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脑钠肽与心功能不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孙同文  张彦周 《新医学》2005,36(2):119-122
1引言 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心脏分泌的利钠肽家族的一员,因其首先在猪脑中发现,故名脑钠肽.利钠肽家族主要包括心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脑钠肽、C型利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NP).心钠肽主要由心房肌细胞分泌,脑钠肽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分泌,C型利钠肽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并在局部发挥血管扩张和抗增殖作用.近年来,有关脑钠肽的临床研究与应用发展迅速,本文仅就脑钠肽与心功能不全的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合并舒张性心功能不全(DHF)的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浓度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0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LVEF≥50%)的CKD非透析患者(K/DOQl分期3~4期),按二尖瓣舒张期E峰与A峰流速比值(E/A)分为心功能正常组(E/A≥1)24例,DHF 1级组(0.8≤E/A<1)18例,DHF 2级组(0.6≤E/A<0.8)25例及DHF 3级组(E/A<0.6)13例,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BNP浓度水平,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做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KD患者心功能正常组、DHF各级组BNP浓度均增高(均P<0.01);与心功能正常组相比,DHF各级组BNP浓度均增高(均P<0.01);且随着舒张性心功能恶化,BNP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相关分析显示BNP浓度与E/A值呈负相关(r=-0.603,P<0.01).结论:BNP浓度水平与CKD非透析患者DHF相关,临床测定BNP水平并结合超声心动图有助于对此类患者DHF的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检测心肌梗死伴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5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其血清BNP水平,并分析比较。结果 BNP水平与Killip分级呈正相关(r=0.85,P〈0.05),BNP水平随着Killip分级越高,血清含量越高。结论脑钠肽检测可作为判断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不全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并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274-4275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月收住的92例被确诊为患有ICU综合征的重症监护病房的老年人患者,检测患者血浆BNP水平,根据诊断结果分为单纯ICU综合征组(对照组,n=45)和ICU综合征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组(观察组,n=47)。检测并对比分析入院时对照组和观察组的BNP水平差异,并对ICU综合征并急性心力衰竭组治疗前与治疗1、2、3个月后血浆BNP水平和症状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为1657.3±38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3.6±42pg/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BN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下降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其下降程度与症状改善程度呈正相(r=0.643)。血浆BNP是协助诊断、评估老年ICU综合征并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病情严重度及监测治疗效果的一个较为敏感性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谢敏  管亮  俞连芳 《护理与康复》2012,11(3):242-243
总结血浆脑钠肽水平监测在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做好脑钠肽监测,根据脑钠肽水平进行心功能分级,针对不同心功能分级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用药护理、生活护理,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不同分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在无症状患者的发病异常率,提高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NT-proBNP>300 pg/mL 的153例住院患者结果回顾性分析,结合 NYHA 分级,评价各个年龄组无症状的心功能 I 级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 N 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心功能不全程度存在正相关,在无症状的心功能 I 级中处于判定标准和参考值之间的“灰区”有72.3%的异常率。结论 NT-proBNP对于合理评估 NYHA 分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处于判定标准和参考值之间的“灰区”结果,应当重视基础疾病,临床观察评价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及脑钠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心功能Ⅱ-Ⅲ级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列地尔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功能不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等]治疗,前列地尔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20μg加入生理盐水20 mL中静脉推注,1次.d-1。2组均2周为1个疗程。治疗2周后,对2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4级患者在监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及血压的情况下,调整脑钠肽维持药物剂量对患者NT-proBNP、LVEF值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住院部确诊为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4级患者120例,各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6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脑钠肽负荷剂量为1.5μg/kg ,维持剂量:0.0075μg/kg/min ,监测两组患者 LVEF值、NT-ProBNP浓度及血压值,甲组患者根据患者LVEF值、NT-ProBNP浓度及血压值的范围随时调整维持剂量直至0.01μg/kg/min ,或由于患者血压已达到临界值(90 mm Hg)时维持在此剂量。