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伟  闫也 《中医药学刊》2010,(2):360-362
目的: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验证电针抗脑缺血损伤的机理与HSP70的关系。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随机分组,经免疫组化(SABC法)、He染色、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观察大鼠缺血侧大脑皮层HSP70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组织学损伤分级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电针组较对照组HSP70阳性细胞数多,组织学损伤分级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可以提高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HSP70蛋白的表达,针刺治疗脑缺血的机制可能与HSP70蛋白增加有关,为临床针刺治疗脑缺血疾病提供又一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于浩 《陕西中医》2008,29(12):1688-1689
目的:探讨针刺穴位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又分为2周和6周两个时间段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组均采用热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2周和6周后缺血区皮层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变化规律以及针刺对其影响。结果:两个假手术组大鼠手术侧皮层只见到很少的NGF免疫阳性细胞;两个缺血组大鼠脑缺血区皮层NGF免疫活性细胞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增多,缺血6周组与缺血2周组相比缺血区皮层NGF阳性细胞的数量下降;针刺组在2周时缺血区皮层NGF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增高,与缺血2周组、假手术2周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电针6周组大鼠脑缺血区皮层NGF免疫阳性细胞表达虽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同时间段的缺血组大鼠。结论:针刺穴位可以增加大鼠脑缺血区皮层NGF的分泌和表达时程,这可能是其保护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军  于震  张红霞  贾士奇  黄霞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9):2734-2736
目的:研究生姜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尼莫地平组、生姜高、中、低剂量组.采用线栓法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分别于手术前24h、术前1h和再灌注后12 h灌胃给药,共3次.积分法测定MCAO大鼠神经病学症状,末端脱氧核糖核酸介导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大脑皮层凋亡神经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大脑皮层神经细胞caspase-3,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大鼠大脑皮层凋亡细胞明显增加,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增强,Bcl-2/Bax显著降低;生姜能明显降低MCAO大鼠皮层TUNEL,caspase,Bax和Bcl-2阳性细胞数,Bcl-2/Bax显著升高.结论:生姜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途径实现对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电针任督脉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利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mNSS)观察治疗后大鼠神经行为学变化情况,并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其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以及电针任督脉对其的影响。结果大鼠造模后mNSS显著升高,且大脑皮层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与同时期模型组比较,电针任督脉组脑缺血再灌注7d、14d和28d其mNSS和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结论电针任督脉可能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皮层神经细胞凋亡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来改善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McA0模型模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观察芍药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动物的神经行为学评分;TUN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的数量改变;用WEST—ERBLOT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β-P38、Fas的表达改变。结果假手术组无神经行为改变.各用药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用药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及Fas阳性细胞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TUNEL阳性神经细胞及Fas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P〈0.01)。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磷酸化P38蛋白表达明显增加.注射药物后蛋白磷酸化被抑制,表达减少。结论芍药苷可改变大鼠脑缺血后的神经行为,抑制P38蛋白的表达,下调Fas蛋白表达,有抗神经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内关”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凋亡相关蛋白IRE1α、TRAF2、ASK1及Caspase-12的影响,初步探讨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凋亡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针刺组(C组)和依达拉奉组(D组),每组15只。选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LONGA 5级神经功能评分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病理形态学变化;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大鼠神经元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大鼠大脑皮质IRE1α、TRAF2、ASK1及Caspase-1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细胞凋亡率以及IRE1α、TRAF2、ASK1及Caspase-1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脑皮质组织结构紊乱,细胞萎缩坏死;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IRE1α、TRAF2、ASK1和Caspase-1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细胞凋亡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大脑皮质细胞病理状况比模型组减轻,萎缩坏死细胞变少;与依达拉奉组比较,针刺组大鼠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抑制CIRI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下调IRE1α/TRAF2/ASK1/Caspase-12通路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皮层缺血半暗带炎性反应、细胞凋亡和Yes相关蛋白(YA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18只)、电针组(18只)、电针+YAP病毒转染组(18只)和电针+病毒对照组(18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3个电针干预组大鼠于造模前2 h电针"百会"和"大椎"穴30 min,疏密波,频率2 Hz/15 Hz,电流强度1 mA。造模前4 d,电针+YAP病毒转染组大鼠采用腺病毒转染技术沉默大脑皮层YAP基因,电针+病毒对照组大鼠注射阴性对照的腺病毒载体。