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神经电生理各项参数的异常分布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0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各项参数及检测时间、疾病严重程度对其影响情况。结果50例患儿运动传导速度异常296条,占74.0%;感觉传导速度异常108条,占54.0%;F波异常173条,占86.5%;H-反射异常91条,占91.0%。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H-反射在儿童中尤为重要,是早期诊断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最敏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F波反应频率检测在运动神经元病(MN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MND患者及19例健康者进行F波反应频率、相同和不同形状F波反应频经、F波潜伏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并作比较分析。结果病例组总F波反应频率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分别为15.1%和27.8%,明显低于对照组(U=89.86和58.91,P=0.00);病例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相同形状F波出现率分别为65.7%和72.8%,明显高于对照组(U=47.29和70.47,P=0.00);病例组正中神经及尺神经F波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t=3.70和4.91,P=0.00);正中神经和尺神经MCV均明显减退(t=4.98和2.45,P=0.00和0.01),而SCV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和0.50,P=0.17和0.31)。结论F波反应频率检测以MND的诊断和损伤程度判断可提供客观的电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腕管综合征46例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神经电生理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结果:46例腕管综合征中76.1%为女性,共有病变71侧,单侧病变21例,双侧病变25例。以桡侧3个半手指为主29侧,5个手指均有症状42侧。临床表现为手指麻木、疼痛,可向肘部和肩部放射。电生理检查正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占95.8%,正中运动神经潜伏期延长占67.6%,运动传导速度异常53.5%,拇展短肌呈神经源性损害占31%。结论:腕管综合征以中年女性多见,临床上以手指麻木、疼痛为主要特点,活动和甩手可使症状减轻。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患者上肢与下肢神经近段及远端、神经末梢的受损程度。方法对231例糖尿病患者的上肢与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波及H-反射的检测异常率比较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下肢腓肠神经SCV异常率91.8%,明显高于上肢正中神经SCV异常率72.6%(P<0.001)。而上肢正中神经MCV远端PL异常率达37.2%;下肢腓总MCV远端PL异常率达30.2%(P<0.14)。上肢正中神经肘-腕MCV异常率达56.2%;下肢腓总神经腓骨小头下2cm—中踝MCV异常率达60.1%(P<0.45)。上肢正中神经腋-肘MCV异常率达6%;下肢腓总神经腓骨小头上9cm—腓骨小头下2cmMCV异常率达25.1%(P<0.001)。尺神经F-波异常率达23.4%,胫神经H-反射异常率达63.3%(P<0.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累及部位以下肢为主;以感觉神经多于运动神经。在患者临床症状较轻或缺如时,应用NCV、F-波和H-反射检测可以客观的对糖尿病患者神经近段及远端、神经末梢的受损不同程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检测(NCS)、F波、体感诱发电位(SEP)及皮肤交感反应(SSR)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共选取110例糖尿病患者纳入糖尿病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50例纳入正常对照组。分别对上述对象进行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腓总神经感觉及运动NCS检查、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F波检查、上下肢SEP、SSR检查。 结果糖尿病组NCS检查总异常率为74.5%,感觉神经异常比例高于运动神经(均P<0.01)。糖尿病组F波总异常率为57.3%,远端运动神经传导正常者的F波异常率为50.7%。糖尿病组SEP近端周围神经电位总异常率为70.0%,上肢正中神经感觉传导正常者锁骨上电位无明显异常,下肢胫后神经感觉传导正常者臀点电位异常率为62.5%。糖尿病组SSR总异常率为80.0%,四肢NCS正常者中SSR异常率达72%。糖尿病组联合应用NCS、F波、SEP及SSR检查的总异常率高达90.9%,高于单独使用其中任何一项检查时的异常率(均P<0.05)。 结论NCS检查是诊断DPN患者的基本手段,将其与SSR、SEP及F波联用,能明显提高亚临床型DPN患者的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和电生理参数异常分布情况,明确电生理对GB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8例GBS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资料,对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肌电图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观察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率低于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P〈0.05);上肢MCV异常率(24.40%)低于下肢(34.52%)(P〈0.05);50%神经F波出波率降低或未引出波形;神经传导异常程度与脑脊液蛋白升高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51.35%患者肌电图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四肢远端肌肉正锐波、纤颤电位出现率(31.25%)与近端(21.57%)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组患者在电生理上既有神经脱髓鞘损害,亦有继发性轴索损害表现,远端运动神经损伤较感觉神经损伤重,下肢神经损伤较上肢重,神经损伤程度与病情相关,与病程未体现出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的发病原因,评价尺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在术前诊断肘管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上伴有尺神经分布区受损症状及体征的患者,进行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分段测定,并对这些患者进行尺神经前移术治疗。