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催化光度法测定灵芝中微量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催化光度法测定灵芝中微量锌。 方法 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Tween- 80存在下 ,于 p H9.5 0 NH3- NH4 Cl缓冲溶液中 ,Hg( )催化加速 Zn( )与 meso- 4 (4 -甲基 ,3-磺基苯基 )卟啉 (TTPS4 )的显色反应。 结果  Zn( )与 TTPS4 、Tween- 80形成很稳定的三元配合物 ,其ε=3.86× 10 5,Zn( )浓度在 0 .0 0 5~ 0 .10μg/ m L,符合比尔定律 ,检出限为 0 .0 0 1μg/ m L。 结论  Tween- 80对 Zn( )与 TTPS4 显色有增敏 ,而 Hg( )催化加速 Zn( )与 TTPS4 显色反应 ,应用本法可直接测定灵芝中的微量锌  相似文献   

2.
黄峰 《基层医学论坛》2009,(14):464-465
目的建立一种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花卉中的微量元素的实验方法。方法优化实验条件,包括消解试剂用量的选择、微波条件的选择等,利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以铜、铁、锌、锰4种元素测定为例,检出限为0.048-0.439mg/L,回收率为88.0%-108%。结论可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花卉中的微量元素。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和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肾癌细胞系中,沉默PDCD4对786-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86-0细胞分为两组(PDCD4 siRNA和阴性对照siRNA),分别转染PDCD4 siRNA和negative control siRNA,采用EDU增殖实验研究沉默PDCD4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EDU增殖实验中,阴性对照组(NC组)的增殖率为(28.6±2.3)%,PDCD4siRNA组的增殖率为(44.7±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沉默PDCD4后786-0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比阴性对照组强,表明PDCD4具有促进肾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选用锌卟啉 (ZPP)指标 ,探讨准确、快捷地检测铅中毒的方法 ,以此检验防治效果。方法 参照《职业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的具体要求进行检验 ,采用日本Ls - 5 0B荧光分光光度计法 ,温度控制在18℃ - 2 5℃条件下进行。结果 对照组与接触组锌卟啉 (ZPP)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荧光法测定锌卟啉 (ZPP)具有快速、稳定、简便、经济的优点是及时筛选铅中毒的一种首选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了胶束增溶二阶导数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豆粉中的Cu、Cd和Zn含量的实验条件等。方法在pH值为9.2的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体系中,在加入乳化剂OP(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产生胶束增溶作用及显色剂1-(2-吡啶偶氮)-2-萘酚(PAN)的络合作用后,通过二阶导数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豆粉中铜、镉和锌时对波长选择、OP用量及体系酸度、温度等的对比。结果方法的检出限为5.5×10-6g/L,仪器精密度测定RSD为0.37%,测定样品后的回收率在95%~102%之间。结论通过二阶导数分光光度法在胶束增溶作用下,铜、镉和锌可以由显色剂所产生的络合作用下被同时测定出来。该方法是可行的,灵敏度较高,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4种苯基乳酸衍生物对小鼠耐缺氧作用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减压缺氧条件和常压缺氧条件,用合成的(3,4-二羟基)苯基乳酸甲酯(1)、(4-羟基)苯基乳酸甲酯(2)、(3-甲氧基-4-羟基)苯基乳酸甲酯(3)及(4-甲氧基)苯基乳酸甲酯(4)4个苯基乳酸衍生物进行耐缺氧实验.[结果]化合物1和3具有较好的抗缺氧活性.常压耐缺氧条件下,化合物1和3的耐缺氧活性优于丹参素.[结论]成酯修饰可能会提高苯基乳酸衍生物的稳定性,延长药物在小鼠体内的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蜚蠊肠道内生放线菌WA23-4-4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等方法分离纯化菌株WA23-4-4次级代谢产物;采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光谱(NMR)、质谱(MS)等技术鉴定结构;微量肉汤稀释法体外测定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结果 ...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诱导酿酒酵母D_7菌株基因转变试验观察研究了锌对镉致突变性的影响,并采用一种非参统计方法对实验资料进行了合理的分析,结果发现,锌可以抑制1×10~(-5)M浓度镉致突变性,并且随着锌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9.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锌铜铅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同时测定食品中锌、铜、铅、镉的方法。