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防范普外科非计划性拔管(UEX)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普外科行常规管路护理的7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对照组基础上行FMEA管理的73例患者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的UEX总发生率低于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胰腺外科手术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胰腺外科手术后留置导管的3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的胰腺外科手术患者304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落实常规的导管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进行护理措施的改进。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果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应用后,医疗护理行为、导管固定失效、肢体约束不当、舒适度差、拔管风险评估缺陷、健康教育不适宜方面得分均显著低于实施前风险值得分有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管理使胰腺外科手术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血液透析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规范血液透析治疗全过程,降低医疗护理风险因素。方法 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测量、分析血液透析中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改进透析前、中、后的操作流程。结果 血液透析治疗及护理过程更为规范,各种风险因子与对照组相比差... 相似文献
4.
5.
文章列举了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国内外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包括在辨识患者身份、高危药品管理、患者手术、医源性感染、降低跌倒等不良事件方面的应用,并指出在护理安全中应用的局限性,以期为我国护理质量管理进行前瞻性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淑香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7):855-856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1项多地区的7所综合医院2001-2005年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调查表明临床中较常见的护理风险有:用药错误;患者意外事件包括摔伤、烫伤、坠床;导管滑脱和药物外渗.调查同时发现,超过一半的医疗错误是可避免的,建立有效的护理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能够为改进护理操作流程提供科学依据,从宏观上规避护理风险,保障患者安全[2].为了改进护理流程,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the healthcare failure mode effects analysis,HFMEA)近年来在临床逐步开始应用.本文将就5个护理高风险事件中应用HFMEA的效果进行分析、综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门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HFMEA对门诊输液工作进行流程管理,查找输液隐患,不断改进措施,使门诊输液安全性不断提高.结果:通过对输液各环节针对性的管理和系统性改进,门诊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由1.2%下降为0.4%,患者对服务满意率由90%上升到98%.结论:运用HFMEA对输液流程的各环节进行分析,查找缺陷,不断改进措施,能极大地提高输液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姚孟冬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8):2178-2180
目的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对PICC非计划性拔管相关原因进行分析,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将2009年的308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PIcc脱管原因,静脉治疗小组采用HFMEA方法,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绘制PICC非计划性拔出重点影响因素流程图,进行实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根据优先风险指数(RPN)找出失效模式及相关原因,在2010年针对541例PICC置管患者就重点环节进行有效整改。结果非计划性拔管率由2009年的4.8%下降至2010年的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46,P=0.007)。结论将HFMEA应用于预防PICC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分析中,做到防患于未然,能有效地在各个相关环节预防性地做好防范工作,延长导管有效留置时间,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与痛苦,提高相关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儿科静脉用药调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儿科静脉用药调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小组并绘制儿科静脉药物调配流程图,以风险危机值评估流程中潜在的失效模式,对风险危机值≥8分的项目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比较实施前后儿科静脉用药调配的差错率及失效模式的风险危机值。结果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实施后儿科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由0.120%降为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药物与标签不符、调配剂量不准确、溶媒量与标签不符、肠外营养液调配顺序错误、注射器漏液(微量泵专用)、液体内有异物及签字或标识不完整7项失效模式的风险危机值均比实施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儿科静脉用药调配工作流程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降低儿科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2.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流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 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规范新生儿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erin vaccine,BCG)接种流程,并评估应用效果。