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2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脑缺血再灌注组(n=6)、尼莫地平组(n=7)及川芎嗪组(n=7)。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余3组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建立可再通脑缺血模型,模型成功建立后,各组大鼠腹腔分别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尼莫地平、川芎嗪;于脑缺血3 h和再灌注后48 h分别行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后48 h后测定各组大鼠脑血流。处死后对脑缺血再灌注组、尼莫地平组及川芎嗪组大鼠进行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并测定缺血区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缺血再灌注48 h后4组脑血流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尼莫地平组与川芎嗪组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评分均低于给药前和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川芎嗪组改善情况优于尼莫地平组(P<0.01);缺血再灌注各组大鼠脑梗死区相对体积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川芎嗪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SOD活性与其他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川芎嗪具有抗氧自由基作用,可修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测小剂量超短波(USW)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脑组织中B细胞淋巴细胞瘤-xl(Bcl-xl)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小剂量USW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制备一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大鼠模型,造成大鼠右脑缺血2h再灌注24h,采用Longa5级评分法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及超短波治疗组(USW组),后2组选择Longa5级评分法为2分的大鼠。所选大鼠均于再灌注24h后断头取脑,分别测定脑梗死灶体积、脑组织中Bcl-xl及TNF-α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SW组梗死体积及梗死体积占全脑体积的百分比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USW组脑组织中Bcl-xl表达增加,TNF-α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超短波可通过增加Bcl-xl表达,降低TNF-α水平而抑制脑神经细胞凋亡,挽救半暗带,缩小脑梗死灶,减小梗死体积,从而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后损伤神经,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参芎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25只,参芎注射液治疗组25只。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HE染色和Nissl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TUNEL法原位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72 hHE染色显示出典型梗死灶和神经元丢失,Nissl染色可见细胞尼氏体肿胀,消失,参芎注射液治疗可以减轻上述损害。模型组梗死灶明显,神经细胞凋亡计数明显增多(P<0.01),参芎注射液治疗可明显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梗死体积(P<0.05),及其神经细胞凋亡计数(P<0.05)。结论:参芎注射液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干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热休克蛋白(Hsp )20表达及意义。【方法】104只SD大鼠随机分为:8只正常对照(C组),未做任何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48只(I/R组),丹红注射液干预48只(DI/R组)。I/R组与DI/R组均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方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DI/R组从实验前一天开始腹腔注射丹红注射液(8 mL/kg ,Qd),直到各时间点(脑缺血2h再灌注后6h、24h、48h、72h、7d,每个时间点8只)处死,I/R组与DI/R组相同时间点注射生理盐水。比较I/R组与DI/R组脑梗死体积和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 Hsp20阳性细胞数。【结果】I/R组脑梗死体积为(105.11±10.60)mm3,显著高于DI/R组(82.16±7.02)mm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I/R组脑缺血再灌注后6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DI/R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24h、48h、72h、7d时,I/R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DI/R组(P<0.05),DI/R组缺血再灌注时间越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低。正常对照组神经细胞中Hsp20阳性细胞很少;I/R组 Hsp20的表达6 h开始随时间增加,在72 h Hsp20表达达到高峰,7 d表达陡然减少;DI/R组 Hsp20阳性细胞数趋势同I/R组,且均显著高于I/R组相应的各时间点阳性细胞数( P <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丹红干预,其大鼠Hsp20的表达增加,脑缺血后损伤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2(caspase 1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脑缺血再灌注组(I/R)、川芎嗪低剂量组[10 mg/(kg·d),I/R+TMP组]、川芎嗪高剂量组[30 mg/(kg·d),I/R+TMP组],各组治疗7 d,1次/d,腹腔注射,S组和I/R组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7 d后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2 h。检测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法测定脑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印迹检测GRP78及caspase 12蛋白表达含量。结果与S组相比,I/R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较高,神经细胞凋亡及脑梗死体积增高,GRP78及caspase 12的蛋白表达含量上升(P0.05);与I/R组相比,川芎嗪组可改善大鼠脑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及细胞凋亡百分率、抑制GRP78及caspase 12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抑制细胞凋亡及caspase 1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2(caspase 1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脑缺血再灌注组(I/R)、川芎嗪低剂量组[10 mg/(mg/kg·d),I/R +TMP组]、川芎嗪高剂量组[30 mg/(mg/kg·d),I/R +TMP组],各组治疗7 d,1次/d,腹腔注射,S组和I/R组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7 d后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2 h.检测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法测定脑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印迹检测GRP78及caspase 12蛋白表达含量.