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多方式腓骨及皮瓣移植修复四肢骨及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带血管的腓骨及皮瓣移植修复四肢骨及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用腓骨转位修复胫骨缺损4例;游离腓骨移植中折叠移植3例,其中修复股骨下端缺损2例、跟骨缺损1例;单根移植修复胫骨、桡骨、跖骨缺损11例;半面腓骨移植修复掌骨缺损2例.同时均带皮瓣修复骨及软组织缺损.结果 20例全部成活,骨愈合时间为6~ 10周,3~6个月后负重,15例随访6个月~4年,移植骨增粗,下肢正常行走,移植皮瓣弹性好,上肢及手部恢复抓握旋转功能.结论 多方式带血管的腓骨及皮瓣移植是治疗四肢及手术骨和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利用游离皮瓣联合腓骨移植Ⅰ期修复第一跖骨全长缺损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 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足部胫侧跖骨缺损的9例患者,采用游离皮瓣联合腓骨移植Ⅰ期修复第一跖骨全长缺损.其中亚急诊修复6例,择期修复3例.采用股前外侧皮瓣(ALTPE)联合腓骨移植修复7例,采用背阔肌皮瓣(TAPF)联合腓骨移植修复2例.术中根据健侧第一跖骨的长度游离患侧腓骨重建第一跖骨,游离皮瓣同时修复周围软组织缺损.受区游离组织采用组合移植的血管吻合方式:皮瓣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或胸背动脉)与受区的动脉吻合,皮瓣静脉(伴行静脉)与受区大隐静脉吻合,将腓动脉及伴行静脉串联在皮瓣的动、静脉分支上. 结果 术后8例顺利成活,1例术后发生皮瓣静脉危象,经探查,股前外侧皮瓣坏死,即改用背阔肌皮瓣覆盖创面,皮瓣成活.9例患者经6 ~36个月的随访,皮瓣无溃疡发生,移植之腓骨骨性愈合,行走无再次骨折发生.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定标准:优6例,良2例,可l例. 结论 游离皮瓣联合腓骨同期修复第一跖骨缺损,减少了手术次数、缩短了疗程,修复后患足功能良好,是重建足负重区及周围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串联腓骨皮瓣修复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伴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6月至2008年7月,将股前外侧皮瓣与腓骨皮瓣的轴心血管串联吻合后移植修复8例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伴大段胫骨缺损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3 cm×12cm~34 cm×16 cm,骨缺损长度为7~16 cm.股前外侧皮瓣切取面积为16 cm×12 cm~28 cm×15cm,腓骨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6 cm~21 cm×10 cm,腓骨切取长度为10~18 cm.结果 7例串联组织瓣一期成活,1例术后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经换药伤口逐渐愈合.8例患者术后获7~31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3~6个月移植腓骨愈合,术后1年移植腓骨直径明显增粗.所有皮瓣质地柔软,形态及功能满意,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 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串联腓骨皮瓣联合移植能有效修复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伴骨缺损,且缩短了病程,减少了肢体的伤残率.  相似文献   

4.
应用腓骨皮瓣修复前臂皮肤软组织伴尺桡骨缺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腓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伴尺桡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切取带有腓动脉供血的腓骨上3/4段修复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伴尺骨或桡骨骨缺损9例,其中伴桡骨骨折缺损6例,伴尺骨骨折缺损3例;切取腓骨皮瓣面积为14 cm×6 cm~25 cm×12 cm,腓骨移植长度为6~12 cm.结果 9例腓骨皮瓣全部成活.术后6例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1例桡骨近骨折端不愈合,但未发生骨折端移位.5例腓骨瓣与尺桡骨完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5-9个月.前臂功能优2例,良3例,差1例.供骨区踝关节活动正常.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无异常.结论 应用游离腓骨瓣修复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伴尺桡骨骨缺损,方法可靠,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移植桥接血管蒂的游离腓骨瓣移植治疗长骨感染性骨缺损及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7例长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病例资料,男11例,女6例;年龄1.5~55岁,平均31.3岁;股骨8例,胫骨5例,肱骨3例,桡骨1例;骨缺损长度为4~19 cm,平均9.4 cm;其中8例合并软组织缺损(5.0 cm×3.0 cm~17.0 cm×5.5 cm)。