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钙粘着蛋白的表达及中药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AEP)胰腺外分泌部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钙粘着蛋白 (VE cadherin)的表达、分布及中药对它的调节作用。方法 应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技术 ,观察 2 6只正常、AEP及中药华西胰腺炎 1号 (WPY)治疗的AEPWistar大鼠胰腺血管内皮VE cadherin的表达。结果 在AEP病程中 ,VE cadherin在微血管内皮细胞间连接处消失 ,毛细血管内皮处分布异常 ,其表达 ( 1.14± 0 .0 8、0 .90± 0 .0 8、1.19± 0 .0 6、1.0 4± 0 .0 5 )较正常 ( 1.41± 0 .0 6 )减少 ,两者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治疗后 ,定位及其表达( 1.2 5± 0 .0 7,P <0 .0 1)有所恢复。结论 VE cadherin分布异常、表达水平下降是AEP血管通透性增高的重要原因。中药WPY可改善其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2只健康Wistar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SAP组和川芎嗪治疗组3组。对照组仅剖腹翻动胰腺后即缝合腹壁;SAP组采用胰腺被膜下均匀注射5%牛磺胆酸钠(2 ml/kg体重)制备SAP动物模型;川芎嗪治疗组在SAP建模后5 min于大鼠尾静脉注射川芎嗪注射液(100 mg/kg体重)。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第6、12及24 h观察胰腺组织及脑组织的病理改变,检测血清淀粉酶、脑组织含水量和微血管内白细胞聚集附壁计数,以及脑组织中MDA、TNF-α和IL-1β水平。结果对照组胰腺组织无明显改变;SAP组胰腺组织腺泡细胞坏死,结构不清,间质水肿,红细胞漏出,部分腺导管扩张,有点片状出血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川芎嗪治疗组胰腺组织病理改变较同一时相的SAP组明显减轻。对照组脑组织无明显改变;SAP组脑组织神经元细胞水肿,微血管内白细胞聚集及附壁,脑组织内有炎性细胞增生、聚集,且随时间延长上述表现逐渐加重;川芎嗪治疗组脑组织病理改变较同一时相的SAP组明显减轻。SAP组大鼠各时相脑组织含水量和微血管内白细胞聚集附壁计数,脑组织中TNF-α、IL-1β和MDA水平,以及血淀粉酶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川芎嗪治疗组大鼠各时相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SAP组(P<0.05)。结论大鼠脑组织中的TNF-α、IL-1β及MDA参与了SAP脑损伤的病理过程,川芎嗪对SAP大鼠脑损伤具有保护、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影响大鼠皮瓣成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李佛保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7,11(6):376-378
为了解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皮瓣成活率的影响,选用30只SD大鼠,背部7.5cm×3cm随意皮瓣的动物模型。术中和术后24小时局部注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40ng/瓣,以肝素16U/瓣和生理盐水800μl/瓣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组织学和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对皮瓣成活率和皮下血管断面密度进行检测,观察其对皮瓣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术后3天皮瓣成活率:VEGF组为(85.85±2.206 相似文献
4.
自体血管内皮细胞种植人造血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内径4mm,长5cm的涤纶人造血管对10条犬的17侧颈动脉进行了移植术。实验组A的人造血管种植了用0.25%胰蛋白酶自体颈外静脉获取的内皮细胞(n=7),实验组B种植了在液氮中冻存一周的自体颈外静脉的内皮细胞(n=3)。未种植内皮细胞的人造血管移植于实验组A的对侧颈动脉(。=7)作为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取材,实验组A的总通畅率为85.7%,对照组为57%;实验组A的血栓量为40.6±39.6mg,对照组为85.9±26.3mg(P<0.01)。扫描电镜检查人造血管中段可见椭圆形细胞,而对照组仅见血小板、纤维素覆盖。透射电镜、VIII因子相关抗原以及Vimentin染色均证明人造血管中段细胞是内皮细胞。我们认为人造血管即刻种植酶解法所得的内皮细胞或种植在液氮中冻存一周的内皮细胞都能促进其内皮化,达到改造人造血管质量及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靶向血管内皮细胞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运用抗肝癌区血管内皮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抑癌实验。方法 通过建立裸小鼠人肝癌动物模型来进行,抑瘤实验。结果 抗肝癌区血管内皮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在肝癌动物模型的抑瘤裕有明显的抑瘤作用。结论 抗体在动物实验中明显的抑瘤作用,表明通过应用这种抗体可对肝癌进行以血管为靶向的生物治疗,从而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内脏血管灌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产生肿瘤坏死因子和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内脏血管灌注及周围血管灌注分别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和氧自由基(QFR)的影响。方法:采用内脏血管(腹主动脉及门静脉)置管分别持续灌注低剂量多巴胺、低分子右旋醣酐和氧自由基清除剂二甲基亚砚(DMSO),观察其对血清TNF、OFR含量和肝脏对TNF、OFR清除率的影响;并同时观察肠道及胰腺微循环的改变。结果:内脏血管灌注可明显降低血清TNF、OFR(P〈0 相似文献
7.
