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菌性腹膜炎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大鼠结肠运动的变化和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诱生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对结肠运动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MODS组;分别观测2组大鼠排便的粪点数、结肠肌条的振幅、结肠平滑肌细胞长度以及血清一氧化氮(NO)的变化;利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结肠平滑肌IL-6、TNF-α和iNOS表达的变化。结果MODS组排便的粪点数和肌条的振幅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L-6、TNF-α和iNOS蛋白表达在正常对照组为阴性表达,在MODS组为阳性表达;在正常对照组未检出IL-6 mRNA、TNF-α mRNA和iNOS mRNA的表达,而在MODS组,IL-6 mRNA、TNF-α mRNA和iNOS mRNA均呈阳性表达;MODS组平滑肌细胞的长度和血清NO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MODS后结肠运动功能障碍与iNOS、IL-6和TNF-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或多脏器衰竭的发病机理,对68例MOD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行了动态观察。采用不同细胞因子生长依赖细胞株生长指数(MTT法)测定方法,检测MODS患者发病时及治疗3、5、7、10及15天后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TNF、IL1及IL6水平。结果:MODS患者发病后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TNF、IL1及IL6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并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增加,经治疗后于第5天逐渐下降,至第15天时降至接近发病初期水平。由此表明:MODS发病与细胞因子参与的机体过度炎症反应及超强免疫反应过程密切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可作为MODS病情轻重的客观判定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加强医疗科(ICU)1998年1月~2002年11月,抢救治疗了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78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颅脑外伤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颅脑外伤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多发生于重型或特重型颅脑外伤后,是导致颅脑外伤死亡,植物生存或重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其病因及发生机理,临床特点,预防和治疗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肠内早期中药干预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ultipleorgandysfunc tionsyndrome ,MODS)是创伤及感染所致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近 2 0年来 ,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 ,但对其处理的进展步履艰难。我们对 87例MODS的患者进行早期肠内干预治疗 ,并对留置空肠导管(液囊空肠导管 ,已获国家专利 )的方法进行改进。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1989年 1月~ 2 0 0 0年 1月 ,将 119例行手术治疗的MODS病人分为两组。肠内干预组(EI) 87例 ,男 52例 ,女 35例 ;年龄 12~ 89岁 (平均54 3…  相似文献   

6.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调控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敏英 《临床外科杂志》2004,12(11):657-658
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和危重病医学联席会议明确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 ,SIR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 ,MODS)的概念[1] ,炎症反应学说成为MODS的基石。机体炎症反应的转归取决于促炎—抗炎反应平衡 ,任何一方的过度优势均可以损害机体 ,成为MODS的基础。早期干预SIRS ,积极防治MODS ,是降低危重病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手段。一、积极治疗原发病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复苏延迟、大量坏死组织存留均为SIRS诱发因素 ,与MODS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 ,因此原发病的…  相似文献   

7.
创伤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近年来创伤领域的细胞凋亡研究,探讨细胞凋亡在创伤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发生和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及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延龄 《临床外科杂志》2004,12(11):660-660
严重感染如不及时予以控制 ,必将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organfailure ,MOF) ,后者是外科重危病人中一个主要死亡原因 ,也是当今重症监护室所遇到的重大问题 ,它的发生与创伤、休克、持续超高代谢、再灌注损伤、内毒素症或脓毒症等有关。在外科急症手术后MOF的发生率约为 7%~ 2 2 % ,在腹腔严重感染手术后则可达 3 0 %~ 5 0 % ,病死率为 3 0 %~60 %。 1985年 ,Goris提出脓毒症或感染不一定是MOF的主要原因 ,可能与炎性介质大量激发导致的全身性损害有关。 1991年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和危重病医学协会 (ACCP/SCCM )推荐使用多…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库普细胞(KC)产生的活性递质对肝细胞的损害作用。方法:将脂多糖(LPS)刺激KC后产生的活性递质加入同时培养的肝细胞中,并观察肝细胞肝功能的变化。结果:KC上清中TNFα、IL-6和NO的浓度增高的同时,培养肝细胞GOT和GPT增高,同时ALB降低,结论:LPS刺激KC后产生性递质能明显损伤肝功能。  相似文献   