结果与S组相比,I/R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较高,神经细胞凋亡及脑梗死体积增高,GRP78及caspase 12的蛋白表达含量上升(P<0.05);与I/R组相比,川芎嗪组可改善大鼠脑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及细胞凋亡百分率、抑制GRP78及caspase 12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 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抑制细胞凋亡及caspase 12 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步长脑心通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脑微小循环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微小循环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Zea 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缺血2 h后拔线再灌注。实验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步长脑心通组(BCNXT),每组20只。观察指标: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血流量、脑组织EB含量、金属基质蛋白酶基因表达、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结果:缺血再灌48 h模型组大鼠脑梗死灶体积(146.1±34.5)mm~3,步长脑心通组(97.2±25.8)mm~3(P<0.01);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自再灌注24 h开始恢复。与12 h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步长脑心通组再灌24~48 h神经功能缺损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好转(P<0.05);模型组大鼠再灌注后脑内EB含量升高,并于再灌后3h与48h出现两个高峰(P<0.05);步长脑心通组各时间点EB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步长脑心通组与模型组相比,在再灌24 h、48 h和120 h的MMP-9 mRNA含量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步长脑心通组各时相血流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提高(P<0.01~<0.05)。再灌注48 h模型组内皮细胞线粒体嵴肿胀,部分嵴断裂呈空泡样改变;内质网扩张呈空泡;紧密连接少见,血管基底膜尚完整。步长脑心通组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完整;部分线粒体嵴肿胀断裂呈空泡样改变;基质均匀;内皮细胞所含吞饮小泡很少;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存在;整个基底膜连续完整。结论: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微小循环障碍,脑血流量明显下降,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异常。步长脑心通可明显改善MCAO大鼠再灌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减小脑梗死体积,这种作用与改善脑微小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亚低温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闭塞/再通法建立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分别于脑缺血3h再灌注6h、12h、24h、48h、72h后断头取脑,假手术组则于再灌注24h断头取脑,测定MPO的活性和免疫组化法观察ICAM—1、Mac-1的表达。同时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在再灌注24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的比较。结果 (1)脑缺血再灌注6h后,脑缺血灶ICAM-1和Mac-1表达逐渐出现增高趋势,脑组织MPO活性也逐步增高,再灌注48h达高峰,它们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缺血早期进行亚低温干预,能明显抑制ICAM-1、Mac—1的表达和MPO活性(P〈0.05,P〈0.01)。(3)亚低温可以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障碍,减少脑梗死体积(P〈0.01)。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是造成脑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亚低温干预能明显抑制再灌注后脑组织炎症反应,起到神经保护作用,这可能是亚低温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重要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能否促进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并且观察早期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的影响,从而探讨其促进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运动训练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造模24h后,运动训练组给予跑台训练,每天30min,连续训练2周,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相同的抓取和固定。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评价造模情况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的大小。结果:2周后,运动训练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低于假手术组(P〈0.05);运动训练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运动训练能够减小脑梗死体积,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Sprague-Dawley(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探讨阿司匹林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预处理对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36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18)、阿司匹林+盐酸氟桂利嗪组(治疗组,n=18),各组按脑缺血90min再灌注3h(n=6)、6h(n=6)、24h(n=6)分为3个亚组。比较两组在相同再灌注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结果治疗组相同再灌注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变性、坏死的神经元减少,空泡化改变减轻,组织间水肿减轻。结论阿司匹林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预处理能减轻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缩小梗死体积,减轻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及组织水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测电针大鼠双侧合谷穴(LI04)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CD34表达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90 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6)、模型组(n=42)和电针组(n=42)。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局灶性脑缺血1 h 后再灌注,观察再灌注后2 h、12 h、24 h、3 d、7 d、14 d、21 d 共7 个时相点大鼠神经症状学评分,采用HE染色观察并计算梗死体积和毛细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34的表达。结果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神经症状学评分降低(P<0.05)。电针组梗死体积显著小于模型组(P<0.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毛细血管密度再灌注后2 h 开始增加(P<0.05),再灌注后24 h 到再灌注后14 d 均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电针组再灌注后3 d CD34阳性细胞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7 d 增加达高峰(P<0.01),14 d 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能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CD34的表达,增加毛细血管密度,促进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2.
