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尿激酶两种不同的应用方法针对血液透析用半永久性双腔导管尖部血栓及纤维蛋白鞘的预防及治疗方法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0年1月~12月行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置管血液透析患者2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56岁。随机分为2组。共行血液透析2210例次。观察组采用100 kU尿激酶加入100 mL 0.9%NaCl溶液缓慢滴注,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比较透析前导管抽吸不畅事件及透析过程中护理干预情况。结果观察组透析前导管抽吸不畅事件[28例次(2.5%)]及透析过程中护理干预的次数[51例次(4.5%)]明显少于对照组[110例次(10.2%),221例次(20.5%)],观察组在透析过程中血流量[(241.6±55.2)mL/min]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208.0±52.7)mL/min]。结论尿激酶预防滴注法对于半永久性双腔导管尖部血栓及纤维蛋白鞘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法。  相似文献   

2.
在为血液透析专用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进行封管时,封管液的选择会影响封管的效果。目前对于何种封管液有最佳的抗栓效果及较好的安全性,国内外对枸橼酸钠与肝素封管液的效果存在一些争议。如何延长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时间,以及减少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血液透析专用中心静脉导管封管液枸橼酸钠和肝素对凝血功能、导管堵管率以及导管功能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等方面展开综述,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相关证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建立永久性血液透析通路。方法应用带涤纶环的双腔留置导管,为6例患行经皮锁骨下静脉插入术插入导管。结果共行锁骨下静脉双腔留置导管插入术6例,成功5例,失败1例。成功5例X光摄片证实,导管前端位于第二肋间,最高血流量可达350ml以上。测定瘘管再循环量为4.1%~19.7%,平均9.3%。结论应用带涤纶环双腔导管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血流量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背景:能够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高分子血液透析导管材料对预防高分子导管相关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综述血液透析导管材料的选择及其引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PubMed数据库2005/2011与血液透析导管材料及其引发感染的防治相关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和透析充分的首要条件,由导管引发的感染也十分常见,其中导管材料选择、操作是否无菌、感染原因、部位、感染后处理是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到是否可以深静脉留置导管成功且能否稳定可靠。目前倾向首选硅胶类或聚氨基甲酸乙酯导管,高分子材料透析导管中带涤纶套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导管长期留置具有不影响血流动力学、不需要反复进行皮肤穿刺、良好的抗感染性能、留置取出简单等优点,是老年透析、严重心血管疾患及肾移植过渡期患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冉启蓉  徐琼英  谭海云 《医学信息》2010,23(5):1247-1249
目的 比较不同封管液对无痛性外周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方法 将16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10mL稀释的肝素盐水封管液(含肝素钠50U/mL)封管,前8mL脉冲封管,后2mL正压封管,对照组采用6mL稀释的肝素盐水封管液(含肝素钠50U/mL)封管,前4mL脉冲封管,后2mL正压封管,比较两组患者通畅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第1天、第2天通畅情况无差异,观察组在第3天通畅率为9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观察组在第4天通畅率为90.2%,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1%;在日平均滴速上,两组患者在第1天、第2天无差异,而在第3天及第4天,观察组患者滴速好于对照组.结论 8mL脉冲封管+2mL正压封管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无痛性外周静脉留置针的通畅情况,并能有效减少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堵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VC两种封管液对预防静脉血栓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2月~12月在我科行CRRT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肝素盐水62.5单位,10ml脉冲式正压封管;观察组采用肝素盐水25单位,10ml脉冲式冲管,再用高浓度肝素盐水312.5单位3ml正压封管,比较两组患者血栓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堵管发生率及静脉炎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堵管发生率及静脉炎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肝素盐水封管液较普通浓度封管液对静脉血栓预防效果好,且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过对比生理盐水与肝素盐水封PICC管的差异,旨在探讨盐水封管能否代替盐水肝素封管,以解决对肝素封管有禁忌症患者的封管的问题。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入住我院神经外科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分别用生理盐水和肝素盐水对PICC冲封管。记录患者在使用PICC导管的一些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堵管率和感染率。结果①生理盐水封管和肝素盐水封管堵管率分别为1.33%和1.00%,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生理盐水与肝素盐水封PICC管引起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0.67%和1.00%,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留置的PICC导管用生理盐水封管可以代替肝素盐水封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使用状况,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改善血液透析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为长期双腔导管,101例为临时双腔导管,分析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并发症与处理效果。结果置管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有:误穿动脉11例(8.73%)、皮下血肿6例(4.76%)。导管留置并发症有:血流量不足24例(19.04%),导管相关感染23例(18.25%),穿刺部位渗血15例(11.90%),导管意外脱落3例(2.38%)。以上并发症均在给予相应的处理后痊愈,未留下相关后遗症。