观察两组患者LVEF值、NT-ProB-NP浓度,统计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NT-ProBNP含量均低于前面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从T4开始的各时间点,甲组的NT-ProBNP含量则明显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治疗后 T6前(包括 T6)各时间点LVEF均高于前面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治疗后T4前(包括T4)各时间点LVEF均高于前面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T5时间点开始的各时间点,甲组的LVEF值明显高于乙组(P<0.05)。两组中各出现2低血压情况,无心律失常发生。结论应用脑钠肽(BNP)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4级的患者时,通过监测NT-ProBNP和LVEF值,调整BN P的维持药量,可以指导治疗期间用药,提高疗效,对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4级的患者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脑钠肽和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以期达到对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方法2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2例,给予脑钠肽、D-二聚体检查,确诊为肺栓塞后给予溶栓、抗凝治疗。对照组14例,给予心电图、胸片、心超、血气分析检查及外院肺通气灌注扫描检查,确诊为肺栓塞后给予溶栓、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确诊时间、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确诊时间(14.1±1.8h)和病死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23.3±1.5h、35.7%),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应用脑钠肽和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能够有效的缩短确诊时间、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指标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共纳入105例患者,其中COPD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21例(A组),COPD合并右心功能不全28例(B组),COPD合并全心功能不全24例(C组)。选取同期住院不合并心功能不全的COPD患者32例(D组)。4组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测定血浆NT-Pro-BNP值,对比各组之间超声心动图指标和血浆NT-Pro-BNP值的差异。结果 A、C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低于B、D组,B、C组肺动脉压力均高于A、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D组NT-Pro-BNP水平分别为(1825±418)pg/ml、(746±163)pg/ml、(1936±480)pg/ml和(172±27)pg/ml,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C组血浆NT-Pro-BNP水平和LVEF存在负相关(P<0.01);B组血浆NT-Pro-BNP水平和肺动脉压力存在正相关(P<0.01)。结论检测COPD患者血浆BNP有助于诊断患者是否合并心功能不全;血浆NT-Pro-BNP值增高程度与心功能不全的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联合应用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D-二聚体(DD)检查在血压正常的肺血栓栓塞(PTE)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经肺通气/灌注扫描和(或)肺动脉CT成像(CTPA)明确诊断的非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病例,以超声心动检查结果将其分为A组(次大面积PTE组)21例和B组(非大面积PTE组)26例,通过其血浆中的cTnI、BNP和DD的水平高低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NP和cTnI血浆水平在A、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检查有助于排除诊断,血浆cTnI、BNP水平在次大面积PTE患者中明显升高,联合应用血浆cTnI、BNP和D-二聚体检查在血压正常的PTE患者中有助于筛选出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浆浓度的变化规律,为早期诊断心功能不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无心功能不全症状的高危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NT—proBNP浓度,依据NT-proBNP水平将120例受试者分为NT—proBNP升高组(试验组)和NT-proBNP正常组(对照组),并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心室最大充盈速度/舒张晚期心室最大充盈速度(E/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短轴缩短分数(FS),对两组样本各项心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对NT—proB—NP水平和各项心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组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各指标均较对照组差(P〈0.05),提示存在心功能不全。【结论】无症状人群血浆NT—proBNP浓度升高提示心功能不全,NT—proBNP可作为心功能不全的早期诊断依据之一,其升高程度与心功能受损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rhBNP对老年收缩期心力衰竭早期血浆BNP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老年收缩期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早期血浆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科收治的老年慢性收缩期心衰75例随机分为rhBNP组38例和常规治疗组37例。常规治疗组予常规治疗;rhBNP组在常规治疗组治疗的基础上予rhBNP首次负荷剂量1.5μg/kg静脉注射,后持续以0.01μg/(kg.min)静脉滴注,连用3 d。