结果共有21例(22肢)行尺神经SVC分段测定并手术治疗。8肢SVC正常;14肢异常,其中13例未引出,3例减慢。尺神经MCV测定22例(23肢),20例(21肢)尺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1例正常;7例(8肢)尺神经沟下至腕运动传导速度正常,13例(14肢)减慢;1肢尺神经沟上至沟下运动传导速度正常,22肢减慢。结论本组肘管综合征发病原因,包括充盈的静脉丛、粗大静脉、囊肿压迫尺神经等。尺神经肘段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对肘管综合征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神经电生理技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中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85例确诊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定量温度觉阈值(QTT)、交感皮肤反应(SSR)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其中QTT检测指标包括冷觉阈值(CST)、热觉阈值(WST)、冷痛觉阈值(CPT)和热痛觉阈值(HPT)。待各项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束后,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入选糖尿病患者QTT、SSR及NCV异常率分别为84.71%、56.47%和31.76%,经统计学比较,发现入选患者QTT异常率显著高于SSR及NCV异常率(均P<0.05)。无DPN症状组和有DPN症状组其QTT异常率(分别为78.85%和93.9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R异常率(分别为48.08%和69.70%)、NCV异常率(分别为19.23%和51.5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病程组和长病程组QTT异常率(分别为77.77%和89.8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R异常率(分别为44.44%和65.31%)、NCV异常率(分别为19.44%和40.8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SSR及NCV检测比较,QTT检测糖尿病患者的异常率最高,其异常率结果与患者临床症状及病程无明显相关性,SSR及NCV异常率与临床症状、病程均具有相关性;联合采用QTT、SSR及NCV检测DPN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患者231例神经传导速度、F—波和H—反射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患上肢与下肢神经近期及远端、神经末梢的受损程度。方法:对231例糖尿病患的上肢与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波及H-反射的检测异常率比较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下肢腌肠神经SCV异常率91.8%,明显高于上肢正中神经SCV异常率72.6%(P<0.001)。而上肢正中神经MCV远端PLC异常率达37.2%;下肢腌总MCV远端PL异常率达30.2%(P<0.14)。上肢正中神经肘-腕MCV异常率达56.2%;下肢腓总神经腓骨小头下2cm-中踝MCV异常率达60.1%(P<0.45)。上肢正中神经腋-肘MCV异常率达6%;下肢腓总神经腓骨小头上9cm-腓骨小头下2cm MCV异常率达25.1%(P<0.001)。尺神经F-波异常率达23.4%,胫神经H-反射异常率达63.3%(P<0.001)。结论:糖尿病患神经病变累及部位以下肢为主;以感觉神经多于运动神经。在患临床症状较轻或缺如时,应用NCV、F-波和H-反射检测可以客观的对糖尿病患神经近段及远端、神经末梢的受损不同程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电生理检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电生理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意义,对123例(病例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肌电图、运动神经传导速度、F波传导速度和H反射检测,并与正常人组比较和健患侧对比。结果:病例组肌电图和H反射的异常率分别为87.8%和90.0%,F波传导速度减慢显著。提示:综合电生理检查能早期定位神经根病损的范围,判断程度和预后,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调节受损(IGR)患者神经损害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 对40例IGR患者(IGR组)、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40例及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四肢神经传导检测,对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GR组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NCV)减慢(P<0.05);T2DM组各神经NCV均减慢(P<0.05),以胫神经、腓总神经减慢显著(P<0.01)。IGR组和T2DM 组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程度重于运动神经,下肢重于上肢(P<0.05)。FBG、2 hPBG、HbA1c水平是IGR患者发生神经传导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GR患者早期神经损害在血糖轻微出现异常时已出现,电生理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临床病变,可用于IGR患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正中神经的F波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肢体的F波变化特点.