感染性骨缺损端彻底清创后,负压封闭灌洗引流2~3周,待肉芽生长新鲜,设计并切取腓骨瓣或腓骨皮瓣移植进行重建,移植自体静脉并端端吻合桥接受区血管与腓骨瓣的血管蒂。静脉移植桥接腓骨瓣的动、静脉血管蒂长度5~18 cm,平均9.6 cm;移植腓骨皮瓣面积6.5 cm×4.0 cm~18.0 cm×6.0 cm。结果17例腓骨瓣手术及术后恢复顺利,均无血管危象。伤口一期愈合11例,延期1~2周愈合6例。术后6~8周X线片示移植腓骨端骨痂形成。15例获得随访,随访9个月~6年,平均30个月,2例失访。13例骨缺损一期愈合,2例腓骨一端与受区未愈合,再次手术后愈合。1例移植腓骨术后7个月发生应力骨折,经外固定架治疗4个月后愈合。感染性骨缺损愈合时间4.2~9.8个月,平均5.9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Enneking系统评分,优11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3.3%。手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静脉移植桥接游离腓骨(皮)瓣血管蒂,不仅能有效地修复长骨感染性骨缺损和局部软组织缺损,而且可以改善骨缺损局部血运,控制感染,明显缩短疗程,是治疗肢体长骨感染性骨缺损及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王伟  周业金  江渟  何高 《骨科》2011,2(2):88-89
目的探讨应用对侧游离腓动脉骨皮瓣移植治疗大段胫骨及胫前软组织坏死缺损的疗效。方法对因创伤所致大段胫骨及胫前软组织坏死的11例患者,清除坏死骨质及软组织后,行吻合血管的腓动脉骨皮瓣移植重建,包括一例非全周径(外侧2/3周径)的腓动脉骨皮瓣移植。结果结果经6~24个月随访,移植腓骨及皮瓣全部成活,胫骨严重粉碎性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一例截肢,无一例出现慢性骨髓炎,下肢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胫骨大段骨缺损,同时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病人,给予对侧带血管蒂的腓骨骨皮瓣移植,仍不失为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搭桥式游离组织瓣移植治疗患侧下肢复杂性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2003年3月~2009年1月,对38例足踝及小腿部特殊的组织缺损患者行桥式组织瓣移植修复,并对其行临床总结。应用髂骨皮瓣修复小腿骨及皮肤缺损7例,胸脐皮瓣移植修复足及小腿皮肤缺损5例,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大面积皮肤缺损3例,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小腿部皮肤缺损21例,腓骨瓣串联股前外侧皮瓣移植2例。术后4~6周断蒂,供区动脉重新吻合修复。结果组织瓣移植全部成活,成活率达100%。移植骨瓣于术后3~6个月有骨痂形成包裹,创面无一例发生感染,均经组织瓣一期闭合。术后35例获随访6个月~3年,远期随访效果满意,供区无明显功能受限。结论搭桥式组织瓣移植是修复下肢严重复杂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游离腓骨(皮)瓣移植修复上肢长段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自2000年6月至2010年12月,应用游离腓骨骨瓣修复上肢长段骨缺损12例,其中携带皮瓣4例.男11例,女1例;年龄19~ 55岁,平均35岁.修复肱骨缺损2例,尺骨缺损6例,桡骨缺损4例.腓骨瓣切取范围1.5 cm× 2.0 cm~ 12.0 cm× 16.0 cm,腓骨移植长度6.0~ 20.0 cm.结果 12例均成功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年5个月.4例携带皮瓣全部存活;创面Ⅰ期愈合11例,Ⅱ期愈合1例,愈合时间12~18 d;腓骨移植骨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应用Enneking上肢功能标准评分为22~29分,平均27分;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 游离腓骨(皮)瓣移植修复上肢长段骨缺损可一期完成骨缺损修复,且可同时解决软组织缺损.虽难度大、风险高,但仍是一种很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健侧带蒂游离腓骨骨皮瓣修复创伤后胫骨大段缺损并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7-05—2013-03采用彻底清创、清除死骨后一期健侧带蒂游离腓骨骨皮瓣治疗创伤后胫骨大段骨缺损并胫前皮肤缺损14例。结果术后14例均获得9~16个月随访,术后伤口18~25 d愈合拆线,皮瓣全部存活,X线示移植腓骨均愈合。术后3个月开始出现明显骨痂形成,完全愈合时间平均7.2(6~10)个月,移植腓骨增粗完全胫骨化平均14.6(12~16)个月。其中3例在术后9个月时行X线复查发现移植腓骨中段出现骨折,周围已有大量骨痂形成,未行外固定及局部制动。6例术后11~15个月取出克氏针内固定。术后9个月按Enneking评价系统,肢体术后功能恢复平均为正常功能的87%,6例克氏针内固定取出术后1个月肢体功能恢复平均为正常功能的96%。结论使用带蒂游离腓骨骨皮瓣能一次性修复创伤后胫骨大段缺损并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可以明显减少手术次数并缩短愈合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腿高能量损伤后应用移植带监测皮岛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早期修复胫骨中上段GustiloⅢB型和Ⅲ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温州手足外科医院2004年12月至2010年6月采用带监测皮岛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联合外固定支架早期治疗胫骨中上段GustiloⅢB型和ⅢC开放性骨折10例,胫骨缺损长度4.1~6.5cm,软组织缺损面积3.2cm×5.2cm~5.1cm×8.3cm,单纯胫前血管损伤伴缺损4例,胫前与胫后血管同时损伤2例。