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Ⅱ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严重玻璃体出血或合并血管纤维增殖引起的视网膜牵拉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情况下,进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手术时机。方法对64例(78只眼)Ⅱ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患者,按术前出血时间和视网膜病变程度各分为两组,进行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的比较。结果术后9个月,视力为0.3以上者,在术前出血时间≤6个月组为42.1%,而在术前出血时间>6个月组为5.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1年,获得0.5以上视力者,在术前出血时间≤6个月组为35.7%,而在术前出血时间>6个月组为7.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获0.3以上视力者,在单纯玻璃体出血合并或不合并局部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为35.7%,而在大面积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为16.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玻璃体出血,应早期手术治疗。对出血时间长、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严重的患者,也不应放弃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127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64眼)和对照组(43例,63眼),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观察组同时给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检查患者手术前后视力、视网膜黄斑区厚度,同时观察记录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术前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组间术后各时间点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患者术前视网膜黄斑区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视网膜黄斑区厚度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增加,但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视网膜黄斑区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视网膜黄斑区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组间术后各时间点视网膜黄斑区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61)。结论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安全有效,能有效预防术后黄斑水肿,提高患者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Resight非接触式广角镜在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复杂视网膜脱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在Resight非接触式广角镜下采用23G或25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切割系统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23G或25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切割系统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矫正视力、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矫正视力为光感-手动和0.05-0.1的患者比例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两组术前和术后视力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功能痊愈率和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2.5% 和95.0%,对照组分别为67.5%和82.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35.0%和3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Resight非接触式广角镜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81例视网膜静脉阻塞随机分为光量子治疗组和尿激酶对照组。治疗后一个月,治疗组视力增进明显,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出血吸收率90.2%,对照组70.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还表明:光量子疗法改善视网膜血循环、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优于尿激酶(P〈0.01)。治疗组有效率84.5%,对照组62.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黄挺  陈家祺 《眼科研究》1995,13(2):104-106
将无明显角膜散光(≤1.00DC)的白内障病人15例施行表面角膜镜片术联合白内障摘除术(Ⅰ期手术),另将无明显角膜散光(≤1.00DC)的无晶体眼病人19例施行表面角膜镜片术(Ⅱ期手术)。术后二组病人裸眼视力的提高程度相似;角膜屈光度增加分别为9.77±2.84D和9.84±2.35D;发生明显角膜散光(>1.00DC)者分别为9例(60%)和10例(52.63%),二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二组病人屈光效应稳定时间分别为5.37±0.84个月及4.45±1.05个月,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结果表明表面角膜镜片术联合白内障摘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玻璃体内注射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28例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经过术前短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术中联合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4mg,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恢复、视网膜复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一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为89.3%,再次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率100.0%。术前LogMAR视力为1.98±0.50,术后LogMAR视力为1.17±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71,P<0. 05)。末次随访眼压(16.2±3.7)mmHg(1kPa=7.5mmHg),与术前眼压(6.4±2.3)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 613,P<0.05)。术后有15例出现一过性高眼压,3例白内障加重,1例发生后发性白内障,5例术后少量结膜下出血。结论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术中曲安奈德玻璃体内注射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结合异体巩膜治疗玻璃体积血伴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玻璃体积血伴视网膜脱离患者122例(122眼),根据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玻璃体切割+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异体巩膜治疗。观察两组最佳裸眼视力、视网膜复位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两组的最佳裸眼视力都得到明显提高,同时术后1个月治疗组的最佳裸眼视力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10.34±2.45)%和(15.87±3.1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的角膜水肿、葡萄膜炎症反应、低眼压、黄斑水肿等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4.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与6个月的视网膜脱离复位率分别为91.8%和100.0%,对照组分别为73.8%和90.2%,治疗组的视网膜脱离复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 人工晶状体植入结合异体巩膜治疗玻璃体积血伴视网膜脱离能改善患者视力,有利于视网膜的复位,减少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安全性好,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康柏西普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56例(56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B组给予睫状体冷凝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个月,A组视力提高者10眼(35.7%),不变者16眼(57.1%),下降者2眼(7.2%);B组视力提高者3眼(10.7%),不变者17眼(60.7%),下降者8眼(28.6%);两组视力提高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视力提高率较B组高。A组手术成功率为92.9%,显著高于B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d、2周、3个月眼压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两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均显著低于B组。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显著低于B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及不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选取89例(98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眼分为两组,A组49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B组49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结构等。结果 A组术后1a眼压为(14.34±3.64)mmHg(1kPa=7.5mmHg),比术前眼压(34.65±6.53)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8,P<0.05)。B组术后1a眼压为(16.26±4.91)mmHg,比术前(35.15±6.27)mmHg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5,P<0.05)。术后1a两组间眼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P<0.05)。A组绝对成功30眼(61.22%),相对成功9眼(18.37%),总成功率79.59%。B组绝对成功27眼(55.10%),相对成功7眼(14.29%),总成功率69.39%。两组间的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86,P>0.05)。A组术后1个月中央前房深度(3.24±0.38)mm较术前(2.04±0.31)mm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1,P<0.05)。B组术后1个月中央前房深度(3.05±0.36)mm较术前(2.01±0.29)mm亦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8,P<0.05)。术后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5,P>0.05)。术后1个月行房角检查:A组40眼前房角全部开放,9眼残留小于45°的锥状或堤坝状粘连。B组10眼3个象限残留房角粘连,19眼2个象限残留房角粘连,20眼有小于1个象限的房角粘连。两组视力改善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对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和房角结构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前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acetonide,TA)对于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PDR患者(Ⅴ期或Ⅵ期)60例(6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术前1周行玻璃体内注射TA)和对照组(直接行玻璃体切割术),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眼内填充物的使用、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视力。结果 治疗组术中发生中、重度出血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硅油填充率为40.0%,对照组为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为(40.23±13.90)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5.82±14.4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视力为0.316±0.101,优于对照组的0.202±0.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R患者在玻璃体切割术前1周行玻璃体内注射TA,可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中并发症,进而缩短手术时间,有助于术后视力改善。  相似文献   

11.