急性胰腺炎(AP)因其发病机理复杂而治疗棘手。新近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在AP病程中异常升高,并加重胰腺持续缺血,机体微循环紊乱,使AP病情进一步恶化。据此,本研究通过复制大鼠AP模型,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valsartan)对大鼠AP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内脏血管灌注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产生炎症介质和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秦仁义邹声泉吴在德裘法祖作者采用腹主动脉及门静脉(内脏血管)置管分别持续灌注低剂量多巴胺(LDP)、低分子右旋糖酐(LMWD)和二甲基亚砜(DMSO),观察其对急性重症胰腺炎(ASP)大... 相似文献
9.
10.
神经生长因子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人血管内皮细胞(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EVC)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NGF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EVC304,利用酶联免疫反应检测其增殖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和标记指数。结果:NGF作用组较对照组其细胞增殖率明显增加(P<0.001),NGF中和抗体组其细胞增殖率下降明显(P<0.05)。NGF作用组较对照组能明显增加HEVC对PCNA的表达和PCNA标记指数(P<0.05),NGF中和抗体组其PCNA表达和PCNA标记指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NGF能明显促进HEVC的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理。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n=8)、假手术组(SO组,n=24)、SAP组(n=24)及NAC组(n=24),后3组再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12及24 h 3个时间点组,每个时间点组8只大鼠。通过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制作大鼠SAP模型,SO组大鼠则通过胰胆管逆行注射生理盐水。NAC组大鼠于造模前1 h经腹腔注射NAC,而SO组和SAP组大鼠于相应时间点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ON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麻醉后直接取右心室血5 mL及回肠组织约5 cm,余3组大鼠则于术后6、12及24 h麻醉后取材。检测血浆淀粉酶(AMY)、C-反应蛋白(CRP)、内毒素、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DAO)含量;检测回肠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髓过氧化物酶(MPO)及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回肠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回肠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对其进行评分;检测回肠组织bax和bcl-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同时相SAP组比较,NAC组大鼠各时相的血浆CRP水平均较低(P〈0.05),而AMY水平在12 h和24 h时较低(P〈0.05);NAC组大鼠的DAO、内毒素及D-乳酸水平在12 h和24 h时均较低(P〈0.05),但DAO水平在6 h时高于SAP组(P〈0.05);NAC组大鼠各时相回肠组织中的MPO及MDA水平均较低(P〈0.05),而T-SOD水平则在12 h和24 h时较高(P〈0.05);NAC组大鼠回肠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数均较低(P〈0.01),组织病理学评分在12 h及24 h时亦较低(P〈0.05);NAC组大鼠回肠组织中bax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低(P〈0.05),而bcl-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则均较高(P〈0.05)。结论 NAC对SAP大鼠的肠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除了抗氧化作用外,还可能与其抗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中药三七总苷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中药三七总苷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的治疗作用及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 逆行胆胰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制成ANP模型。9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NP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只。每组10只观察1周生存率;另每组各20只观察术后不同时相血清淀粉酶及胰腺、肝、脾、肺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情况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存活率明显高于ANP组.术后12h及24h血清淀粉酶明显低于ANP组,治疗组胰腺、肝、脾、肺及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阳性率亦低于ANP组.治疗组病理损害明显轻于ANP组。结论 中药三七总苷可保护肠黏膜屏障从而减少肠道细菌易位。 相似文献
13.
《Renal failure》2013,35(4):621-628
The records of 563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with diagnosis of acute pancreatitis have been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acute renal failure (ARF) in these patients, and to evaluate the most important risk factors for ARF development and mortality. The prevalence of ARF in studied population was 14%, but only 3.8% of ARF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had isolated renal failure. Other patients had additional failure of other organ systems, 68.4% of whom had multiorgan failure (MOF) before the onset of ARF. In only 8.9% of ARF patients was the renal system the first organ system to fail. Patients with ARF were significantly older, had more preexisting chronic diseases (including chronic renal failure), usually had MOF, and local pancreatic complications relative to these in the group with normal renal fun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ARF was directly influenced by severity of acute pancreatitis. The mortality rate in ARF patients was 74.7%, compared to an 7.4%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and normal renal function. Preexisting chronic disease, the presence of MOF and their number, local pancreatic complications, and older age of the patients increased mortality in ARF patients.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oliguric ARF requiring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was extremely poor, indicating the importance of prevention of ARF in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edaravone)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损伤的影响。方法3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依达拉奉组,每组12只,经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建立SAP大鼠模型。依达拉奉组给予依达拉奉,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6h处死大鼠,检测其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IL)-1、IL-6含量,并计算肺干/湿重比(D/W)。