损伤后行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移植中位时间8(7~11)d,复合组织瓣与受区血管直接吻合4例,腓动静脉桥接胫前动静脉6例。结果 10例中位随访时间15(12~24)个月,创面Ⅰ期愈合7例,Ⅱ期愈合2例;伤口不愈合并有死骨形成,经死骨摘除清创后愈合1例。中位住院时间29(25~42)d,X线摄片示术后18(12~24)周移植腓骨与胫骨骨愈合,患肢开始部分负重时间为术后12~24周,完全负重时间为48~72周。Enneking系统肢体功能评定结果:优4例、良3例、可2例、差1例。结论小腿高能量损伤后应用带监测皮岛的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早期修复胫骨中上段GustiloⅢB与ⅢC型骨折骨缺损可Ⅰ期完成带血运的骨移植及修复皮肤和软组织缺损,减少手术次数,早期封闭创面,促进骨折愈合,减少胫骨骨髓炎发生,有助于尽早恢复患者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不同侧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胫骨长段缺损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比较健侧与患侧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胫骨长段缺损的疗效。方法  1987年~ 1997年对 14例取健侧和 10例取患侧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胫骨长段缺损的患者进行 3~ 13年随访。参照 Enneking系统对患肢进行功能评价 ,以正常肢体功能的百分数表示 ;对移植腓骨的转归 ,参照国际挽救肢体讨论会上制定的“同种及带血管骨移植放射学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取健侧带血管腓骨移植的患肢功能平均恢复 80 .7% ,移植腓骨平均愈合时间为 14周 ;骨折 1例 ,再手术后肢体短缩 2 .5 cm ;延迟愈合 1例 ;平均 4 3周后移植腓骨明显增粗 ,弃拐行走。取患侧带血管蒂腓骨移位的患肢功能平均恢复 6 8.3% ,移位腓骨平均愈合时间为 17周 ;骨折 3例 ,再手术后 2例肢体短缩分别为 2 cm和 4 cm,另 1例术后感染 ,骨吸收、关节功能严重障碍而截肢 ;延迟愈合 2例 ;平均4 9周后移位腓骨明显增粗 ,弃拐行走。两组患肢功能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带血管腓骨移植是修复胫骨长段缺损的好方法。选择健侧带血管蒂腓骨移植 ,有利于移植腓骨正常愈合 ,患肢功能较好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2.
皮肤与骨骼复合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修复肢体骨与皮肤复合缺损的技术和效果。方法 39例肢体骨与皮肤复合缺损患者接受显微外科手术修复:游离移植背阔肌肌皮瓣,而后髂骨植骨4例,移植髂骨皮瓣7例,移植腓骨皮瓣6例,组合移植背阔肌肌皮瓣与游离腓骨20例,组合移植双侧背阔肌肌皮瓣与游离腓骨2例。结果 移植组织完全成活30例,9例移植的(肌)皮瓣远端皮肤发生局部浅表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移植骨术后12~18周与宿主骨牢固连接。平均随访3年6个月,修复肢体均恢复有用功能。14例12岁以下儿童,修复后下肢生长正常,未发生肢体不等长现象。结论 严格手术指征,准确操作,酌情选择不同皮瓣与骨复合组织移植的显微外科修复是治疗骨与皮肤缺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位)治疗胫骨骨髓炎并骨缺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治疗胫骨骨髓炎并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1990~2001年对36例胫骨骨髓炎并骨缺损的患者采用健侧(19例)和患侧(17例)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位)治疗,术后随访1~11年。参照Enneking系统对患肢进行功能评价,以正常肢体功能的百分数表示,对移植腓骨的转归,参照国际挽救肢体讨论会上制定的“同种及带血管骨移植放射学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取健侧腓骨移植的患肢功能平均恢复86%,移植腓骨平均愈合时间为15周;骨髓炎复发1例,骨折及骨延迟愈合2例,平均41周移植骨明显变粗;取患侧腓骨移位的患肢功能平均恢复78%,移植腓骨平均愈合时间为16周;骨髓炎复发1例,骨折及骨延迟愈合3例,平均43周移植骨明显变粗;两组患肢功能恢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41)。结论 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位)是治疗胫骨骨髓炎并骨缺损的较好方法,健侧腓骨移植功能恢复优于患侧。  相似文献   

14.
带监测皮岛的吻合血管腓骨移植修复下肢骨缺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观察带监测皮岛的吻合血管腓骨移植修复下肢大块骨缺损中监测皮岛血循环的可靠性与实用性。方法 以源于腓动脉的比目鱼肌肌皮支供血的小腿外侧皮肤设计监测皮岛的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修复下肢长骨缺损,通过观察监则皮岛的血运监测移植腓骨的血供情况。结果 临床应用16例,其中有6例监测皮岛于术后监测过程中准确提示了移植腓骨血循环障碍,并经及时手术处理而恢复血供,16例腓骨游离移植均达早期骨性愈合。结论 监测皮  相似文献   

15.