造模后24 h,记录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相对脑梗死面积,TUNEL染色检测大脑皮层缺血半暗带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大脑皮层缺血半暗带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大脑皮层缺血半暗带YAP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大脑皮层缺血半暗带YAP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大脑皮层缺血半暗带YAP表达增加(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大脑皮层缺血半暗带TUNEL阳性细胞百分比及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升高(P0.001,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相对脑梗死面积、大脑皮层缺血半暗带TUNEL阳性细胞百分比及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降低(P0.05,P0.01);与电针组比较,电针+YAP病毒转染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相对脑梗死面积、大脑皮层缺血半暗带TUNEL阳性细胞百分比及IL-1β、IL-6和TNF-α水平升高(P0.01,P0.05);与电针+YAP病毒转染组比较,电针+病毒对照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相对脑梗死面积、大脑皮层缺血半暗带TUNEL阳性细胞百分比及IL-1β、IL-6和TNF-α水平降低(P0.01,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可有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大脑皮层半暗带YAP表达,进而减轻细胞凋亡和神经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Shen MH  Xiang XR  Li Y  Pan JL  Ma C  Li ZR 《针刺研究》2012,37(1):25-30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大椎"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GCS)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电针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抗氧应激能力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缺血再灌注+电针组(电针组),每组10只。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取"百会"大椎"穴,电针刺激30min。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技术分别检测大鼠大脑皮层γ-GCS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大脑皮层锥体细胞层的γ-GCS蛋白阳性细胞数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可见到大量的γ-GCS蛋白阳性细胞表达(P<0.01),且平均吸光度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的GCS重亚单位(GCSh)mRNA和GCS轻亚单位(GCSl)mRNA表达量亦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百会"大椎"穴可明显增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γ-GCS蛋白及其mRNA表达,提示电针可促进机体谷胱甘肽系统清除受损神经元的氧自由基紊乱,保护大脑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9.
推拿、针刺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神经缺损评分、脑梗塞程度、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P53蛋白表达方面探讨推拿、针刺对急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用线栓法制成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各组动物分别于脑缺血2h、再灌注24h进行神经缺损评分;在阻塞2h,再灌注24h后。应用HE染色、TuNEL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对缺血对照组、缺血加推拿组、缺血加针刺组、缺血加针刺加推拿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脑梗塞程度,脑组织神经细胞死亡与凋亡的分布及P5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进行观察。结果:推拿,针刺均可减少神经缺损评分、降低脑梗塞程度、减少缺血所致脑神经细胞的死亡及DNA双链断裂(TUNEL阳性),减少梗死周边区皮层P53数量。结论:推拿、针刺对急性脑缺血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可抑制细胞凋亡有关,从而保护脑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芪丹通脉片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onga报道的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芪丹通脉片组,并予相应处理以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以免疫组织化学法与医学图像分析结合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神经细胞及Fas-L阳性细胞表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芪丹通脉片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神经细胞及Fas-L阳性细胞表达减少。结论芪丹通脉片可下调Fas-L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这可能是芪丹通脉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的动态影响,探索针刺治疗的最佳时间点。方法:将72只成年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组,各组按缺血再灌注6h、24h、48h各分为3个亚组,每组6只。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针刺组于相应时间点针刺"百会""风府""大椎",治疗30min。运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大鼠手术侧脑组织中TNF-α、CRP的水平。结果: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较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针刺组较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下降(P0.01);再灌注6h针刺组较针刺组其它时间降低更明显(P0.01)。模型组脑组织中TNF-α、CRP的水平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相比较均显著上调(P0.01),其中,缺血再灌注6h脑组织中TNF-α、CRP的含量达到峰值;针刺组脑组织中TNF-α、CRP的水平与模型组相应时点比较均明显下调(P0.01)。结论:通督调神针刺可以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其脑组织中TNF-α和CRP的水平可能是作用机制之一。在缺血再灌注6h进行针刺为最佳治疗时间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大鼠神经行为学及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突触囊泡蛋白(SYN)、髓鞘碱性蛋白(MBP)、勿动蛋白A(Nogo-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MCAO/R模型大鼠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R模型。电针刺激在造模成功90min后进行,针刺双侧"内关"水沟"三阴交"及"百会"穴,留针30min,每天针刺1次,共14d。各组大鼠在7、14d两个时间点各取10只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并行免疫组化SP法检测缺血脑组织VEGF、GAP-43、SYN、MBP、Nogo-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出现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症状,14d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7、14d缺血组织VEGF、GAP-43、Nogo-A的表达增多,SYN在两个时间点的表达均减少(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7、14d缺血组织VEGF、GAP-43、SYN、MBP阳性表达均增多(P<0.01,P<0.05),Nogo-A的表达减少(P<0.01)。结论:①电针能有效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②电针能通过上调各时间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内VEGF、GAP-43、SYN、MBP的表达,下调Nogo-A的表达,促进血管、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的恢复,从而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血管单元。  相似文献   

13.
