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应用自体骨板移植加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骨缺损,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 将髂骨内外板纵形劈开,修剪成长方形固定于胫骨断端内侧,钢板固定于外侧,碎骨粒充填缺损空隙.结果 本组随访1~3年,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6个月.无一例发生钢板断裂.结论 对胫骨骨不连、骨缺损应用自体骨板移植加钢板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伴有大段骨缺损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自2003—09-2012—04对51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伴骨缺损者根据骨缺损长度进行分组,其中24例一期行外固定架结合腓骨钢板固定骨折端,二期骨缺损处行髂骨植骨;27例一期行Ihzam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结果骨缺损均得以重建,患者肢体长度完全恢复,患者肢体长度与健侧之差均〈2cm,无一例出现畸形,皮肤软组织得到修复。结论外固定架结合钢板固定是治疗合并胫骨骨缺损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骨缺损6em以内患者肢体功能及长度得以重建。IHzamv骨搬移技术也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骨缺损长度大于6cm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骨-软组织复合搬移技术治疗伴有皮肤缺损的胫骨骨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7月对7例伴有皮肤缺损的胫骨骨缺损患者行骨-软组织复合搬移治疗。男5例,女2例,年龄25~54岁,平均35.2岁。彻底清创,截除病骨,干骺端截骨,安装Ilizarov外固定架行骨-软组织复合搬移治疗伴有皮肤缺损的胫骨骨缺损。定期随访,软组织靠拢后,予以清创缝合。随访X线片示两缺损端对合后,根据骨愈合及矿化情况,逐步简化Ilizarov外固定架,达到骨性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架。统计并发症、骨愈合情况,踝、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外支架取出后再次骨折,患膝、踝关节功能良好。1例出现钉道感染,经清创换药及抗生素治疗后感染控制;1例出现外固定架术后软组织阻挡,行软组织松解术后阻挡解除。Paley骨愈合评分标准评定优5例,良2例。[结论]骨-软组织复合搬移技术是治疗伴有皮肤缺损的胫骨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易于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骨段输送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骨段输送技术治疗大段骨缺损、骨感染及皮肤缺损的体会。方法 应用骨段输送治疗严重创伤或骨肿瘤术后大段骨缺损 9例 ,其中 6例伴有骨感染和皮肤缺损。结果  9例骨缺损全部治愈 ,恢复了肢体持重功能。 1例儿童 2年后胫骨出现过生长。结论 骨段输送技术是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简单而有效的新方法。软组织创面可在骨段输送中逐渐缩小并闭合 ,骨骼感染可在骨段输送中逐渐被控制并伴随骨连接而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诱导膜技术(Masquelet)联合双钢板固定胫骨骨干大段骨缺损的手术技术和初步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月,采用诱导膜技术联合双钢板固定18例胫骨骨干大段骨缺损患者.术前评估畸形,胫骨骨缺损部彻底清创,控制感染后填塞骨水泥,并同时覆盖创面,必要时皮瓣修复.待诱导膜形成后,去除骨水泥,缺损处...  相似文献   

6.
骨段输送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骨段输送技术治疗大段骨缺损、骨感染及皮肤缺损的体会。方法 应用骨段输送治疗严重创伤或骨肿瘤术后大段骨缺损9例,其中6例伴有骨感染和皮肤缺损。结果 9例骨缺损全部治愈,恢复了肢体持重功能。1例儿童2年后胫骨出现过生长。结论 骨段输送技术是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简单而有效的新方法。软组织创面可在骨段输送中逐渐缩小并闭合,骨骼感染可在骨段输送中逐渐被控制并伴随骨连接而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并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胫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并感染性骨缺损行清创、可延长外固定架固定、干骺端截骨及中间骨段逐步搬运。结果 8例均获随访6~40个月,平均31.5个月。骨与皮肤缺损得到修复,患侧肢体长度与健侧无明显短缩。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难治性胫骨骨髓炎合并骨缺损或皮肤软组织缺损创伤小,能够避免多次复杂手术,可简化治疗过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因创伤所致胫骨慢性骨髓炎骨缺损常伴有局部广泛瘢痕形成及骨外露、窦道等,治疗上非常棘手,用传统的植骨方法多难以奏效,笔者自2000年5月~2008年10月,用带血管蒂同侧腓骨移植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骨缺损20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游离髂骨皮瓣移植一期修复胫骨创伤后骨髓炎骨缺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游离髂骨皮瓣移植一期修复胫骨创伤后骨髓炎骨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001年3月至2004年8月,收治8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骨缺损病例,病灶清除后,胫骨外固定器固定,皮肤软组织缺损和骨缺损采用游离髂骨皮瓣移植一期修复。