方法按Brunnstrom分级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3组,即第1组36例,第2组23例,第3组21例.19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运用肌电图学的方法,检测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和对照组双侧肢体正中神经F波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第1组(BrunnstromI~II级),无论在动态还是静态下,卒中患者的患侧肢体的F波参数均明显降低,低于健侧肢体和对照组(P<0.05),而健侧肢体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第2组(BrunnstromIII~IV级),静态情况下卒中患者的患侧肢体的F波参数明显增高,高于健侧肢体和对照组(P<0.05),而健侧肢体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动态情况下卒中患者的健侧肢体的F波参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患侧与健侧差异无显著性;第3组(BrunnstromV~VI级),卒中患者的患侧肢体的F波参数明显高于健侧肢体和对照组,其中波幅增高明显(P<0.05),出现率也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卒中后运动模式的动态变化过程是一个异常运动模式的过程,它包括患侧和健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卢艳辉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8,2(1):46-47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7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做针极肌电图(EMG)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和分析,观察静息状态时自发电位,测定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MUP)的时限、波幅,大力收缩时的慕集相。测定运动、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MCV、SCV)及动作电位的末端潜伏期(ML)、波幅(AMP)、F波等。结果共检测164条肌肉、276条神经。EMG提示57例患者均呈神经原性改变;运动神经在下肢的异常率明显高于上肢,胫后神经异常率分别为:DM-lat 69.64%,AmP 66.07%。腓总神经异常率分别为:DM-lat 75.51%.MCV 55.10%,AmP 61.22%。所有被测运动与感觉神经的SCV、MCV异常率分别为54.79%与55.43%;10例(17.54%)F波未引出,38例(63.16%)F波潜伏期延长。结论GBS存在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肌电图和神经电图检查对GBS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对90例不同肾脏疾病,不同时期肾功病人作了scv和mev及mL的测定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90例,男,38例,女,52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52.2岁。其中慢性肾炎32例,肾病综合征Ⅱ型24例,肾病综合征I型10例,急性肾小球肾炎8例,慢性间质性肾炎6例,紫癜性肾病4例.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功衰竭5例,良性血尿1例。 病人分为四组:I组为肾功正常期30例;Ⅱ组肾功不全代偿期20例;Ⅲ组氮质血症期28例;Ⅳ组尿毒症期12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神经传导及同心圆针肌电图检测探讨脑卒中患者周围神经、肌肉的神经电生理变化特征,为脑卒中后神经肌肉功能评估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41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双侧正中、尺、桡、肌皮、腋、肩胛上、胫、腓神经运动传导及双正中、尺、桡、胫、腓神经感觉传导检测,双拇短展肌、伸指总肌、肱二头肌、三角肌、冈上肌、胫前肌、比目鱼肌行同心圆针肌电图检测。采用Brunnstrom分期评价肢体功能。分析健、患侧肢体神经及肌肉的神经电生理指标差异及其与肢体功能的相关性。结果:(1)运动神经传导:与健侧比较,偏瘫侧正中、尺、桡、腋、肩胛上、胫、腓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均显著降低(P0.05),腓总神经末端潜伏期延长及腓骨小头-踝传导速度减慢(P0.05),其他各神经末端潜伏期均无明显差异;病程3—6个月患者正中、尺、桡神经运动传导异常率均高于其他病程组;(2)感觉神经传导:偏瘫侧桡、腓浅神经SNAP波幅较健侧降低,尺、桡神经传导速度较健侧减慢(P0.05),且有9例患者健侧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病程3—6个月患者正中神经和腓浅神经感觉传导异常率高于其他病程组;(3)同心圆针肌电图:不同病程均有一定比例脑卒中患者上下肢肌肉可见纤颤电位、正锐波等异常自发电位;肢体远端肌肉,如拇短展肌、伸指总肌在各个病程中出现自发电位的比例均较高;病程6个月以上者,三角肌的自发电位发生率增高,而比目鱼肌在各个病程的患者中自发电位的出现率均较高;无主动收缩功能肌肉自发电位出现率显著高于有主动收缩功能肌肉(P=0.000);(4)患者手Brunnstrom分期与尺神经偏瘫侧/健侧CMAP波幅比呈正相关(r=0.426,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运动神经轴索变性及脱髓鞘伴部分感觉神经脱髓鞘和轴索变性,且以病程3—6个月患者最为多见;同时手功能Brunnstrom分期与尺神经运动传导CMAP波幅具有相关性;偏瘫侧肢体肌肉失神经支配改变以肢体远端肌肉和无主动收缩功能肌肉为主。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臂丛神经受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神经电生理检查能够早期和较为准确地判断损伤的部位、程度、以及对预后的判断,较之影像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介绍2例臂丛神经外伤后的电生理特点,并就有关神经电生理检查在外伤性臂丛神经受损中的诊断价值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的出现,往往迟于病理改变,以致确诊时病理改变多已明显,因而失去了早期治疗机会,直接影响预后。糖尿病患者进行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能否对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诊断、其准确性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生理检测两种感觉传导检测潜伏期比较法与常规感觉传导法在早期腕管综合征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及对临床诊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中指至腕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44 m/s,加作环指到正中神经(环指→腕正中)、尺神经(环指→腕尺侧)的腕上相同距离的SCV及感觉潜伏期(DSL),正中神经和桡浅神经到拇指的潜伏期及其差值,并比较两者潜伏期差。结果环指比较法(80.4%)与拇指比较法(76.5%)检测的异常率显著高于常规感觉传导法SCV(43.1%)和DSL(47.1%)(P均<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常规肌电图及神经传导检测正常时,加作环指正中/尺神经潜伏期及拇指正中神经/桡浅神经潜伏期差,可显著提高早期腕管综合征诊断阳性率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