方法组建HFMEA项目团队,根据HFMEA模式规范新生儿BCG接种流程。便利抽样法选取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2015年出生的新生儿为观察组,2010-2014年出生的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规范接种前后两组新生儿在BCG使用情况及BCG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报告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应用HFMEA模式规范BCG接种流程后,新生儿BCG及时接种率由96.16%升至97.36%(P0.01),BCG的AEFI报告发生率由493.32/100万剂次降至68.78/100万剂次(P0.05)。结论应用HFMEA模式规范BCG接种流程,可提升BCG及时接种率及疫苗接种工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降低手术患者术后留置病理标本管理失误发生率和有效控制标本送检质量中的应用。方法成立手术室FMEA团队,确立“降低术后留置病理标本管理失误发生率”为主题,依据流程分析、计算风险评估指数(RAC)和风险优先数(RPN)、评估结果、计划改善等程序,通过回溯过去6个月内所有术后病理标本管理失误的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再进行效果检查。结果实施FMEA活动后的6个月,手术患者术后留置病理标本管理失误率从13.11%下降为0.00%。结论FMEA活动在降低手术患者术后留置病理标本管理失误的风险中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优化体外循环术后应激性高血糖(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SHG)管理流程中的效果。方法 对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SHG管理流程应用HFMEA进行分析,绘制流程图,分析潜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并落实更为细化的SHG管理流程、SHG管理流程核查图等改进措施,比较HFMEA实施前(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和实施后(2021年1月—2022年3月)SHG管理风险值、血糖管理情况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HFMEA实施后未落实分层培训、护士未充分认知监测血糖必要性、未判断患者术前血糖基数及有无高血糖病史、管理方案制定不合理、目标血糖值设置不合理、肠内及静脉营养患者SHG管理方案未制定、胰岛素冲配过程不规范、胰岛素使用后,血糖监测不及时、给药护理措施不到位、管理评价不及时等10项失效模式的风险值均比实施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HFMEA后血糖管理情况明显好转、患者预后情况明显好转,且各项监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技术(HFMEA)应用于预防压疮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定2012年我院住院治疗患者中入院时未发生压疮、自住院起连续卧床7d以上需要他人协助翻身的成年患者798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HFMEA技术,通过组建HFMEA项目团队,绘制压疮的发生因果关系鱼骨图,找出潜在失效模式,进行风险分析,制定改进方案,实施与监测新流程,应用PDCA循环法,定期验证改进措施是否有效,并及时修订,调整。将收集到的数据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危急值的变化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压疮发生率实验组为0.125%,对照组为0.310%(P〈0.05)。结论:HFMEA技术的应用能够对于压疮发生的潜在失效模式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及流程改进,减少压疮发生率,并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预防手术错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成立手术室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小组,对2006年所有手术进行手术错误风险评估,通过计算事先风险数,将6个潜在失效原因列为手术错误的高风险因子,分别是接错患者/接手术患者单抄错,接错患者/未与病房护士查对,查对不准确/患者表达能力受限,患者送错手术间/同时接几名患者,麻醉师、医生未查对/对麻醉师及医生无明确查对要求,部位错误/术前未做标识。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于2007年1月开始实施。结果表明,该6个导致手术错误的高风险因子的事先风险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可见加强查对、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合理使用查对标识对预防手术错误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carefailuremodeandeffectanalysis.HFMEA)在新生儿卡介苗安全接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出生的1000名新生儿为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卡介苗接种;选取2010年出生的1000名新生儿为观察组,应用HFMEA对卡介苗接种进行管理,从接种流程中找出潜在失效模式、潜在失效原因与潜在失效后果,进行危害分析与决策树分析,对于需优先解决的问题制订并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应用HFMEA管理后,卡介苗接种过程中风险顺序指数≥8分的高危流程经过实施控制措施后其风险顺序指数均≤6分,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由0.6%降至0.0%(x^2=4.2,P〈0.05)。结论运用HFMEA对新生儿卡介苗接种进行管理,能降低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提高卡介苗接种工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胸腹腔恶性积液患者穿刺置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肿瘤内科胸腹腔穿刺置管患者51例作为试验前组,进行常规护理;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的47例患者作为试验组,用FMEA对置管术后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进行前瞻性分析,找出导致并发症的最高危因素,制定防范优先行动计划和改进措施。结果应用FMEA后,10个高危因素的危机值较试验前组显著降低,胸腹腔穿刺置管患者术后导管滑脱、堵塞或引流不畅、穿刺点感染的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均P0.05),患者对导管护理的满意度有所提升(P0.01)。结论应用FMEA能够准确把握胸腹腔穿刺置管术后护理的重点环节,如导管固定、风险评估等,有效减少置管术后并发症,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