陈素辉  孙华  徐虹  张亚敏  高扬  李沙 《针刺研究》2012,37(6):470-475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双侧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以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针刺组,每组再按照再灌注后时间分12、24、48、72、96、144h6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另设正常组6只。针刺组电针刺激"百会"和"足三里"穴,每日1次,每次20min。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双侧脑组织IL-1β及TNF-α的表达量。结果:IL-1β在脑缺血大鼠患侧脑区呈双峰表达,模型组峰值时间为48h和96h,针刺组为72h,针刺组IL-1β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但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均P<0.05);IL-1β在脑缺血大鼠健侧脑区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除72h组外,针刺组各个时间点的表达低于模型组(均P<0.05)。TNF-α在患侧脑区呈单峰表达,模型组和针刺组峰值时间均为72h,针刺组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但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均P<0.05);TNF-α在脑缺血大鼠健侧脑区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均P<0.05)。结论:针刺可通过调节脑缺血大鼠双侧脑组织IL-1β及TNF-α的表达,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项丛刺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大鼠脑软膜微循环血流量和全血黏度流变学的影响,探讨针刺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针刺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针刺组大鼠在成功造模5周后采用项丛刺针法进行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2周;西药组大鼠用尼莫地平灌胃,每日1次,疗程同针刺组。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大鼠脑微循环血流量,自动血流变测试仪测定大鼠全血黏度。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软膜微循环血流量显著降低(P<0.01),全血黏度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与西药组均可显著增加大鼠脑软膜微循环血流量和降低血液黏度(P<0.01)。与西药组相比,针刺组效果更显著(P<0.01)。结论:项丛刺针法能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大鼠脑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5.
毛庆菊  陈邦国 《针刺研究》2012,37(6):476-481
目的: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8)、假手术组(n=8)、模型组(n=32)、电针组(n=32),后两组再各分为再灌注后1d、2d、4d、8d4个亚组,每组8只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电针组于脑缺血0.5h再灌注1h后每天行1次电针治疗,取"百会"水沟"足三里"穴。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右侧大脑皮层微血管内皮的超微结构,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大鼠右侧大脑皮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的大脑皮层微血管超微结构损害明显,缺血侧大脑皮层VEGF mRNA表达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P<0.01);电针组大脑皮层微血管超微结构明显改善,大脑皮层VEGF mRNA表达水平与相应时相的模型组相比均明显增强(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促使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 mRNA合成;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微血管的超微结构形态学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电针治疗可进一步促进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 mRNA的表达并调控血管新生,帮助脑内微血管的功能重建是针刺发挥脑保护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蛋白芯片技术探讨针刺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脑组织相关磷酸化蛋白的影响,部分阐释针刺促脑组织修复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点组、穴位组,10只/组。参照Longa线栓法并加以改良复制MCAO模型。穴位组与对照点组取"大椎""百会"和"水沟"穴或非穴对照点(穴位左侧旁开约3mm处的非经非穴点),每12h针刺1次,每次30min,治疗6次。实验结束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720磷酸化抗体蛋白芯片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损伤修复相关信号蛋白磷酸化的变化,筛选出各组差异性表达的蛋白。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穴位组与对照点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1,P0.05),且穴位组低于对照点组(P0.05)。蛋白芯片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中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发生了变化,以上调蛋白磷酸化水平为主,且其上、下调蛋白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调节、细胞的分化与增殖、细胞骨架与连接、细胞信号转导、DNA的修复及转录等;与模型组比较,穴位组、对照点组多种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发生改变,穴位组蛋白磷酸化水平改变以下调为主,其主要功能类型与模型组发生改变的蛋白相似,而对照点组蛋白磷酸化水平的改变没有明显趋向,且发生改变的磷酸化蛋白数量与穴位组存在差异。结论:针刺"大椎""百会""水沟"穴可以通过多系统、多途径调整脑组织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从而促进脑组织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Lu ZY  Zhao H  Wang T  Chen J  Zong L 《针刺研究》2012,37(3):186-190