超短波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观察超短波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CA-0R)大鼠模型,将造模后动物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n=16)、对照组(n=24)和治疗组(n=24),治疗组在再灌注6h时给予无热量超短波治疗10min,所有大鼠于24h后断头取脑,分别观察形态学变化,测量梗死灶体积、脑含水量、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 再灌注6h时给予超短波治疗能减轻大鼠缺血侧脑含水量,提高抗氧化酶SOD含量,降低自由基产物MDA的含量,病理损伤减轻,而对大鼠梗死灶体积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超短波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镁对局灶脑缺血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MgSO4 、Mg2 + -ATP对局灶脑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线栓法制备SD大鼠可逆性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 (MCAO) ,缺血 2h后再灌流 ,72小时后处死大鼠。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用图象分析技术测定脑梗死体积 (比 )、脑水肿体积 (比 ) ;并原位标记DNA片断 ,检测TUNEL法染色阳性细胞数 ;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水平 ;动态观察血清镁和血糖浓度。结果 :MgSO4 组、Mg2 + -ATP组较对照组再灌注后 2小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差异 ,而 72小时评分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 ,且脑梗死体积 (比 )、脑水肿体积 (比 )、TUNEL阳性细胞数 ,血清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MgSO4 组、Mg2 + -ATP组两组之间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镁能减轻局灶脑缺血后脑损伤 ,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镁减少迟发性神经元损伤有关 ;Mg2 + -ATP未能加强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颈交感干离断(TCST)模拟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采用血管内线栓法行大脑中动脉栓塞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观察TCST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容积、缺血侧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脑梗死容积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SOD活力增加,而MDA含量和NO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TCST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提高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和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米帕明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米帕明(Imipramine,Imi)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中含水(H2O)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Imi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选用体重280-320 g健康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假处理组(A组)、模型组(B组)、小剂量Imi组(C组)及大剂量Imi组(D组)各15只,制造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C、D组于术前60min分别给予Imi 10及20 mg/kg腹腔内注射。应用TT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检测脑缺血组织H2O、MDA含量及SOD活性。结果:①H2O和MDA含量,C、D组均明显低于B组,D组低于C组(P<0.01、0.05)。②SOD活性,C、D组明显高于B组,D组高于C组(P<0.01、0.05)。③梗死体积,C、D组明显小于B组,D组小于C组(P<0.01、0.05)。结论:Imi可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自由基生成及梗死体积,疗效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巴曲酶对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探讨巴曲酶是否对溶栓并发脑出血有保护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 ,血管内细丝栓堵大脑中动脉 (MCA) 2h后拔除线栓制作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分别用巴曲酶、尿激酶以及两者联合治疗 ,同量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观察MCA缺血再灌注后 2 4h、48h各组大鼠脑梗死灶体积 ,脑出血发生及 2— 48h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2、MMP 9的变化。结果各治疗组梗死灶体积及体积百分比比生理盐水组显著减小 ,各治疗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尿激酶组有 5例发生脑出血 ,巴曲酶组无脑出血 ,联合应用巴曲酶与尿激酶组脑出血发生少于尿激酶组 ,但无显著性 ;巴曲酶组和联合应用巴曲酶与尿激酶组梗死灶周边MMP 2、MMP 9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和尿激酶组。结论巴曲酶溶栓可使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梗死灶体积减小 ,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 ,无脑出血并发症 ,这一作用可能与巴曲酶抑制MMP 2和MMP 9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及经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在LongaE.Z.等模型制作方法基础上进行完善和改进,用线栓阻塞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实验组60只大鼠2h后再灌注,另外3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对照组。术后2、24h,3、7d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死亡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对持续局灶性脑缺血钙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以阐明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PO)、FN刺激假手术组(PO-FN)、持续缺血组(PI)及持续缺血-FN刺激组(PI-FN),后两组又分为缺血1,3,6,12及24h组。建立大鼠电刺激FN及持续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Western印迹半定量各组缺血核心区Mr=150000FBDP含量(表示钙蛋白酶活性),并应用尼氏体染色对缺血核心区神经元数量及形态进行分级评分。结果PO组及PO-FN组钙蛋白酶活性相似(P>0.05),处于低水平。PI组钙蛋白酶活性从缺血1h犤(3670±600)A/μg总蛋白犦开始即显著增高(t=6.338,P<0.001),以后随着缺血时间延长,钙蛋白酶活性不断增高,直至缺血24h犤(9180±360)A/μg总蛋白犦仍有持续增高趋势(缺血12,24h,t=14.673,16.632,P<0.001)。PI-FN组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钙蛋白酶活性从缺血1h犤(2510±460)A/μg总蛋白犦也开始增高,以后随着缺血时间延长,钙蛋白酶活性不断增高,但各时点组与其相应PI组相比,其增高程度明显减低,差别具有显著意义(缺血1,24h,t=1.875,2.134,P<0.05)。PO组及PO-FN组神经元形态及数量正常,评分均为0分。PI组从缺血1h(0.8±0.3)开始,神经元形态、数量即出现轻度改变,其评分增高(z=2.443,P<0.01),以  相似文献   

19.
p38 MAPK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38 MAPK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给药组及溶媒组。除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外各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药组和溶媒组分别侧脑室注射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2190及1%DMSO。每组分别进行行为学评分和检测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①行为学结果: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后24 h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给药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高于缺血再灌注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免疫印迹检测结果: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可见少量Bcl-2、Bax蛋白表达,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后24 h可见Bcl-2表达减少,但与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再灌注后24 h可见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再灌注后24 h可见Bax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而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抑制p38 MAPK激活可以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的脑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