结果 移植髂骨皮瓣全部成活,但术后2例发生静脉危象。创口无感染,移植髂骨均在术后6-12个月内骨性愈合,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游离髂骨皮瓣移植,可以明显改善受区骨的血运,增强抗感染能力,加速骨的愈合,缩短疗程,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是一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骨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骨延长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采用组合式外固定装置治疗胫骨缺损合并感染 42例的疗效观察。方法 :采用单臂、双臂及半环、环形组合式骨外固定装置治疗胫骨缺损合并感染 42例 ,平均骨缺损为 8.2cm。结果 :平均骨外固定时间 1 3 .6月 ,其中治愈 38例 ,软组织及局部骨感染未愈合 3例 ,截肢 1例。平均愈合指数 35d·cm- 1 ,并发各种畸形 8例 ,均获得矫正。结论 :采用组合式外固定装置治疗胫骨缺损取得较传统方法更肯定的疗效 ,但治疗周期较长 ,存在若干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背景:胫骨缺损常合并软组织损伤、肢体畸形、不等长等问题。目前的临床分型并不能涵盖一些复杂胫骨缺损情况。目的:从Ilizarov骨搬移技术角度探讨成人非感染性胫骨缺损临床新分型及治疗策略。方法:分析2000年4月至2017年1月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的58例成人无感染性胫骨缺损。依据胫骨缺损的长度、部位、是否合并畸形以及相应的Ilizarov骨搬移手段分为5个类型。Ⅰ型:1 cm<中下/上段骨缺损≤6 cm,无明显成角畸形。采用胫骨单节段截骨,向缺损端搬移。Ⅱ型:6 cm<中下/上段骨缺损≤10 cm,无明显成角畸形。采用双节段截骨同步向缺损端骨搬移。Ⅲ型:6 cm<中段骨缺损≤10 cm,无明显成角畸形,胫骨上、下双节段截骨,向心性骨搬移。Ⅳ型:6 cm<上、下两段缺损≤10 cm,中段残留活骨≥6 cm,无明显成角畸形。将胫骨中间残留的一段活骨2处截骨,成为3块骨,中间骨块固定作为两块骨搬移再生的"母骨"支点,上下两段骨块反向分离牵拉,一期修复上下2区骨缺损。Ⅴ型:胫骨缺损>10 cm,合并骨干>7°成角畸形。采用腓骨上下两处截骨,先纵向牵拉使胫骨缺损间隙加大、成角畸形矫正,再横向牵拉将腓骨中间段搬移至胫骨缺损处,使其腓骨胫骨化。观察5个临床分型组骨缺损修复骨愈合、畸形矫正、有无肢体短缩等并发症、汇合端愈合情况等。拆除外固定后随访,采用改良Paley骨不连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5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104个月,平均(32.0±21.4)个月。所有患者均实现骨缺损修复并最终骨性愈合,骨愈合指数35~60d/cm,平均(49.0±6.4)d/cm。1例Ⅳ型,4例Ⅴ型患者术后肢体短缩>2.5 cm(2.7~3.5 cm)。末次随访无>7°局部畸形病例。未发生1例深部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7例因汇合端骨愈合迟缓,二次手术取自体髂骨植骨。带外固定架时间5~28个月。治疗效果:优41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94.5%(52/55)。结论:成人胫骨缺损新分型既有利于病情评估亦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类型制定的个体化骨搬移重建方法,可一期手术修复骨缺损、矫正畸形、延长肢体,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青山羊胫骨骨缺损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目的探讨制备中国青山羊胫骨骨缺损模型的新方法.方法中国青山羊9只,制备胫骨中段20mm的骨膜与骨缺损,7孔AO自动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后4、8、12周处死动物.用放射学、组织学方法评价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术后所有动物的20mm骨缺损均未自行修复,遗留骨缺损.结论钢板固定的成年山羊胫骨20mm缺损模型可以满足骨组织工程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短缩-延长肢体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单纯使用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通过短缩一延长肢体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2001年7月~2006年7月收治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39例,其中37例为胫骨感染性骨折不愈合,2例为胫骨开放性骨折(GustiloⅢB型1例,Gustilo ⅢC型1例)。在患肢上安放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清创术后小腿胫前内侧软组织平均缺损12cm(6~24cm),胫骨骨缺损平均9cm(4~22cm)。对胫骨骨缺损〈5cm的患者使用一期清创.腓骨截骨.胫骨缺损端加压。对22例胫骨缺损〉5cm的患者采用清创,腓骨截骨.短缩肢体〈5cm。对炎症局限、胫骨截骨部皮肤正常而且远离伤口的患者同期行胫骨截骨术,否则于1.0~1.5个月后二期行胫骨截骨术延长恢复肢体的长度。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10~44个月)。骨缺损均得以重建,患肢肢体长度与健侧之差小于5mm,骨折愈合,无感染复发,创面均闭合。1例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术后2个月恢复。4例胫骨缺损患者诉膝部疼痛。5例胫骨蠓损患者出现马蹄内翻足。2例胫骨缺损出现下胫腓分离。1例再骨折。结论使用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进行短缩.延长肢体是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但应谨慎使用。对于软组织缺损少的小腿一期短缩的安全限度为3cm,最终短缩6cm。对于软组织缺损较大的急性胫骨开放骨折小腿一期可以短缩9cm。  相似文献   

14.
