒-滚圆法制备微丸,利用Glatt流化床进行包衣。结果:白头翁总皂苷微丸2 h溶出度为16.0%,而包合物微丸0.5 h溶出度达91.9%。以Eudragit S100为包衣材料、TEC为增塑剂、滑石粉为抗黏剂、包衣增重为12%时,包衣效率高,几乎无黏结现象,包衣微丸在人工胃液中2 h几乎无药物释放,人工小肠液4 h药物累积释放度小于15%,人工结肠液4 h药物累积释放度大于90%。结论:白头翁总皂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包衣微丸具有良好的体外结肠靶向释药特征,可进一步研制成口服结肠靶向制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马蔺子素胶囊及马蔺子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中药物的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及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以马蔺子素胶囊为对照,考察马蔺子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中药物的大鼠在体小肠吸收特性及体内药代动力学.结果:胶囊剂和包合物中马蔺子素的小肠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47 h-1和0.180 h-1,6 h内两种剂型中马蔺子素的吸收量分别为29.58%和69.63%,并且药物的小肠吸收速率与其体外释药呈线性相关性.马蔺子素胶囊和包合物的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均符合一室模型,吸收半衰期(T1/2(ka))分别为0.49 h和0.23 h,AUC分别为19.10mg/L/h和25.57mg/L/h.马蔺子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33.9%.结论:包合物能增加难溶性药物马蔺子素大鼠小肠的吸收速率和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5,(3)
目的:比较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磷脂复合物、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姜黄素原料药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探讨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磷脂复合物作为药物载体的优势。方法:SD大鼠口服灌胃给予姜黄素药物制剂及游离药物后,不同时间点于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姜黄素的浓度。结果: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磷脂复合物的AUC0-∞为(1 126.20±323.24)μg/(L·h),较原料药姜黄素(191.08±43.27)μg/(L·h)、姜黄素磷脂复合物(754.93±55.33)μg/(L·h)、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961.21±253.65)μg/(L·h)均有所提高,分别为其5.89、1.49、1.17倍。结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磷脂复合物较单一的磷脂复合物或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更能促进药物的吸收,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马蔺子素胶囊及马蔺子素羟丙摹-β-环糊精包合物中药物的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及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以马蔺子素胶囊为对照,考察马蔺子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中药物的大鼠在体小肠吸收特性及体内药代动力学。结果:胶囊剂和包合物中马蔺子素的小肠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47h^-1和0.180h^-1,6h内两种剂型中马蔺子素的吸收量分别为29.58%和69.63%,并且药物的小肠吸收速率与其体外释药呈线性相关性。马蔺子素胶囊和包合物的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均符合一室模型,吸收半衰期(T1/2(ka))分别为0.49h和0.23h,AUC分别为19.10mg/L/h和25.57mg/L/h。马蔺子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33.9%。结论:包合物能增加难溶性药物马蔺子素大鼠小肠的吸收速率和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石菖蒲挥发油的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从而确定最佳的包合材料。方法SD大鼠分别灌胃给予石菖蒲挥发油药、β-CD包合物及HP-β-CD包合物,采用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并采用DAS2.0.1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灌胃给药石菖蒲挥发油、β-CD包合物、HP-β-CD包合物后,血浆中α-细辛醚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依次符合权重系数为1,1,1/C~2的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C_(max)分别为(2.580±0.247)、(3.598±0.756)、(5.645±0.363)μg·mL~(-1);T_(max)分别为(10.120±0.760)、(8.082±0.483)、(5.073±0.610)min;AUC_(0-t)分别为(125.121±4.161)、(263.335±16.377)、(432.138±11.208μg·min·mL~(-1);AUC_(0-∞)。分别为(135.309±9.278)、(295.713±29.775)、(456.652±3.904)μg·min·mL~(-1)。3组间C_(max)、AUC_(0-t)。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D包合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10.46%,HP-β-CD包合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345.38%。结论石菖蒲挥发油与β-CD、HP-β-CD包合后,在大鼠体内的吸收速度明显加快,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且HP-β-CD包合后效果优于β-CD包合。  相似文献   

6.