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重视,提高置管技术,加强导管护理,及时处理是防范导管失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可来福接头在静脉留置针封管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可来福接头,输液后用生理盐水封管;对照组采用肝素帽,输液后用肝素稀释液封管。比较两组封管效果及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2例堵管,2例出现回血;对照组有8例堵管,15例回血;可来福接头留置时间明显延长,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可来福接头应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可有效降低堵管率,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对老年肺脓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老年肺脓肿患者随机分成常规内镜组和导管组,每组20例。导管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进入肺脓腔处,并使用生理氯化钠溶液以及尿激酶和抗生素稀释液反复抽洗脓腔,直到脓液相对极少而且清亮,脓腔闭合时,拔出引流管;内镜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用纤维支气管镜吸引并冲洗和局部注射给药。结果导管组和内镜组2周治愈率分别为55%和15%,出院治愈率为95%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导管组平均住院日及发热日数均较内镜组减少(P〈0.05)。结论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留置抽洗治疗老年肺脓肿较常规治疗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残余肾功能(RRF)对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将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内生肌酐清除率水平为依据分为RRF(+)组和RRF(-)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尿量(U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素氮(BUN)、肌肝(Scr)、血磷(P3+)、碳酸氢根(HCO3-)、甲状旁腺素(PTH)、血红蛋白(Hb)、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检测,以及分析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的变化。结果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的UR、Scr、HCO3-和Ccr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RF(+)组的Hb高于RRF(-)组(P〈0.05),PTH水平低于RRF(-)组(P〈0.05)。治疗后RRF(+)组的LVEF和LVFS均高于RR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RF能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效能,降低心脏负荷,减低肾毒性物质对心脏的毒害从而改善长期血透患者的心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8月于本院门诊行MHD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液透析(HD)组(n=20)和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组(n=20),分别接受HD和HFHD治疗,均为每周透析3次,每次4h。透析前、透析后4、24、48h,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CD4+.CD8+、CD25+,记录CD47CD8+比值,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IL-2、可溶性IL-2受体(sIL.2R);另设健康对照组(C组)20例,清晨空腹抽血检测上述指标。结果与C组比较,透析前HD组和HFHD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CD4+/CD8+水平下降,血清IL.2水平下降,sIL.2R升高(均P〈0.05)。与透析前比较,HD组患者透析后4h外周血CD4+、CD25+、CD47CD8+水平升高,血清IL-2水平升高,sIL-2R降低(均P〈0.05),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与透析前比较,HD组患者透析后24、48h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透析前比较,HFHD组患者透析后4、24、48h外周血CD4+、CD25+、CD4VCD8+水平升高,血清IL.2水平升高,slL-2R降低(均P〈0.05),而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与同时点HD组比较,HFHD组透析后4h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透析后24、48h,HFHD组外周血CD4+、CD25+、CD4+/CD8+水平升高,血清IL.2水平升高,sIL.2R降低[CD4+:(38.73±6.25)%比(34.92±5.84)%,(37.03±5.41)%比(32.62±5.79)%;CD25+:(21.36±4.65)%比(15.29±4.72)%,(18.19±4.27)%比(13.94±5.05)%;CD4+/CD8+:1.42±0.31比1.23±0.29,1.38±0.30比1.20±0.33;IL-2:(22.03±5.18)m±L比(19.03±4.87)m#L,(20.54±5.92)mL比(18.26±4.96)mL;sIL-2R:(672.96±159.36)U/ml比(787.32±143.27)u,ml,(720.24±143.92)u,(858,42±172.13)U/ml,均P〈0.05],而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HD可短暂改善MH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HFHD可持续改善MH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被动免疫治疗及淋巴细胞主动免疫(LIT)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被动免疫治疗对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其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临床确诊为封闭抗体阴性复发性流产患者124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仅接受IVIG,B组接受LIT及IVIG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封闭抗体转阳率,临床妊娠率,患者血清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CD4 +/CD8+比率及细胞因子IFN-γ、IL-10水平和NK细胞含量的变化.结果 免疫治疗后,A组封闭抗体转为阳性者45例(72.58%)、B组封闭抗体转为阳性者58例(93.5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688,P<0.05);两组成功妊娠率为A组妊娠39例(62.90%),B组妊娠51例(82.26%),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835,P<0.05).接受免疫治疗后B组与A组比较,CD3+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t=2.497,P<0.05);CD4+细胞百分比降低(t=4.514,P<0.05);CD8+细胞百分比升高(t=21.697,P<0.05);CD4+/CD8+比率降低(t=2.146,P<0.05),IFN-γ水平降低(t=4.514,P<0.05),IL-10则升高(t=21.697,P<0.05);外周血NK细胞百分比下降(t=2.146,P<0.05),B组变化幅度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封闭抗体阴性复发性流产患者接受免疫治疗能改善体内细胞免疫状态,具有较好的疗效,LIT联合IVIG治疗较单独应用IVIG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治疗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9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按发病孕周将其分成三组即A组(孕周〈28周)12例、B组(28周≤孕周〈32周)35例和C组(32周≤孕周〈34周)32例,分析各组孕期治疗期限、孕妇并发症、胎儿和新生儿结局。