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钱江浦  拓培祥 《武警医学》1995,6(4):242-243
抗洪抢险后部队血吸虫感染抽样调查武警江苏总队后勤部卫生处钱江浦,拓培祥,冯爱民,黄鹏飞,许加林(南京210024)江苏省是全国血吸虫病流行严重地区之一,流行情况和钉螺面积均居全国之首。由于部队大多驻在疫区,1991年抗洪抢险后陆续发生急性感染病人。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抗洪部队血吸虫感染状况,及时根治疾病,探索大规模快速疾病普查方法。方法 1998年9月10~24日分两批分别对参加荆江段和武汉段抗洪抢险的两支空军部队进行血吸虫病普查,普查方法采用经皮试初筛后ELISA法确认,或直接经ELISA法确认两种方法。结果 血吸虫感染皮试阳性率为18.4%,第一次调查血吸虫感染阳性率为1.4%,第二次为0.6%;荆江抗洪部队血吸虫感染阳性率为1.1%,武汉抗洪部队阳性率为0.3%,差别有显著性(P<0.05)。服预防性药物者感染率较低,其中吡喹酮预防效果优于菁蒿琥酯片。结论血吸虫感染与疫区作业有关,预防性服药可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沿江一带为血吸虫病流行区 ,部分地区疫情相当严重 ,我总队共有 6个支队约 3 0 0 0余人 ,长年驻守在这一地区 ,在平时的执勤、训练、生活中常造成感染。由于这一地区洪涝灾害频繁 ,部队抗洪任务重 ,一遇到大的洪涝灾害 ,不仅驻疫区部队投入抗洪抢险 ,而且驻非疫区机动部队也要派出大批人员跨区增援 ,致使血吸虫病的危害也累及到非疫区的部队人员。为摸清部队人员的血吸虫感染情况 ,制定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我们自 1 990年以来 ,每年派出两支血防小分队深入疫区 ,指导部队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并着重对部队 1 994~ 1 999年血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4.
简明  刘小利  罗俊卿  李刚  全明珠 《武警医学》2012,23(4):327-328,331
目的掌握湖南省洞庭湖流域武警部队血吸虫病疫情,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武警部队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和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数据库中,按分层整群的原则,在洞庭湖流域贯穿的常德、益阳和岳阳市随机抽取20余个执勤点和相对应的流行区、村为调查点,收集部队官兵及地方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水平(IgG)、年龄特征、工作性质特征和文化程度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该地区武警部队官兵血吸虫病特异性抗体水平明显低于地方同龄人群(χ2=6.769,P〈0.05);血吸虫感染与疫区生活时间长短、工作性质和文化程度等有关。结论驻洞庭湖血吸虫病流行区武警部队官兵存在血吸虫感染的高危因素,提高官兵对血吸虫病的防治的依从性和主动性是目前控制疫区部队人员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驻云南血吸虫病流行区部队,几年来针对辖区内血吸虫病流行特点,进行了综合治理,已基本消除钉螺孳生场所,治愈了所查出病例,进一步了解部队血吸虫病感染情况。我们于1994年5月开始对疫区部队进行调查,以便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和监测方案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调查云南大理、下关、楚雄、洱源、弥渡等血吸虫病流行区驻军(包括职工、家属)。先做皮内试验,阳性者再分别做间接血凝和血吸虫循环抗原试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成都军区空军部队血吸虫病流行情况,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驻疫区部队人员进行血吸虫循环抗原检测,确定感染者。对部队营区、训练场地、农场及油库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法进行钉螺普查。对有螺地段进行药物杀灭。结果共检查驻疫区人员4307人,查出感染者93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2.16%,以驻西昌、彭山、新津的部队感染率为高,分别达7.33%、1.22%、1.46%。重点人群为汽车驾驶员,占感染总人数的52.70%。重点单位是驻西昌某部,感染率达7.54%。来自疫区人员感染率为2.50%,非疫区人员感染率为1.99%。共查螺76.12×104m2,查出有螺面积2.1×104m2。解剖活螺662只,未查见阳性钉螺。有螺地段全部用氯硝柳胺灭螺。结论避免接触疫水,做好个人防护是做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关键;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管控是降低血吸虫感染率的重要措施。重点地区是西昌一带,重点人群是汽车司机;及时查治感染者是防止发生慢性、晚期血吸虫病人的关键性措施;对来自疫区的人员要定期进行血吸虫感染检查;有螺地段要进行灭螺和环境整治,彻底消灭钉螺孳生场所。  相似文献   