结果模型组血清及肺组织中MDA含量以及血清TNF-α、IL-1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依达拉奉组(P0.05),依达拉奉组血清及肺组织中MDA含量以及血清TNF-α、IL-1和IL-6水平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模型组肺D/W、血清及肺组织中SOD活性则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减轻大鼠SAP导致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在急性胰腺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和TNF-α,观察胰、肝、肺、肾的病理变化及胰腺细胞培养液中淀粉酶和PLA_2化。结果:在坏死性胰腺炎和水肿性胰腺炎大鼠血清中,IL-1β、IL-6、IL-2和TNF-α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水肿性和坏死性胰腺炎的胰组织中4种细胞因子都高于正常胰腺组(P<0.01),但两者之间未见明显差别。水肿性胰腺炎分离培养的胰腺细胞上清液中测出IL-6和TNF-α都高于正常胰腺组。结论:急性胰腺炎症过程中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发病机理,其在体内放大作用造成胰腺本身在内的全身多器官功能损害,而且细胞因子的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氧调节蛋白150(ORP150)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损伤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10只)、SAP组(30只,其中SAP 3、6及12h3个时相各10只)。SO组开腹后仅翻动胰腺则关腹,SAP组则经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SAP模型;测定SO组术后12h和SAP组造模后3、6及12h的腹水量、血清淀粉酶(AMY)及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于光镜下进行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用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中ORP150mRNA的表达。结果 SAP组各时相腹水量,AMY及ALT水平和胰腺病理评分均明显高于SO组(P<0.05)。SAP组腹水量在造模后3h和6h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2h较前2个时相均明显增高(P<0.05)。SAP组的AMY及ALT水平和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在造模后各时相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RP150mRNA在SO组呈低表达,在SAP组造模后各时相的表达强度均较SO组增强,其中造模后3h表达强度最高,6h和12h依次降低。结论 ORP150mRNA在SAP胰腺组织中呈高表达,提示ORP150可能在SAP胰腺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外器官微循环改变及乌司他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 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时肺、肾、肠微循环的变化及乌司他丁(UTI)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48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ANP组及UTI组。ANP组、UTI组于胰被膜下均匀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成ANP模型,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UTI组于制模后即由股静脉缓慢注射UTI 10000u/kg,对照组及ANP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制模后2h及6h采用放射性生物微球法测定肺、肾及末端回肠组织的血流量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NP组制模后2h及6h肺、肾、肠组织血流量显著减少(P<0.05);与ANP组相比,UTI组2h及6h各组织血流量均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 微循环障碍是ANP胰外器官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UTI对ANP时胰外器官微循环障碍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可行性,为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瓣膜内皮化提供新的细胞来源。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剖宫产新生儿脐带,复合胶原酶消化法获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脐带间充质细胞的表面标志。取扩增3~6代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VEGF和b-FGF诱导分化。用免疫荧光法鉴定内皮祖细胞的标志。结果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样细胞,表达CD34、CD133和vWF,且Dil-acLDL实验阳性。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祖细胞,可为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瓣膜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9.
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AP组和UTI组,大鼠SAP模型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法建立。于建模后6h及14h时测定血Cr及BUN,于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肾脏细胞凋亡情况,SABC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肾脏组织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SAP组光、电镜下见肾脏组织损害明显,血Cr、BUN、肾脏细胞凋亡指数和bcl-2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P<0.01),且除bcl-2表达外,均随病程延长逐渐升高(P<0.05);经UTI治疗后,光、电镜下见肾脏组织损害减轻,血Cr、BUN和肾脏细胞凋亡指数较SAP组明显下降(P<0.05),而bcl-2表达增强(P<0.05)。肾脏细胞凋亡指数与血BUN和Cr均呈正相关(r=0.807,P<0.05;r=0.812,P<0.05)。结论UTI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从而影响细胞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紧密连接蛋白1(ZO-1)随时间的变化及其与SAP微血管损伤和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的关系。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O组)和SAP组。SO组大鼠开腹后仅翻动胰腺;SAP组大鼠开腹后,以逆行胰胆管微泵注射5%牛磺胆酸钠法制备SAP模型。2组大鼠分别于手术后6、12及24 h各处死8只大鼠,取腹主动脉血测定外周血中淀粉酶、胰蛋白酶、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ZO-1蛋白水平;取胰腺组织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学变化并评分;同时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ZO-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同时点与SO组比较,各时点SAP组的血清淀粉酶、胰蛋白酶、IL-8、TNF-α及ZO-1蛋白水平均较高(P〈0.05)。SAP-6 h组和12 h组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均低于24 h组(P〈0.05);SAP组内大鼠的胰蛋白酶、IL-8和ZO-1蛋白水平均随时点延长逐渐升高,各时点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内3个时点组间TNF-α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SAP组血清ZO-1蛋白水平与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b=0.96,P〈0.05)、血清淀粉酶水平(b=0.87,P〈0.05)、胰蛋白酶水平(b=0.72,P〈0.05)及IL-8水平(b=0.69,P〈0.05)均呈正相关,而与TNF-α水平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各时点SAP组大鼠的胰腺组织损伤程度重于SO组,且随时间延长,SAP大鼠胰腺组织的病理学损伤加重;SAP-12 h组和24 h组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均高于6 h组(P〈0.05)。S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随时间延长,SAP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间及毛细血管壁的ZO-1蛋白颗粒数量减少,且在毛细血管中的表达不连续。结论在SAP的进程中,血清中ZO-1蛋白的水平上升,同时其在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呈下调趋势,表明其与SAP时的胰腺微血管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