结果三组保守治疗时间比较,A组与B组、C组与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延长孕龄最长;三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随发病孕周延长而下降,但三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比较,C组明显低于A、B组(P〈0.01),B组低于A组(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严重影响母儿健康,保守治疗可行,但要严密监测母儿情况,适时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方式首选剖宫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泵注对脂多糖(LPS)致大鼠脓毒症模型肝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LPS+生理盐水组、LPS+胰岛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组均为8只。各组大鼠在实验前1d行右颈外静脉置管术。LPS+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LPS10mg·kg^-1,同时持续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mL·h^-1;LPS+胰岛素组腹腔注射LPS10mg·kg^-1,同时持续静脉泵注胰岛素生理盐水溶液1mL·h^-1(胰岛素用量为0.25U·kg^-1·h^-1)。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g·kg^-1,同时持续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mL·h^-1。测定各组腹腔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前和注射后2、6、12、24h的血糖水平,检测各组腹腔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6h的血清TNF-α、IL-6水平及24h的血清ALT和AST水平,并观察各组腹腔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4h的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LPS+生理盐水组在腹腔注射LPS后各采样时间点,血糖水平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和6h,LPS+生理盐水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4h,LPS+生理盐水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均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LPS+胰岛素组注射LPS后各采样时间点血糖、TNF-α、IL-6、ALT及AST水平均显著低于LPS+生理盐水组(P〈0.05),LPS+生理盐水组肝脏病理学检查示局灶性肝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小叶间静脉充血扩张;LPS+胰岛素组肝脏病理学改变较LPS+生理盐水组明显减轻。结论早期胰岛素静脉泵注可通过抗炎和降低应激性高血糖作用减轻LPS诱导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及胎盘组织中MMP-9mRNA表达变化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0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按发病时孕周不同分为早发型组(发病孕周≤34w)和晚发型组(发病孕周〉34w)各20例;另选2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为对照组。采用RT-PCR技术检测3组孕妇胎盘组织中MMP-9m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组孕妇血清MMP-9水平。结果早发型组及晚发型组孕妇血清中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早发型组高于晚发型组(P〈0.05)。早发型组及晚发型组孕妇胎盘组织中MMP-9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发型组低于晚发型组(P〈0.05)。结论子痫前期孕妇血清MMP-9水平的上升及在胎盘组织mRNA的表达下降可能通过不同途径参与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0例ASAⅠ~Ⅱ级,年龄18~54岁,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Ⅰ组(芬太尼组)和Ⅱ组(舒芬太尼组),每组100例。Ⅰ组芬太尼1μg/kg+丙泊酚1mg/kgiv,Ⅱ组舒芬太尼0.1μg/kg+丙泊酚1mg/kgiv,观察NBP、HR、SPO2、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体动以及心动过缓等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Ⅱ组的丙泊酚用量较Ⅰ组显著减少(P〈0.05),Ⅱ组的苏醒时间较Ⅰ组显著缩短(P〈0.05),两组的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μg/kg舒芬太尼复合1mg/kg丙泊酚适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孕中期乙肝孕妇血清白细胞介素IL-16、T细胞亚群、AFP的水平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2011年1月~2014年3月73例乙肝孕妇HBV DNA并分组,A组(HBV DNA〈10^3copies/ml),B组(10^3copies/ml≤HBV DNA〈10^6copies/ml),C组(HBV DNA≥10^6 copies/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6;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并纳入30例正常孕妇作对照。结果 B、C组血清IL-16水平高于A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L-16=3.568~5.329,P均〈0.05)。B组血清AFP水平高于对照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FP=3.435,3.857,P均〈0.05);C组血清AFP水平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FP=1.758~5.354,P值均〈0.05)。B、C组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较A组和对照组减低,CD8^+T细胞较A组和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D4^+=2.101~3.586,tCD4^+/CD8^+=1.903~2.259,tCD8^+=1.774~2.816,P均〈0.05)。乙型肝炎孕妇组血清IL-16与AFP呈正相关(r=0.413,P〈0.05)。结论乙肝孕妇血清IL-16、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可提示HBV感染孕妇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且与AFP联合检测可减少乙型肝炎对孕妇产前筛查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拉米夫定,观察组应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AST及ALT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但治疗后两组的AST水平和ALT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HBV DN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优于单独应用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