外固定器治疗儿童胫骨慢性骨髓炎后骨缺损和肢体短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用外固定器行骨段转移术治疗儿童胫骨慢性骨髓炎造成的骨缺损和肢体短缩的疗效及经验,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1994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外固定器治疗的26例儿童胫骨慢性骨髓炎造成的骨缺损和肢体短缩行骨段转移术.男15例,女11例,年龄8~17岁,平均11.6岁,术前患肢平均骨缺损长度4.8 cm,肢体短缩差值平均5.3 cm.[结果]全部病人均获随访.术后随访平均116个月,平均外固定指数48.0 d/cm.延长范围5.8~15.1 cm(平均10.3 cm),骨不连接愈合时间平均6.6个月(4~ 13个月).骨愈合率100%,所有患者肢体长度差异得到纠正.[结论]骨外固定器行骨段转移术是治疗儿童伴有肢体短缩的胫骨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骨外固定架加压延长修复胫骨骨缺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经皮干骺端截骨骨外固定架加压延长修复创伤性及感染性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经皮截骨延长修复创伤性及感染性胫骨骨缺损11例。结果全部病例骨缺损修复,骨感染治愈,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无一例需行骨折端植骨。改良ASAMI骨评定结果优8例,良3例;功能评定结果优6例,良4例,中1例。结论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无骨不连、骨萎缩等并发症,术后不需作内固定和植骨,是治疗创伤性及感染性胫骨长段骨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组织工程用山羊胫骨骨缺损模型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制备骨组织工程用中国青山羊胫骨骨缺损模型。方法 :中国青山羊 9只随机分 3组制备单侧胫骨 2 0mm的骨膜与骨缺损 ,钢板内固定 ,术后放射性同位素、放射学检查、组织学方法评价骨缺损自行修复情况。结果 :术后同位素ROI记数 (p >0 .0 5)与摄取比值T/NT(p >0 .0 5)显示无骨代谢 ,所有动物骨缺损处X线片Lane评分均为 0分 ,组织学显示无骨组织长入。结论 :山羊胫骨2 0mm缺损模型不能自主成骨 ,符合骨组织工程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下肢大段骨缺损治疗中Ilizarov技术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的临床体会,探讨不同病例的术式选择。[方法]14例下肢大段骨缺损,平均8.5cm,其中股骨2例;胫骨12例;创伤11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感染和(或)软组织缺损,骨肿瘤切除3例?分别采用肢体短缩加骨段截骨延长,或加骨段输送延长,或单纯骨段截骨输送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1a以上随访,骨缺损治愈,骨感染消失,皮肤创面消灭,肿瘤无复发,无附加神经血管损伤症状:[结论]Ilizarov技术是治疗骨大段缺损的简单而有效方法,根据不同病例,选择不同术式可简化治疗过程.缩短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Osteoset人工骨一期植骨治疗开放性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开放性掌骨缺损13例,急诊手术行彻底清创、AO微型钛板或克氏针内固定联合Osteoset人工骨一期植骨进行治疗,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同时行皮瓣移植修复.结果 所有患者创面均一期愈合,皮瓣移植均完全存活,术后随访6~16个月,平均11.6个月.所有骨缺损术后均愈合,愈合时间2~3个月,平均2.4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达92%.结论 应用Osteoset人工骨一期植骨加内固定治疗开放性掌骨缺损,能有效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术后功能尽早恢复,早期彻底清创和良好的创面覆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骨运输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09年5月~2011年12月应用骨运输技术同期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12例。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与生物衍生骨复合修复山羊胫骨的长段骨-骨膜缺损,以及修复负重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将18只12月龄健康杂种青山羊(雌雄不限),制备成双侧胫骨中段20 mm骨-骨膜缺损模型,常规钢板螺钉固定;MSCs与生物衍生骨于体外复合培养;对同一只山羊将复合物植入右侧胫骨缺损处作为实验组,以单纯材料植入左侧胫骨缺损处作为对照组,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在8、12、16和24周各时间点分别行标本的大体观察、X线片观察和骨密度测试,比较其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结果大体观察、X线片和骨密度测试显示:实验组8周骨缺损部分修复,12、16周骨缺损完全修复,8、12和16周其骨密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白组骨缺损未修复. 结论组织工程骨早期修复骨缺损能力较强,且较单纯材料成骨量大、迅速,能够对负重骨缺损进行有效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