带血管腓骨移植的远期疗效报告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分析带血管腓骨移植修复四肢长骨缺损的远期效果。方法对 19例应用带血管腓骨移植修复不同部位骨缺损患者进行 5~ 20年 (平均 10.79年 )远期随访,参照 Enneking系统对患肢功能进行评价,采用等级记分法,以达到正常肢体功能的百分数表示。对移植腓骨的转归,参照国际挽救肢体专题讨论会制定的“同种及带血管移植的放射学评价方法”进行结果评定。结果应用带血管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远期效果因缺损类型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 9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 65%,其中移植腓骨骨不连 1例、骨折 3例 (7次 )、成角畸形 5例; 3例先天性桡骨缺如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 62%, 3例术后均出现移植腓骨骨骺线早闭,畸形复发; 5例骨髓炎、骨外露、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 94%,仅 1例发生移植腓骨骨折; 1例前臂软组织缺损并尺骨缺损,尺神经、正中神经损伤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 67%,骨愈合顺利; 1例桡骨海绵状血管瘤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 100%,骨愈合顺利。结论带血管腓骨移植是修复长骨缺损的好方法,与其他组织瓣联合应用,可一次完成骨支架重建与软组织覆盖,有利于肢体功能的尽早恢复。但对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和桡骨缺如患者 ,远期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16.
大段复合骨修复四肢骨缺损携带监测皮岛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大段复合骨移植修复四肢大段骨缺损中设计携带监测皮岛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带3 cm×5 cm监测皮岛的自体腓骨干或腓骨近段与大段异体骨开槽捆绑或嵌套式复合骨移植修复四肢大段骨缺损19例,骨缺损长度12~25 cm,平均16.6 cm;移植的自体腓骨15~28 cm,平均18.3 cm。术后1周内连续观察监测皮岛的颜色、温度、弹性、毛细血管充盈等指标,定期影像学观察、评价大段复合骨移植骨愈合情况。结果监测皮岛能准确了解移植腓骨的血供。其中,监测皮岛显示静脉危象1例,经手术探查取出吻合口血栓后皮岛及移植腓骨血管危象解除;其余监测皮岛正常。经6~54个月(平均23.2个月)随访,全部监测皮岛存活并与周围皮肤正常愈合。15例在术后3个月即有异体骨与自体骨影像学骨性愈合。术后超过1年并已拆除内固定的共有11例,术中证实异体骨与自体骨间已骨性愈合。结论在大段复合骨移植中设计携带监测皮岛,有助于了解移植腓骨的血供和早期预测大段复合骨的转归。  相似文献   

17.
吻合血管腓骨移植的新术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索扩大吻合血管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应用范围。方法 应用吻合血管节段性腓骨移植修复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吻合口管双节段腓骨或复合组织瓣移植-期修复尺,桡骨缺损;对于Ⅲ度胫骨粉碎性骨折,采用带血管或吻合血管腓骨移植,起到内夹板固定作用,并加速骨折的愈合。结果 所有被修复骨缺损均获良好愈合,其功能与外形均令人满意。结论 以上术式的开展,扩大了吻合血管腓骨移植的应用范围,为腓骨移植展示了良好的临床应  相似文献   

18.
Vascularized bone autografts. Experience with 41 case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Forty-one autogenous vascularized bone grafts have been performed by the authors since 1976. Twenty-two free vascularized fibular grafts were performed in a lower extremity and ten in an upper extremity. Ten of these patients were treated for locally aggressive, benign, or low-grade malignant bone tumors, while the remainder of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for massive trauma-derived, segmental bone defects. The average length of the bone defect was 14.9 cm for tumor cases and 16.2 cm for trauma cases. In four patients (12.5%), the operation was unsuccessful, resulting in amputation. Nine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osteocutaneous groin flaps, with one failure, resulting in amputation. Vascularized autogenous bone grafts transferred by microvascular anastomoses have been found an effective method of treatment for massive segmental bone defects.  相似文献   

19.
Large skeletal defects of the upper extremity pose a serious clinical problem with potentially deleterious effects on both function and viability of the limb. Recent advances in the microsurgical techniques involved in free vascularized bone transfers for complex limb injuries have dramatically improved limb salvage and musculoskeletal reconstruction.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results of 1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econstruction of large defects of the long bones of the upper extremity with free vascularized fibular bone grafts. Mean patient age was 27 years (7-43 years) and mean follow-up was 4 years (1-10 years). The results confirm the value of vascularized fibular grafts for bridging large bone defects in the upper extrem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