分别测定两组用药前后不同时间血浆BN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 d后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和4周rhBNP组血浆BNP水平显著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治疗后3 d和7 d心功能指标改善均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4周rhBNP组心功能改善明显,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可明显降低老年收缩期心衰患者早期BNP水平,减轻心肌损伤,有助于预防心脏病理性重塑,对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33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7例,Ⅲ级20例,Ⅳ级6例]和32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清晨平卧抽血(患者于入院24h内及出院时)3mL,测定血浆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值(LVEDD)。比较2组及心功能衰竭各亚组间血浆BNP水平。结果观察组LVEF值低于对照组、LVEDD及血浆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P〈O.01)。心力衰竭发作时,观察组中心功能Ⅲ、Ⅳ级组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Ⅱ级组(均P〈0.05)。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增高程度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可以作为评定心力衰竭进程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浓度变化及与心功能级别和30天再住院率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78例CHF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并测定其入院及出院当天血浆BNP浓度,选择20例健康中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CHF组较对照组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476.9±243.6pmol/L对184.3±54.2pmol/L(P<0.01);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均有显著差异,NYHAⅡ~Ⅳ级血浆BNP浓度分别为263.4±56.3pmol/L、412.1±163.6pmol/L、769.7±141.7pmol/L(各组间P<0.01);33例CHF患者出院时血浆BNP浓度小于300pmol/L,30天再住院率6%,45例CHP患者出院时血浆BNP浓度大于300pmol/L,30天再住院率27%(P<0.05)。结论 血浆BNP浓度可作为诊断CHF的参考指标,随着心衰的加重,血浆BNP浓度逐渐升高,当血浆BNP浓度降至300pmol/L以下时,患者30天再住院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动态观察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的改变对不同程度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观察2006年3月-2007年4月心内科住院的CHF患者BNP水平,评价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在入选标准中,排除同时合并其它组织器官疾病的患者。将不同程度的CHF患者依次按纽约心脏协会分级(NYAH)和CHF临床评分级别分组,动态观察BNP水平的改变,比较BNP水平与NYAH分级的相关性;以及比较BNP水平与患者住院时间、出院12个月内再入院率、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共入组患者99例,其中男性55例(55.6%),女性44例(44.4%);年龄71.9±11.4岁。入院时和出院时BNP水平中位数(25^th分位数,75^th分位数)分别为285Pg·mL^-1(177pg·mL^-1,571Pg·mL^-1)和253Pg·mL^-1(134Pg·mL^-1,448Pg·mL^-1)。经过标准治疗后,BNP明显下降,下降值为37.5Pg·mL^-1(253Pg·mL^-1,122Pg·mL^-1;P〈0.001)。入院时BNP水平与NYHA呈相关(r=0.4593,P〈0.05),但没有发现出院BNP水平与NYHA有统计学差异。入院时BNP水平〉571Pg·mL^-1(75^th分位数)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入院BNP水平〈571pg·mL^-1者(12.2d对8.7d,P〈0.001)。在出院后12个月的随访中,有6例(6.0%)患者死亡,30例(30.3%)患者再入院治疗。第1次入院时BNP水平与1年再住院率显著相关,风险比和95%可信限(HR,95%CI)为3.724(1.795~7.727),但没有发现与1年内的病死率相关。治疗后BNP水平时预后没有预测价值。结论:血浆BNP水平与CHF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治疗前BNP水平对住院时间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脑钠素(BNP)在老年心衰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心衰组和非心衰组共38例老年患者的血浆脑钠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心衰组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显著高于非心衰组(P<0.01),且血浆脑钠素浓度与心衰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浆脑钠素水平是诊断老年心衰较好的指标,能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80例心力衰竭患者入院第2天清晨血浆BNP、MMP-9水平,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测定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中BNP、MMP-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心功能纽约分级(NYHA)程度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结论BNP、MMP-9水平可以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一个很好的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和左室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脑钠肽 (BNP)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分泌 ,是维持血容量稳态的重要神经激素。现简要介绍BNP在心力衰竭诊断、预后判定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浆脑钠肽与围生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我院ICU科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41例剖宫产终止妊娠后并发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终止妊娠后第1天均行肝肾功能、脑钠肽、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30例剖宫产终止妊娠后无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剖宫产终止妊娠合并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浓度较对照组高(P〈0.001),血浆脑钠肽浓度越高,患者入住ICU的时间则越长,其病死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