7.
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徐书同、翁守能总结 1998年抗洪抢险中血防工作经验时指出 ,1998年抗洪抢险任务结束后 ,他们积极组织部队各卫生机构狠抓血防工作的落实 ,使灾后无血吸虫病新发病例 ,阳性感染者思想稳定 ,使阳性感染人员康复率达到 10 0 % ,有力地维护了部队的战斗力。他们的做法是 :领导重视血防工作 ;加强宣传教育 ,使官兵切实认识到血吸虫病可防可治 ;及时分发吡喹酮等血防药品 ,并及时组织医疗队下部队检查指导 ,定期对阳性感染者进行全面体检和疫情普查 ;开展军地联防 ,掌握疫情信息 ,特别是在驻湖南、湖北部队中开展灭螺活动和请…  相似文献   

8.
范伟  武超  马淮健  洪星 《武警医学》2001,12(1):55-55
我省武警部队每年都有大量新兵入伍 ,他们来源广泛 ,其中有不少来自血吸虫病疫区 ,在新兵入伍时 ,虽都进行了体格检查 ,但大都未进行血吸虫感染情况检查。根据国务院关于《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规定 ,为掌握来自疫区新兵的血吸虫感染情况 ,做好部队防疫工作 ,确保部队战斗力的提高 ,我们分别于 1 998年和 1 999年底对当年入伍的新兵进行了血吸虫病普查 ,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当年入伍的新兵 ,按年龄、性别、籍贯进行登记编号 ,共计 63 77人。静脉采血 2ml,分离血清 ,行血吸虫短程抗体检测 (Dot-ELISA) ,试剂采用南京医…  相似文献   

9.
某部新兵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玉琴  肖杨  钟小琴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2):1320-1321
每年部队入伍的新兵都来自全国不同地区,其中包括不少来自血吸虫病疫区.根据国务院关于<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的规定,为掌握来自疫区新兵的血吸虫感染情况,做好部队防疫工作,确保部队战斗力的提高,笔者于2008年底对当年入伍的新兵3698人进行了血吸病普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青蒿琥酯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对1998年参加长江九江段及鄱阳湖区抗洪抢险接触疫水的3 264名武警官兵给予口服青蒿琥酯,并调查血吸虫病感染情况.结果 3 264名武警官兵中无急性血吸虫病发生,脱离疫水后1个月检查,总粪检阳性率为0.03%,血检阳性率为1.5%;其中参加长江九江段抗洪抢险的武警官兵服用青蒿琥酯完全者没有发现血吸虫病阳性者,参加鄱阳湖区抗洪抢险的阳性率为1.63%,均低于同期同地未服药组的阳性率(P>0.05).结论 提示青蒿琥酯对短期突击下水人群预防血吸虫病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地方性寄生虫病。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3种,即流行于非洲北部的埃及血吸虫、流行于拉丁美洲及非洲中部的曼氏血吸虫以及流行于亚洲的日本血吸虫。我国只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故通常将日本血吸虫病简称为“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曾在我国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严重流行,估计解放初期的患者人数多达千万,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12.
调查自然水体中的血吸虫尾蚴以快速测定疫水感染性,对部队预防血吸虫病工作,尤其是对预防急性感染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作者曾对粘触沉淀法(简称粘取法)调查日本血吸虫尾蚴进行研究,效果满意,部分结果已作报道。现将在1963~1964年进行的粘取法与尾蚴密度的关系的实验结果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驻云南血吸虫病流行区部队,几年来针对辖区内血吸虫病流行特点,进行了综合治理,已基本消除钉螺孳生场所,治愈了所查出病例。为进一步了解部队血吸虫病感染情况,我们于1994年5月开绐对疫区部队进行调查,以便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和监测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结肠血吸虫病是血吸虫虫卵在结肠、直肠壁沉着所引起的急、慢性特异性炎性反应。目前,由于我国长期开展预防工作,急性血吸虫感染多为散发病例,而结肠血吸虫病在临床已较少见,大多数医师对此病较为陌生,并且其临床及内镜下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导致漏诊和误诊。我院内镜室于2004—10至2010—10,通过结肠镜检查并组织活检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结肠血吸虫病4例,现将其内镜下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旨在引起对结肠血吸虫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人民军医》2010,(11):814-814
青海格尔木62212部队卫生队王胜来稿:搞好高原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的做法。文章说,2010年人汛以来,往年极端干旱的青藏高原格尔木地区降水量偏多,特别是进入6月份以来,降水比常年多280%。部队奉命执行抗洪抢险任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抗洪抢险部队卫生检疫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大规模军事行动之后卫生检疫方法。方法 1998年10~11月对空军主要抗洪抢险部队,以团为单位进行调查。结果 抗洪抢险部队基本上能正确掌握卫生检疫时间和有效开展疾病普查及消、杀、灭工作,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结论 大部分部队基本上能正确开展卫生检疫工作,但尚需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血吸虫病是一种流行广、危害大的寄生虫病。该病主要在夏秋季通过疫水传播。当钉螺体内的血吸虫幼虫进入水体后,一旦遇到人或其他动物,就可从皮肤侵入机体。 1~ 4天后感染接触部位出现皮疹、奇痒,后自行消失。约 40天后感染者出现发热、肝脾肿大、腹痛、腹泻等症状,如发展到晚期可肚大如鼓。预防方法:一是查螺、灭螺,消灭血吸虫生长的中间宿主;二是接触疫水前涂擦皮肤防护剂或服用青蒿虎酯片进行预防。接触疫水后经血液化验确定为感染者,立即应用吡喹酮治疗。 血吸虫病是怎样感染的?  相似文献   

