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紫草膏制备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紫草的提取方法,提高提出率,加强质量控制。方法:醇提紫草素与药典中紫草膏制备方法比较。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较提取效果。结果:醇提法能更多地保留紫草的有效成分,且工艺的稳定性较好。结论:醇提法用于紫草膏的制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4.
紫草烫伤膏是在我院经多年临床验证处方基础上研制而成 ,主要用于烫伤治疗 ,具有止痛、消肿、消炎、加速愈合等疗效。现介绍如下。1 处方紫草 5 g ,当归 5g ,白术 5 g ,茯苓 5 g ,黄芩 5g ,黄柏 5 g ,黄连 5 g ,冰片 1g ,凡士林 5 0 g。2 制备将方中中药净选、称量、烘干、粉碎 ,过 7号筛 ,充分混匀后备用 ;取医用凡士林 5 0 g加热至 2 0 0℃ ,离火降温至 10 0℃时加入备用药粉 ,不断搅拌 ,待油温降至约 4 0℃时加入冰片 ,充分拌匀 ,装入经消毒灭菌后的容器内即得。3 用法、用量根据烫伤部位大小取药膏适量 ,均匀涂于患处 ,每… 相似文献
5.
面神经麻痹乃是常见病之一,但治疗该疾病的理想药物缺乏。因此,寻求安全,可靠的治疗药物是当前防治面神经麻痹病的当务之急。我院从1977年开展中药面瘫膏治疗以来,认为疗效满意。面瘫膏是一种经济简便,病人容易接受的方法,现将制备和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7.
8.
9.
目的研究消肿止痛膏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以大黄、红花、黄柏等十多味中药制成消肿止痛软膏,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大黄、红花、黄柏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苷的含量。结果用薄层色谱法能鉴别出黄柏、大黄、红花的含量测定。结论本品处方组成合理,制备简单,质量控制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臀红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新生儿皮肤娇嫩,易受大小便刺激致臀红,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进一步出现疼痛、感染,严重者还会造成溃疡. 相似文献
11.
12.
金黄膏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金黄散改变剂型为金黄膏,可避免皮肤出现过敏现象。方法:介绍该制剂的处方,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方法。结果:金黄散变为金黄膏后,皮肤过敏率从10%下降为1%,结论:新型改革成功,既增强了,又大幅度降低了皮肤过敏现象。 相似文献
13.
14.
目前临床上治疗痤疮的药物,如维胺酯乳膏、皮炎平软膏等,疗效不佳。我院根据临床需要,采用中、西药结合研制成痤疮膏,现报道如下。1处方及制备工艺1.1处方土霉素25g,滑石150g,月石20.5g,龙骨33g,川贝18.5g,冰片18.5g,银珠18.5... 相似文献
16.
17.
腮腺炎膏是一个传统制剂,临床使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及其他感染引起的疮痈、肿毒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我们选择了小儿流行性腮腺炎100例进行治疗观察,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备祛斑膏,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祛斑膏中丹参、白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丹参酮ⅡA 进行含量测定, Hypersil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 水(75:25),流速 1 mL8226;min-1,检测波长 270 nm,柱温30 ℃.结果 丹参、白芷的薄层鉴别斑点清晰、专属性强;丹参酮ⅡA 在 0.021~0.105 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n=5),平均回收率为99.63%,RSD为 0.37%(n=9).结论 该文所建立的方法 操作简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结果 准确可靠,可作为控制祛斑膏质量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紫草膏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以白凡士林为基质提取紫草色素并制成膏剂,以95%乙醇为溶剂提取紫草膏中的紫草色素,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左旋紫草素的含量。结果紫草膏中左旋紫草素的质量分数大于0.080%。结论该制剂制备方法简单,含量测定方法准确,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