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验证健脾疏肝汤辨证加减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加用健脾疏肝汤加减,疗程均为48周。治疗12周、24周、48周检测患者的乙肝病毒定量(HBV-DN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及Child-Pugh分级评分,并统计患者的代偿期稳定率及肝癌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HBV-DNA、血清ALT、ALB、TBIL水平及Child-Pugh分级评分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而两组同期的组间比较方面,在治疗12周、治疗24周的HBV-DNA、血清ALT、AST、GGT、ALB、TBIL水平及Child-Pugh分级评分水平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48周时两组HBV-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ALT、AST、GGT、ALB、TBIL水平及Child-Pugh分级评分水平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代偿期稳定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肝癌发生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健脾疏肝汤辨证加减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能有效提高药物对HBV病毒复制的抑制能力,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化功能,提高患者的残存肝功能,提高患者的代偿期稳定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索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证候特征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为探索乙肝肝硬化失偿期的证候规律提供有力的证据。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对373例2002年10月—2010年4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消化科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的中医证型与肝功能、HBV DNA定量、血常规等常见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湿热蕴结型中ALT、AST、TBIL值明显高于其他各组,ALB值肝肾阴虚型明显低于肝郁脾虚证型,而GLB值肝肾阴虚型明显高于肝郁脾虚证型,HBV-DNA、AFP、血脂血糖、凝血、血常规进行了分析未发现之间的明显规律性。结论:肝功能是判断疾病变化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协助中医辨证判断疾病的阶段及预后评估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苏畅 《亚太传统医药》2011,7(5):106-107
目的:分析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生化检测结果。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0年7月在某医院医治的肝炎病毒感染者60例作为肝病组,排除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及胆道疾病;选择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年龄42~70岁,进行了r-GT、LDH、ALT、ALP、AST、TP、ALB、TBA、TBIL、DBIL等多项血液生化项目检测。结果:肝病组与对照组比较,TBA的升高幅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急性肝炎、慢乙肝(轻、中、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急性肝炎、慢乙肝重度、肝硬化组间无显著性差异。8例重型肝炎血清TBA水平与TBIL、AST、PT呈正相关,与ALT及ALB则无相关性。结论: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生化检测结果,对指导抗病毒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α-岩藻糖苷酶(AFU)、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天冬氨酸氨基转移同工酶(ASTm)、谷氨酸脱氢酶(GLDH)、腺苷脱氨酶(ADA).血清天冬氨酸转氨基酶(AST)、丙氨酸转氨基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5'-核苷酸酶(5'-NT)及血清胆碱酯酶(CHE)等12项肝酶学指标在肝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08例各种肝病患者和115例正常人血清中的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急性肝炎时NAG、AFU、LAP、ASTm、GLDH,ADA、AST,ALT、ALP、GGT和5'-NT均显著增高,ALT、LAP、AFU、ASTm、AST和ALP的AUC分别为0.875、0.861、0.853、0.830,0.825和0.725,阳性率分别为100%、93.8%,78.1%,87.5%、100%和68.8%;肝硬化时NAG、LAP、ASTm、GLDH、ADA、AST、ALP、GGT和5'-NT均显著升高,CHE显著降低,ADA、AST、5'-NT、GGT和CHE的AUC分别为0.764、0.761、0.752、0.748和0.721,阳性率分别为91.2%、73.5%、67.6%、75.0%和61.8%;重型肝炎时NAG、AFU、ASTm.GLDH、ADA、AST、ALT、ALP、GGT和5'-NT均显著增高,CHE显著降低,AST,ALT、ASTm、CHE、AFU和GLDH的AUC分别为0.876、0.840、0.792、0.792、0.751和0.72,阳性率分别为100%,100%、93.6%、100%、72.3%和91.5%;原发性肝癌时NAG、AFU、LAP,ASTm、GLDH、ADA、AST、ALP、GGT和5'-NT均显著升高,CHE显著降低,AFU、5'-NT、GGT、ALP和LAP的AUC分别为0.822、0.814、0.811、0.795和0.713,阳性率分别为88.1%、85.7%、97.6%,95.2%和69.0%.结论:对急性肝炎诊断意义较大的指标为ALT、LAP、AFU、ASTm、AST和ALP;对肝硬化诊断意义较大的指标为ADA、AST、5'-NT、GGT和CHE;对重型肝炎诊断意义较大的指标为AST、ALT、ASTm、CHE、AFU和GLDH;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意义较大的指标为AFU、5'-NT、GGT、ALP和LAP;12项指标对慢性肝炎和酒精型肝炎的临床意义都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血清胆碱酯酶(CHE)、转氨酶(主要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胆汁酸(TBA)联合检测在肝硬化中的应用。方法:选肝硬化患者90名,健康者45名为对照组,测定血清CHE、AST和ALT的活力及TBA的含量,并按照Child-Pugh分级比较。