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及相关预防措施,为早期预防和控制神经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10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 032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临床资料,通过对其年龄、原发疾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部位、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的应用等临床资料的分析,探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结果 1 03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6例,感染率为4.46%;其中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皮肤和软组织感及其他部位感染分别占45.65%、26.09%、13.04%、8.70%及6.52%;原发疾病中感染率最高的为脑出血16例发生率为8.21%,其次为脑梗死15例发生率为6.67%;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高龄、合并基础疾病、存在意识障碍、应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吸烟饮酒史、住院时间长。结论加强医院管理措施及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针对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某医院老年患者院内感染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对策。方法 调查某医院老年住院患者560例,对60例发生院内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某医院院内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0.71%,阻塞性肺疾病院内感染率最高为12.83%,其次为恶性肿瘤10.58%,糖尿病9.26%,脑血管疾病为6.67%,心血管疾病5.1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51.67%);泌尿道其次(21.67%)。吸氧、静脉留置针、雾化等侵入性操作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95.00%。、81.67%和43.33%。病原菌培养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0.94%)。结论 吸氧、静脉留置针、雾化等侵入性操作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不同基础疾病发生院内感染率不同,严格规范各类侵入性操作,并加强基础性疾病的治疗和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期间感染因素.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收治的1260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患者在本院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因素,从而为降低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情况设计相关的预防措施.结果:本次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在1260例患者中有78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了感染病症,其院内感染率为6.19%.在发生感染的78例患者中:7例皮肤系统感染、9例消化系统感染、12例泌尿系统感染、47呼吸系统感染、3例其他系统感染.其中,60岁以上的患者在发生感染的几率中明显高于60岁及以下患者.此外,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高于其他疾病患者.而且住院时间超过16d的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有所增加.(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60岁、患有脑血管疾病、住院时间长,是导致神经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而呼吸系统发生感染的情况为主要感染类型.因此,在临床中应当主动规范以上问题,并合理治疗患者的原发病症,适当调整住院时间,并采取抗生素预防相关感染病症,同时加强针对老年患者的专业护理,从而降低本院神经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几率.  相似文献   

4.
田秋芬  左伟 《职业与健康》2014,(14):2046-2048
目的分析增加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风险的危险因素,并据此探讨相应的管理控制(管控)措施,以更加有效防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4月兴隆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 473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感染与否分为感染组(135例)及非感染组(1 338例),对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总结针对性管控措施。结果该组1 473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院内感染135例,感染率为9.16%;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60岁)、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肿瘤、联合使用抗生素、使用激素、化疗药物、侵入性操作均与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及抗生素联合使用为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消化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各因素采用必要合理的管控措施,可有效降低消化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相关性因素,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11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集全部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住院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医院感染发生部位、是否有侵入性操作、抗生素应用情况等,并给予院内感染控制相关护理。结果:本组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75例,感染发生率6.7%。年龄越大的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春冬两季,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机率较高,革兰阴性茵仍占主要因素。结论:通过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给予对症处理,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并总结相关护理工作心得体会.方法 回顾性选择黄石市爱康医院2015—2019年ICU收治的诊断为院内感染的危重患者215例作为感染组,另选入住ICU且未出现院内感染的患者73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ICU住院和侵入性操作情况,并对院内感染患者感染途径和病原菌分布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观察组平均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静脉插管时间、气管插管时间、胃管插管时间、尿管插管时间均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215例院内感染患者,平均感染1.83例次,感染途径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平均感染菌株2.03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为常见.结论 ICU院内感染与住院时间和侵入性操作有关,感染途径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为常见.护理人员应该加强防控措施,做好基础及专科护理工作,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学特点,探究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制定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份-2017年8月份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8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医院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283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2例,感染率为4.05%。其中呼吸道感染24例占46.15%,泌尿系统感染16例占30.77%;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67株,革兰阴性菌43株占64.18%,革兰阳性菌16株占23.88%,真菌8株占11.94%;年龄、合并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意识障碍、原发疾病、侵入性操作、基础免疫功能低下是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影响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因素较多,应强化治疗方案的针对性,提升病房环境、强化医护无菌技术操作,尽可能降低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的风险,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6年5月诊治的974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资料,应用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其中69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而探讨临床治疗对策。结果患者感染部位在泌尿、胃肠、呼吸道、皮肤和软组织、血液、其他部位所占比重依次为56.5%、24.6%、8.7%、5.8%、2.9%、1.5%,不同部位间医院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7,P0.05);患者年龄≥65岁、患有基础疾病、有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15 d、无床下活动、累计病程≥7 d、意识昏迷、使用抗生素等8项因素是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关联因素(均P0.05);患者年龄、侵入性操作、活动情况、意识状态4个变量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发生率较高,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较多,患者年龄、侵入性操作、活动情况、意识状态4个因素为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3年1—12月某院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和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 573例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14例,感染率为5.9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54.67%)为主,其次为泌尿道(25.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意识障碍、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糖尿病、侵入性操作、使用抑酸剂、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发生医院感染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高龄、侵入性操作、患COPD和糖尿病是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引起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以上因素进行合理干预,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诊治中针对性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7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肺部感染36例,发生率20.46%;肺部感染发生率:<70岁者为11.98%,≥70岁者为34.38%,男性为23.91%,女性为16.67%,有意识障碍者为51.72%,无意识障碍者为14.29%,出血性疾病者为31.96%,缺血性疾病者为6.33%,有侵入性操作者为37.50%,无侵入性操作者为10.71%,合并糖尿病者为60.00%,未合并糖尿病者为10.64%,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者为76.92%,未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者为10.67%,合并颅内高压者为55.56%,未合并颅内高压者为16.46%,卧床时间<10 d者为6.67%,≥10 d者为25.19%,其中不同年龄、意识障碍、脑血管疾病类型、侵入性操作、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颅内高压、卧床时间等因素下肺部感染发生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其中年龄、意识障碍、脑血管疾病类型、侵入性操作、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卧床时间是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脑血管疾病患者存在高龄、意识障碍、脑出血、有侵入性操作、长期卧床及合并有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因素,导致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地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1.
