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911年Hibbs和Albee首次将脊柱融合术应用于脊柱外科以来,脊柱融合术已逐渐成为脊柱外科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其基本理论依据是,通过坚强固定,限制脊柱节段间异常活动,缓解由此带来的相关症状。但随着对脊柱生理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例平均年龄42·3岁,平均病程5·6个月的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病灶清除结合植骨内固定,手术前后配合正规化疗,根据X线片观察脊柱融合时间,手术前后后凸角度变化以及按照Frankel分级的神经功能变化。结果全部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17·3个月,植骨界面骨性融合时间平均5·6个月。后凸平均矫正度数为11·7°,7例术前伴有神经损害症状者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1级。结论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骨结构重建可靠,治疗过程相对简化,住院周期缩短,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50年里,脊柱融合术已经成为脊柱外科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取得了巨大成功,显示了明显的技术优势,但其伴随而来的融合节段相邻节段退变、融合部位假关节形成以及供骨区疼痛等并发症,依然困扰着脊柱外科医生,尤其是胸腰结合部和腰骶结合部发生上述问题的风险更大,因此常常需要再次手术。为在解决原有疾病问题的基础上避免上述并发症,脊柱外科医生把目光转向了非融合技术。  相似文献   

4.
前路病灶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评价前路病灶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对88例脊柱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男50例,女38例,年龄16~58岁,平均43.6岁。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结核全身症状并局部疼痛,叩压痛,活动受限。影像学显示单椎体破坏塌陷22例,双椎体破坏楔形塌陷66例,均有大小不等的冷脓肿和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Cobb角17。~50。,平均35。。不全截瘫25例,血沉35~136mm/h,术前抗结核治疗2~4周。前路彻底切除病灶,撑开矫正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0。,椎间自体大块髂骨嵌入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置入抗结核药。术后规则抗结核药物治疗9个月。结果切口一期愈合86例,延期愈合2例,获随访76例,随访时间1.5~5年,平均2~8年。植骨块术后6~8个月完全融合,无移位、折断和吸收。25例截瘫术后6个月内完全恢复,50例矫正角度无丢失,26例矫正角度丢失4。~6。。血沉于术后2~3个月降至正常。随访期内病灶无复发。结论前路病灶切除髂骨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既能彻底切除病灶防止复发,又能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柱支撑功能,防止晚发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2月~2004年12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42例,4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结核中毒症状和胸腰部疼痛,活动受限。15例伴截瘫(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6例,D级8例),3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后凸畸形(15。~60。,平均30.6。),影像学显示单椎体破坏11例。双椎体破坏31例。结果切口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随访1.5~2.5年,平均1.8年。15例截瘫者除1例术前B级术后恢复至D级外,其余均恢复到E级。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21。。植骨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5个月,随访期内结核无复发。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确切,脊柱稳定性重建可靠,矫正后凸畸形较理想,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3,(3):M0004-M0004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脊柱外科杂志》和海军总医院骨科拟定2013年4月中旬在北京联合举办第十三届全国经椎弓根内固定学习班暨脊柱固定新理念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脊柱转移肿瘤手术治疗风险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o HM  Ye ZM  Yang DS  Li WX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4):226-230
目的 探讨脊柱转移肿瘤的手术治疗风险和预后。方法  1992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手术治疗脊柱转移肿瘤 6 3例 ,其中前路椎体全部或部分切除脊髓减压、内固定 4 1例 ,后路椎板切除脊髓减压加内固定 8例 ,一期前后路肿瘤切除固定 14例。手术后随访 6个月以上。结果 术后X线显示所有患者均取得脊柱的稳定。除 1例术后 3d死亡外 ,有 5 7例 (91.9% )患者疼痛有显著的缓解或消失 ,4 1例 (6 6 .1% )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有较大的改善。手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本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 13.5 9个月 ,肺癌和肝癌转移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 6个月 ,乳腺、胃肠道、前列腺癌和其他肿瘤转移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 15个月 ,甲状腺和肾癌的平均生存时间为 2 8个月 ,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脊柱转移肿瘤手术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 ,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患者生存时间与原发肿瘤类型有关 ,肺癌和肝癌脊柱转移者生存时间较短 ,甲状腺癌和肾癌生存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8.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脊柱外科杂志》和海军总医院骨科,拟定2014年4月中旬,在北京联合举办第十四届全国经椎弓根内固定学习班暨脊柱固定新理念研讨会,届时将邀请国内著名脊柱外科专家做专题报告,同时安排学员进行尸体标本(或模型)操作训练。  相似文献   