方法 用 meso-四 (对羟基苯 )卟啉作显色剂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食品中锌、铜、铅、镉。结果 提出以双硫腙—三氯甲烷溶液对样品进行前处理 ,能较好地去除干扰。对食品样品测定 ,四种金属离子测定的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在 3.7%~ 8.1%,检出限分别为 :Cd2 +0 .0 2 ng,Zn2 +0 .12 ng,Pb2 +0 .0 2 ng,Cu2 +0 .0 2 ng。另外还进行了方法的准确度实验 ,包括标准物质对照实验、加标回收实验和方法对照实验 ,结果均令人满意。结论 采用双硫腙—三氯甲烷溶液对样品进行前处理 ,用 m eso-四 (对羟基苯 )卟啉作显色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够用于食品中锌铜铅镉四种金属离子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锌对前列腺癌22RV1细胞的增殖及对ZIP4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并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锌(0.5、5、50、100μmol/L)对前列腺癌22RV1细胞的形态及增殖活性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锌在不同时间点对ZIP4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锌浓度为0.5 μmol/L时,细胞皱缩,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增殖活性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3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随着锌作用时间的延长,ZIP4mRNA表达量下降,36 h达最低值之后保持恒定;当锌浓度为0.5 μmol/L时,ZIP4 mRNA的表达量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浓度组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锌在一定浓度水平上可以抑制前列腺癌22RV1细胞的增殖活性,且对ZIP4 mRNA的表达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光敏剂酞菁锌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转录因子激活蛋白-4(AP-4)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CCK-8方法评估光动力作用后SW480细胞的存活率,通过流式细胞技术、RT-PCR技术、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光敏剂酞菁锌光动力作用后对SW480细胞凋亡和AP-4基因表达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酞菁锌光动力治疗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生长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效应呈浓度和光照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SW480细胞呈G2/M期阻滞;SW480细胞的凋亡率随酞菁锌浓度增加逐步上升。2.0μg/mL酞菁锌光动力作用SW480细胞48 h后其AP-4 mRNA水平下降了81%,培养液上清液AP-4蛋白浓度下降了75.6%(P<0.01)。结论应用光敏剂酞菁锌光动力作用能有效抑制SW-480细胞AP-4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的生长、增殖及诱导细胞的凋亡,为结肠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啤酒中4种霉菌毒素的可行性。方法样品采用加入乙腈提取,过Mycosep~(TM)226多功能净化柱净化后,采用HPLC/MS/MS电喷雾电离负离子(ESI~-),以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4种霉菌毒素的线性范围为5.0μg/L~206.0μg/L,线性相关系数在0.9952~0.9998之间,检出限在0.1~0.2μg/kg之间;低中高3个水平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0.6%~91.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6.3%。结论结果提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干扰少、快速、准确可靠等特点,为检测此类毒素提供了一种新的潜在的方法。研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同时测定食品中锌、铜、铅、镉的方法。方法 用MESO-四(对羟基苯)卟啉作显色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食品中锌、铅、镉。结果 提出以双硫腙-三氯甲烷溶液对样品进行前处理,能较好地去除干扰,对食品样品测定,四种金属离子测定的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在3.7%-8.1%,检出限分别为:Cd^2 0.02ng,Zn^2 0.12ng,Pb^2 0.02ng,Cu^2 0.02ng。另外还进行了方法的准确度实验,包括标准物质对照实验,加标回收实验和方法对照实验,结果均令人满意。结论 采用双硫腙-三氯甲烷溶液对样品进行前处理,用meso-四(对羟苯苯)卟啉作显色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够用于食品中锌铜铅镉四种金属离子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对大鼠肝干细胞系WB-F344的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50 ng/mL的基因重组BMP-4作用于WB-F344细胞,以BMP-4拮抗剂Noggin(200 ng/mL)阻断BMP-4的作用为对照.