安辉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90-391,39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特点,为有效预防与控制ICU医院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8年2月~2009年2月于我院ICU住院治疗的380例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因素分析。[结果]38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12例次,例次感染率为29.47%;不同基础疾病院内感染发生率不同,其中以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感染的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占54.46%,其次为泌尿道及消化道;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关系密切。[结论]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明确ICU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有利于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胸外肿瘤科患儿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9月该院收治的138例胸外肿瘤科患儿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术后感染发生率,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侵入性操作、抗生素应用情况、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及疾病分类者的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胸外肿瘤科患儿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38例胸外肿瘤科患儿术后发生医院感染者10例,感染发生率为7.25%。不同性别及疾病分类患儿的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侵入性操作、抗生素应用情况及合并基础疾病情况患儿的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侵入性操作、抗生素应用情况及合并基础疾病情况是胸外肿瘤科患儿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胸外肿瘤科患儿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仍有待进一步控制,且高危因素较多,应根据高危因素进行全面的防控措施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13.
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状及相关因素,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对2006年1-12月26 424例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1261例,感染率4.77%,感染例次1380例,例次感染发生率5.22%.结论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基础疾病严重、年龄大、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密切关系,要加强此类患者的医院感染监控,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后续消化内科降低院内感染提供可靠临床依据。方法收集东莞康华医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消化内科住院治疗患者438例,根据患者感染情况和指标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在438例消化内科住院治疗患者中,共40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9.13%。对医院内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分离出3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的株数有23株,真菌9株。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年龄、住院时间、化疗药物、侵入操作、治疗前白细胞低等5个方面,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3.415)、住院时间(OR=6.014)、侵入性操作(OR=4.321)是消化内科住院治疗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得知消化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导致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许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侵入性操作、年龄以及住院时间,后续患者应对上述因素进行重点预防,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医院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其相关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病历资料604例,统计分析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604例脑出血患者中共有82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13.6%,其中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分别占54.9%和22.0%,其次为胃肠道和皮肤,分别占所有感染的13.4%和6.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住院时间>21 d、有意识障碍和侵入性医疗操作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医院感染率(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率高,年龄、住院时间、有无意识障碍和侵入性医疗操作是其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2012年650例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比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合并其他疾病、进行侵入性操作等因素,分析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50例肿瘤化疗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86例,感染率为13.23%;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消化系统、全身为主,分别占25.58%、22.09%、13.95%、10.47%;化疗周期长、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合并其他疾病、进行侵入性操作、未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是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医院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患者化疗周期长、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合并其他疾病、进行侵入性操作、未应用抗菌药物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病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病住院患者2054例,其中恶性肿瘤320例、高血压594例、冠心病348例、糖尿病305例、慢性肝病3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72例。记录院内感染例数、感染例次数;收集年龄、感染部位、住院天数及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54例患者中院内感染186例(9.06%).不同原发病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6例发生院内感染的慢性病患者中感染部位前3分别为:上呼吸道感染65例(34.95%)、下呼吸道感染50例(26.88%)及泌尿道感染29例(15.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天数>7 d、使用免疫抑制、合并糖尿病、慢性肝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慢性病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慢性病住院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发生率偏高,感染发生与年龄、住院天数、使用免疫抑制剂及基础疾病明显相关,应给予针对性防控。  相似文献   

18.
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以出院患者病历为依据,采用回顾性调查,比较2004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60岁~出院患者院内感染率及相关因素。结果4 865例60岁~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率为8.79%。不同年龄组院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年龄增长,院内感染率增高;不同住院天数的院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住院天数延长,院内感染率增高;院内感染发生部位以呼吸道(40.65%)和泌尿道(20.09%)为主。原发病为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院内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4.29%,13.31%和12.80%。院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2.75%。结论老年人住院期间易发生院内感染,感染发生与患者基础疾病、年龄、住院时间及侵入性操作等有关。应针对老年患者特点,制定综合预防措施,有效控制和降低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发生因素,为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7-03/04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率为7.19%,高于同期全院医院感染率.年龄≥60岁的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χ2=0.04,P<0.05),基础疾病为脑血管疾病患者感染率较高(χ2=0.041 4,P<0.05).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感染病原体中真菌检出率较高(占45.45%).住院患者平均年龄62岁,平均住院46 d,接受侵入性操作者占48.60%,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率57.35%.结论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特别是高龄、脑血管意外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对其采取综合性控制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引起耳鼻喉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780例耳鼻喉科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合并医院感染与非医院感染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其他疾病、实施侵入性诊疗操作、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住院季节、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780例耳鼻喉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0例,感染率为3.85%;医院感染患者年龄(65.56±13.56)岁,合并其他疾病、侵入性诊疗操作、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夏季住院感染分别为40.00%、50.00%、43.33%、53.33%,住院时间(14.89±5.62)d;非医院感染组的年龄(50.43±12.56)岁,合并其他疾病、侵入性诊疗操作、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夏季住院分别为9.07%、16.53%、18.93%、25.33%,住院时间(11.25±4.45)d,两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 耳鼻喉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避免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