我国防盲与眼科流行病学研究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Guan HJ 《中华眼科杂志》2010,46(10):938-943
2005年以来的时期是我国防盲与眼科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最显著的一个时期.全国眼病和视力残疾人抽样调查发现白内障(56.7%)、视网膜葡萄膜病(14.1%)和角膜病(10.3%)是目前我国盲和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二期、"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等重大防盲项目已取得巨大成就.2005年至2009年我国共施行了387.1万白内障复明手术,2009年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达到796.2.全国已建成白内障无障碍县673个、无障碍市70个、无障碍省(自治区)2个.近5年已为175 501例低视力患者验配了助视器,为47 009例盲人提供了定向行走训练.初级眼保健和沙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也取得了一定成果.5年来,虽然基本完成了国家防盲任务,但远未达到"视觉2020"行动的目标要求,特别是还存在白内障手术率仍然偏低、主要致盲性眼病并未根治;流行病学研究缺少创新性、深度和广度不够等问题.今后,应切实把握好眼科流行病学的良好发展趋势,开展原创造性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还应整合包括初级眼保健在内的各级眼保健力量,"高质量、低价格"地开展白内障、视网膜病、角膜病、沙眼、屈光不正、低视力、青光眼等防盲工作,争取早日达到"视觉2020"根治我国可避免盲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的条件下,高度近视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对1993年7月至1994年1月在我院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高度近视及老年性白内障的病人按病历序号进行登记随访,排除随访条件不良的病例,随访时间为27~33个月,观察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结果:高度近视组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为111%(1/90),老年性白内障组无视网膜脱离发生(0/37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中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的使用率高于老年性白内障组(P<005)。结论:保留完整后囊膜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使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下降,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是:年龄较轻、眼轴长及继之而施行的后囊膜切开术。避免与减少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以及术前、术后的眼底检查与治疗是预防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沈玺  徐格致  焦秦  施若菲  李霞 《眼科研究》2007,25(7):544-546
目的了解异位性皮炎的眼部并发症,以使患者得到早期治疗。方法对29例异位性皮炎患者采用裂隙灯、三面镜或间接检眼镜、眼部A型超声、B型超声、UBM和角膜地形图进行眼部检查。结果29例(58眼)患者中过敏性结膜炎8眼(13.8%),角膜结膜炎6眼(10.3%),白内障6眼(10.3%),视网膜裂孔3眼(5.2%),视网膜脱离3眼(5.2%),圆锥角膜1眼(1.7%)。眼表疾病经治疗大部分可以治愈或缓解;而严重的视网膜脱离会引起视力严重损害。结论异位性皮炎可并发多种眼部并发症,早期常规眼科检查很有必要,特别对于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患者,早期检查可使大部分患者避免手术或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眼科单中心行白内障手术的单眼盲患者致盲病因和手术效果,为提高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6年7月至2020年11月陕西省眼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对侧眼行白内障手术的单眼盲(单眼裸眼视力<0.05)患者1009例。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致盲病因和白内障手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009例单眼盲患者中,男465例(46.1%),女544例(53.9%),年龄(67.7±11.9)岁。前6种致盲病因分别为青光眼[29.7%(300例)]、视网膜脱离[15.3%(154例)]、眼外伤[14.4%(145例)]、角膜病[6.4%(65例)]、高度近视[6.1%(62例)]、白内障[5.7%(58例)]。对侧眼手术前、后视力完整者989例,术后视力提高者占90.2%(892例),未提高者占9.8%(97例);386例单纯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均提高,余603例术后视力提高者与未提高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为眼部合并其他疾病及其治疗史(均为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有意义的独立因素包括青光眼和眼部合并其他疾病治疗史(均为P<0.05),其中眼部合并其他疾病治疗史回归系数为-2.016,影响最大。结论 青光眼是我国西北地区行白内障手术的单眼盲患者中最常见的致盲病因,且女性多见。单眼盲对侧眼单纯白内障患者在无禁忌证时应尽早行白内障手术。眼部合并疾病尤其青光眼的及时诊治对白内障手术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天津郊县盲及低视力眼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低视力门诊盲及低视力眼病患病情况,获得流行病学资料。方法:2006-08/2007-07对来我院低视力门诊普查的天津郊县6209例行眼科检查并进行检查结果统计分析。结果:全部对象中盲及低视力患者326例(5.25%),其中白内障98例(1.58%),青光眼82例(1.32%),角膜病42例(0.68%),视神经萎缩31例(0.5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4例(0.23%),弱视10例(0.16%),原发性视网膜脱离8例(0.13%),老年性黄斑变性6例(0.10%),其它(包括:眼部炎症、外伤、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色素变性)35例(0.56%)。结论:低视力和盲的门诊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白内障和青光眼是致盲的主要原因。现阶段白内障手术仍为防盲治盲工作重点,同时应加强卫生宣传及基层眼病普查制度。  相似文献   

16.