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所得肝硬化组和对照组相比较,AST、ALT和TBA均明显升高,而CHE降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按Child-Pugh分级不同,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HE、AST、ALT和TBA都是检测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但是单一检测的结果片面,联合检测结果更准确,对于肝硬化疾病的诊断和预后的判断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血清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同步检测血清TBIL、TP、ALB、AST、ALT及PT。结果:肝功能各指标水平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PT水平在各型中的排序为肝肾阴虚〉湿热内蕴〉脾虚湿盛〉肝气郁结,TBIL为湿热内蕴〉肝肾阴虚〉脾虚湿盛〉肝气郁结,ALB为肝气郁结〉肝肾阴虚〉脾虚湿盛〉湿热内蕴。ALT在肝气郁结、湿热内蕴两型中较高,AST在湿热内蕴、肝肾阴虚两型中较高。AST/ALT在肝气郁结型中最低,脾虚湿盛型次之,湿热内蕴、肝肾阴虚两型中较高。结论:肝功能各指标水平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臌胀病中医证候与肝功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422例肝硬化腹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总结臌胀病患者的一般信息、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理化检查指标、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探究患者中医证候与肝功理化指标及Child-Pugh分级的关系。结果在422例臌胀病患者中湿阻证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阳虚证患者,同时,Child-Pugh分级B级主要分布在湿阻证中,而Child-Pugh分级C级主要分布在阳虚证中;湿热证患者肝功AST、ALT、TBIL、GGT、ALP的值均最高;93.3%的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其中湿阻证患者ALB均值最高,阴虚证患者ALB均值最低;71.1%的患者出现PT值延长,湿阻证患者PT均值最低,阳虚证患者PT均值最高。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验证了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肝功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方联合西医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肝功能、AFP、凝血功能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治疗组的ALT、AST和TBIL水平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治疗组的PT、APTT和AFP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自拟方联合西药治疗失代偿性肝硬化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有肝豆状核变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29例,对照组(21例)给予丹红注射液等常规的护肝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PT、FIB、肝纤维化指标及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治疗4周后两组ALT、AS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PT水平明显降低(P0.05),FIB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ALB、P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ALT、AST、FI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肝纤维化标志物均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1);治疗组中29例患者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安全可行,可不同程度改善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及阻断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黄对胆汁淤积幼龄大鼠的保护效果。方法:将42只幼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UDCA)组,地塞米松(DEX)组,大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其余组分别给予UDCA、DEX、及大黄灌胃。第5天各组动物(正常组除外),采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50 mg/(kg·d)一次性灌胃建立肝内胆汁淤积模型,ANIT灌胃后48 h分别处死各组动物。比色法检测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于光镜下观察各组肝脏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组血清TBIL、DBIL、TBA、ALP、GGT、ALT、AST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UDCA组血清TBIL、TBA、ALP、GGT、AST水平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DEX组血清TBIL、TBA、AST水平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大黄各剂量组血清TBIL、DBIL、TBA、ALP、GGT、ALT、AST水平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大黄高剂量组血清TBIL、DBIL、TBA、ALP、GGT、ALT、AST水平较UDCA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大黄中剂量组血清TBIL、TBA、ALP、GGT、ALT、AST水平较UDCA组明显降低(P0.01)。大黄低剂量组血清TBIL、TBA、ALT、AST与UDCA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大黄不同剂量组血清TBIL、DBIL、TBA、ALP、GGT、ALT、AST水平较DEX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大黄低剂量组血清DBIL,TBA,ALP,ALT,AST水平较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中剂量组血清DBIL,TBA,ALP,ALT,AST水平较高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肝脏病理改变最重,UDCA组、DEX组、大黄不同剂量组肝脏病理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其中大黄高剂量组病理改善最明显。结论:大黄可以缓解ANIT诱导幼龄大鼠肝内胆汁淤积,其效果优于UDCA和DEX,高剂量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