目的:观察针刺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行为学和纹状体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方法:成年C57/BL雄性小鼠2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复制帕金森病模型。针刺组给予"百会"风府"针刺及"阳陵泉"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次15min,治疗14d;西药组给予多巴丝肼灌胃治疗,每日1次,治疗14d。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和治疗后对各组小鼠进行自主活动计数、爬杆实验、游泳实验的行为学检测,采用TUNEL法测定各组小鼠纹状体神经元凋亡指数。结果:模型组小鼠造模后自主活动计数、游泳实验评分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爬杆实验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针刺组、西药组小鼠治疗后自主活动计数、游泳实验评分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P<0.01),爬杆实验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纹状体神经元凋亡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针刺组凋亡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针刺"百会"风府"阳陵泉"可改善小鼠自主活动、爬杆、游泳等行为,减少纹状体神经元凋亡,改善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眼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眼针组应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眼针治疗取肝区、上焦区、下焦区、肾区进行,每日两次,每次20min。再灌注后72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脑组织ICAM-1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眼针组再灌注损伤72h后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明显下降(P<0.01),眼针组大鼠脑组织ICAM-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眼针具有明显的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脑组织ICA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对高脂血症合并脑缺血损伤大鼠大脑海马区细胞凋亡及钙结合蛋白(Calbindin)D28 K(CB)表达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每组10只。采用经典高脂配方饲料喂养并结合FeCl3化学刺激诱导血栓性闭塞大脑中动脉,造成大鼠高脂血症合并脑缺血模型。其中治疗Ⅰ组先电针"三阴交""丰隆",每日1次,治疗10 d后再造脑缺血模型;治疗Ⅱ组在造模成功后再开始治疗。两治疗组造模完成后均电针"三阴交""丰隆",手针"百会""水沟",每日1次,治疗7 d。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海马区CB蛋白表达的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染色法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高脂血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CB阳性细胞较正常组明显减少,阳性强度也减弱(P0.05);针刺后各治疗组CB阳性细胞的表达明显增加,其中治疗Ⅰ组较治疗Ⅱ组增加显著(P0.05),同时各治疗组神经细胞凋亡亦明显减少,以治疗Ⅰ组较为明显(P0.05)。结论:针刺可减少高脂血症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的凋亡,增加CB的表达,减轻脑缺血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及高脂血症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血脂模型组、脑缺血模型组、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组、脑缺血治疗组、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治疗Ⅰ组、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治疗Ⅱ组,每组10只。采用经典高脂配方饲料喂养并结合化学刺激诱导血栓性闭塞大脑中动脉造成大鼠高血脂合并局灶性脑缺血联合模型。脑缺血治疗组针刺"百会"水沟"穴;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治疗Ⅰ组先电针"三阴交"丰隆",每日1次,治疗10d后再造脑缺血模型;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治疗Ⅱ组脑缺血后针刺"三阴交"丰隆"百会"水沟"穴,每日1次,治疗7d。治疗结束后,用神经行为学症状评分标准评定大鼠的神经症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海马区Caspase-9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Caspase-9表达增加(P<0.01),以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大鼠尤为明显(P<0.01);针刺后Caspase-9表达明显减少,其中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治疗Ⅰ组较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治疗Ⅱ组减少更显著(P<0.01)。同时各治疗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亦明显降低。结论:针刺可改善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学症状,减轻Caspase-9的过度表达,表明针刺治疗高脂血症可有效地预防和减轻脑缺血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