冰片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研究冰片的β-环糊精和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稳定性。方法:冰片分别用β-环糊精和羟丙基-β-环糊精研磨包合,采用气相色谱考察了包合物中冰片的稳定性。结果:冰片采用环糊精包合后可显著提高其稳定性,经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后溶解度更好。结论:冰片经环糊精包合后可以提高其稳定性,且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溶液澄明度优于β-环糊精包合物。  相似文献   

7.
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对细辛脑脑靶向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考察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对细辛脑脑靶向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以家兔鼻腔分别灌流细辛脑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剂与细辛脑水饱和溶液剂进行比较,考察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细辛脑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结果: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家兔鼻腔灌流后,家兔血液、嗅脑、大脑、筛鼻甲部位的吸收量均高于水饱和溶液,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辛脑与羟丙基-β-环糊精形成包合物,经兔鼻腔灌流后,家兔血液、嗅脑、筛鼻甲、大脑吸收量均高于水饱和溶液,细辛脑的生物利用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3种不同的环糊精[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对蛇床子素进行包合,比较不同环糊精的包合物对蛇床子素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差示量热分析(DSC)法来表征不同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HPLC法测定包合物中蛇床子素的量及其溶解度;HPLC-MS/MS法测定不同环糊精包合前后,蛇床子素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结果 经IR、SEM、DSC法表明3种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经包合后蛇床子素溶解度显著提高,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β-CD、M-β-CD、HP-β-CD制备的蛇床子素包合物均能显著提高蛇床子素体外溶解度,并能提高其在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9.
冰片-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冰片-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包合物的验证。[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冰片-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经薄层色谱、X线衍射、相溶解度曲线、核磁共振、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验证。[结果]冰片已和羟丙基-β-环糊精形成包合物。[结论]羟丙基-β-环糊精可以包合冰片,使冰片在水中溶解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
羟丙基-β-环糊精这一新型辅料具有掩盖药物不良气味,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等作用。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国内外文献,从羟丙基-β-环糊精分别与挥发油类、黄酮类、生物碱类、苯丙素类、醌类、皂苷类和萜类包合作用的角度,综述了羟丙基-β-环糊精在天然药物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羟丙基-β-环糊精对黄芪甲苷包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黄芪甲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研究其包合作用及增溶效果。方法利用水溶液-搅拌法制备黄芪甲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运用旋光度增量法测定包合比;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甲苷溶解度及溶出度,以考察其增溶作用。结果羟丙基-β-环糊精与黄芪甲苷可形成摩尔比1∶1的包合物,包合后黄芪甲苷的溶解度由原来的22.2μg.m l-1提高到286.8μg.ml-1,溶出度由26.4%提高到71.2%。结论黄芪甲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能显著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及溶出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薏苡仁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对其加以鉴定。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薏苡仁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结果经薄层色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方法对包合物鉴定,表明薏苡仁油-羟丙基-β-环糊精已形成包合物。结论薏苡仁油脂经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后溶解度可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任科  张志荣  鞠静红  刘阳  龚涛 《中草药》2008,39(4):518-521
目的 制备和鉴定穿心莲内酯-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考察穿心莲内酯和羟丙基-β-环糊精之间的包合摩尔比及包合过程的热力学常数.方法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穿心莲内酯-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光谱法(IR)对包合物进行鉴定,通过表观溶解度法考察包合物中主客分子之间的包合摩尔比及包合过程的热力学常数.结果 25、35、45 C下穿心莲内酯和羟丙基-β-环糊精能形成1:1摩尔比包合物,相溶解度图呈AL型,包合过程为放热反应.结论 穿心莲内酯-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能显著增大药物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4.