18.
以日本血吸虫尾蚴人工感染家兔,得到免疫血清,并另取得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分别与日本血吸虫尾蚴和禽类血吸虫尾蚴进行尾蚴膜试验,结果均呈阳性反应;其反应程度基本一致。不论在强阳性血清或弱阳性血清,二种尾蚴所引起反应的血清效价基本上亦是一致。 以禽类血吸虫尾蚴人工感染家兔和人,得 到抗禽类血吸虫血清,分别与日本血吸虫尾蚴和禽类血吸虫尾蚴进行尾蚴膜试验。家兔被感染大量禽类血吸虫尾蚴(150~300条)3次以上,则与上述二种尾蚴可产生明显的尾蚴膜反应,而且反应程度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最末一次感染后的32~72天,血清转为阴性反应。少量尾蚴多次感染(25~30条),虽然感染至20~30次,而尾蚴膜反应仍极弱;在最末一次感染后的28天,血清转为阴性反应。人体被感染少量(5条)尾蚴10次,尾蚴膜反应仍是阴性。 由上述各试验的结果,二种血吸虫所致的抗血清可以产生尾蚴膜交叉反应,但是在哺乳动物抗禽类血吸虫血清所引起的反应一般较弱,而且持续时间不长。这可能由于禽类血吸虫尾蚴在哺乳动物体内经皮肤移行至肺,约一周后死亡,不能继续生存发育,所以不能长久地引起宿主机体的反应。虽然如此,我们在应用尾蚴膜试验来诊断日本血吸虫病时,仍应注意到这二种血吸虫感染可能引起的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9.
肖同亮  向光金  郝玉琴  钟小琴  朱新胜 《人民军医》2007,50(10):598-598,600
近年来,血吸虫病疫情有所回升[1],为了解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2004~2006年,我们连续3年对驻疫区某部进行了血吸虫病调查。现分析报告如下。1调查情况1.1对象和方法以驻疫区某部官兵为对象,进行感染情况调查。方法:每人采静脉血2ml,血吸虫循环抗原阳性者为  相似文献   

20.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热带地区分布最广的寄生虫病之一,全球每年约有500万~600万易感人群.在3种主要血吸虫种系中日本血吸虫是亚太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区的主要病原体,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尽管肝血吸虫病典型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专科医生和影像科医生较为熟悉,然而对于来自疫区肝病患者,仍需注意肝血吸虫病不典型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本文收集报道2例具有肝炎性假瘤及肝脓肿影像学特征的肝血吸虫病确诊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