在实验不同时间点,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BMP-4对WB-F...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p21激活激酶4(PAK4)与RCC1和BTB结构域包含蛋白1(RCBTB1)的相互作用及其在胰腺癌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共沉淀实验确定PAK4与RCBTB1在胰腺癌细胞内的相互作用;采用免疫荧光实验确定PAK4与RCBTB1在胰腺癌细胞内的定位和共定位位置;采用CCK-8实验探究过表达PAK4...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CXXC指蛋白4(CXXC4)对胰腺癌PANC-1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方法 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检测14份癌旁胰腺组织和87份胰腺癌组织中CXXC4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人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NE及人胰腺癌细胞PANC-1、AsPC-1和BxPC-3中CXXC4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XXC4敲降和过表达的转染有效性,划痕和Transwell实验分析敲降或过表达CXXC4对PANC-1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EMT标志物E-cadherin、Vimentin和ZEB2的表达水平。通过STRING网站预测与CXCC4有相互作用的蛋白,筛选出的蛋白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CXXC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胰腺组织(P<0.05)。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与HPNE细胞相比,CXXC4在PANC-1、AsPC-1和BxPC-3中的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均P<0.05)。划痕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BP(D site of albumin promoter(albumin D-box)binding protein)及E4BP4(腺病毒E4启动子结合蛋白-4)是否参与拓扑异构酶Ⅰ(TOPOⅠ)的调节作用。方法运用荧光素酶转录活性测定DBP和E4BP4对mTopoⅠ的转录活性,凝胶阻滞分析检测DBP及E4BP4蛋白和TopoⅠ核酸相互作用。结果荧光素酶转录活性测定实验显示DBP及E4BP4均能促进TopoⅠ基因的转录活性;凝胶阻滞分析实验直接证实DBP及E4BP4与TOPOⅠ启动子区域D-box活性区域结合发挥活性作用。结论 DBP及E4BP4参与调节拓扑异构酶Ⅰ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静态挂片法研究了钨酸钠与苯并三氮唑 ( BTA)对碳钢的协同缓蚀作用。实验发现 ,在氯离子浓度为 1 .4× 1 0 -3mol/L的水中 ,钨酸钠与苯并三氮唑对碳钢没有明显的协同缓蚀作用 ;在同样氯离子浓度的水中投加 6.2× 1 0 -5mol/L锌离子后 ,钨酸钠与苯并三氮唑总浓度为 1× 1 0 -3mol/L、Na2 WO4 ∶BTA=8∶ 2 (摩尔比 )时 ,碳钢的腐蚀速率比单独使用 Na2 WO4 或 BTA时有所降低 ,表明两者间有协同作用。利用 BTA溶液的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解释了锌离子的作用 ,根据极化曲线测定及碳钢表面膜的分析结果 ,对 Na2 WO4 - BTA-锌离子的协同缓蚀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食管鳞癌中miR-133b通过调控EGFR/ITGB4/FAK信号通路,发挥抑制肿瘤增殖、侵袭、转移的作用。但目前对于miR-133b的上游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故展开探索。 方法 采用生信分析预测参与调控miR-133b表达的上游转录因子;采用qRT-PCR、Western blotting验证转染IRF4过表达质粒对IRF4和miR-133b在转录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确认IRF4与miR-133b的相互作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IRF4对miR-133b表达的调控作用机制。 结果 使用ConTra V3预测发现转录因子IRF4能够与miR-133b结合;qRT-PCR、Western blotting实验证实转染IRF4过表达质粒可显著上调IRF4在mRNA(t=-18.950,P=0.010)和蛋白水平的表达(t=-4.061,P=0.042),并促进miR-133b的表达(t=-8.681,P=0.005);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引物1:t=-17.391,P=0.003;引物2:t=-14.421,P=0.004)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t=-22.112,P=0.010)证实转录因子IRF4可直接靶向作用于miR-133b。 结论 验证IRF4对miR-133b的直接靶向调控作用,有助于构建miR-133b的信号调控网络,为食管鳞癌的诊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葡萄糖和半胱氨酸的缩合产物,即2(RS)-D-葡萄糖-(1′,2′,3′,4′,5′-五羟基戊烷)噻唑烷-4(R)-羧酸,并分别制备了与锌(Ⅱ)、铜(Ⅱ)、锰(Ⅱ)、钴(Ⅱ)和镍(Ⅱ)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形成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热重分析、红外及电子光谱等数据,探讨了上述配合物的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