9.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总结应用AF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脊柱后正中入路椎管探查减压或单纯使用AF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6例。结果经6-36个月随访,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的前缘34.5%和后缘76.5%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1%和后缘97.5%,Cobb’s角由术前平均16.2°恢复为术后平均1.8°。对脊髓损伤的患者按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5级。以上病例未发现有椎弓根钉松动,断裂情况。结论AF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可靠,在脊柱内固定器械中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有待进一步临床应用证实。  相似文献   

10.
脊柱融合术作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引起的下腰痛的传统手术方法,已经应用了几十年。随着脊柱融合技术的不断发展,融合成功率虽然,已经接近100%,而临床症状改善率却未能达到相应满意的程度。腰椎行融合术后,长期随访发现的邻近节段退变也令外科医生感到棘手。而比较年轻的患者,完全融合术将明显影响他们的长期生活质量。因此,很多学者开始思考一种新的非融合方法即动力性固定(dynamic fixation)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过去的十几年中,国外很多学者已经针对动力性固定技术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其中腰椎棘突间动力性固定技术应用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一期前路植骨钛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1997年5月~2003年6月收治的23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常规应用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醇四联抗痨治疗最少3周,并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血沉恢复正常或连续观察低于50mm/h后进行手术。采取病灶清除、一期前路植骨、“K”形钛板内固定。术后继续抗痨治疗10-12个月。结果 手术时间2-3 5h,平均2 6h。输血400~1200ml,平均600ml。伤口一期愈合,随访时间18 -61个月,植骨融合时间为4~9个月,平均6个月。5例截瘫患者均恢复,术后脊柱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9°。结论 采取病灶清除、一期前路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矫正后凸畸形,稳定脊柱,并发症少,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优点。是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脊柱外科杂志》和海军总医院骨科联合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经椎弓根内固定学习班暨脊柱固定新理念研讨会"将于2015年4月在北京召开,届时将邀请国内著名脊柱外科专家作专题报告,同时安排学员进行尸体标本(或模型)操作训练。1.时间:2015年4月17~21日;2.地点:北京市气象宾馆(北京市宣武区马连道南路12号);  相似文献   

13.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脊柱外科杂志》和海军总医院骨科联合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经椎弓根内固定学习班暨脊柱固定新理念研讨会"将于2015年4月在北京召开,届时将邀请国内著名脊柱外科专家作专题报告,同时安排学员进行尸体标本(或模型)操作训练。1.时间:2015年4月17~21日;2.地点:北京市气象宾馆(北京市宣武区马连道南路12号);  相似文献   

14.
经C1,2关节突螺钉治疗寰枢椎创伤和不稳的疗效及手术策略;少儿寰枢不稳的后路手术治疗;多轴螺钉-棒系统在颈椎后路固定中的应用与疗效;冷消融技术在颈椎间盘突出治疗中的应用;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5.
脊柱     
合并椎间盘损伤Hangman骨折的外科治疗;颈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疗效;利用Unigraphics软件三维模拟寻找枢椎侧弓安全钉道的研究;前后路手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疗效比较;前路椎间融合器在多节段脊嗣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术后C5神经根麻痹;影像学评分对多节段脊嗣型颈椎病术式选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重度脊柱畸形的治疗一直是脊柱外科面临的挑战,由于该类患者多合并心肺功能障碍,严重畸形又导致脊柱僵硬,使得手术矫形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和失血量大,患者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1]。由于术前牵引不但可以增加脊柱、胸廓和脊柱前方结构的柔韧性,还可以改善患者心肺和消化功能、了解牵引状态下脊髓耐受能力及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用牵引技术辅助治疗重度脊柱畸形[2-3]。现就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Halo牵引技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半椎板入路切除与全椎板入路切除合并脊柱内固定治疗椎管内原发肿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选取82例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行半椎板入路切除,无需合并脊柱内固定,对照组患者行全椎板入路切除合并脊柱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情况、围手术期指标以及近远期疗效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 观察组肿瘤全切除率为93.02%,对照组为92.31%,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各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近远期疗效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以大小便障碍恢复较差,其他如神经根性疼痛、感觉及运动障碍则恢复较好;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脊柱不稳定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全椎板入路切除相比,半椎板入路切除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利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等优点,对于临床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可考虑采用该术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19.
脊柱肿瘤的整块切除和手术的外科边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20年来,脊柱肿瘤外科治疗的进展令人鼓舞。Enneking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分期被成功地引入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中,肿瘤的整块切除(En bloc resection)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脊柱肿瘤手术中。不少学者在大胆创新的同时不断积累和总结,为脊柱肿瘤外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椎管内血管脂肪瘤是少见的良性肿瘤,手术摘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文献报道该病占脊柱肿瘤的0.14%-1.2%,近年来随着MRI的普及及认识的提高,国内亦偶见报道。我院近期经手术及病检确诊1例胸段的椎管内血管脂肪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