槲皮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用溶液-搅拌法制备槲皮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经红外光谱测试、差热分析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了鉴定和确证,表明槲皮素与羟丙基-β-环糊精已形成包合物,含量测定证明包合物主、客分子比为1:1,槲皮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可明显提高槲皮素的溶解度,槲皮素的溶解度由原来的0.0392 mg/ml增至包合后的34.227mg/ml。  相似文献   

15.
薏苡仁油一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薏苡仁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对其加以鉴定.方法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薏苡仁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结果 经薄层色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方法对包合物鉴定,表明薏苡仁油-羟丙基-β-环糊精已形成包合物.结论 薏苡仁油脂经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后溶解度可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大黄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工艺优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晓霞  张丹参  黄红娜  薛贵平 《中成药》2010,32(9):1518-1521
目的:研究大黄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包合物进行验证。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包合率为指标,考察主客分子质量比、溶剂浓度、包合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包合过程的影响,优化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大黄酚的条件。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及相溶解度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结果:大黄酚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是:大黄酚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60,溶剂乙醇的浓度为50%,包合时间2h,包合温度是30℃,相溶解度曲线为AL型。结论:采用优化的工艺条件制备大黄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包合率高,工艺稳定,操作简单。大黄酚适宜用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增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张学农  唐丽华  阎雪莹  张强 《中草药》2007,38(9):1317-1320
目的探讨环糊精包合物对紫杉醇的溶解作用及环糊精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方法考察β-环糊精和羟丙基-β-环糊精为包合材料对紫杉醇增溶作用的影响;1H-NMR探讨包合物形成时主客分子之间化学位移的相互作用。结果包合物材料对包合物形成起主导作用,羟丙基-β-环糊精对紫杉醇增溶作用明显优于β-环糊精,且增溶作用随其比例的增加而增大;1H-NMR分析显示羟丙基-β-环糊精与紫杉醇分子中芳香环的作用最显著。结论羟丙基-β-环糊精能够有效地提高难溶性药物紫杉醇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8.
固体分散技术和包合技术对白头翁总皂苷增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固体分散技术及包合技术对白头翁总皂苷(白头翁总皂苷)溶出性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熔融法制备白头翁总皂苷-PEG 4000固体分散体,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白头翁总皂苷-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通过IR,DSC,NMR鉴定固体分散体及包合物性质,并采用小杯法测定了固体分散体及包合物的溶出度。结果:IR,DSC,NMR的结果表明形成了固体分散体及包合物;溶出度大小依次为包合物 > 固体分散体 > 原料药。结论:包合技术能显著提高白头翁总皂苷的溶出性能,而固体分散技术对其增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含葛根素-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漂浮型胃滞留制剂及其体外药剂学特征评价。方法:冷冻干燥法制备葛根素的HP-β-CD包合物。分别以葛根素和包合物为内容物制备海藻酸钙微丸,考察甲基纤维素、硬脂酸镁和壳聚糖对微丸漂浮百分率及释放度的影响。结果:红外光谱图和X-射线粉末衍射图显示葛根素与HP-β-CD形成了包合物。硬脂酸镁对其微丸的漂浮百分率影响大,当含量为2%时漂浮效果最佳。葛根素被包合后,溶解度增加约65.6倍,微丸中药物的释放速度和累计释放百分率均得到明显改善,但存在突释现象。将葛根素包合物与葛根素按照1:1的比例混合,经分散机处理后的微丸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结论:葛根素-HP-β-CD包合物提高了药物的溶解度和释放度,胃滞留微丸具有满意的漂浮性能和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胆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以及溶解性.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包合率为评价标准,对药物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投料比例、包合温度、搅拌时间、药液滴加速度进行了考察,以确定胆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胆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率;采用相溶解度试验对增溶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确定了胆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即药物投料比例为1:3,温度为60℃,搅拌时间60 min,药液滴加速度1.6 mL/min;相溶解度曲线为AL型,包合常数K=564.30 L/mol,增溶11.81倍.结论:以最佳制备工艺制备包合物,包合率达到97.1%,工艺稳定,合理可行;胆酸适宜用HP-β-CD包合,增溶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