11.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为重型颅脑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们对近10年来的27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MODS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7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MODS中,男18例,女9例,年龄6~75岁,平均年龄(48.5±5.5)岁。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8分,其中GCS3~5分16例,6~8分11例。受伤原因:坠落跌倒伤16例,交通伤8例,其他3例。颅脑损伤情况:硬膜外血肿2例,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12例,脑挫裂伤、颅内血肿8例,脑内多发血肿伴脑肿胀3例,原发…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或多脏器衰竭的发病机理,对68例MOD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行了动态观察。采用不同细胞因子生长依赖细胞株生长指数(MTT法)测定方法,检测MODS患者发病时及治疗3、5、7、10及15天后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TNF、IL-1及IL-6水平。结果:MODS患者发病后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TNF、IL  相似文献   

13.
多多性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评分系统多达20个,评定标准判别很大,不利于各救治组研究结果的评比,其中不少评定器官功能不全的变数还缺乏器官特异性,需要建立一个公识的单一评分系统。  相似文献   

14.
15.
细胞凋亡与多器官功能不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危重病人常有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的发生,已知G-杆菌感染中的脂多糖或内毒素可激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MODS。进一步研究揭示SIRS的发生并不一定依赖于感染的存在,任何炎症反应通过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可以释放许多激素和生成细胞因子,这些炎性刺激可由创伤、手术、细菌感染、缺血和组织灌注不良等引起,  相似文献   

16.
腹腔高压综合征及其继发性器官功能不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腹腔是一个封闭的腔限,其中的任何器官体积增加超过一定限度均可导致腹内压升高。升高的腹内压引起腹腔高压综合征(AbdominalCompartmentSyndrome,ACS),可损害腹内及全身器官生理功能。ACS定义为继发于腹内压升高的器官功能不全或器官衰竭[1~3],迄今国外15篇文献报告仅57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158例烧伤侵袭性感染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关系。侵袭性感染导致MODS 有几个特点:①MODS 发病率高,达到81.6%,每例有平均2.73个器官发生功能不全。②MODS发展成 MOF 的发生率也高,约为50%。③MODS 死亡率低,而发展到 MOF 死亡率明显上升,达到90%以上。不同菌种感染中,G~ 菌致器官功能不全(OD)发生率较低,G~-菌致 OD 发生率较高,而绿脓杆菌致OD 发生率最高,后果最严重。对发病机制及防治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由于发病机理尚未充分了解,针对机制的有效治疗缺乏,因此防治的主要手段仍是去除诱因,即控制侵袭性感染。一旦感染发生,则要保护好各个脏器,使 OD 不致发展成器官衰竭。  相似文献   

18.
烧伤后侵袭性感染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158例烧伤侵袭性感染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关系。侵袭性感染导致MODS有几个特点:①MODS发病率高,达到81.6%,每例有平均2.73个器官发生功能不全。②MODS发展成MOF的发生率也高,约为50%。③MODS死亡率低,而发展到MOF死亡率明显上升,达到90%以上。不同菌种感染中,G+菌致器官功能不全(OD)发生率较低,G-菌致OD发生率较高,而绿脓杆菌致OD发生率最高,后果最严重。对发病机制及防治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由于发病机理尚未充分了解,针对机制的有效治疗缺乏,因此防治的主要手段仍是去除诱因,即控制侵袭性感染。一旦感染发生,则要保护好各个脏器,使OD不致发展成器官衰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阶段的重症急性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severe type,ACST)的内镜治疗时机。方法在采取常规吸氧、抗休克等内科治疗措施稳定生命体征的基础上,对9例进入MODS阶段的ACST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或电针开窗术、网篮取石术、鼻胆管引流术或胆管内支架引流术。结果9例均于35min内顺利完成内镜治疗,7例进入多器官功能不全临床第1和2阶段于术后1—2周内恢复,2例已进入临床第3阶段于术后2周内死亡。结论对于尚未进入多器官功能不全临床第3阶段的重ACST应尽早行内镜下治疗,对于已经进入多器官功能不全临床第3或第4阶段的病人应以控制器官衰竭、恢复器官功能为主。  相似文献   

20.
胰腺坏死与器官功能不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胰腺坏死状况及合并感染与器官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3~1997年间收治的经动态增强CT或手术证实有胰腺坏死的67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感染性胰腺坏死根据CT引导细针穿刺或手术中涂片培养证实。结果发生器官功能不全者35例(52.2%),无器官功能不全者32例,胰腺坏死部位和坏死面积对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无显著性影响;胰腺坏死合并感染患者发生器官功能不全率为75%,无感染者为45.1%,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胰腺坏死合并感染对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有明显的影响,而坏死部位和范围等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