眼科手术后斜视和复视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Xia Q  Huang Z  Shen DA  Dai H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12):727-730
目的 探讨眼科手术后继发性斜视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方法 检查 79例不同眼科手术后发生继发性斜视患者的眼位、眼球运动、复视及预后情况 ,并进行牵拉试验。对部分患者行斜视矫正术 ,术中观察眼部受累组织的情况。结果 在全部患者中 ,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占 38 0 %(30 / 79) ,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患者占 31 7% (2 5 / 79) ,眼眶手术后患者占 13 9% (11/ 79) ,其他为青光眼、翼状胬肉及上睑下垂术后患者。视网膜脱离手术和白内障摘除手术后部分继发性斜视症状持续时间 >6个月的患者 ,受累肌纤维化并 (或 )与结膜、巩膜及外加压物广泛粘连 ,牵拉试验呈阳性 ;眼眶手术后患者眼球主要表现为牵制性运动障碍 ;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患者内直肌及其周围组织损伤明显 ;抗青光眼手术后患者继发性斜视症状于术后 2~ 14d自行缓解。结论 内眼和外眼手术均可导致继发性斜视的发生 ;斜视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眼肌损伤、限制及机械压迫 3个因素。眼科手术医师应高度重视 ,积极采取针对性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焦作地区50岁以上人群中白内障、盲和低视力的患病率及白内障手术后视功能和生存质量情况.方法 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9月,采用横断面研究,对焦作地区50岁以上居民14568人,进行视力和眼科检查;明确盲和低视力的患病情况,并对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进行视功能和生存质量问卷调查.结果 5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为23.45%,居第1位.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明显上升.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3.81%,女性为32.28%,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1).眼底病在低视力及盲者中居第2位.白内障手术后视功能平均得分为83.78±20.37.手术后生存质量平均得分为88.63±17.97,各视力等级组得分情况和视功能结果相似.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白内障在焦作地区仍是一个应当引起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以白内障手术为主的防盲工作已初见成效,建议加大对年龄相关性眼病、眼底病及青光眼等致盲和低视力眼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Coats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Coats病的效果。方法对Coats病伴不同程度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16例17只眼行巩膜外冷凝术和玻璃体手术治疗,手术后随访时间4.25~62.25个月, 平均随访时间13.10个月。结果手术治疗后8只眼视网膜完全复位(无硅油充填),视网膜复位率47%;1只眼在硅油充填的情况下视网膜在位;8只眼手术后视网膜未能完全复位。5只眼手术后视力提高,2只眼视力稳定,7只眼视力下降。手术并发症有一过性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加重,视网膜前局限性增生,白内障形成,继发青光眼和玻璃体积血。结论Coats 病伴视网膜脱离经手术治疗后大多数病例视网膜可复位,部分患者视力提高。(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145-147)  相似文献   

19.
梁丹  陈家祺 《眼科学报》1997,13(2):90-92
目的:探讨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的条件下,高度近视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1993年7月至1994年1月在我院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高度近视及老年性白内障的病人按病历序号进行登记随访,排除随访条件不良的病例,随访时间为27~33个月,观察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结果:高度近视组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为1.11%(1/90),老年性白内障组无视网膜脱离发生(0/37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中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的使用率高于老年性白内障组(P<0.005)。结论:保留完整后囊膜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使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下降,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是:年龄较轻、眼轴长及继之而施行的后囊膜切开术。避免与减少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以及术前、术后的眼底检查与治疗是预防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措施。眼科学报1997;13:90~92。  相似文献   

20.
Twelve male patients with pellet-gun eye injuries are presented. Most were young teenagers. Six patients had a significant loss of vision due to retinal injury, and in one of these cases the eye was enucleated. The injuries ranged in severity from contusion with a small hyphema to rupture of the globe with uveal prolapse, retinal hemorrhage and detachment, optic nerve contusion, glaucoma and intracranial penet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